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背景下学术期刊的栏目策划与创新探索

2022-12-21黄桂春杨晓亮唐瑞罗琳青吴洋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21期
关键词:网络背景学术期刊创新

黄桂春 杨晓亮 唐瑞 罗琳青 吴洋

摘要: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不仅为人类社会生活提供了便捷,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信息领域的革命与发展。新兴媒体改变了人们依靠传统媒体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方式。因此,传统学术期刊也应紧跟网络时代的发展步伐,探索在网络背景下的创新和改革路径,有效突破当前的发展困境。文章从学术期刊的特点入手,针对网络背景下学术期刊的栏目策划与创新展开探讨,分析了网络背景下学术期刊面临的发展困境,提出了几点网络背景下学术期刊栏目策划与创新的对策,旨在为传统学术期刊拓展新的发展路径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网络背景;学术期刊;栏目策划;创新;对策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21-0055-05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重庆市出版专项资金期刊资助项目“功能材料”成果,项目编号:2021[25]

学术期刊是发表最新学术成果、开展学术交流的连续出版物。学术期刊具有推动科学研究、增进学术交流和引领学术方向的重要作用。在当前的网络背景下,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纸质期刊等传统媒体的影响力逐年萎缩,出版活动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加之一些学术期刊固守传统,栏目缺少策划创新,刊登的文章没有新意,让读者感到“食之无味”,影响了学术期刊的持续健康发展[1]。学术期刊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跟上时代的发展,就必须通过策划创新专题栏目,吸引作者和读者的目光,激发期刊的生命力,才能保住和提高期刊在学科领域的影响力。

例如《功能材料》从2016年开始,一方面,策划了“热点·关注”重点栏目,主要针对功能材料种类繁多,用途广泛,相关科研成果大多分散在各细分领域存在交流不足等特点,将当前不同学科的学术热点前沿问题策划打造为重点栏目。本着促进我国功能材料科学与技术深入交流,提高我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的影响力的理念,将功能材料某领域的高水平研究成果汇总起来,使该领域的专家可以在最广泛的范围内针对热点话题展开深入细致的讨论,既可以总结已经研究出的结果和结论,又可以探索新的研究方向与课题,受到该领域专家学者的好评,提升了期刊在该领域的知名度,提高了刊物的影响力,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另一方面,《功能材料》充分利用数字平台,将栏目内容通过网站、微信、微博、论坛等渠道优先出版并广泛传播,克服了以往出版滞后、发行范围窄、形式单一等缺点,提高了相关学科学术交流的效率,提升了最新研究成果的首发性、可利用性和影响力。

实践表明,做好网络背景下学术期刊的栏目策划与创新,关键在于为读者提供优质内容服务的同时做好内容的传播与推广[2]。学术期刊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作为科研成果的发布与传播平台,如何在网络背景下从容面对数字时代的冲击,做好栏目的策划和创新,做到内容至上、质量至上,以提高学术期刊的竞争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已经成为目前建设一流学术期刊的重要课题。

本文分析网络背景下学术期刊面临的发展困境,提出几点网络背景下学术期刊栏目策划与创新的对策,旨在为学术期刊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网络背景下学术期刊的特点

期刊作为传统出版行业和印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承载和传播的过程中扮演着比较重要的角色。其中,学术期刊大多由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主管主办,从而便于新型科研成果和最新知识信息的最快传播。但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数据资源共享的交互性和快速化等优势,对学术期刊的发行与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传统的纸质期刊传播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网络时代人们对信息资源需求的时效性,种种困境也在不断催生期刊出版与网络媒体创新结合。这也使网络背景下的学术期刊具有多样性、快速性、共享性和便捷性等特点。

