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论持久战》主要版本研究
2022-12-22渝黄蓉蓉张养志
曹 渝黄蓉蓉张养志
(北京印刷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2600)
“出版以传播真理、传承文明、传播科学知识、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推动社会进步、维护公平正义为重要责任。在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人类社会革命和历史变迁中,出版从来都是启蒙者、引导者、参与者和推动者,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搭建阶梯。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后,出版事业成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和革命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重视新闻出版工作,他们把办好出版物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党的工作的重要环节。”[2]马克思恩格斯把党报党刊看作是“在报刊方面能够以同等的武器同自己的敌人作斗争的第一阵地”,提出了“出版物是革命事业一部分”的思想和“人民报刊”的科学论断。[3]1905年11月,列宁发表专门文章《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明确指出,“出版物应当成为党的出版物”。[4]毛泽东曾形象地指出:“革命要靠枪杆子、笔杆子,共产党是要在左手拿宣传单,右手拿枪弹,才可以打倒敌人的。”[5]从1927年到1949年,毛泽东把“枪杆子”和“笔杆子”这两手都运用得出神入化,相得益彰。在战争的烽火中,毛泽东充分发挥出版、文艺、新闻等宣传手段,用“笔杆子”有力地配合了“枪杆子”。他曾开玩笑说:我要用“文房四宝”打败国民党的“四大家族”[6]。在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的《解放》、山东的《大众日报》、各地区的新华书店等出版了大量以毛泽东著作为主题的书刊,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
“毛泽东著作及版本研究是毛泽东思想研究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产生的重要文献。”[7]《论持久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出版发行了许多版本,不同版本之间在开本大小、内容结构、封面设计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本文选择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论持久战》的主要版本,在对其进行价值分析的基础上,整理和描述当时不同版本的个性化出版实践,总结其具有时代性的共同特征,以深刻理解《论持久战》的出版发行在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论持久战》写作背景及其出版价值分析
(一)《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当地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全民族抗战由此爆发,一场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殊死大搏斗拉开帷幕。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摆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的最紧迫问题是:如何挽救民族危亡,如何联合尽可能多的力量进行抗日民族战争。为了动员全国民众聚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中国共产党利用出版阵地积极开展宣传鼓动工作。1937年9月,毛泽东在《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中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统一战线,是工农兵学商一切爱国同胞的统一战线。挽救危机的唯一道路,就是实行孙中山先生的遗嘱,即“唤起民众”四个字。[8]为了系统阐明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组织人民群众进行全面抗战,消除“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1938年5月,毛泽东总结全面抗战以来10个月的经验,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作了《论持久战》的长篇讲演。1938年7月1日,《解放》全文发表了《论持久战》,并刊登毛泽东的题词:“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这部著作以不同版本、不同语言出版发行,不仅对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在国民党统治区与海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毛泽东亲自为《论持久战》英译本写了序言。他指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孤立战争的观点历史已指明其不正确了。”“希望此书能在英语各国间唤起若干的同情,为了中国利益,也为了世界利益。”[9]
(二)《论持久战》出版价值分析
1.理论价值
