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应对网络舆论传播失范现象的策略研究

2022-12-21刘岩芳罗金娣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21期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谣言

刘岩芳 罗金娣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对公众的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同时在各种因素的诱导下,关于疫情的谣言此起彼伏,网络舆论传播失范现象严重。作为国家的管理者和引领者,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政府应当有效应对网络“信息疫情”,采取措施治理网络舆论传播失范现象,促进网络环境健康发展。文章以舆论失范视角,通过具体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网络舆情现状,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身、网民言论、政府网络舆论应对三个方面,详细探讨疫情下网络舆论传播失范的原因,从疫情信息发布、组建舆情研判小组、完善谣言管控、构建多方主体协同机制等方面,为政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网络舆论传播失范现象提出建设性意见,旨在促进新冠肺炎疫情下网络言论的和谐与文明。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论传播失范;政府应对;谣言

中图分类号:D630;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21-0083-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大数据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分类预测及其引导机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XWB059

一、引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人类带来巨大损失和威胁,伴随而来的是人们对疫情和生活极度敏感和脆弱的恐惧、愤怒等情绪,此时与疫情相关的信息成为重要的导火索,可能随时引发人们情绪的波动甚至达到峰值。此外,在当前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特别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舆论越发具有开放性和匿名性等特点,使得人们可以更加“自由”地传递信息和表达思想。因此,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人们的非理性和情绪化等各种心理极易在网络空间被放大,形成重大网络舆情。其中不乏虚假不实信息传播的现象,网络舆论传播伦理失范,造成网络环境混乱,网上无中生有、危害公众的信息广为传播。

“失范”指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理念和社会规范遭到破坏甚至瓦解导致的失调现象。而网络舆论传播失范主要指的是在当前信息技术时代,网民通过网络平台对事物发表意见,在传送信息的过程中失去规范、进入无序状态。2020年2月,在世界卫生组织(WHO)论坛上,“信息疫情”一词被提出,指各网络平台过度传播疫情信息引发的公众过度恐惧和焦虑。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国的网络舆论传播正有此发展趋势。

面对重大疫情,政府是抗击疫情的核心领导机构,在各方面起着主导作用[1]。为了更好地应对疫情,党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防控举措,如封锁疫区、延长春节假期、实施静态管控及接种疫苗等,其中重点地区采取的扫码出行、体温检测、佩戴口罩和场地消毒等措施在阻断疫情传播上取得了显著效果。

然而,当前公众正处于容易“被潜意识驱动、摆脱道德”的网络空间中,极易滋生传播失范行为。特别是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为赚取流量,一些网络媒体和“意见领袖”可能会生产和传播一些虚假信息,这些信息严重破坏了网络伦理。陈波等(2021)指出公共事件暴发时,公众可能会被突发的信息和舆论劫持,政府干预极为重要[2]。丁学君等(2017)指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政府要调动各种力量,积极引导和合理控制网络上的各种舆情和意见[3]。政府是网络舆论发展态势的“把局人”和网络安全的坚定维护者,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和“信息疫情”,网络舆论相关监管部门应动员多方力量,减少负面舆论的不利影响,引导网络舆论正向发展,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与文明健康。

二、政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现状

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政府通过多种信息传播手段对疫情状况进行公示,如建立新冠肺炎疫情辟谣平台、官方发布病毒科普信息、有关部门召开疫情新闻发布会及推出“抗击疫情24小时”直播等方式,增进公众对该事件的了解和理解。随着政府对网民关切的重视以及对谣言作出及时、科学回应,谣言肆虐的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尽管如此,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人们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群众内心惶恐不安,在各种因素的诱导下极易引发网络舆论传播失范,一时间互联网空间中谣言四起。在众声喧哗的社交媒体时代,网络不仅给予了人们更多话语权,也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新空间,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4]。人们在极度关注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出于对情绪的表达和宣泄,通常会通过社交渠道传播疫情信息,其中混杂着一些失范言论,极易混淆视听,影响公众判断,社交媒体成为网络舆论传播失范的重灾区。同时,网络谣言的危害不容小觑且难以估计,此起彼伏的网络舆论失范现象不仅污染了网络环境,还会给人类带来损失。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的较长一段时间里,为响应国家防疫政策,企业停产停工、人们隔离在家,与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信息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人们纷纷在网络中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观点,这进一步催生了与新冠肺炎疫情有关的网络舆情。与此同时,与疫情有关的虚假、荒谬信息遍布网络平台,公众的紧张与焦虑情绪日渐加剧[5]。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侵扰下,群众人心惶惶,网络环境混乱,信息虚实难辨。这时,权威、科学和可靠的信息发布和精准、有效的舆论管控至关重要。因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暴发之时,政府舆论监管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全面、準确地应对网络舆论传播乱象。