(一)学术期刊的多样性

在网络时代数字化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媒介形式和信息形式与纸质学术期刊结合,许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设了数字图书馆、虚拟馆藏等数字化平台,优化与改进传统学术期刊的发行和传播模式,使学术期刊从传统的单一文字信息转变为动态化的多媒体信息,能够给读者呈现更加直观的阅读效果。并且在学术期刊的栏目设置中能够通过多样化的信息形式和載体形式组合,突出专业特色。目前,学术期刊的多样化还体现在期刊种类齐全、层次多样、编排印刷各具特色、办刊模式多样化等方面。特别是办刊模式多样化主要体现在增强栏目的策划与创新意识,紧盯学科前沿,形成自身风格,打造系列重点栏目;采用专业方向聚焦某一学科办刊,让期刊更加专业化;建立作者库和读者库,单双月出版不同版别的期刊等。

(二)学术期刊的快速性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学术期刊信息传播提供了快速和便捷的通道,学术期刊的数据和信息能够借助网络平台实时传送和共享传播,缩短期刊的出版发行周期,能够让读者获取学术期刊的信息数据更加快速和高效,保证学术期刊发行的时效性。例如,选取高质量稿件优先出版,可以以单篇或栏目论文为单位提前于印刷版在网上发表,这种方式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快更新颖的学术信息;利用全媒体的方式进行多渠道同步出版,在保留传统纸质出版的同时,通过网络、手机、电子阅读器等进行同步出版,特别是通过手机的移动出版,不但能加快传播速度,还能增强读者和作者的黏性;以超星为代表的“域出版”,学术编辑将处理的整期稿件按内容编入专题栏目,不同的栏目就是不同的“域”,然后按“域”进行广泛传播,积聚同类专家资源,这就是“域出版”。“域出版”可以同时在PC端和移动端实现,还可以结合优先出版,更快更优质地加快学术传播。

(三)学术期刊的共享性

网络时代最具优势和个性化的特点就是网络信息平台的共享化和数据资源的共享性,可以说,网络环境为学术期刊的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有利条件,一改传统学术期刊分门别类的存放和收录体系,结合电子期刊共享使用等形式,结合在线实时讨论交流平台,不仅能够拉近读者和编者的距离,也能够让学术期刊编者获得期刊信息的反馈和意见,从而在后续学术期刊信息传播以及编辑中及时修改和优化[3]。

在当前的网络背景下,学术期刊的读者更加依赖在线获取信息和移动阅读,更希望直接共享提炼整合后的碎片化信息,同时更有意愿参与知识链的创新。因此,学术期刊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积累,建立共享开放的学术期刊数据库,免费向机构和个人提供知识服务,提高用户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学术成果转化,以此提升服务行业、服务学科的附加值。例如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将自身拥有的医学学术期刊资源平台打造成了一个医学领域知名的精细度高、专业性强和便于参与的开放平台,通过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了自身在医学期刊领域的领先地位[4]。

此外,目前开放存取(OA)的理念深入人心,国际国内出现大量OA期刊,科研成果的免费共享和方便获取是未来发展的主流,因此学术期刊要进一步推动OA建设,使世界范围内的科研成果共享更为便利。

(四)学术期刊的便捷性

学术期刊作为彰显学术生产活动结果以及最新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常被相关科研人员借阅参考。而传统纸质期刊检索起来比较烦琐,会增加人力、物力浪费。相比之下,网络背景下的数字期刊拥有多元的检索入口和检索途径,检索方便快捷,不仅能够有效节约时间,还能够扩大学术期刊的传播量。

此外,在当前网络背景下,学术期刊为满足用户不同层次、不同定制形式、差异化和个性化需求,不仅限于提供论文的摘要和全文,还要提供更为全面的与文章相关的作者情况、研究情况、学科情况、行业情况和专家点评信息等,因此很多学术期刊在门户网站专门设立了学术交流社区、专家咨询社区、文献计量与高级检索功能等,也有的通过设置多样化的栏目,出专刊、专题、增刊、副刊等方式来展示科研动态或相关衍生信息。多元的办刊形式,不仅加快了学术信息传播速度,也增强了获取信息的便捷性,满足了用户的多层次需求,增强了学术服务的时效性、大容量性和互动效果。综合而言,网络时代为学术期刊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氛围,也对新时期新媒介传播形式下的学术期刊发展提出了挑战[5]。

