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乡村基层社会治理现状及策略研究

2022-12-22张丽萍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22期
关键词:问卷居民社区

张丽萍

(南阳农业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是广大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承载空间,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税费改革,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科技手段的日新月异,中国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有的单一的以镇村组为核心的行政管理模式不再适应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创新乡村社区治理模式,增强乡村发展活力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探索出一条具有中部乡村基层社会治理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我们对此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1 调研情况分析

本研究选取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辖区内崔庄、武侯、塔园社区、曾楼社区和郑岗社区5 个城乡社区的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结构式访问。课题组共发放调查问卷220 份,收集到有效问卷164 张,有效问卷回收率约75%。调研情况如下。

1.1 社区居民对参与社区治理情况调查态度存在明显差异

首先就是整体参与意愿不高,这从课题组发放和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就可以看出来,课题组共发放调查问卷220 份,收集到有效问卷164 张,有效问卷回收率约75%。在核心样本社区发放调查问卷85 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55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约65%。其次,就是男性的参与积极性要高于女性,比如在核心社区的调查中,参与的男性调查对象是女性调查对象的2 倍还多。中年人参与的积极性要高于其他年龄段,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年龄在31~55 岁的回收的有效问卷能占总有效问卷的48%。在职职工或曾是在职职工的参与调研的积极性要高于非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有效问卷占比约53%。

由此可见,中青年群体是参与各项社区活动最为积极的群体,一方面,这些人对于自身参与社区治理活动的认知不断强化,另一方面,这些人处于人生的稳定阶段,有更多的时间关注相关信息。居民的收入和文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社区居民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1.2 关于社区的服务方面,社区居民的满意度相对较高

从课题组调研的有效数来看,超过半数的社区居民是知道自己所居住社区的居委会办公地点及主要负责人的,尤其是郑岗社区的居民,几乎每一个调查对象都知道社区居委会的确切位置和负责人的名字,反而是十二里河社区的居民,有超过多半数的人不知道社区居委会的确切位置和负责人姓名。这可能与郑岗社区本身就是直接从熟人村庄政治化升格为新型社区有关,社区居民本身就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只不过住的环境由过去传统的邻里小院变成今天的邻里小楼而已。而相对来说,城郊社区的人员流动较大,社区居民来源相对复杂,有原住地居民、外来务工人员和新社区居民等,在能正常进行个人生产生活的前提下,许多非原住地社区居民不知道、不关心社区居委会和负责人也很自然。但总体上来看,大部分都对社区的服务比较满意,这同各社区不断加强党建,真正落实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理念的结果有关。

1.3 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文体活动和志愿者活动比较积极

这种积极性最主要来自社区管理者的有力组织,宣传到位,比如武侯社区已建成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站、志愿者服务队等,在社区全面开展扶贫、帮困、助残、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孤寡空巢老人、宣传节能环保理念和倡导文明新风等公益活动,武侯社区党建品牌《金色阳光工作室》每月组织美发志愿者轮流到辖区家属院为居民提供免费理发服务及美容美发知识讲座,并为特困群体建档立卡定期上门理发服务。为提高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根据辖区居民的需求,又增设了舞蹈培训服务项目,政协措施得到了辖区居民的一致赞扬。

1.4 参与社区治理方面,社区居民的参与意愿并不强烈

从参与课题组调研的有效问卷显示,社区居民对参与社区治理活动并不热心。在是否参加过社区民主选举的问题回答时,明确自己参加过民主选举的人数仅占约35%,而选择没参与和选择说不清的人数占比总和竟然达到65%。而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在对参与社区治理这般漠然的情况下,社区居民对社区现有的治理模式选择明确满意的占比竟达约51%。根据社区委员会提供的综合数据,在城乡居民参与换届选举时,有63%的城市居民参与了当地社区居委会投票选举活动;有78%的农村社区居民参与了新农村社区的换届选举。

总体上来看,社区居民参与社会事务的监督活动、文娱活动、社区公益类活动、社区创建类活动或公共事务类活动的占比都非常低。其中,农村公益活动参与频率略高于其他活动参与频率。

1.5 社区居民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比较高

从课题组对核心样板社区调研的情况来看,随着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无论是城市社区或农村社区,在硬件设施上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关于社区是否有较大改造的问题,有占比约84%的居民认为社区环境有很大的变化,对居住环境满意的满意度也达到71%以上。认为大部分便民服务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社区内的供排水服务、水电气费用收缴、社区便民超市、邮政和快递代收等服务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农村社区居民对村里提供的各类公共服务的评价普遍较好,村庄提供的便民服务整体评价一般。

课题组成员在调研中发现,社区改造最大的因素来自社会的发展,来自于政府的推动。比如郑岗社区,之所以由一个传统的落后的农业村庄,变成现在生活富裕、环境优美及社会和谐的新型农村社区,这与郑岗社区卧龙区王村乡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服务于2012 年全国农运会的召开有关。