而从反腐败揭露出来许多大小的贪官材料来看,“高危岗”,岂止于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一个?人们熟悉的,好像还有交通厅长一职。据不完全的统计,至今全国已有16名省级交通运输厅厅长接连落马,涉及11个省份,除河南省交通厅曾连续有四任厅长被查出违法犯罪事实外,贵州和山西也各有两任交通厅长走进监狱,贵州省交通厅原厅长卢万里还被判了死刑。
《论持久战》既是一部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军事理论巨著,又是一部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光芒的哲学出版物,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第一,《论持久战》详细阐述如何进行持久战以及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问题,具有思想性。认识战争发展规律的根本目的,在于能动地、正确地指导战争,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毛泽东关于如何发挥自觉能动性以争取战争最后胜利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出版观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客观地解决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处于何种地位的问题。《论持久战》从思想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使全党极大地增强了参加和领导抗日战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自觉性,表明“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10]”
第二,《论持久战》提出的依靠人民群众夺取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思想,具有人民性。“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的科学论断,说明了争取抗战胜利的唯一道路是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实行人民战争。理论必须运用在人民身上,才能迸发出强大的革命力量。《论持久战》“实行人民战争”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人民性”的继承和创新。早在1843年马克思在《〈莱比锡总汇报〉在普鲁士邦境内的查禁》中指出:“报刊只是而且只应该是‘人民(确实按人民的方式思想的人民)日常思想和感情的’公开的‘表达者’。”报刊“生活在人民当中,它真诚地同情人民的一切希望与忧患、热爱与憎恨、欢乐与痛苦”。[11]报刊、书籍只有深入到人民的生活、思想当中,切实表达人民诉求、体现人民精神、维护人民利益才真正具有人民性。正如马克思所谈到的:“报刊是历史的人民精神的英勇喉舌和它的公开形式。”[12]《论持久战》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战争的纲领性文献,贯彻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根本原则,而且提出了一整套动员人民群众,在持久战中不断削弱敌方的优势、生长自己的力量、以夺取最后胜利的切实可行的办法,是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典范。
2.历史价值
可见,旅游风情小镇是在原有旅游资源基础上建设的新型休闲旅游目的地,是全域旅游的重要载体,其共享、开放的发展理念体现了对旅游资源的综合性特色开发。
从表2看出,秋季10个强健性家蚕品种中,均检测到17种主要的氨基酸,但具体含量各不相同。总体上看,氨基酸总含量变化幅度,雄蛹比雌蛹小。对17种氨基酸含量的离散度分析表明,不论雌雄蛹,离散度最大的氨基酸均为组氨酸;离散度最小的氨基酸:雌蛹为苏氨酸与丙氨酸,雄蛹为苏氨酸与丝氨酸。表明苏氨酸是蚕蛹氨基酸中含量变化幅度较小的氨基酸种类,而组氨酸是含量变化最大的。
《论持久战》,1938年7月1日《解放》周刊第43、44期发表,竖版,16开本,铅字印刷,封面右下角刊登了毛泽东的题词:“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红色的“解放”字体是报刊的标题,它被置放在了上方最中间的位置,承载着当时的时代精神,红色醒目的刊头让人深刻感受到时代的热血氛围和革命底色。对比之前《解放》周刊的报刊标题均是二号黑色字体,可见《解放》周刊对《论持久战》出版发行的重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启示人们,社会历史是人们通过实践活动创造的,人们的实践活动都是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社会存在,它们共同构成了社会历史赖以产生和存在的客观基础。这一原则要求人们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去思考问题、制定政策和落实行动。作为指导中国革命的历史巨著,《论持久战》无论是提出思想理论战略,还是确立路线方针政策,最基本、最重要的出发点都是基于中国国情,坚持实事求是。经过土地革命、长征和抗日战争近20年的艰苦探索,毛泽东做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战略判断,在抗日战争中实现了对中国革命规律认识的新的飞跃,独立自主地立起了“新民主主义”这面旗帜。[15]用毛泽东后来的话说:“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经过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他说,只有经过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在抗日时期,“中国民主革命这个必然王国才被我们认识,我们才有了自由”。