二、学术期刊栏目策划的重要性

栏目策划是编辑出版活动的重要环节,栏目策划的确定标志着编辑出版工作从计划到正式启动,使编辑有明确的工作思路和目标,同时使作者有明确的写作目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和提高学术期刊在某一学术领域的质量。栏目策划不仅使学术期刊特色更加鲜明,也更符合学科发展的需求,对学术期刊整体发展、学术水平提升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此外,栏目策划体现了编辑的思想,编辑的思想造就了刊物的灵魂,从而形成了刊物的特色。策划出好的栏目,成为展示学术期刊的窗口,能够突出呈现学术期刊的整体风格,展示学术期刊独有的办刊宗旨。因此,优秀的栏目策划能使学术期刊在同类中显现出来,增强自身的吸引力,从而凸显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三、网络背景下学术期刊面临的发展困境

尽管网络背景下学术期刊网络化和新兴化发展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我国学术期刊在发展与创新过程中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并没有取得显著效果。需要期刊工作者针对学术期刊的特点和优势,结合网络化传播手段,有效突破网络时代学术期刊面临的发展困境。

(一)受限于手段单一,不能充分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纸质学术期刊作为信息传递和科研成果传播的重要载体和路径之一,在与网络新兴媒体结合的过程中,虽然服务了大量的专业受众人群,但在网络技术手段和传播方式方面还比较单一,仍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大众的阅读需求。对高校学生和科研工作者来说,纸质学术期刊的信息获取主要通过馆藏期刊文献的检索,根据检索信息查找原始文献,此种方式耗时耗力,效率低,同时,学术期刊本身的服务内容也比较单一,只能提供邮寄纸质期刊、复印资料、参考咨询等。

在当前的网络背景下,读者要求的学术期刊信息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须满足不同读者的多层次、多途径检索和个性化需求,如读者需要的模糊查询,只需在查询界面输入关键词,就可以呈现大量相近的搜索结果,当然高级检索和精确查找更是必备功能。正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本身具有的快捷、全面、准确等特性,持續改变着读者的阅读需求。

(二)受限于发展模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需求

传统学术期刊在长远发展上缺乏必要的准备,这是由于大多数学术期刊经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主办,较少实行公司化运营,期刊经费来源于上级单位拨款,人员固定,无发行和广告任务,无经济考核,完成定期正常出版即可,市场竞争参与少,市场经营能力弱。

一方面,在当前网络背景下,学术期刊面对竞争激烈的新兴媒体环境和网络化发展模式,不仅要加强自身数字化平台建设,而且要直面网络期刊、电子期刊、自媒体等新媒体的竞争,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需要持续投入并改革体制机制,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和专业的媒体运营来适应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这对市场竞争意识淡薄、发展体制机制受限、竞争力不足的学术期刊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由于体制内学术期刊的办刊压力小,因此诸多学术期刊工作者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和对学术期刊栏目策划创新的重视,在内容上缺乏创新性和专业性,无法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术期刊可持续发展。

此外,相当数量的学术期刊建立的投审稿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等只作为纸质期刊的电子化翻版,没有形成线上线下差异化发展的格局,导致传统学术期刊没有形成“1+1>2”的传播影响力[6]。

(三)受限于单向的传播渠道,不能很好地实现双向互动

当前网络背景下,学术信息的有效传播需要编者、读者、作者建立起良性的互动关系,作为纽带的期刊编辑部只有建立了读者群体库和作者群体库,并构建虚拟网络社交群,把学术传播路径打造成具有共同学术追求的无数个个体间的人际关系传播路径,体现出多层次、高信息量和双向互动的信息流动,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变化,掌握学术期刊发展的主动权。