而在疫情常态化的今天,人们仍时不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侵扰,此时政府的疫情处置举措和舆论监管办法依然影响着国人的情绪和状态。政府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发布和相关素材的科普往往能使国人安心,甚至使人民群众备受鼓舞。由此可见,政府对疫情的重视程度、对舆论的关注程度和政府网络舆论监管的有效性,对解决新冠肺炎疫情下网络舆论传播失范现象具有重要影响。

三、网络舆论传播失范的原因

2020年初,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恶化,人们的恐惧情绪急剧上升,疫情的暴发和传播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挫折感和无助感。一时间,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信息热度暴涨,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和转发率。直至2022年,疫情仍呈现点多、面广和频发的态势。新冠肺炎病毒危害极大,同时传播范围广、传染性强,人们因其未知性和不可控性而更加恐惧。细究成因,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所以在网上造成如此巨大的影响,使网络空间舆论传播失范,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性和破坏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和危害大的特点,同时由于网络舆情传播的碎片化及影响的广泛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暴发后往往伴随着反映社会矛盾与不满的网络舆论,如果这些舆论没有得到及时妥当的处理,则极易引发负面舆论扩散传播和网络舆论传播失范现象,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这些都会增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和网络空间舆论治理的难度,造成巨大的社会危害。

(二)网络的自由性和公众焦虑情绪传播

进入21世纪,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信息和思想传播的平台,传播成本低、速度快、方式灵活,人们可以更加自由地在互联网上发表言论、传达观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极易导致公众恐慌,引发群众在网络平台上展开激烈讨论[6]。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们产生的恐惧和焦虑情绪无法得到排解时,这些负面情绪会在网络空间膨胀和发酵,网民极易在网络上“听风就是雨”,肆意生产和散播信息,污染网络环境,在破坏网络文明的同时也可能对人民群众的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害。

(三)政府应对的应激性和紧迫性

应激性指生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使生物体能趋利避害和趋吉避凶。面对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人们措手不及,对此政府应当承担治理职责,及时作出应对,在摸索和适应中解决各方面问题,包括突然出现的网络舆论传播失范现象。

同时,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危害大,其所带来的网络空间混乱局面具有较强的破坏力,呈现汹涌之势。因此,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初,政府处理网络舆论传播失范现象具有紧迫性和一定的“盲目性”。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样的危机下,公众获取疫情相关信息的需求更大。如果政府没有及时或适当作出应对,则可能会衍生负面舆论[7]。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加上舆论传播的广泛性,政府面对众多的网络舆论,短时间内很难全面治理,完全科学有效应对比较困难,因此谣言乱飞,网络舆论传播失范现象严重。

四、政府应对网络舆论传播失范现象的对策

合理的议程设置需要遵循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要将公众关注的话题反映在报道中;另一方面要掌握舆论的主动性,通过议程设置引导舆论走向更健康的方向。因此,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对相关信息的发布和舆论的引导往往十分关键。面对影响重大、危害巨大的新冠肺炎疫情,政府不仅要积极防控、有效应对,网络舆论监管部门也应高度重视由此带来的网络舆论传播失范现象,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制定“理性的议程设置”,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对策,避免网络空间中上演“信息疫情”。

