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路径探析
——以河南交投集团助力王庄村产业振兴为例
2022-12-22王堰永
王堰永
(中共济源市委党校,河南 济源 459000)
消除绝对贫困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做出的庄严承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重要目标。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河南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先后选派2.5 万名驻村第一书记奋战脱贫攻坚一线,因地制宜出台政策,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济源作为河南唯一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曾经是以“五小工业”闻名全国的工业之城,也是经历过“三线建设”和世纪工程小浪底、中原特钢等国家大型项目洗礼的战略高地,在产业脱贫上有巨大优势。下面着重分析王庄村的产业脱贫实例,以期为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1 王庄村产业脱贫情况概述
王庄村隶属于济源大峪镇,位于济源西南方向18km,全村地域面积12 km2,6 个居民组,616 人,耕地面积668 亩(1 亩约等于667 m2,下同)。由于地处王屋山区,位置较为偏远,经济发展也相对落后,主要以农业为主。2015 年之前全村无集体经济收入,是省定贫困村。
2015 年8 月,王庄村迎来了河南交通投资集团的帮扶,交投集团在村民发展农家乐的启发下,经过多方论证,最终将王庄脱贫路径确定为发展乡村旅游。确定的目标就要坚定不移去实施,在交投集团和村支“两委”的共同努力下,2015—2021 年共为全村争取帮扶资金763 万元,招商引入外部资金6 867.9 万元,发展产业项目30 余个。集体经济收入也由之前的空白发展到40 余万元;贫困户人均年收入由2015 年的1 920 元提升至2021 年底的28 215 元;全村人均收入也由2015 年的7 122 元提升到 2020 年的 12 321 元。2017 年 12 月,经济源市公告,王庄村摘掉了省定贫困村的帽子。王庄村还先后被命名为国家AAA 级乡村旅游景区、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80 多项荣誉,并被列入第五批河南传统村落名录。在2021 年6 月举办的河南省“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还荣获了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荣誉称号。
2 王庄村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具体做法和成效
2.1 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激活产业振兴“向心力”
发展乡村旅游需要一个善谋划、会办事并且能办成事的基层党组织做支撑。因此,在示范区、大峪镇和交投集团的帮助下,王庄村以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坚持从发展中寻能人,从能人中再甄别,选好用好群众公认的领头人,苦干实干的土专家,视野开阔的年轻人。从而让周备祥等一批政治立场坚定、市场头脑灵活的优秀人才选配到村“两委”班子中,突出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王庄村现有村“两委”班子成员5 名,平均年龄52 岁,年富力壮,思路开阔。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村支“两委”成为引领发展的主心骨,一是抓好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队伍建设,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村务公开、每周例会和值班坐班等制度;注重从村民组长、农村致富青年中发展党员。同时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五事争先”先锋指数评比活动,每月25 日统计本月情况,每季度末进行评比;持续开展“党员联户帮、携手奔小康”活动,每个党员干部分包1~3 户脱贫户和一般户,每个月至少到帮扶户家中调研1 次,每季度至少为帮扶户做1 件实事,季度末进行评比。通过“比学赶帮超”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二是做到2 个确保,即鼓励和支持党员领办创办企业,发展特色产业,确保每个居民组都有2 名以上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村班子接续人才,确保村“两委”中保持2 名以上35 岁左右年轻干部。通过这些举措,真正让每个党员干部明确方向、找到差距、创先争优、担当作为。
2.2 以产业链条发展为根本强化产业振兴“源动力”
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来河南考察时曾强调“搞乡村振兴,不是说都大拆大建,而是要把这些别具风格的传统村落改造好。”如何打造“既要看得见发展,也要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王庄人一直在思考。为此王庄村立足村情实际,深入挖掘自然、生态和文化资源,一方面大力种植经济作物,搞特色种养植,引导农户转型发展。本着“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果则果、宜住则住、宜商则商”的原则[1],村内现种植了鸡头参、蔬菜制种等多种经济作物;修建大型养鸡场、养羊厂和养猪场等数个饲养场;并结合村情村貌,修建了专门养殖黄河鲤鱼的鱼塘;种植采摘园20 余亩;建设和改造农家宾馆6 处,近140个床位;村民自主创业7 个,涵盖餐饮、汽修、运输和食品等多个领域。实现净利润200 余万元。另一方面招商引资,筑巢引凤。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和乡村面貌的整体改善,除吸引本村乡贤能人回乡创业外,王庄村通过租赁经营、参股分红和委托管理等方式,又吸引了河南恒盛农业公司、大美大峪实业公司农产品加工厂和防护用品公司等企业在村落户。办起了花溪客栈汽车公园、房车营地、农产品加工厂、大峪酒庄、口罩厂、啤酒屋及“峪见·耕读”等乡村民宿、作坊式工厂10 余个。形成了“三个基地”,即围绕砚仙联革命抗战故事,打造国防教育研学基地;围绕特色生态旅游产业,打造生态休闲旅游基地;围绕上海申能集团新能源科技馆项目,打造中小学生科普教育基地。预计2022 年总资产将达1 500余万元,吸纳稳定就业100 人以上。
2.3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增强产业振兴“承载力”
王庄村的主导产业是乡村旅游,但作为重要依托的外部环境,诸如整洁的乡村、便捷的道路及水电、无线网络等基本设施,则因其公共属性和盈利难的特性而往往成为农村发展的短板。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优美的人居环境,如何留得住游客?因此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也成为交投集团帮扶的重点任务。从2015 年至今交投集团直接投入资金600 余万元,建设了新颖别致的党群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和幸福院,为村里道路安装了护栏、为各居民组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积极争取各类财政和社会资金在村投资2 000 余万元,先后实施各类项目40 余个,修建了8 km 多的水泥道路,实现组组通4.5 m 宽水泥路;实施清洁小流域和农田提质增效等工程,绿化了近千亩荒山;完成电网改造和饮水安全工程,增设信号塔,实现通信信号全覆盖等等。这些惠民利民的实事好事,在深度改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同时,还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加快王庄村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4 以绿色生态为遵循强化产业振兴“支撑力”
