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人生大事》看温暖现实主义的表达

2022-12-21闫莹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21期
关键词:人生大事儿童视角现实主义

摘要:文章重点对《人生大事》这部票房成绩不俗、观众接受度高的影片展开研究。温暖现实主义这一概念诠释了中国电影创作的一种方向:类型化的创作,影片氛围温暖,层次丰富,主题深刻。这种探索影响了一批电影人的创作,值得探讨。文章通过分析法和对比法,研究了《人生大事》这部影片的叙事线索、人物塑造、情节呈现、主题表达、视听语言等内容,发现温暖现实主义这种创作方式并非“廉价的眼泪”,浮夸和脱离现实的表达,《人生大事》不回避主人公现实的困境与焦虑,不回避人物面对死亡与失去的无助,也不回避普通人对于殡葬业的偏见,依然带有现实主义的批判性。分析发现,影片是浪漫主义的,但不乏对于殡葬业,对于中国式父子关系、夫妻关系现实主义的写照,导演精准把控叙事节奏,准确熟练地运用镜头语言,使得本片精致、成熟,呈现出类型片的风格,又带有中国传统叙事方式的生动与平实,那些记忆里的人情味儿和烟火气扑面而来。

关键词:温暖;现实主义;殡葬业题材;儿童视角;传统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21-0236-03

《人生大事》是青年导演刘江江执导的首部长片,这部电影没有大IP和大明星,却在竞争激烈的暑期档获得票房与口碑的双赢。截至2022年9月中旬,猫眼专业版票房数据显示,2022年度大盘票房破250亿元,其中《人生大事》票房17.12亿元,位列第四。

一、温暖现实主义的表达

现实主义起源于欧洲,欧洲电影人发现早期好莱坞浮夸的、戏剧性极强的创作方式占据了主流地位,逐渐形成具备强大的侵略性的体系,他们掀起了以现实主义为总方向的电影运动,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等。而中国的电影创作审美始终在现实主义的方向上行走,赵楠在文章中曾提及,“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中,也同样拥有倾向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的选择曲线,但现实主义俨然是中国电影创作的主流,应从拓展视野宽度、锤炼思想深度、提升艺术高度、突出文学厚度这几个方面抓好现实主义题材的中国电影制作”[1]。而温暖现实主义是胡智峰教授在媒体及学术會议上提到的概念,2022 年 5 月 14 日下午,《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组织召开了“新时代影视创作的温暖现实主义”研讨会,邀请资深学者、影视创作者共同就这一议题进行深入探讨。

“在玄幻现实主义和阴暗现实主义之间,我觉得应当有一个中间地段,这就是温暖现实主义。它不回避现实的痛苦和不堪,通过对现实的真实描摹,引发我们对正在发生的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痛苦和痛点的关注与思考,既保留了现实主义作品的表现力和锐度,同时对于现实苦难的解决办法又不是通过玄幻或者阴暗的方法,而是找到一个具有建设性的、积极的出路,这就是温暖现实主义。”[2]《人生大事》这部影片的创作诠释了胡智峰教授关于温暖现实主义的解释,影片并没有刻意回避死亡的灰暗,也没有刻意回避人性的冷漠,同样也没有回避人生的困境。而影片的结局是温暖的,小文找到了一个家,三哥也找到了对抗这些现实的办法,一间破旧的街面房,一家“上天堂”小店,撑起了几个人的一片天。

(一)温暖故事线:一条明线和三条暗线

《人生大事》讲述了小女孩武小文和殡葬业从业者莫三妹的故事。没妈的小文失去了相依为命的外婆,舅舅又无法抚养他,把他托付给了莫三妹,她还不理解死亡的意义,拼命想要莫三妹把外婆还给她,因为就是莫三妹将她外婆放进了棺材,拉去了火葬场。