然而,目前多数学术期刊具有专业小众化的特点,读者和作者以高校师生、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为主,他们不仅对学术有着前沿的判断,对网络等新事物的发展也有快速的适应能力。网络背景下的学术信息传播向社交群组发展,通过邮局等第三方订阅期刊的读者转变为期刊直接服务的用户,这就要求学术期刊工作者转变身份和思路,增强用户服务意识,满足用户的需求。

传统的学术期刊信息流动是单向传播,读者接收信息后缺少反馈渠道。而网络背景下信息流动是双向交流,彼此可以反馈互动,还可以就热点话题进行广泛探讨、深入交流,增强读者的参与感,及时对信息进行评价、转发和分享。但多数学术期刊还停留在单向传播的时代,没有建立起读者、编者、作者无障碍交流互动的闭环式社交移动平台,三者间的关系并不紧密,用户黏性不强,编辑部不能第一时间获得读者、作者对学术信息的评价和反馈,因此学术期刊在双向传播渠道建设方面还面临较大的困境。

(四)受限于评价导向,不能客观进行栏目策划

网络背景下,学术期刊往往通过追求高下载量、高引用量来显示自身的影响力。诚然,在栏目策划过程中,下载量确实被作为衡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栏目论文筛选中也会考虑其下载量而给予适当倾斜,但需要注意,不同学科存在从事研究人员的数量差异、研究习惯差异以及探讨问题的角度差异等,文章下载量存在很大的不同。例如,材料、化学和生物类的论文下载量和引用量总是远远高于哲学、文史类的论文下载量和引用量,但这并不能说明下载量高的论文整体价值高于下载量低的论文。但很多学术期刊一味地以引用量、下载量来挑选论文、策划栏目,甚至通过网络快速跟风热门研究领域、抄袭热门栏目设置,大量刊发该领域的研究论文,无限迎合检索者和读者的需求,罔顾期刊的学术定位和办刊理念。这种浮躁的做法,虽然能让部分期刊短期获利,但绝不利于期刊长期可持续发展。

(五)受限于人才团队建设,不能彻底实现数字化转型

我國学术期刊同新兴媒体技术的融合与探索仍处于初级阶段,缺乏专业人才储备,没有专门的队伍运营新媒体和拓展新思路,缺乏专门从事数字出版和新媒体建设的学术期刊工作人员。

除此之外,在当前网络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新兴媒体技术和传播媒介应运而生,许多媒体也在逐步向数字化转型或进行二者的融合发展。而目前我国学术期刊刊载发行与传播的过程中缺乏技术层面以及整体传媒战略上的思考,很多学术期刊工作人员不能及时转变工作观念,缺少对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应用和创新,也不能掌握和使用数字化技术,出现抗拒新事物的情绪,甚至消极面对期刊数字化转型。虽然很多学术期刊的主办单位从上到下都认识到了传统办刊模式的缺陷,也明白网络技术对传统学术期刊造成的巨大冲击,但仍然存在固守观念、不愿接触新技术、不愿改变工作模式的编辑人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络时代学术期刊的可持续发展,削弱了学术期刊在新媒体环境下的适应力和竞争力[7]。

四、网络背景下学术期刊栏目策划与创新对策

(一)转变思想理念,积极拥抱新媒体技术

当前网络背景下,诸多新兴媒介和传播媒体的崛起与发展,为学术期刊栏目策划与创新提供了更加多元的平台与路径,需要学术期刊工作者推动传统期刊发展路径与新兴媒体有机融合。尤其对学术期刊来说,作为最新科研成果和信息传递的前沿平台,更需要学术期刊工作者转变思想理念,积极拥抱新媒体技术,通过融合创新推动学术期刊优质栏目转型发展。

