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下新闻类播音员主持人的培养路径探究

2022-12-22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李林昊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2年20期
关键词:播音员主持人时代

■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李林昊

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发展,信息的传播方式,传播媒介也产生了飞速的变革。近年来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网络视频平台、短视频平台等新型传播途径的兴起,逐渐将国人获取信息的渠道从传统媒体的电视、报纸转移到了方寸之间的手机屏中和串联世界的互联网上。作为传递最重要信息的电视新闻节目,也开始逐渐将主战场从传统媒体平台转移到新兴媒体平台上。因此在融媒体这个时代背景下,探讨新闻类播音员主持人群体的培养路径,以适应传播场景的变化,满足传播受众的需求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采用例证法,理论结合实践。从融媒体时代新闻类节目的发展开始,逐步对融媒体时代下新闻类播音员主持人的培养路径进行探究。旨在帮助新闻类播音员主持人的培养路径理清脉络、规范内容、探究方法。

1.融媒体时代新闻类节目发展概况

1.1 融媒体时代的概念界定

“融媒体”指的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特点相融合的,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容、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宣传理念。对于广大观众群体来说,融媒体即是通过手机、电视、电脑、报纸等多渠道,通过5G网络、有线网络、卫星网络等多方位、立体式的信息接收模式。融媒体环境的逐渐成熟,也使得观众群体接收信息的习惯和对接收信息的要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1.2 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征

1.2.1 传播源头多、信息杂

在融媒体环境下,人人都可做新闻信息传播的源头,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7.71亿,较2020年12月增长2835万,占网民整体的74.7%。如此庞大规模的新闻用户,都可作为新闻信息传播的源头。而众多的消息来源,也使得新闻消息的内容复杂繁多,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内容主要聚焦于国内大事、国际新闻、政府举措、明星八卦等大种类高关注的新闻事件。融媒体时代下新闻内容的种类增多,信息庞杂,从“邻里关系”到“国际局势”、从“民族音乐”到“非洲歌舞”等等,凡是想了解的新闻信息,观众都可通过融媒体环境获得。

1.2.2 传播速度快、范围广

信息技术发展至今,传输速率经过了从“2G”到“5G”的不断更新迭代,目前“5G”网络的传输速率几乎是“4G”网络的十倍之多,而且技术仍在发展。传输技术的不断突破使得新闻信息在融媒体环境下的传播速度也得到了成倍提升,而在此基础上,“抖音”“微博”“小红书”等等视频、文字、图片这些新兴传播平台app的出现和发展,让信息传输的渠道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对于信息的传输来说,传播技术的发展如同将信息载体从自行车变为汽车,传播渠道的拓宽如同将信息通道从乡间小路变为宽阔马路,这两项升级,是传播速度变快的主要原因,当然,传播速度快和信息接收硬件的普及大大降低了观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成本,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主动了解和接收新闻信息,这使得信息传播的范围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广。

1.3 融媒体时代新闻类节目的新特征

1.3.1 内容更具时效性

新闻类节目是否受到观众的喜爱,决定性因素是该节目所进行的新闻报道是否足够即时、足够独家、足够真实。在融媒体环境下,新闻类节目内容往往能够通过新型信息传播技术在短时间内搜集到一手的新闻资讯,甚至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现场的、独家的、深入的新闻报道,这样更具时效性的新闻内容,满足观众对于“新闻”最大的诉求:最快了解到最新发生的最有价值的事实消息。

1.3.2 节目形式的多样化

融媒体时代下,通信技术软硬件的不断升级,使得观众不再满足于新闻节目单一的播读形式,而是更加追求现场连线采访、内容实时直播、观众互动体验等更具参与性的多样化节目形式。以近期“神州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对接”这一重大新闻事件为例,“抖音”平台“央视新闻”“央视频”等多个官方账号实时直播发射对接过程,整场新闻直播共分四个场景“发射场实况”“总控室科研人员操控实况”“演播室主持人和分析嘉宾实况”以及“飞船动画演示”。共有千万网友观众进行了实时观看与弹幕互动。