故事就在几组人物之间展开,明线是武小文和莫三妹由关系紧张到逐渐信任,成为家人。对于小文来讲,这是她的人生大事,他和三妹爸爸开始了新的一段旅程。她失去了外婆,但是生活中有了给她立规矩的人,她的手表和红缨枪坏了有人帮她修,有人送她去上幼儿园,陪她上亲子课,帮她收拾烂摊子。这个和她素昧平生的大男孩填补了她内心缺失的那份爱,她说“我再也见不到外婆了,但我不害怕了,因为我有爸爸了”。他们的这段故事充满了希望和温暖。

三条暗线埋在围绕两人周围的几个人物身上。第一条暗线围绕三哥的前女友熙熙展开,三哥为了她,和老六打架入狱,她却背叛三哥和老六结婚。婚后不久,老六车祸去世,遗体遗容惨不忍睹,为了省钱,前女友熙熙求三哥帮忙整理老六的遗容。三哥看起来混不吝,浑身都是刺,没有任何耐心,但是这个角色的另一面,是跟武小文一样单纯善良、重义气又敏感、甚至有点自卑。他答应了前女友的请求,不惜去求他父亲,一个老殡葬业从业者。第二条暗线就是三哥和他父亲的故事,围绕一张房产证展开。父亲一出场就已经颤颤巍巍,但仍然强势固执,用房产证压着三妹,希望这个不着边际的年轻人接受殡葬业。这个老人一辈子帮人处理后事,对殡葬业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三妹和父亲的这条故事线实际上是影片对于中国殡葬传统方式的描写。生在殡葬世家的三哥不断接触生死,却也受尽了冷眼嘲笑和偏见,这个行业难以令人发财,日渐没落,但又不可或缺。影片通过一个年轻人对于这个行业态度的转变,企图消除这种禁忌与隔阂。最后三妹父亲去世,三妹终于在小文那里感受到爱与信任,继续从事殡葬业。还有几组人物,包括小文的舅舅、舅母和哥哥,还有小文的亲生母亲和法律上收养小文的建文与白雪,这是围绕小文的第三条暗线。

(二)温暖礼物:手表与茅台酒

在影片当中,有两个重要道具:手表与茅台酒。武小文的手表里珍藏着外婆发的微信语音,白天像个小疯子一样的小文,在夜里会偷偷听着外婆的声音伤心流泪。小女孩小小的身体,被硬硬的壳包裹着,壳里面有一颗柔软的小心脏。这个细节被三哥看在眼里,于是,手表坏了的时候,他尽全力帮小文留下了外婆的声音。

手表第一层承载着小文和外婆之间的爱,后来又承载着小文和三哥之间的爱。特别之处在于,手表传递的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那种爱,含蓄隐忍,甚至有点横冲直撞,不计代价。三哥在全片当中没用语言去表达过感情,这个男人是不屑于或者不习惯去感受爱的,因为他在成长过程中是缺乏爱的。所以手表第二层表达了三哥被小文激发出的爱的能力,也让观众感受到中国传统叙事表达之中的含蓄美和情感张力。

茅台酒则是三哥和父亲之间的情感依托。影片生动刻画了父子之间的微妙感情,三哥对于父亲的爱是不理智的,是为了让你快乐而放弃底线,不考虑后果,希望把你喜欢的都给你,即使只是短暂的一瞬间。这瓶茅台酒也表达了三哥想得到父亲的认可,希望拉近和父亲的距离的心愿,不是为了求父亲办事,而是对父亲的敬畏之心,是对父子之爱的渴望。三哥的这瓶茅台酒让他俩从心有隔阂的父子变成了朋友,这更像是关系平等的伙伴,而非传统的父子。

影片中的温暖都被融入了物件当中,是小文过生日时收到的外婆的声音,是父亲在广场上跳舞时收到的“不孝子”带来的茅台,由此影片开始走向那个温暖的结局,因为主人公心中那份温暖已被点燃。

(三)现实表达:五场葬礼和一场婚礼

全片叙事节奏非常紧凑,情节丰满,观众始终关切着三妹的选择,关切着小文的归宿,关切着影片中对于婚丧嫁娶、红白喜事等市井生活的描写,这五场葬礼和一场婚礼都是温暖的现实主义表达,用暖色调展现失去、展现困境与失落。