[16]毛泽东不仅从中国国情的实际来把握中国革命的规律,而且还注重把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联系在一起来思考。他鲜明地提出:“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这种‘世界革命’,已不是旧的世界革命,旧的资产阶级世界革命早已完结了;而是新的世界革命,而是社会主义的世界革命。同样,这种‘一部分’,已经不是旧的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新的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这是一个绝大的变化,这是自有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以来无可比拟的大变化”。[17]可见,在《论持久战》中,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因以中国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而得以坚持、丰富和创新,从而具有了中国特色和中国内涵。
3.宣传价值
出版工作作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最有力的行动手段之一。《论持久战》的出版不仅传播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方针政策,更成为我党进行抗战宣传、民众动员的强大工具。随着各地不同版本《论持久战》的出版发行,中国共产党人不断积累宣传思想工作的经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国化的革命实践。第一, 体现真实性。毛泽东曾指出, “宣传的时候要作得恰当, 要实事求是, 对情况的估计、分析, 应该是好的就说好的, 坏的就说坏的, 有多大程度的缺点就说多大程度的缺点, 不要夸大”。[18]《论持久战》这篇文章体现了毛泽东实事求是的写作风格, 没有掩盖日本强大的军事实力, 没有否认国内存在的妥协、腐败等现象, 没有忽略国际环境中对抗战的不利因素, 而是务实地分析双方的实际情形, 给读者以真实感。[19]第二, 体现广泛性。《论持久战》的出版发行也尽可能面向国内外各个领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抗日根据地、沦陷区、国统区乃至海外地区都出现了《论持久战》的“身影”。社会各阶层人群都广泛包含在宣传工作的对象中。通过积极宣传引导,把战争的政治动员变成了经常性的运动。第三, 体现通俗性。《论持久战》全文通俗易懂, 吸引了广大人民群众, 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比如,“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 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在论证敌我包围关系时写道:“敌以前者来包围中、苏、法、捷等国,我以后者反包围德、日、意。但是我之包围好似如来佛的手掌,它将化成一座横亘宇宙的五行山,把这几个新式孙悟空——法西斯侵略主义者,最后压倒在山底下,永世也不得翻身。”《论持久战》出版宣传充分发挥了巨大的动员力量,引领舆论发展方向,成为唤醒民众民族国家命运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媒介,在呼吁全民抗战,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独立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20]
4.教育价值
《毛泽东选集》版《论持久战》,1944年5月晋察冀日报社编印出版,竖版,油印,小32开本,定价300元,书名页下方印有“晋察冀日报社编”,该书共五卷,用蓝色绫子缎面精装而成。
南部湖区是悬浮颗粒物粒径值最小的区域,在空间上的粒径变幅较小。南湖来水来沙主要源于抚河和饶河,饶河是五河中年均输水、输沙量最小的一条河流,水动力条件较弱,入湖的泥沙对该区域影响较小。该区域为滞水区,湖水流速为全湖最小,主要对湖水起调蓄作用,且该区湖水清澈,大部分粗粒径颗粒物沉积,只有细颗粒物悬浮,所以表现出该区域的悬浮小粒径颗粒物占比大。主湖区的悬浮颗粒物粒径空间变化最为复杂,靠松门山区域受人为采砂的影响较大,湖心区域受赣江中支南支来水的影响水流紊乱,悬浮颗粒物粒径增大。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论持久战》主要版本梳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出版发行红色书刊的繁荣时期。1939年, 中央发布《关于宣传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坚持公开宣传马列主义,出版翻译各种马列主义刊物与书籍,组织各种社会科学的研究会与读书会等。”[21]1941年,中宣部又发布《关于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提纲》指出:“报纸、刊物、书籍是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最锐利的武器。党应当善于充分地利用这些武器。办报、办刊物、出书籍应当成为党的宣传鼓动工作中的最重要的任务。”[22]在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下,抗日根据地、沦陷区、国统区乃至海外地区都建立了出版机构,出版了大量的红色书刊。这些红色书刊为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鉴于此,可以按出版的时间顺序对《论持久战》的主要版本进行系统性地整理概括。深刻理解这一伟大巨著在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国化进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一)《解放》周刊版