(一)满足公众信息需求,及时、准确、全面发布疫情信息

面对疫情“引爆”的舆论场,政府不能一味采用“封、堵、删”的方式,而应当客观、理性面对,对网络舆情进行积极疏导。政府面向公众及时、准确、全面发布疫情信息,是治理谣言、减少社会恐慌情绪、保持社会稳定的关键。政府通过制定科学高效的信息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公布疫情相关信息,可以减少人们的未知和猜测,减轻公众的恐惧和焦虑情绪,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认知需求,增进公众对疫情及其发展态势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科学认识。因此,通过权威信息的发布可以减少不当信息的误导以及错误和不实信息的传播,从而因势利导,有效防止网络舆论传播失范现象出现。

(二)关注网络舆情导向,组建舆情研判小组

首先,在思想引导上,政府应重视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教育,在新闻工作中融入马克思主义伦理观,积极引导和推动网络规范体系建设,增强公民伦理规范意识。其次,面对浩浩荡荡的网络舆论传播之势,政府要高度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社会意向和网络舆论态势。具体来说,政府有关部门要提高对谣言内容的重视度,利用由专业人士组成的网络舆情研判团队,跟踪和监控舆情,及时解答群众在热点舆情中提出的困惑,对重要问题展开全面调查,并给予充分的解释说明,从而有效避免网络舆论传播失范现象在互联网中大面积呈愈演愈烈之势发展。

(三)加强谣言监督管理,完善谣言管控机制

网络舆论传播失范现象反映了群众对疫情相关信息的强烈需求,因此相关部门要“对症下药”,加强对谣言的监管,更好地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政府可以通过分析舆论的失范内容、大众舆论趋势和演变规律,明确群众的信息需求和传播趋势,组织权威信息发布和澄清网络谣言,重视中国互联网辟谣平台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辟谣平台的建设,从法律法规、辟谣平台建设、谣言传播行为惩处等多方面完善谣言管控机制,有效遏制舆论传播失范现象,从而推动网络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四)加强多方主体协同,共同治理网络环境

舆论引导需要协同公众、“意见领袖”、主流媒体以及政府等主体共同完成[8]。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网络传播失范现象,政府应采用更加高效的方式,从提高各方网络媒介素养入手,与多方合作,构建集政府、网络媒体、“意见领袖”等多主体的传播矩阵,对网络舆情的管理由单一主体转向多主体协同治理。同时强化网民伦理规范意识和提高网民道德素质,做到政府与网络媒体和网民等社会公众共同努力,构建文明的网络环境,增强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

五、结语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破坏力。互联网时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波及范围广、传播快、难以整治。它深受事件自身发展状况、网络媒体、网民心理及政府应对方式等各因素的影响,各要素环环相扣、相互关联,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引发公众的恐慌,导致网络舆论传播失范,破坏网络文明和社会稳定。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政府要因势而动,采取及时、科学、合理的举措应对网络舆论乱象。相关网络舆情监管部门应当及时采取应对策略,从各方考虑,采取强有力且契合当前情况的举措,减少损失,更加有效地治理网络舆论传播失范现象。基于此,疫情防控将会更有效,能在更大程度上减少损失,最终取得胜利。

参考文献:

[1] 李月琳,王姗姗.面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发布特征分析[J].图书与情报,2020(1):27-33,50.

[2] 陈波,邓萍.基于政府干预的多元舆情传播仿真研究[C]. 2021年文化导向型科學与技术国际会议(ICCST),2021:278-284.

[3] 丁学君,樊荣,杨锦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现状及评述[J].电子政务,2017(6):47-56.

[4] 陈雅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传播与治理研究:基于新冠疫情的网络谣言文本分析[J].电子政务,2020(6):2-11.

[5] 杜泽,张晓杰.循证治理视域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舆情治理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0,43(5):17-23.

[6] 安璐,杜廷尧,李纲,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利益相关者在社交媒体中的关注点及演化模式[J].情报学报,2018,37(4):394-405.

[7] 张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政务新媒体舆情应对话语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事件为例[J].江海学刊,2020(2):12-17.

[8] 刘锦宏,张永薇.社交媒体环境下网络舆论引导策略研究[J].出版广角,2020(21):30-34.

作者简介 刘岩芳,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网络舆论传播及治理。 罗金娣,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网络舆论传播。

猜你喜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谣言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当谣言不攻自破之时
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卫生应急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微博、微信的议题呈现异同
谣言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体系的建立及意义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