APP下载

新时代交通文化融入行业院校思政教育的路径分析①

2022-12-23姜维维

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40期
关键词:交通思政院校

姜维维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8)

行业院校作为交通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为社会培养交通行业专门人才,因此,应将交通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结合社会的需求进行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上的调整,从而提高学生的交通文化素质,更好地满足交通行业的人才需求。

一、新时代交通文化的含义解析

交通文化根植于交通运输行业,我国的交通文化本质上是社会主义文化,同样也是交通行业的灵魂。行业院校是培养交通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应在学校的思政教育中融入交通文化,二者交叉融通,更能够彰显行业院校围绕交通、服务交通的特点,不但可以夯实学生的职业素质,还提高了学生的交通文化底蕴,使其在未来的就业中更具竞争力。本文所谈的交通文化包括交通物质文化、交通制度文化、交通精神文化三方面:其一,交通物质文化以交通产品、服务对象和交通景观为主体,是一个外在的文化表现形式,主要涉及公路、桥梁、轨道、港口、车辆等;其二,交通制度文化包括交通发展规划、交通规则、交通管理制度等内容,是一个外显的文化底蕴,同时,交通发展中的绿色环境保护、“交旅融合”等发展理念也反映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其三,交通精神文化是一种非物质的财富,主要有交通观念、交通精神、交通形象等,如川藏、青藏公路上形成的坚韧奋斗、甘当路石的“两路”文化。因此,行业院校尤其是交通类专业有着很强的职业特征,教师应注重交通文化内容的渗透,更好地让学生了解与工作相关的理念和价值,培养其奉献交通的精神,使其树立教师甘为“铺路石”的职业觉悟,深化其职业理想,为其未来成为优秀从业者做好铺垫。

二、新时代交通文化融入行业院校思政教育的价值

(一)有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

交通文化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明的重要内涵之一,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精神与文化创造成果,呈现出鲜明的行业文化特质,汇成交通行业特有的精神谱系。行业院校将交通文化渗透到思政教学中,不仅可以促进思政教育话语的变革与创新,而且能够将交通专业课程内容传达得更形象、通俗、有力,增强思政教育生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有助于促进学生与就业岗位的精准对接

通过渗透交通文化,能够让学生接受交通行业文化的熏陶,自觉践行“交通人”的使命,进一步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内在动力,也能提高学生对职业岗位的适应力,促进学生与就业岗位之间精准对接。在此过程中,以文化拓展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视角,为岗位专业性课程建设提供了职业价值导向。

(三)有助于凸显行业院校的行业特色

在交通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过程中,行业院校除遵循文化建设和思政教育的一般规律以外,还应根据区域发展需要形成自身的人文特点,凸显当地的历史文化积淀,从而与区域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在思政教育中因地制宜融入地方特色的交通文化元素,借助区域性的“桥梁文化”“运输文化”等特色品牌科学整合教育资源,有助于构建行业院校交通+区域特色叠加的思政教育格局。

三、新时代交通文化融入行业院校思政教育的困境

(一)教师对新时代交通文化的感知和理解缺乏深度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往往将重点放在专业知识的讲解上,未能把握好知识传授和价值评价导向之间的联系,对全程教育价值观的认识不够深入。只是在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渗透小部分片段化的交通文化历史相关内容,未能形成系统化的认知,将真正具有交通文化价值观的内容传递给学生。

(二)教师开展行业思政教育的能力不足

专业教师行业思政教育能力不足是影响交通文化渗透的重要原因,影响着学生对交通文化的理解。目前,相当一部分专业教师的工作轨迹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行业从业经历和行业整体认知,虽然课堂上能够完成专业知识的讲授,但德育方面的工作经验甚少,缺少挖掘行业思政元素的能力。

(三)考核评价体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机制的偏颇影响着交通文化的渗透效果,现实中存在德育与智育分离的现象。评价机制中,对教师而言,其将自身能力提升的重点放在职位晋升、评优评先上,往往忽视育人工作效果的全面考核;对学生而言,其片面关注对交通专业类知识的掌握,忽视价值引领和素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缺乏职业情感的培育和评价,导致学生全面发展受到制约的同时,职业归属感、职业黏性不高。

四、新时代交通文化在行业院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入路径

(一)引入交通企业行为规范,构建交通文化校园管理制度

交通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应充分结合行业特色、岗位特点,融入交通岗位工作的考核标准,制订更加全面、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使人才培养与交通行业人才需求匹配度更高。如,关于“工程机械应用与维护”的讲解中,教师在参照管理法规、操作规范带领学生进行实训活动的同时,要阐释中国制造、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的发展进程,渗透业内标杆企业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使学生在厚德+励能的系统培训中达到岗位预期。此外,制度文化是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师生言行、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员工有一定的约束性,但在校园生活的学生无法体会到企业制度文化,难以适应以后所面临的企业环境,这也是目前不少毕业生在就业后频频跳槽、工作激情降低的重要原因。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企业发展,校园制度文化的建设应适当吸收交通企业的行为规范,强调制度刚性的同时,还应以学生为本,制定更具操作性、科学性的管理机制,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二)增强教师的行业意识,提高交通文化的渗透力度