第一个死者是小文的外婆,在办后事的过程中舅妈和舅舅一直在争吵,舅妈只关心儿子的比赛,关心金戒指,面对丈夫的难过和失去至亲的伤怀无动于衷。而小文最爱的外婆去世,小文却被关了起来只是为了不让她闹事。影片的重点并不是为了突出舅妈的冷漠和舅舅的无能,而是一开场就告诉观众,生死不过一桩平常事。在外婆躺着的房间里,小哪吒武小文是温暖的,她用属于自己的方式保卫着外婆。这一场葬礼,外婆被拉到火葬场,成了天上的星星。

第二场葬礼是小文帮三哥在医院揽下来的一单生意。一个心衰刚刚去世的小女孩,一对伤心欲绝的父母。一群和三哥一样帮人办后事的人,饿狼一般围绕在这个失去孩子的家庭身边。这个医院里面的场景取材于现实,令人感到窒息。影片的着力点在于那个被小文画上儿童画的骨灰盒正巧戳中了客户内心最柔软的地方。第三场葬礼也是一桩生意,小文外婆生前的好友想要看看自己的葬礼,决定花30万元让三哥帮他办一场活人葬礼。真实情况是老人的家里因为拆迁款闹得鸡飞狗跳,老人感到很无助和难过。这一段落有伤感,有荒诞,更有现实。第四场葬礼就是三哥前女友丈夫的,三哥面对背叛和伤害,选择了谅解和释怀。

而最后一场葬礼就是三哥父亲的葬礼,这是最特别的一场烟花葬礼。这个老人在最后留给姐弟的家书中写道:“别搞什么披麻戴孝那一套,我看够了,我就是想干干净净地来,也干干净净地走,不要乱花钱,记着啊,老子盯着你。我要一个私人订制的葬礼,体面还得省钱,有买骨灰盒的钱,不如全家人一起撮一顿,烧完以后呀,就把我装到这个罐子里(奶粉罐),怎么发送我呢,你做主,这就算爸爸留给你的一个题目吧,你要是想不到答案呢,我就待在这个罐子里,不出去。”三妹最后一把夺过姐姐手里的奶粉罐,把父亲的骨灰做成烟花,点亮夜空,烟花的葬礼也暗合影片中關于星星的寓意。

影片最后还有一场婚礼,是建仁和白雪的,缓和了紧张的气氛,为影片增添了红色喜庆的元素。还是那条街,还是市井的热闹,和殡葬这个题材毫不冲突,红白喜事,都是人生大事。

二、《人生大事》主题:爱的温暖与死亡的现实

关于如何面对死亡这件事,活着的人甚少被教育和启发,讳莫如深,导致当真正需要面对死亡的时候,常常感到慌张无措。“人生大事”这个名字本身就是创作者对于死亡的思考:死亡到底是不是人生大事?与活着的每一天相比,葬礼重要吗?片中三哥的父亲从事了一辈子殡葬业,看多了生死的老爷子把身后事看得很淡,这是关于死亡的另一种视角,更通透,更现实。关于死亡的描述,电影中有以下几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揭示了影片主题,一部分戏谑搞笑,一部分庄重严肃[3]。

(一)死亡的现实

影片对于殡葬行业的描写始终是庄重严肃的,这是对于中国殡葬行业从业者的工笔白描,细致地勾勒出这些从业者面对死亡这件事的态度,尊重、认真、非常专业熟练,给了每一个逝者一个体面的结尾。

片中有一段三哥和众人抬老人棺材下楼的场景,这个场景布置在户外的楼梯上,楼梯狭小,弯弯转转,镜头拍到了楼梯的全景,远远的一群人喊着号子下楼,“日落西山了,老爷子最后一天了,众人帮忙了没有,孝子守灵了没有,老子一人喊号子,众人搭腔了没有。”声音厚重而有节奏感,老人走完了最后一程。还有三哥为小文外婆穿衣的场景,虽然三哥不着调,但工作中的他表情平静,注意力集中,技术熟练,为逝者穿衣整理动作流畅,毫不犹豫。

