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源多元化背景下高职学生学情分析与对策研究
——以湖北省C职院为例

2022-12-22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生源学情职业

花 威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 430212)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高职学校响应国家政策进行了大扩招。在此背景下,不同层次学习和背景的学生有机会进入高职院校接受教育。对于生源不同的学生群体,高职院校有必要主动适用,做针对性的学情分析,对当下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解决他们存在的问题,为培养适用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本文分别以2021年入学学生、2020级在校生和2019级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成绩分析,掌握全过程学生情况。

1 学情调查问卷分析

为了更全面的了解学生在入学前、在校学习期间和毕业后的不同阶段的各种情况,同时针对不同年级和不同起点的学生分类调查,总体上从 “入学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在校学习情况、毕业生状况”三个阶段制定了不同的调查问卷,通过讨论、制定、修改、再调查的过程,形成了生源多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学情调查问卷。于2021年9月开始,面向学院新入学与在校的高职学生以及毕业生开展了网络问卷调查和线下在校调查,共分成入学生学情调查、在校生学情调查和毕业生情况调查三种问卷。调查中共收集和整理了804份有效问卷,通过对问卷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进而从三个阶段全过程的呈现高职学生从入学、在校和毕业的学情状况[2]。

1.1 入学学生学情分析

1.1.1 生源情况分析

根据高职招生情况,把入学学生情况分成四种类型:普通高中生源,中职学校生源、单招考试生源、扩招生源。选取2021级湖北省C职院城建学院调查的524人。中职生源占47.6%,普高生源占32.3%,单招占11.4%,扩招占8.8%。从调查统计可以看出普高生源所占比例已经大幅下降,中职生源和单招生源已经成为高职学校招生的主力,约占6成,可以预测这样的趋势随着国家在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的加成下,未来中高职衔接的一体化职业教育招生体系会越来越清晰。

1.1.2 学生专业与知识基础调查

参与调查的为城建学院2021级工程造价专业2个班共72人,调查主要从四个项目了解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专业基础情况。分成所选专业原因、学生对专业的认知、专业基础情况和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见表1)。

所选专业原因与专业兴趣情况参与调查的72人中,72.2%的学生是因为自己的兴趣选择报考专业,15.3%的学生是因为看好专业的就业前景,但是也有10%以上的学生是因为家长或者自己随机选择,这说明学生对于选专业大多数有自己的主见,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的专业,专业兴趣调查也说明了这个特点,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选专业不符合自己的意愿,对于这些不符合自己意愿的学生存在一定的盲目跟风性,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态度是学校、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

专业认知和专业基础情况方面,参与调查的72人中,仅4.2%的学生对专业认知选择为“不了解”;从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对于选择专业的有一定的认知。 这与中职学生占比例逐年增加的情况是符合的,说明中高职专业对接度有了很大的提升。

表1 专业认知与专业基础调查

1.2 在校学生学情分析

1.2.1 在校生学习态度分析

针对学生上大学学习的目的,参与该项调查的2020级城建学院423人中,84.7%的选择“将来有个理想的工作”,9.7%的学生选择“本人的理想”,其他例如“父母的愿望”“顺大流”“实现个人价值”等占5.6%。这说明高职学生对于学习目的是十分明确,主要聚焦于将来的工作前景,也有个别同学是通过高职的学习实现当兵入伍的愿望,另外“获得学历”和“实现专升本”的学生的比重也有很大的提升,尤其是近几年专升本的比例明显提高,这说明高职本科也是高职学校未来的发展趋势。

学生学习态度情况调查分成学生对学校所设的课程的态度、教学模式的喜欢与否、课后学习时间、作业布置情况和逃课的原因。针对“是否喜欢学校所设的课程”,很喜欢占55.5%,一般占43.1%,不喜欢占1.4%,这说明学校课程的设置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一方面要在课程设置必要性加强教育,同时课程的更新速度要加快,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有33.3%的选择传统的教学模式,66.7%的选择新型的线上线下教学混合式模式,这说明有大部分同学已经适应了当前线上自主学习,线下课堂教学的模式,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没有更改过来,需要教师把握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评价和课堂互动中充分给予考虑。