2 社区治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社区治理主体职责不明,社区治理的行政化倾向明显

当前,社区治理初步形成了基层政府、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和社区社会组织等参与的多元化社区治理格局。然而,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政府与社会的权力边界不清晰,职能定位尚未明确,政社不分的问题非常突出。一些政府部门在社区治理创新中出现缺位、越位或错位的现象,社区居委会高度依赖基层政府,社区自治能力欠缺,脱离社会公众的真实诉求。

2.2 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不高,参与度较低

课题组成员在社区调研时发现,大部分的党员、干部对社区治理积极,有较强的主动性,主动参与社区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积极了解和掌握社区的基本情况及热心社区惠民服务等。然而,部分社区居民对于社区治理漠不关心,主要表现在对于社区内公共事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想关心、也不想了解社区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的重要意义所在,认为社区的公共事务与自己没有直接的利益关联,只要不损害个人的利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相当一部分社区居民对于居委会主动公开社区公共事务时并没有认真看过,尤其是农村社区,认为社区的事务政府自会安排好,社区选举什么的就是政府走走形式,自己的关不关心对选举结果都没什么影响。

2.3 社区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

课题组成员在对社区的调研中发现,农村社区的负责人整体文化程度不高,社区管理系统缺乏高素质新进人才。其对社区的治理是凭在熟人社会中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方法处理问题,处理事务主要靠多年积累的社会经验和个人威信。虽然,卧龙区政府发下文件,在村委(社区)班子组成人员中一定要配备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但由于我国社区工作事务多、乱、杂,而工资又不高,很难吸收到优秀的管理人才。然而随着社区居民的公共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化、复杂化和个性化,这种社区治理过程的碎片化,更加妨碍了社区治理创新的可持续性。

2.4 社会组织服务与社区需求尚未精准对接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居民层次的提高,社会组织与社区需求无法有效对接的症状开始显现出来。一面是日益增长的社区需求,一面是部分社会组织无事可做而缺少资金,这类社会组织因无法发现或回应社区需求而陷入生存困境。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表现在2 个方面,一是社会组织并没有意识到社区的需求,这多与社会组织没有走进社区、深入群众有关;二是社会组织已经发现了社区的需求,但没有完善的进场路径或资源支持社会组织回应社区需求,如缺少相应的政策或资金支持。这就导致社会组织与社区需求无法有效地对接。

3 乡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策略

3.1 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合理界定治理权责

要提高社区的治理创新效果,就应该促进政府观念转变与更新,理顺政府内部、政府间的权责界限,厘清政府、市场与社会的权力边界、职能、责任和利益,明确基层政府在社区治理创新中的职责,建立政府让渡社会空间的相关制度设计,实现权责相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政府应当逐渐从公益服务的唯一提供者转变为安排者,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和民众受益的社区治理创新格局。优化社区治理结构,促进多元共治模式的发展,形成政府、社区组织、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有序参与的共同体。

3.2 制定完善社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制度,培育社区治理精英人才

要真正落实上级政府有关加强社区建设的文件精神,建立健全社区人才队伍引进和培育的相关文件制度。应注重培养专业化的社区工作者,建立一支扎根基层、为民服务和甘于奉献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加强社区工作人才培养选拔、使用、流动、评价和激励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大力加强社区相关专业教育培训,加强社区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积极推动社区治理相关岗位开发和专业人才使用。推进社区人才评价和激励工作,吸引优秀人才加入。

3.3 加强社区信息化制度建设与平台建设

进行社区信息化的顶层设计,强化沟通,建立科学的、整合的和统一的协调机制,形成社区信息化的共识。逐步构建社区服务的综合性信息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由政府主导、行业引导、企业与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及多元化投资,形成社区信息化的平台共建与利益共享机制。丰富和完善社区服务信息的内容,规范服务信息标准,实现服务区域、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的全覆盖,并进行有效的信息服务质量监督。同时,要加大对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培养社区信息化人才,配备社区信息化公共设施等。

3.4 促进居民参与,积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

一方面,政府应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社会组织的性质、职能和职责,降低社会组织的“准入门槛”,区分和引导社区公共事务、志愿服务和文娱活动等不同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同时,应推动相关部门抓紧研究和制定出台扶持社会组织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提供支撑。政府在拓展社会组织资金筹措渠道、引导社会资源投入和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的同时,也要注重发挥市场和社会的作用,释放民间活力,促进民间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社区社会组织也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服务公众的能力,积极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4 结束语

乡村治理作为基层治理,是我国社会治理体系最薄弱的环节,乡村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是国家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前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把乡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党和国家各项政策落地于乡村、矛盾化解在乡村,确保社会的长治久安,因此乡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问卷居民社区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