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与中国神话中的爱情和生死
2022-12-21莫北
[埃及] 莫北
爱情是古往今来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凝聚着人类共同的生命体验与审美感悟。神话中有很多关于爱情的故事和传说,比如埃及神话中的“伊西斯和奥西里斯”,中国神话中的“牛郎织女”等爱情故事,都表现了这样的主题。生死也是神话和其他文学样式的永恒主题,中埃两国神话中都对这一主题有大量描述和表现。
一
爱情这一主题在神话中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埃及神话中最有名的爱情传说是伊西斯和奥西里斯的故事。相传奥西里斯生下来的时候,天上就传出一个声音,说他将成为万物之主。当拉神变得年老时,他果然把大地统治权交给了奥西里斯,拉神自己却升入天国。奥西里斯坐到埃及的王位上,成为这里的统治者。在他继位之时,埃及还很落后,人类也处于野蛮状态,人们以捕猎为主,部落时常发生战争,互相残杀。据说,奥西里斯开始治理国家后,制订了法律,平息了部落之争,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处境,于是埃及成为一个和平统一的国家。伊西斯作为奥西里斯的王后,觉察到人类的需要,于是将野生的大小麦采来,交给丈夫,奥西里斯便教人类开垦土地,播种粮食,又教人类栽种果树,使荒地长出植物。有了这些事情做,埃及人民便不再战争,他们开始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当埃及一片繁荣之时,奥西里斯想到世界各地去巡游一下,在他外出期间,他把王权交给妻子伊西斯。可奥西里斯走了没多久,他的兄弟塞特便来到王宫前。塞特是出名的恶神,他对哥哥的卓越功绩很是不满,他便在国内煽动叛乱,挑起敌对情绪,但伊西斯女神毕竟比塞特的地位高,她很快就挫败了塞特的阴谋。于是塞特带着七十二个随从,开始谋划迫害奥西里斯,这七十二个随从都是埃塞俄比亚擅长耍弄阴谋的女王的助手。塞特以前曾害死奥西里斯几次,但都被神奇的伊西斯女神复活。这一次他想出一个计谋,他在奥西里斯从国外回来时,请兄长去了他的住地,他要为奥西里斯举行一个盛大的欢迎宴会。本来伊西斯不让丈夫参加,可奥西里斯执意要去。在宴会开始不久,塞特拿出了一个精美无比的棺材,说是谁正好在里面躺下,就把这棺材送给谁。参加宴会的人对此欢喜不已,都想得到这个精美的棺材,于是人人都躺下一试,可没有一人正好躺下。这时轮到奥西里斯去试了,他对棺材并不感兴趣,可众人都想知道他是否合适,无奈,奥西里斯走进棺材,奇怪的是,他的身体在棺材里正好放下,大家一片欢呼,可当他正想出来时,塞特迅速合上了盖子,并用钉子将棺材钉牢,又用铅把它焊好,奥西里斯在里面很快就断了气。然后塞特命令随从把棺材抬走,按塞特的旨意,他们悄悄把棺材扔进了尼罗河。当伊西斯得知丈夫不幸被害的消息,她万分悲伤。她立下誓言,一定要找回丈夫的尸体,她剪下自己的一束头发,穿上丧服,开始了寻夫的历程。她经过了许多地方,都没人看见那棺材,最后她来到海边,见到一个小孩,小孩告诉她,他曾见那棺材顺尼罗河漂到海里去了。
乘伊西斯在外寻夫之机,塞特夺取了王位,有一天,他想害伊西斯,想把她也杀掉,可是伊西斯用咒语把自己变成一只大鹰从窗户逃走,去找她的爱人了。她不放弃,坚持了下来。她为找她的爱人愿意做任何事情。塞特一上台,埃及人民便倍受压迫,他残酷的统治使人民生活艰辛。他下令任何人不得接纳或保护伊西斯。于是伊西斯的处境更加艰难。这时她得到神奇的七只蝎子和“带路人”阿努比斯的帮助。有一次,伊西斯来到一家贫苦妇人家,救活了妇人的孩子,所以得以安宿下来。不久伊西斯又生了一个儿子荷鲁斯。塞特知道后又百般捉拿他们,使他们无处藏身。后来塞特将荷鲁斯害死,伊西斯得到智慧神托斯相助,才使爱子起死回生。
当奥西里斯的棺材漂流到叙利亚的比勃洛斯海滩时,那儿长起一棵神树来,那里的国王见这树生长得极快,又粗又大,便令人砍来做了王宫的殿柱。伊西斯因得到神的启示,寻夫到了叙利亚,王后见伊西斯聪明可爱,让她做了孩子的保姆。伊西斯为了寻找她的丈夫愿意从王后的地位变成保姆。伊西斯非常喜欢这小孩,想让他永生,就命他在火里烧炼,王后看见后非常生气,伊西斯只得让小孩复活,但他却不能永生了。后来伊西斯恢复了女神模样。国王答应了她的要求。于是她从树中挖出棺材,然后她把棺材拿走了,离开了那一棵树神,后来国王令下属为伊西斯建一座庙宇。多少年来,比勃洛斯人民一直在该神庙进行礼拜。伊西斯要离开叙利亚时,国王把自己的儿子交给她,于是他们一同上了路。半途伊西斯想再见已死的丈夫一面,就打开棺材,热烈地亲吻冰冷的丈夫。
有一天,塞特发现了棺材,并将奥西里斯的尸体切成十四块,抛入尼罗河中。伊西斯为寻丈夫的尸块,又经历了艰难的历程。最后她找到所有的尸块,并在找到尸块的地方起一个墓。以后人们在墓上建造了庙宇,多少年来,人们在这些庙里供奉着奥西里斯和伊西斯。神话还说奥西里斯和伊西斯的儿子鹰头神荷鲁斯长大后,为替父亲报仇,又与塞特经过了多次你死我活的交锋,但始终未分胜负,后天神作出裁判,让荷鲁斯做了埃及的国王。也有神话说,拉神分塞特和荷鲁斯共治埃及。据另一神話说,当奥西里斯的尸块被伊西斯找到后,她悲痛万分,大声哭叫,这哭声被天堂里的拉神听见,于是他派天神阿努比斯下凡,把奥西斯的尸块连接起来,用布裹好,这便是木乃伊的起源。然后伊西斯用自己的魔力,使奥西里斯重新充满活力,众神接他上天,让他做了冥府的国王。