交通文化的渗透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行业院校渗透交通文化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行业意识和行业素养。首先,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交通文化的价值和时代要求,不断增强自身的行业思维,提高自身的行业情怀,这样才能自觉将交通文化渗透到专业知识讲解中,达到预期的思政教育效果。其次,教师应聚焦交通行业的特色,丰富自身交通行业方面的知识储备,并主动学习行业历史、了解行业发展动态,逐步提升自身的交通行业素养。再次,交通文化的渗透也需要教师开展学术研究,围绕思政教育的规律和发展要求,拓宽研究思路,凝练交通文化特色教育的方法途径,提高思政教育针对性。最后,教师还应参加多种类型的行业实践活动,通过行业沉浸实践,更深入地接触交通文化和行业精神,从而形成更具个人特色的教学模式。此外,行业院校应提供条件支持教师到交通企业进行实习交流,使其深入了解交通行业人才培养目标,并定期安排实地考察,了解行业最新的改革发展成果,不仅增强了专业教师对交通事业的情感认同,还提高了交通文化的渗透力度。

(三)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将交通文化元素纳入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聚焦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行业院校应充分借力校企合作,把交通文化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在培养方案制订、课程设置、教学改革等方面渗透交通文化,彰显交通行业特色,达到校企文化相融。具体来说,应在通识课程基础上,根据交通行业职业岗位要求进行专业课程内容及结构上的完善,将交通行业最前沿的技术、产品具象化、将交通未来发展趋势前瞻性引入课程,培养行业后备人才的持续发展能力。另外,行业院校还应组织学校的交通类专业教师参与进修与培训活动,定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支持教师多参与交通行业科技服务等实践,使他们融入行业发展场景中。如此,教师才能够知情意相统一,有意识、有章法地将交通文化渗透到教学中,更加全面地传递交通文化,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

(四)挖掘交通行业资源,加强学生对行业工作的认识

交通文化特色思政教育应与行业保持同向同行、同频共振,争取行业对思政教育的支持。首先,鼓励企业参与到交通文化思政教育方案的制订中,并邀请交通行业一线专家、模范榜样为学生讲解交通行业的发展动态,宣讲先进事迹,也可以聘请交通行业专家兼任本专业的思政教师,从行业视角参与交通文化教育的设计,并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指导。其次,搭建交通文化渗透的行业平台,建立现场教学和实践教学基地,借助寒暑假开展实践活动,通过现场教学的方式加强对交通行业工作的感性认知,在此过程中体会交通人的使命和担当。最后,行业院校具备行业资源优势,也承担着行业教育的职责和使命,应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交通文化思政教育元素,通过多学科融合的方式拓宽交通文化的渗透范畴,搜集潜心钻研、精益求精的工匠故事,发掘路、桥、车、航等领域典型范例,以此达到对交通文化浸润效果。此外,专业教师还应运用立体化的思政教育资源,将时事热点融入教学过程,用鲜活的案例加强学生对交通文化的价值认同感,深化行业工作认知的同时,树立坚定的从业信念。

(五)用交通文化引领社团文化建设,创造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

新时期交通文化是时代文化与交通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反映了新时代交通人的道德观念和崇高人格,包括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创新创优等。交通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应立足交通“先行官”优势,传承交通文化的先进性,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交通文化价值共振的校园氛围。突出学生社团年轻态、凝聚力强的特点,发挥学生社团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交通类社团的发展与建设中。社团活动的场景构建应体现交通行业的特点,富含交通文化底蕴,让学生个性在交通主题实践、活动体验中得以发扬。围绕交通行业文化研究、模型设计、志愿服务等主题,学生社团发挥圈层化优势,真正实现校园文化的建设者与享有者的统一。

(六)引入交通文化价值理念,提高思政教育评价的科学性

在教学评价中引入交通文化价值理念,关注学生职业能力、职业习惯、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更好地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其职业素养和理想信念。在具体评价的过程中,应将知识、能力和价值引领共同纳入考核机制中,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估两个阶段。其中,过程性评价最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包括日常考勤、作业完成状况、小组协作状况、学习态度和情感、中期考核等;结果性评估应改变常规单一的卷面测评,侧重于“知情意行”的整体评价。结合综合性评价成果的运用,拓宽学生素质提升的维度和空间,也使得交通文化贯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与此同时,在考核学生的过程中,还应将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行业情怀贯穿其中,提升巩固情感与意志,更好地体现思政教育效益,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此外,考核评价的主体应多元化,包括专业教师、思政教师、企业导师、学生,更好地验证学生在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中所体现的思维动态,凸显出交通文化教育的作用,构建更科学、客观的评价机制。

五、结语

交通行业院校在思政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应通过交通文化渗透的方式进行统筹规划,加快推动思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通过融合交通文化,进一步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意识和专业认同度,从而更好地解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情感不深、意志不够持久等问题。此外,基于交通文化的思政教育以“交通+”的形式整合了交通思政的优质案例和资源,更好地实现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还有助于培养其正确的行业价值理念,对其未来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交通思政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繁忙的交通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小小交通劝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