对于《论持久战》的历史价值,可以基于不同的视角和方法去认知和理解,而唯物史观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视角和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和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13]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需要理论家写出来,以出版物的形式和民众对话。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坚持唯物史观,总结中国革命实践中的独创性经验,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奠定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思想理论基础。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不但用唯物史观科学分析了中国抗战的态势,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还在这些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许多被后来的历史发展所证实了的正确结论。毛泽东的许多分析和结论,被事实证明了是科学的真理,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14]
非正规金融一般局限在一定的地域,在搜集借款者的信息上存在优势,融资规模较小,一般不需要抵押,存、贷款利率较高,借贷金额、期限和利率较为灵活,一旦借款者到期不能履约,通常采用非法律途径解决。非正规金融已成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可以肯定,农村非正规金融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所谓的伪装本,即在封面上印着伪装书名以此来掩饰里面的内容。当时国民党方面不允许人民接受共产党新思想以及新文化,对革命书籍刊物实行封锁、扣押、销毁等荒诞的政策。处于国统区、沦陷区的群众以及奋战在前线的人员很难接触到此类书刊。为了打开这种局面,中国共产党将一些中共领导人的著作、党的文献、政策等通过伪装封面的方式进行出版。正如唐弢先生非常形象、贴切的比喻:“当国民党反动派残酷压迫,对革命书刊实行封锁、扣留、禁毁的时候……作为反动统治下斗争的一个特色,尖锐的形势促使革命刊物和政治小册子蒙上一层足以瞒过敌人的保护色,就像战士在前沿阵地用草叶和树枝来伪装自己一样。”[30]在抗日战争时代,这些伪装书作为一种特殊的思想武器,就像一把尖刀一样直插敌人的心脏,在传播毛泽东思想,宣传共产党方针、政策、路线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极大地鼓舞了处于国统区与沦陷区人民必胜的信心,在意识形态领域牢牢把握住了主动权。这些伪装书让我们见证了革命者在斗争中的智慧与胆量,也给我们留下了非常珍贵的精神财富。
(二)延安解放社版
《论持久战》,1938年7月延安解放社出版,竖版,32开本,铅字印刷,定价2角,浅黄色封面,封面竖向题名“论持久战”,封面左下方写着“解放社出版1938”,左上方是“抗日战争研究会编抗日战争丛书”。这是《论持久战》发行最早的单行本,比起周刊刊登的形式更方便学习、保存,也为以后其他版本发行提供了范本。“1949年10月以前,这一阶段不同版本的《论持久战》或以《解放》周刊版,或以解放社版作为翻印的底本,各版本虽在字词上有错漏,但内容上并无多大差异。”[25]
延安解放社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重要的出版机构之一,毛泽东以及其他中央领导人的著作,党中央的文献以及方针、政策、理论等都是由延安解放社发行的,延安解放社将出版毛泽东的著作视为最重要的、最有意义的出版大事,而且“延安时期解放社出版的《马恩丛书》《抗日战争丛书》《列宁选集》和《斯大林选集》,被誉为当时最具分量‘两大丛书’和‘两大选集’。”[26]
以往农村地区的居民出行基本以乡镇为单位,主要满足镇内出行需求,城市副中心的提出,区域内部依托副中心的建设逐渐发展组团经济,从而出现新的交通吸引点,使得乡镇与乡镇之间的联系也逐步加强. 此外,随着农村经济的逐步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对周围居住环境、休闲娱乐设施的要求也逐渐显现. 原有的农村公路局限于乡道、村道2个层面已经不足以满足出行特征和出行需求的变化.
(三)汉口新华日报馆初版
《论持久战》在日本媒体和军政界的译介从一个侧面证实了中共在战略判断上的准确和其宣传、话语权上的成功,以及毛泽东《论持久战》对抗日战争的重大指导意义。[33]
1938年1月11日,汉口《新华日报》正式创刊。1938年7月25日,汉口新华日报馆出版了《论持久战》单行本,距离延安《解放》周刊出版的时间仅20多天,可见出版速度之快。此时中日双方正处于战略防御阶段,作为当时全国重要的“战争枢纽”之一,日本军队对于占领武汉势在必得,而中国军队也深知武汉会战的重要性。所以当时的新华日报馆重点宣传了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全面抗战、持久抗战的方针政策。
此版《论持久战》的出版发行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性以及地域性特点,是武汉作为重要战略地位的体现。它呼吁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抗战,并配合武汉保卫战。虽然没能守住,但是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目的并没有达到,武汉会战之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四)上海译报版