整个影片通过对葬礼和殡葬传统的写实拍摄揭示了主题:死亡的现实。正如片中台词,“人生啊,就像一本书,哪一个都要翻到最后一页。有的呀,画上的是句号。有的呀,画上的是惊叹号。还有的画上的是省略号”。首先,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每个人的人生旅程必然有终点,就像小文的外婆、三哥的父亲,有再多的爱也无法改变这个现实。其次,死亡本身并不可怕,类似三哥这样的殡葬行业从业者会体面地办理一切相关事宜。最后一个现实就是,葬礼其实是给活人提供的一个向逝者告别和缅怀逝者的机会,有时也可能是演给活人看的一场表演。

(二)爱的温暖

大部分人对于死亡的认知是黑色的,三哥以为客户会对小文涂鸦的骨灰盒大发雷霆,但是客户却被儿童画戳中。死亡并不是黑色的,可能是一个粉色的涂鸦骨灰盒,承载了父母对逝去的女儿的思念,可能是影片后来小文和三哥一起涂装的彩色殡葬车。

面对失去,人会经历四个阶段,一开始会不接受,后来伤心难过,再后来理智思考,最后鼓起勇气面对。关于死亡,片中的每个人都在学习面对,收到涂鸦骨灰盒的父母感到了温暖,流下释怀的眼泪。三哥能够鼓起勇气帮羞辱过他的人整理遗容,把自己父亲的骨灰撒向天空,都是因为他从小文这里感受到了温暖,他心中的那个善良义气、有爱的男孩被唤醒了。影片的最后,几个人坐在店门口,在爱的温暖下,他们都和自己的过去和解了。

小主人公小文在问三哥要外婆的过程中经历了一场“死亡教育”,知道了死亡是什么。小文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伤心难过,偷偷听外婆的声音,然后和三哥开始新的生活,把外婆的爱和对外婆的怀念留在了心里。孩童视角为整部影片增添了一抹亮色,让观众感受到爱的温暖和力量,相比让人清醒地认识死亡,影片更重要的主题是爱。

《人生大事》试图启发观众如何直面生死,坦坦荡荡地生活;如何对过去释怀,跟自己和解;试图提醒观众什么才是“人生大事”,其实并不是“死”,而是认认真真地活着,好好爱身边的人。

三、结语

《入殓师》由日本著名导演泷田洋二郎执导,这部影片于2008年在日本上映,曾获日本电影学院奖10项大奖,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2021年还重映。作为同样题材的影片,《入殓师》对于死亡的呈现更加诗意、平静,也更加严肃、庄重。《入殓师》讲述了一个大提琴家进入殡葬行业成为一名入殓师的故事,主人公从一开始的不接受到后来得心应手,这部电影重点表现殡葬业从业者的敬业与伟大。而《人生大事》讲述的是小女孩和一个殡葬业从业者的故事,用温暖搞笑的方式表现了对于葬礼,对于死亡的思考,整体氛围更加轻松。

此片的监制是导演韩延,他曾创作《滚蛋吧!肿瘤君》《送你一朵小红花》等作品,他曾说:“我认为生死是终极关怀,是一个终极课题,是最基本的戏剧需求,剧本里面关于生死都是最本能、最原始的,所以,我对这一类题材尤其偏爱和敏感。”导演韩延的创作一直倾向于温暖现实主义,此次监制刘江江导演的作品,使得这位新人导演迅速走上类型化创作的路径,取得了成功。

参考文献:

[1] 赵楠.试论现实主义题材的中国电影创作[J].文艺论坛,2021(4):89-93.

[2] 胡智锋,尹力,滕华涛,等.新时代影视创作的温暖现实主义[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2(6):4-23.

[3] 孔繁侠.死亡映照人生:评电影《入殓师》揭示主题的独特视角[J].电影文学,2012(5):109-110.

作者简介 闫莹,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影视艺术。

猜你喜欢

人生大事儿童视角现实主义
《人生大事》朱一龙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恋爱遭遇不婚族,怎么办?(一)
新法律现实主义
骆驼之死
尊重儿童视角 生成个性阅读
“基于儿童”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别样的童年,一样的童真
解答之书
从儿童出发,构建生态化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