首先,学术期刊工作者应转变传统守旧的期刊发行和传播理念,培养互联网大数据思维,认清网络时代行业发展的大环境,及时反思自身的不足和差距,以新兴媒体和网络技术平台为载体,加强自身优势内容生产和重点栏目建设,积极与新媒体融合,建立数字传播平台。除此之外,学术期刊栏目策划与创新应始终围绕“内容为王”这一核心,在提升内容质量、保持更高水平学术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加持,提升高质量信息的传播时效,提高学术期刊的影响力。

其次,学术期刊在栏目策划与创新的过程中,还应坚持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自动化的处理和推送系统,实现以学术期刊重点栏目为主的多媒体出版,以网络传播为主体,结合学术期刊科研成果上的不同类别,进行分门别类的展示,读者在浏览电子期刊的过程中,能够根据突出标题的栏目,快速便捷地筛选并检索自己想要的文献。具体来说,学术期刊工作者在推广栏目传播学术信息时要顺应数字化潮流,摸清用户的阅读习惯、检索方式,加强栏目策划的细节展示,如对栏目名称、文章标题、摘要和关键词进行精炼,以方便用户查找,通过凸显文章关键价值来吸引用户的关注。学术期刊的用户往往需要阅读大量文献,对于文献的浏览会快速通过栏目名称、标题、关键词来确定是否符合需要,是否愿意进一步下载阅读。因此,学术期刊工作者需要在栏目中加入专家评述、主编寄语、客座编辑序言等,以此吸引用户对栏目的注意,加深对栏目的印象;同时栏目文章的标题和关键词进行精炼,使之既符合用户的检索习惯,又体现文章的专业价值[8]。

最后,在保证内容质量和细节策划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数字化工具,主动推送栏目,实现广泛传播,改变过去被动检索的局面,摒弃“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念。栏目策划完成后只是开端,而不是结束,学术期刊工作者要出大力进行宣传推广。例如,编辑可以把编委、审稿专家、作者、读者的邮箱建成数据库,在他们同意的情况下,定期发送重点栏目中精选文章的链接或全文,或根据他们各自的兴趣,提供个性化定制推送服务,从被动等候到主动出击,向用户推广,吸引他们关注和下载。至于数字化工具的选择,可以聘请专业精准推送服务公司来解决论文推送的问题,也可以自建期刊数字化平台,开通在线投稿、审稿、查询、编辑、校对、网络精准推送、读者交流、作者机构统计、引用情况统计等功能,还可以通过微信、微博、APP等进行栏目需求征集、栏目宣传、栏目策划等。

(二)科学谋划定位,坚持立足学术

在网络背景下,推动学术期刊与新媒体融合,能够有效发挥网络传播的实时性,确保学术信息交互的时效性和共享性。但是,学术期刊工作者在面对新媒体融合发展路径和网络平台优势突出的过程中,不应盲目推崇网络媒体技术而忘记了学术期刊立足学术的根本,更不能急功近利只为提高下载量和引用量而策划栏目,而是要在学术期刊的栏目策划和创新中将重点放在学术内容上,坚持提升内容的可读性,体现对学术的探索、挖掘和创新过程,有效强化学术期刊的传播效果和传播力度。

当前网络背景下,信息高速发展,越来越多更新速度较快的资讯和信息通过各种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但占较大比重的信息都是无效、重复或没有意义的。因此,在网络时代,学术期刊的栏目策划必须坚持科学谋划,坚持学术定位,掌握内容的主动性,顺应潮流发展,而不曲意迎合下载量、引用量指标,不能仅通过下载量、引用量或点击率等来策划栏目、评价论文,而是要坚持学术定位,重视学术质量,坚定维护栏目特色,注重选题创新,在发展与前行中懂得取舍。例如,利用学术期刊具备的资源和优势,设立具有跨专业深度的栏目,以此挖掘学科内高水平稿件,保持期刊的专业活力;同时可开设交叉学科栏目,拓展栏目的广度,在此基础上紧盯最新学术成果和热点前沿问题,必将使期刊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此外,学术期刊的栏目策划与创新要有取舍还体现在不盲目为了创新而创新,一个栏目的设立应该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栏目设立之初,就要通过大量调研学科、行业、专业与产业情况,期刊自身的实际情况,同行期刊的同类型栏目设立情况等,论证所策划栏目的预期学术前景、可持续性情况和可行性等,然后通过实际刊出后作者、读者的反馈以及社会反响等持续调整和完善,以此形成成熟的特色重点栏目。