《论持久战》,1938年9月上海译报图书部出版,竖版,32开本,铅字印刷,定价1角2分,左边竖向印有书名“论持久战”,黑底黄字,左下方署“毛泽东著”,右上方印有“每日译报时论丛刊”,版权页正上方印有“英商每日译报时论丛刊第一种”,标题凸显,排版方式类似于国字形,上下左右内容分布均匀,效果平衡感极强,内容充实完整,出版日期、发行社、经售部门以及每册定价都在其中,正下方的黑框内是其英文注释。
根据病牛临床症状、病死牛解剖、病牛粪便检测、发病区域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基本确诊为牦牛肝片形吸虫病。推断为畜群在夏季感染寄生虫,在冬季表现出发病症状,并引发死亡,随后立即针对性开展治疗措施。
根据前期已完成的地形地势图,可以推算出桥梁的平面图和纵断面立体图,以此为依据,对确定好的桥梁架构线进行实际调查,重新确定沿线的地形地势,将原本的地势图数据补充完整。同时,按照重新测定出的横断面地面线和纵断面地面线,对桥梁所在地进行分段勘察,确定桥梁的墩台位置、具体跨径和净空界限。
1937年11月中旬,上海被日军攻占后孤立无援,上海被沦陷区所包围,故称之为“孤岛”。之前在上海的出版机构被迫停刊,为了突破日军的封锁,中国共产党借助外国出版社在租界的“合法地位”进行出版发行,并于1938年1月以英商的名义出版《每日译报》,宣传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在同年8月23日起连续刊登《论持久战》全文,于9月在上海出版单行本进行销售。此版《论持久战》的发行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孤岛”人民心中的威望,阐明了抗日战争的光明前景,鼓舞了人民的抗日斗志。
(五)重庆新华日报馆订正版
《论持久战》,1939年1月新华日报馆订正版,竖版,32开本,铅字印刷,定价3角,浅黄色封面,右上方印有“新华日报馆发行丛新群书十五”,封面正中心为毛泽东手写的“论持久战”题字。
武汉失守之后,新华日报馆被迫迁往重庆,蒋介石的反共政策开始凸显。中国共产党既要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政策,又要维护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既要坚持宣传党的抗战、民主思想,又要与国民党新闻机关进行较量。当时国民党当局对实时新闻进行严查封锁,对中共的通讯社进行严厉打压,新闻报道远远不能反映其真实情况,内容审查极其严格,甚至任意删改、扣留稿件,其原则就是“让你办报,不让你讲话;让你印报,不让你发行”[27]。在这种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报馆的同志们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通过街头叫卖、散发传单等方式积极引导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反映人民的愿望和诉求,动员人民参加抗战。在中共中央和地方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新华日报馆于1939年的1月出版了《论持久战》订正本,“作为抗战时期中共唯一面向全国发行的机关报,《新华日报》充分发挥了扩大‘政治宣传和政治影响’的作用”[28]。
(六)哈萨克文版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巩固和平,争取民主,早日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战。为了让新疆人民了解到抗战形势和任务,新疆阿勒泰地区负责人穆华希·贾肯先生将这篇著作翻译成了哈萨克文。哈萨克文版的出版发行,是《论持久战》首次在国内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并发表在报刊上。
《论持久战》,1940年前后发表于《阿勒泰报》。它的发表给了新疆人民深刻的教育、巨大的鼓舞。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教科书的作用,在群众运动实践方面也积累了经验。由于新疆地区地理位置特殊,信息闭塞,新疆少数民族的出版事业才刚刚起步,知识分子文化水平较低,对于复杂的理论知识还不能完全理解,而这本结合中国实情的著作通俗易懂,与知识分子十分切合,阿勒泰地区负责人组织了多个宣传队对周边地区进行宣传。这一伟大著作,无论在思想意识方面还是群众运动的实践方面都展现了它的魅力,将新疆的民主革命与爱国主义运动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潮,更加唤醒了新疆人民特别是新疆革命工作者的思想觉悟。
(七)胶东联合社版
《论持久战》,1942年胶东联合社出版,横版、32开本、定价1元2角,封面上方印有“世界巨人,中国共产党领袖,中华民族解放的领导者毛泽东同志肖像”,头像放在了封面的下半部分,黑红字体的搭配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再加上毛泽东同志的画像,全书散发着极强的思想表达,极大地鼓舞了军民的士气。
数字化是自主印刷实现的前提。最直观的可能要算印刷设备运营数据。这些数据可以自动联接到云端,由系统计算产能、净产出、OEE,对标世界范围同等规模工厂水平,做出进一步分析,并进行设备预防检查。“其实数字化是一个更大的概念,厂房、环境等这些生产要素都应该进行数字化。”
胶东联合社成立于1938年6月,是山东地区建立最早的出版机构。据当时胶东联合社的工作人员回忆,由于交通闭塞,通信信息落后,很难得到延安的书刊,所以只好通过广播的方式收听,由工作人员反复收听以防错误,然后印刷成书出版发行。后来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指示:“每个根据地都要建立印刷厂,出版书报,组织发行和运输的机关。”[29]山东省委积极响应号召,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出版了大量的红色书刊。
(八)伪装版“文史通义”