生态宜居是乡村建设的重点,相比较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几年来,王庄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2],在实施基建过程中突出环境美,在发展乡村旅游中突出田园美,在改善人居环境中突出村庄美。先后争取各类财政和社会资金在村投资6 800 余万元,实施项目50 余个,实现了全村人居环境的极大改善。一是实施道路硬化,让山村连接世界。修建了16 km 多的水泥路,全部实现户户通,实现通户道路建一条,成一条,收益一条;建成一条公路,美化一个乡村,造福一方百姓。二是实施环境绿化,让美丽萦绕在侧。一方面退耕还林。重点对村庄内25°以上坡耕地、严重沙化耕地实施退耕还林,更新改造退化防护林,以营造生态林为主,增加常绿树种使用比例,完成新植生态林近300 亩。另一方面植树造林。几年来,已种植石榴、玫瑰和彩色植物等4 万多株,新增竹子、石楠及桂花等树种3.5 万株。目前,全村林地8 500亩,森林覆盖率达85%。三是实施乡村亮化,让王庄村颜值提升。对沿街农户用水用电、路灯架设、路面硬化和临街装饰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并栽植绿化树木,形成规划整齐、环境整洁、配套完善的生态宜居观光廊道。王庄村还因地制宜拓展“三清一改”内容,以垃圾处理、农村改厕、村容村貌提升和小流域治理为目标,实施了人居环境提升系列工程。开展农村垃圾综合整治活动,确保无卫生死角、无暴露垃圾、无乱堆乱放、无裸露畜禽粪污及无污水横流;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建立厕所管护运行长效机制。今年上半年王庄村共投入资金70 多万元修建公厕、实施砚瓦河小流域治理、开展人居环境提升工程。
3 王庄村以产业促振兴的经验和启示
3.1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王庄村能够从一个省定贫困村发展到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富裕村,不仅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更离不开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治理贫困是全球面临的共同难题,但是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够像中国共产党一样如此重视群众,举全国之力利用8 年时间打赢脱贫攻坚战。回顾历史,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领导人民反贫减贫谋幸福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3]。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在扶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为民情怀和执政理念。正是党的坚强领导才确保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正是党的为民情怀才有了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在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大力帮扶下,才确保了王庄村乡村振兴的前途光明,确保了今天的旧貌换新颜。
3.2 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
脱贫攻坚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的山区村,脱贫攻坚的难度更大。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以来,交投集团将“交投所有”和“王庄所长”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脱贫攻坚这个桥梁,把王庄村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现实成果。6 年多来将3 名优秀共产党员派驻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并按照精准扶贫的政策要求扑下身子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帮助村里理清脱贫思路,选准路子、突出重点,同时积极为王庄村引资金、上项目,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为王庄村实现可持续发展拓展了空间、释放了动能。此外还切实为群众解决出行难、就业难、增收难和农产品销售难等民生难题,从而助力贫困户摆脱贫困、奔向小康。
3.3 村支“两委”的团结协作
好的村级班子是脱贫攻坚的“领头雁”,是富民增收的“排头兵”。周备祥已连续20 多年担任村干部,为了摘掉贫困帽子,团结带领村支“两委”深入田间地头,拜访村里致富能手、在外乡贤、村组长和党员群众,走访贫困户,与其促膝长谈,倾听生活中的困难,了解贫困户在致富谋发展上的打算。每年年末村支“两委”都会结合村情实际,集思广益,谋划明年1~2 件实事。谋划过程中凡是涉及到脱贫攻坚重大事宜和产业发展的重大事项,村支“两委”都会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与村民进行商议。议题村民代表和党员代表都会发生激烈交锋,正是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王庄村围绕乡村旅游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巩固壮大集体经济,从而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完成,全国人民正以昂扬的姿态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绝对贫困问题虽已解决,但相对贫困还会长期存在。“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全民共同富裕的振兴,王庄村的发展走的正是这一条路子。在推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必须转换思路,将“点惠制”帮扶政策过渡到“普惠制”上来[4]。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帮扶单位、基层党组织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王庄村的产业发展定会根深叶茂,行稳致远,同时也会为其他地区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更加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