(三)强化服务意识,深化人才储备

网络时代的来临,对学术期刊工作人员和办刊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标准,要求學术期刊工作者具备敏锐的信息阅读和更新意识,并能够借助现代化的网络媒介传递学术新观点和新成果,以保证新型研究成果和信息数据传播的时效性和质量[9]。因此,网络背景下,在学术期刊栏目策划与创新过程中,要求学术期刊工作者具备基本的专业技能素质和一定的创新实践意识,能够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业务水平有效提升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与此同时,网络信息技术为学术期刊编者与用户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要求学术期刊工作人员在栏目的创新和策划中建设和完善线上咨询平台,以一定的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有效拉近编者与用户间的距离。除此之外,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学术期刊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标准,须对其加强培养,提升其编辑业务素质,丰富其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接受能力,使其能够在后续学术期刊选题策划和栏目创新中,通过数字化手段吸收优秀稿源、传播学术信息,从而不断提高学术期刊发刊的质量和内涵。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注重培养学术期刊工作者的互联网思维和前沿发展理念,通过强化服务意识,深化学术期刊人才储备力量,不断推动学术期刊在新时期的多元化、高质量发展[10]。

五、结语

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学术期刊改革传统发行模式、拓宽传播途径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在整体学术期刊栏目策划过程中还面临一定的发展困境,阻碍着传统纸质期刊的发展质量和发展速度。因此要求学术期刊工作者立足于网络时代背景,认识到学术期刊在社会知识生产和传播过程中的核心价值,以此为依托,借助新兴网络技术的优势和特点,突破地域和时间限制,实现学术期刊在栏目策划和发行传播上的创新与拓展。并且在当前网络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新兴媒介技术为学术期刊发展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路径,更需要学术期刊立足学术、找准定位,借助新技术创新栏目策划和扩大传播路径,以此提高学术期刊的竞争力,推动学术期刊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宁.当前我国学术期刊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策略[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2] 王文洲.网络时代下学术期刊的栏目策划与创新[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8):170.

[3] 李靖波.论加强期刊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07,7(4):134-135.

[4] 刘冰,沈锡宾,李鹏,等.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媒体融合发展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1):1166-1170.

[5] 胡浩志,毕曼.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的发展困境及其应对策略[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5):94-99.

[6] 付强,杨旻.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发展困境及其变革路向[J].中国编辑,2019(3):64-69.

[7] 邢宝山,张祥合.网络环境下学术期刊的出版与传播[J].情报科学,2011,29(8):1273-1276.

[8] 郭雨梅,郭晓亮,吉海涛,等.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的创新之路[J].编辑学报,2014,26(6):521-525.

[9] 李雪梅.网络环境下的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改革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7,3(10):143-144.

[10] 杨郁霞.媒体融合时代学术期刊编辑“创新思维”探究[J].中国传媒科技,2020(4):34-37.

作者简介 黄桂春,学士,编辑,主任,研究方向:编辑出版。 杨晓亮,硕士,高级工程师,副社长,研究方向:编辑出版。 唐瑞,硕士,编辑,研究方向:编辑出版。 罗琳青,硕士,编辑,研究方向:编辑出版。 吴洋,学士,工程师,研究方向:网络与新媒体。

猜你喜欢

网络背景学术期刊创新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基于网络背景的英语生态化教学方式分析
刍议网络背景下文献信息采编及其管理工作
高中生物微课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虚假学术期刊累及一线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