1.3.3 结构时长的碎片化

融媒体环境下,受众接收新闻信息不再需要定时定点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整段新闻节目,在任何时间下、任何场景中都具备了接收新闻信息的条件,再加上新闻信息传播的高速、内容的繁杂以及运营商碎片化的推送,使得受众接收信息的习惯也趋于快速、高效和碎片化。由此倒逼新闻节目内容精炼,时长缩短。以央视推出的“主播说联播”短视频锐评节目为典型。

2.融媒体时代下新闻类播音员主持人面临的挑战

2.1 刻板的主持风格不再被受众广泛接受

国内新闻类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较为固定。从延安时期激情高昂的新闻播读风格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直到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新阶段,新闻播音变得朴实亲切,更有节奏感。以新闻播报著名播音艺术家夏青为代表,他的播音风格严谨庄重、稳健大度,是新闻播音的典范,他和齐越等老一辈播音艺术家一起成就了那个时代播音艺术的高峰,打下了深深的时代烙印,为之后的新闻播音奠定了严肃庄重的风格基础。新闻节目的语态也因节目内容的规范性极其严肃,因此在过去长时间的新闻播报中,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大多身着正装、表情严肃、端坐主播台进行节目播报,播音员和主持人把字正腔圆、规范传达、情声和谐作为新闻播报的业务准则,照本宣科地为观众传递新闻信息,因此产生了严肃的“播音腔”。

但是这样的新闻播音风格在融媒体环境下,与大众的审美趣味正在一步步脱离。对于伴随融媒体时代成长起来的新兴观众群体来说,他们更注重于主持人风格的有趣、多变。以央视“boys”中的朱广权为例,作为一名新闻类节目主持人,他能够受到年轻观众的喜爱和认可,正是因为他独特幽默的语言风格以及在面对不同新闻节目时多变的主持风格。由此可见传统刻板的主持风格正在被改变。

2.2 单一播读能力不再满足融媒体时代的需求

受到融媒体环境的影响,新闻类节目的制作时间和制作难度大大降低。在这个“人人皆媒体”的时代,仅仅掌握单一的新闻播读能力,已经不再满足新闻类播音员主持人这个岗位对于用人条件的需求。主持人自身必须要掌握新闻类节目所需要的“采”“编”“播”一体化能力,以及熟练掌握运用各项能够辅助新闻制作的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以《新闻联播》播音员康辉为例,他不仅仅是主播台上端庄严肃的“国嘴”,也是国家领导人出席访问的随行记者、国家大事的报道记者,同时康辉还借助“央视”平台开通了属于自己的“Vlog”视频账号,用于宣传解读其所跟踪报道的各项新闻事件,以及新闻生产的过程和主持人的行程。

3.融媒体时代下新闻类播音员主持人的培养路径探索

3.1 高校教育端把准时代脉络,培养采编播一体化人才

对于播音员主持人的培养来说,高校教育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培养新时代新闻类播音员主持人风格能够适应和满足融媒体时代的全新要求,少不了对以下三种能力的着重培养:

3.1.1 “采”

指采访能力。播音员主持人也应当具备独立进行新闻采访的能力,应该掌握发掘问题的能力、语言组织的能力等,要有自己对于新闻事件的独特见解。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应当经常性组织播音主持专业学生进行采访实践,学习经典的采访案例,积累经验、锻炼能力,以熟练掌握采访技能。在央视2019年《主持人大赛》获得新闻类冠军的选手邹韵,正是凭借其八年的记者采访经历,锻炼出了她稳健的台风、得体的主持样态和充满智慧的语料内容,这些优点是她能够成为一名优秀主持人的珍贵财富。

3.1.2 “编”