《论持久战》,“文史通义”伪装本,1943年前后上海广益书局出版,竖版,32开本,铅字印刷。此版“文史通义”有三本,除去里面的内容、书口不同以外,其余的封面、扉页、题词完全一致。第一本是《论持久战》,在内页书口竖向印有“内篇之一”,第二本是《论新阶段》,印有“内篇之二”,第三本是《新民主主义论》,印有“内篇之三”。
1937年4月24日,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周刊在延安蓝家坪创刊。“《解放》周刊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宣传和普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起到了党和人民的喉舌作用。”[23]作为抗日战争中共产党公开出版的政治理论刊物,毛泽东非常重视报刊所传达的思想主张。列宁曾说过:“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24]当时“速胜论”和“亡国论”的论调已经在全国产生负面影响,严重影响军民的思想统一和一致抗日,为了加大《论持久战》的宣传力度,毛泽东专门为报刊题词——“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发表在第43、44期合刊本上)。第43、44期是为了纪念抗战一周年及中国共产党成立十七周年而专门设置的纪念专刊,用专刊进行针对性地宣传也是周刊常用的方式。此版本《论持久战》是最早公开发表在期刊上的,也是最早公开发行的原始版本,内容紧贴实际,让民众看清了现实并做好了长期抗战的心理准备。
收到U盘的程瀚大为光火,立即指示市公安局副局长张某不办立案手续、直接动用技侦手段追查此事。令人咋舌的是,负责处理这个案件的一名女警就是视频中的“女主角”。
在专业英语方面,缺乏着眼长远的教学目标是让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最主要因素。各专业英语无论在课时安排上,还是教材选择上,都主要是成了公共英语的延续。当然,有不少的专业英语通过教法改革,产生了让人惊喜的变化。但普遍来说,专业英语没有确立与社会接轨的、科学的(甚至是量化的)教学目标,从而容易使学生学得懒散,教师教得松弛。
(九)《毛泽东选集》版
理论教育的成败是革命成败的第一个关键。抗战开始后,党高度重视加强思想理论学习,在延安陆续创办大批学校,积极发展干部教育。毛泽东《在抗大三周年纪念》文章中指出,“抗大的教育方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这三者,是造成一个抗日的革命的军人所不可缺一的”。1940年1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中指出:“全党干部都应当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具体运用。”为了组织党员干部加强对党的理论学习,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发出了关于学习与发行《毛泽东三大名著》的决定,强调《论持久战》《论新阶段》《新民主主义论》是指导中国革命解放人民的理论武器与具体方略,所有共产党员都应熟读深思、融会贯通,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各机关部队应认真学习讨论,作为经常课本。在抗日战争期间,仅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就培养出10万余名军政干部。《论持久战》等著作对党领导的抗日军队的发展壮大和军政素质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4 年1月整风运动正在深入进行当中,1月10日,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提出要在干部中特别是高级干部中“建设正确的思想——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以达到统一党的思想,增强干部党性,巩固党的纪律”。为了贯彻这一指示,时任晋察冀日报社的社长邓拓主持编选了第一部《毛泽东选集》。聂荣臻元帅不仅赞扬邓拓领导“游击办报”, 也谈到丰富多彩的刊物杂志,还特别提到“邓拓同志在抗战后期还编纂了《毛泽东选集》, 这是全国第一本系统编选毛泽东同志著作的选读本, 为传播毛泽东思想作出了贡献”。[31]这套选集的出版见证了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推动了敌后根据地整风运动的开展,也为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选集》的出版发行提供了最早的参照本,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总务课出版,封面右上角印有“大东亚资料第一二号,昭和十九年七月”,左上角有个字。译文前言指出《论持久战》是“观察中共政策纲领的重要
(十)日文版
《论持久战》,1944年7月“大东亚省”总务局文献,虽然时机略迟,但仍然加以翻译。”该译本为全译本,与同年7月“大东亚省”总务局编辑的《毛泽东抗战言论选集》中的译文属于不同译本。“大东亚省”总务局总务课在1944年7月编辑了内部资料《中共概说》《毛泽东抗战言论选集》。《中共概说》汇总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特别是陕甘宁边区的组织、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相关理论及政策,《毛泽东抗战言论选集》则是中国共产党的“对日态度”文献的汇总。[32]
《论持久战》,1938年7月25日汉口新华日报馆初版,竖版,32开本,铅字印刷,定价2角。浅黄色封面,封面左侧是毛主席的题字:“论持久战 毛泽东”,右上方印有“新群丛书第十五种”。一条黑色的边框将封面一分为二,黑底白字的题词凸显着革命的庄严、肃穆。
(十一)救国报滦东版分社翻印版
《论持久战》,1944年8月救国报滦东版分社出版,竖版,32开本,定价2元,扉页印有“救国报滦东版分社翻印,1944.8”。在扉页的下一页还印有毛泽东黑色肖像。
“不应该呀!”他纳闷道,“咱来采石蜕的这件事,他们是知道的呀!咱这么长时间不回去,怎么到现在也没人来接应?”