1.2.2 在校生学习情况分析

针对学生课外学习情况,调查反映38.9%的学生会抽出时间加强复习,59.7%的学生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学习,1.4%的学生在课外不会学习。从调查情况可以看出,高职学生中学习自主性的能力有明显的缺失,大部分是在教师主导下的学习,学习主动性不足,这和高职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不好有关系,即使在高职学生中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都要重点关注。对于逃课学生的调查发现,36.1%的学生是因为要有其他事情做,22.2%的学生认为课程太无聊,38.9%的学生认为是自己太懒惰,2.8%的学生是受其他同学的影响。调查显示,学生对于学习有着清晰的认识,可以正确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但是自理能力不高。对于课后作业完成情况,88.9%的学生选择“可以巩固课堂知识”,8.3%的学生认为“没有起作用”,2.8%认为是“多余”的,显示课后作业布置是有必要的,但是当前要开发更贴合实际要求的作业题材。

1.3 毕业学生学情分析

1.3.1 学生满意度分析

对于毕业生调研,选择已经毕业就岗的城建学院2019级学生共109人调查,共回收问卷105份。调查项目共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调查学生对学校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第二部分是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

对于课程设置是否对于工作有帮助,接受调查的102位同学,有62.3%的认为“有很大帮助”,23.4%的学生认为“有一些帮助”,有14.3%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这显示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将所学应用于工作实践,促进其工作质量的提高,但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还有调整的空间,需要关注对学生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的培养。

在教学内容的满意度调查中,76.5%的学生认为学习内容的可以接受,33.5%学生认为学习的内容比较陈旧,显示教学内容与学生今后工作中的实际应用的吻合度有待提高。

1.3.2 专业与工作相关性调查

在调查的102位学生中,去除未就业待岗学生还有95位学生,其中有专升本26位同学,我们将专升本考取相关专业的看作从事相关专业,与原专业对接性不强的看作不是从事相关专业。调查发现在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中目前有39.6%的学生专业与工作不相关。这样说明在职业教育注重专业教学的同时,也要注意夯实学生的基础,为将来学生可能从事其他专业做必要的支撑准备。

2 两类型生源在校生成绩的定量分析

2.1 在校生成绩的描述性统计

一般情况下,很多专家和教师都觉得,在高职学习过程中由于普高生源学生经过了高考的洗礼,他们比中职和单招扩招学生具有更好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方法,在文化基础课的学习上具有优势。而中职学生经历过中等职业教育,所以更适用专业技能课的学习,动手能力也比较强,这是学生的不同思维类型决定的。为了对相关说法给予证实,我们以2019级经历了整个高职生涯的学习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中职生源学生与普高生源学生三年来的学习成绩是否存在差异,了解两类学生在公共课、专业课和实训课在成绩上有无差异,以便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方式的改革。

以C校城建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入学时候该学院没有分层教学,各类生源都是混合在一个班级里,这些生源除了扩招班是另外考核评价标准不同,其他学生在年龄、性别上均无显著差异;入学后的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没有区别,通过统计该专业8个班级约432位学生的全部课程成绩,排除因退学、休学、免修等原因缺少成绩的学生。最终纳入研究的学生共412名,其中普高生源学生156位,其他生源256位。成绩分成平时过程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试,从而形成综合评价成绩,我们选取的是综合成绩。

先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将学生成绩分成公共基础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技能课程三大类,分别选取其中的应用数学、工程造价概论、工程造价控制三门典型课程。将生源分成普高与其他两类,计算每类学生在各门课程的平均成绩,再计算每类学生的其它成绩指标,指标有均值、标准差、及格率、最高分、最低分、全距(见表2、表3、表4)。

表2 公共课程(应用数学)成绩的统计表

表3 职业基础课程(工程造价概论)成绩的统计表

表4 职业技能课程(工程造价控制)成绩的统计表

2.2 两类生源学生成绩的假设检验

2.2.1 成绩均值的大样本假设检验

由于样本容量足够大,n1=156,n2=256,检验统计量为

其样本观测值为

根据统计表两者有明显的成绩差异,所以此属于单侧检验,检验的P值近似为P(Z≥6.355|μ1=μ2)=1-Φ(6.355)=0.000 01,故拒绝H0,接受H1,即说明普高生源学生公共课程成绩比其他生源学生成绩要高,两者有明显的差异。其它两门课程,同样支持这样的结论。

2.2.2 两类生源学生成绩及格率的大样本假设检验

分别对公共基础课程、职业基础课程和职业技能课程的及格率进行显著性检验,检验两个类型生源学生在校期间及格情况是否有明显的差异,假设成绩是服从正态分布的。以职业技能课程(表4)成绩的及格率为例,过程如下:p1,p2分别高中生源学生及格率和其他生源及格率(显著水平为0.05),样本容量分别为n1=156,n2=256,根据统计表看出及格率。