指编导能力。需要掌握构思节目选题,创作节目内容,指导节目录播,把控节目走向等节目编导能力。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应当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节目的编排过程中,组织学生参观电台电视台等专业节目制作过程,以见习身份跟随学习编导具体工作内容和操作细节。在融媒体环境下,编导内容需要紧跟潮流,创作受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形式,在节目制作中积极尝试新技术、新平台。

3.1.3 “播”

指播读能力。作为播音员主持人需要具备最基础也最重要的能力,播读能力直接决定播音员主持人是否合格。首先要求播音员主持人规范自身语音面貌,要吐字清晰、声音圆润、普通话标准。其次要求播音员主持人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在表达时头脑清晰、逻辑清楚、能够熟练运用节奏、重音、语气、停连四项基本技巧。再者需要有快速备稿能力,在面对稿件时能够迅速提炼稿件主题、内容重点,分析播读的情感基调。在高校教育过程中,除传统培养模式外,应当组织学生尝试锻炼融媒体环境下新型的新闻播读模式,如:短视频锐评、虚拟场景播读等。

3.2 社会媒体端融合“大屏”“小屏”培养新闻主持人能播更能说的多元化风格

“大屏”与“小屏”的融合,一直是媒体转型探索中的重要课题,也是当下新闻类播音员主持人所要面临的重要挑战,首先,要求播音员主持人既能掌握“大屏”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的常规播读能力,又能结合“小屏”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快短精准的新闻评说能力,形成多元化的主持风格,这要求社会媒体能够营造“大屏”“小屏”相结合的新闻媒体环境,产出更多有价值的短视频新闻锐评节目;其次,鼓励播音员主持人在融媒体平台上进行多种样态的新闻信息传播,如Vlog、个人短评等。培养新闻类播音员主持人能播更能说的多元化风格。

3.3 个人端打造具有个人属性的独特风格

新闻类播音员主持人一直以来带给观众一种庄重,严肃的刻板风格印象。但在当下的媒体环境中,传统的严肃风格本已经不再受到观众的喜爱,这种风格的同质化则更让观众对于新闻节目和新闻里播音员主持人的关注越来越低。而打造具有个人属性的独特风格,是新闻类播音员主持人能够“出圈”的有效途径。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求播音员主持人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储备,能够做到出口成章,例如央视主持人董卿,在多个节目中都表现出了她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独特风格。其次,主持人要善于把握好分寸感,避免空泛地表现“自我”。在跟节目整体效应符合的情况下,还要善于在不变中求变化,时时给予观众新鲜感,有利于丰富自己的风格层次,让自己的形象更加立体。撒贝宁在央视的法制节目《今日说法》中的主持风格是严谨睿智、逻辑清晰的主持风格,而在青年公开课《开讲啦》里却是妙语连珠、风趣幽默的“综艺小王子”。播音员、主持人要形成自己健全的创作个性,使自己的主观特点与客观现实获得有机结合。

4.总结

结合以上三点对于新闻类播音员主持人发展历程、发展现状、融媒体时代下面临的风险挑战以及该类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究,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当下新闻类播音员主持人培养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深入探讨和研究融媒体时代下新闻类播音员主持人的培养路径是解决播音员主持人如何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时代特点、融入时代内涵的重要举措,目前,各界对于播音员主持人的培养路径大多仍然遵循旧制,缺乏与融媒体环境相结合的新型培养模式。但日益革新的新闻媒体环境、高速发展的信息传播技术,都在迫使新闻类播音员主持人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在高校教育和社会培养两个方面紧跟时代变革、调整教育模式、提出更高要求,当然也要求播音员主持人自身能够提高专业素养、丰富文化内涵、把握时代脉搏。两者统一结合,方为融媒体时代下新闻类播音员主持人培养路径的正确方向。

猜你喜欢

播音员主持人时代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新闻播音员做好各类配音工作需要掌握的技巧
浅谈播音员主持人语言的纯洁性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细微之处见功夫——播音员的情感掌控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