在抗战初期,冀东地区是中国军队抗日斗争的重要战场,是中国早期进行工农革命运动的重要地区,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1938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冀东人民与八路军紧密配合,发动了冀东抗日大暴动,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冀东地区的抗日斗争策略也转为了敌后游击战。为了在冀东地区宣传贯彻党的方针、路线、政策以及组织教育群众抗日救国,中共冀东地区积极响应号召,决定创立地方报纸——《救国报》,用来宣传中共中央的抗日方针、路线、政策、新思想。这种游击办报的模式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动员人民抗日救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版《论持久战》的发行对加强冀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宣传、思想引领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鼓舞了冀东人民坚持抗日斗争的勇气,在团结人民、联系群众、打击敌人等方面起到了动员、组织作用。
(十二)新华书店晋察冀分店翻印版
《论持久战》,1945年的10月晋察冀分店翻印出版,竖版,32开本,铅字印刷,定价50元,繁体字,封面正上方印有“论持久战 毛泽东著”,底部标有“新华书店晋察冀分店印行”,字体颜色为醒目的红色。此版《论持久战》是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发行的,虽然时局发生了变化,但是在宣传毛泽东思想,统一全党思想上仍然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为了广泛地交流各地区文化,补充出版书刊的不足,晋察冀分局决定在1941年5月5日建立新华书店晋察冀分店,5月5日也是马克思的生日,颇有寓意。为了扩大发行的范围,更好地传播新的思想和文化,分店的工作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将大量的革命书刊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周边的抗日地区,极大地鼓舞了我军的斗志,被誉为“无声的炮弹”。
三、《论持久战》主要版本的共同特点
(一)坚持形式和内容相统一
形式和内容是辩证法的一对基本范畴,而出版物既重视内容,也强调形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论持久战》的出版在形式上是灵活多变的。特别是在沦陷区、国统区出版时,则巧妙地采用了伪装封面、借靠洋商报、街头叫卖等多种形式,以取得好的发行效果。同时,在众多版本《论持久战》的封面设计表达上,虽然呈现了较为丰富的图像谱系,但封面设计并没有刻意追求形式上的美感,而是通过简单朴素、端庄大方的风格设计,最大限度地展现出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这一时期的《论持久战》版本封面有题签式、素封式、头像式等设计风格,如:1938年7月延安解放社出版的《论持久战》采用的是题签式的设计模式。“即线框内通常排放纯文字信息或文字加小型题图,版面常有较多留白的设计方式”,[34]其严谨性非常适用于理论性、专业性的书刊。1939年1月重庆新华日报馆发行的《论持久战》订正本采用素封式设计模式,封面设计干净利落,没有任何装饰元素,降低了印刷成本。1942年6月胶东联合社出版的《论持久战》采用头像式设计模式,即书名加作者头像作为封面的主要设计方式,主题明确,表现出强烈的思想渗透力。
《论持久战》各版本遵循了毛泽东“兼顾形式与内容”的出版思想,在出版实践中既要重视内容的真实性又要重视形式的多样性,是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在出版编辑工作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国化的重要实践。
展现分享:鼓励学生主动介绍课前预习的相关成果,进行课题演示、分享个人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重点听取和记录学生在预习中理解不透的知识点和疑问。
(二)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
党性作为一个政党固有的根本特性,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本质的特征。党性原则是出版工作的根本原则。出版工作要增强党性,无条件地遵守党中央的指示,特别是党创办或领导的报刊机构,在宣传活动中要始终把党性原则放在第一位。毛泽东强调,党的报刊必须宣传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教育我们的宣传人员,克服宣传人员中闹独立性的错误倾向”。[35]中共一大通过的第一个决议就明确提出:“任何中央地方的出版物均不能刊载违背党的方针、政策和决定的文章。”[36]毛泽东同志为中央书记处起草的给各中央局、中央分局的指示中曾要求:“务使通讯社及报纸的宣传完全符合于党的政策,务使我们的宣传增强党性。”[37]《论持久战》中体现出的战略思想固然伟大,在出版发行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严格按照党中央命令落实执行的力量同样不能忽视。在恶劣的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创刊办报,在各地翻印了《统一战线》《论持久战》《论新阶段》等重要理论书籍,将党的声音传递给群众,将党的方针政策告知群众,为党的形象塑造和群众力量的积蓄做出了重大贡献。[38]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所以站在党的立场上也就是站在了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宣传党性就是强调人民性。《论持久战》的出版发行突出了政治站位,坚决服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充实和丰富了中国共产党出版工作的党性原则。