建立假设

H0∶p1=p2,H1∶p1≠p2

现在是大样本情形,检验统计量为:

代入实训课及格率(表4)数值

=2.032

所以检验的P值近似为P(Z≥2.032|H0)≈2(1-Φ(2.032))=2(1-0.979)=0.042。

由于P<0.05,所以拒绝原假设H0,即充分理由认为这两类型的学生在及格率上也有明显的差异。

2.2.3 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选取工程造价专业2020级《应用数学》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Excel中Correl函数进行相关系数计算。

相关系数=0.949 1

所以可以看出两者高度相关。

2.2.4 结 论

通过以上成绩的均值和及格率的假设检验和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关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普高生源学生无论是公共课程,还是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比其他生源学生学习成绩上有明显的优势。

(2)在公共课程、职业基础课程和职业技能课程三门课程中两类学生在职业技能课程中成绩的差距最小。

(3)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有高度的相关性。

3 对策建议

3.1 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

针对入学学生学情调查可以看出,有一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太明确,仍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专业盲目,知识基础和专业基础较弱。还有一些学生上课一学期了还不太明白专业和所要考的职业资格证书,这就说明学校在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有所欠缺,因此学校要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培养学生有崇高的职业理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扎实的职业能力。

首先,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学校在学生入学教育过程中就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目标的培养。为学生开设入门讲座,邀请校外专家和优秀校友回学校开展交流、现身说法,定期安排专业教师、优秀学长和新生组成三位一体的座谈会、交流会和联谊会[3]。同时班主任、专业导师也要更早的让学生明白专业的前景和在校学习的课程框架。也可以与新生分享学长的求学感悟、优秀校友的先进事迹,早早规划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

其次,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现在国家在大力提倡课程思政,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要在所开设的各类课程中,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挖掘专业思政案例,融合课程思政元素,培养具有行业特色的职业精神。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学习和工作中去,勤奋学习,不断努力与创新,培养好自己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精神,将自己的专业能力塑造到精通,并内化为习惯。

最后,做好职业规划课程建设。学生在校期间处于职业生涯的准备阶段,所以尽早的做好职业规划。目前学校的职业规划课程建设还有待加强。所以根据学生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测评、求职技巧、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培训。

总之,加强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有助于学生在校期间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掌握专业,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同时学生择业就业也能目标明确,从而提高专业对口率。

3.2 制定多元化学生发展方案

从在校生公共课程、职业基础课程和职业技能课程的成绩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多元化的生源的知识基础、学习方法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一些专业或者课程中为学生制定多元化的发展方案。

因材施教、分类教学正是适应生源多元化基础差异大的趋势。从实证分析可以看出,高中起点的学生基础较好,学习主动性强,对这一部分学生制定更高的教学标准,为这些学生专升本服务,同时也满足这部分学生由于混合编班导致知识吃不饱的情况[3]。同时在其他生源类型的学生制定更为灵活的评价标准,注重过程考核,激发他们的动手能力,实施增值评价。多元化的发展方案使得不同层次和结构的学生都能适应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3 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技能培养

对毕业生调查发现,接近4成的学生从事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这个专业没有对口的比例是相当大的。调查中有些学生反映在工作过程中发现主动学习、创新能力、沟通交流、积极适应几类职业核心素养都有待提升。所以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技能培养。

首先要坚持育人导向,素质为先。在职业院校中,开设筑牢基础、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亟需重视。例如沟通交流、办公软件、公文写作等日常工作运用的能力要加强。重视学生的终身学习,满足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在今后就业过程中的选择面更广。培养既有扎实基础,又能覆盖相关专业领域的一专多能的人才。

其次要以服务为导向,就业为宗旨,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结合市场需求、行业定位和服务地方经济等因素。尤其要根据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积极推进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建设[4]。

最后要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突出新型实践课程的建设,同时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4]。具体措施是以产教融合的方式,将企业引进校园,企业即是课堂也是实习基地。同时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深入推进岗课赛证融通,加强实训条件建设和师资队伍培训,优化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从而促进职业教育的“五个对接”[4]。

4 结 语

学情分析是学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重要依据,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近些年,职业教育的政策和制度推出层出不穷,学情的变化也给职业技术学校和教师带来的很大的挑战[5]。因此,做必要的调查和学情分析,在此基础上,注重入学教育、采用分层教学、重构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等措施,实施过程化的教学设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等方法,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猜你喜欢

生源学情职业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