依靠和为了人民谱写历史华章是唯物史观的前提。中国共产党因人民苦难而生、因人民支持而行。正像《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强调的:“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39]这一时期的出版宣传是为了动员人民群众进行抗日民族战争,其所开展的各种宣传方式是为了壮大革命队伍,增添新生力量。在宣传工作中坚持走群众路线,有效地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力。可见,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二者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在革命实践中,党性与人民性必须统一起来才能赢得人民这个根本依靠力量。《论持久战》的版本发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出版观关于党性和人民性原则的理论观点。
(三)坚持立足现实与创新工艺相统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出版资源非常短缺。就纸张而言,抗战时期由于日本的侵略封锁以及我国工业生产能力的落后,国内纸张枯竭。在恶劣的条件下,毛泽东著作的出版主要依靠缩小版面、土纸替代等方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出版的各版本《论持久战》除报刊外,开本的大小以32开为主,既便于携带,又节约材料、减少浪费。同时,由于技术水平落后,抗日战争之前中国国内的造纸机器寥寥无几,纸张需求严重依赖于国外进口,随着抗日战争爆发,日本军队对中国进口纸张封锁以及对中国造纸厂进行大肆地掠夺、破坏,使得中国薄弱的造纸业更是雪上加霜。“在纸业中心上海,战前其纸张产能占据全国的31%, 但因淞沪抗战,上海各大纸厂大半毁废,正在计划中者亦无法进行矣。”[40]解放社版、武汉版、重庆版《论持久战》等都是用土纸印刷而成。中国共产党在绝境中自力更生,一方面激发海内外同胞同仇敌忾之心,另一方面对敌人做笔诛墨伐的工作,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四)坚持重政治引导和强业务能力相统一
以延安为中心的各抗日根据地的编辑出版活动,是在中共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开展起来的,因而表现在出版物上,承接了苏区出版物注重政治的特点,带有鲜明的党性特征,党报与党刊、党的领导人著作、党的政策文件、党的历史文献、马列主义著作,作为编辑出版的首要任务,成为根据地出版物的重中之重。[41]《论持久战》在全国各地的迅速传播,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关于报刊宣传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突出了党的出版物从中央到地方的广泛覆盖性,强调了其刊载内容的政治宣传性和导向性。
由于报刊,特别是党报党刊在舆论宣传、意识形态工作以及政权的建设中都有特殊作用,毛泽东对编辑队伍的建设非常重视。他始终如一地把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当作党加强对报刊的领导的一个重要工作来抓。《论持久战》在《解放》周刊发表之后,毛泽东亲自参与了审阅、校正过程,1938年7月延安解放社版《论持久战》即根据这一修改稿出版发行。该版的文末有一个注释:“注:此是最后校正本,与‘解放’报发表的,有某些小的字句上的不同。——著者,一九三八年七月九日。”[42]之后的版本在内容上也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在1945年10月晋察冀分店版本中,对部分标点符号的使用进行了修改,如将《解放》周刊版中“亡国论者看敌人如神物,看自己如草芥。”改为了“亡国论者看敌人如神物,看自己如草芥;”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出版编辑工作是一项伟大而庄严的政治工作,它承载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不允许有丝毫的懈怠与闪失。中国共产党人将党刊的政治引导力贯穿到出版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保证了《论持久战》的出版质量。
四、结语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论持久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客观地、全面地、发展性地分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各个方面,得出了许多科学的、令人信服的、特别是后来又逐一被战争实践所证实了的正确结论,在国内外获得了空前广泛的传播,并产生了空前巨大的影响。它是全民族抗战必胜的理论基础,是团结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精神法宝,是世界受压迫民族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理论武器和哲学依据。
马克思主义出版观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为中国的出版事业发展提供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增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统一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43]《论持久战》是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其各个版本的出版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与中国出版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论持久战》把唯物史观作为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和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不仅总结了中国革命实践中的独创性经验,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奠定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思想理论基础。同时,《论持久战》创造性地将党性、人民性原则与革命出版相互贯通,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国化的革命实践,又以中国化的理论品格为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理论创新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