奥西里斯和伊西斯的故事主要表达了爱侣对彼此爱情的忠心不二。
二
以上是我讲给中国朋友的埃及神话中的爱情故事,我感到,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也非常有必要把中国神话中的爱情传说讲给埃及人听。那就从“牛郎织女”开始吧,但“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很多版本,为了便于国外读者了解,我取最简单易懂的说法。
有个小伙子,父母早就死了,他哥哥嫂子把他养大,可是嫂子经常让她干活儿。秋天,嫂子逼他放牛,但放出一头要带回两头,然后放回两头要带回三头,直到能够带回十头牛的时候才可以回家。牛郎用了很长时间才攒够了九头牛,但最后一头又花了很长时间,总也找不到,于是,他坐在一棵树下,很是伤心,不知道该怎么办。过了许久,一个老人出现了,问牛郎为什么伤心,牛郎就把要找够十头牛才能回家的事告诉了老人。老人听后跟牛郎说别难过,伏牛山里有个病牛,只要精心照料,病就可以好,等它病好了,你就带着它回家。牛郎听了老人的话,找到病牛精心喂养着,又用清洁的白露水每天为病牛洗澡,一个月后,病牛恢复了健康,就抬起头跟牛郎说,它本来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为犯错了,就被惩罚到人间来。后来,牛郎就把养好了身体的病牛带回了家。但是,嫂子依然对他不好,好几次要害他,都被这头老牛相救。再后来,嫂子干脆就要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同意离家,但要老牛与其相陪。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经老牛出主意认识了织女,并相互产生了感情。为了和牛郎见面,织女会常常偷偷下凡到人间,后来她成为了牛郎的妻子。结婚后生了两个孩子,一家人感情很深,过着很幸福的日子。但是,这个事情后来被天帝知道了,天帝很生气。所以天帝就把织女弄了回去,于是牛郎织女就要被拆散。牛郎想追上天是不可能的,老牛告诉牛郎可以用它的皮做鞋子,穿上就可以上天。按照老牛说的,牛郎做了鞋,穿上它带着他儿女一起上天追织女。织女就在眼前,突然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出现了,这样牛郎和织女他们就隔在天河两边,只能哭着看彼此。可是他们俩的爱情打动了一群喜鹊,随后千万只的喜鹊搭成了鹊桥,这样牛郎可以走上鹊桥与织女相会。再后来王母娘娘决定允许两人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所以中国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会过七夕节。牛郎织女的故事反映了人们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精神,还表达了人民渴望美满、幸福生活的理想。
埃及神话和中国神话中的爱情是纯洁美好的,男女之间为了爱情愿付出一切,他们也会为爱情做出牺牲。伊西斯为了寻找丈夫,从来没有放弃,最后终于找到了他,就用咒语将他复活。伊西斯想再见已死的丈夫一面,就打开棺材,热烈地亲吻冰冷的丈夫。故事表现了伊西斯不怕艰险,执意寻找丈夫的精神,反映了古埃及人顽强和执着的性格。在牛郎织女的故事中,虽然他们俩之间隔着一条河,可是牛郎依然追求织女,他们的热烈爱情打动了喜鹊,喜鹊建了一座桥让他们俩见面。两个故事反映出的爱情都是忠贞、纯洁和高尚的。中埃的爱情神话还都表现了善与恶的斗争,善终将战胜恶。从伊西斯和奥西里斯的故事分析,能看出来,奥西里斯代表善,而塞特代表恶,通过塞特和奥西里斯“善与恶”之间不断的斗争,恶紧追着善,但最终善还是战胜了恶。牛郎织女的故事也表现出善与恶的斗争。当牛郎和织女相爱之时,天帝残酷地破坏他们俩之间的爱情,并拆散他们的婚姻,后来美好热烈的爱情引来了一群喜鹊,搭成鹊桥让他们团圆,也可以看作是故事要表达善最终战胜恶的愿望。另外,从两个神话中都能看出鸟在这些神话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表明人们对鸟类的观点和看法。比如伊西斯和奥西里斯的故事中,伊西斯变成“大鹰”寻找奥西里斯,所以大鹰是让伊西斯看到奥西里斯的纽带;而中国神话中,一群“喜鹊”让牛郎和织女见面,喜鹊也是他们之间的桥梁。所以,正是有了大鹰和喜鹊的帮助让两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三
死亡是人类的另一个永恒命题,斯宾格勒指出“在關于死的知识中产生了我们作为人类而非兽类的世界观”。死亡意识不只是包括对死亡的困惑、焦虑、恐惧、崇敬、冥想以及神秘化理解,而且还包含着人们对人生的终极意义的探索、对死亡形而上的超越和对生命价值的审美意义上的升华。死亡是一个让人类思考,让人不解的谜题,也是人类无法避免的噩梦,人类面对死亡时,不知道死亡到底是生命的结束,还是生命再一次的开始。孔子云,“死生亦大矣”。恩斯特·卡西尔认为,探索追寻死亡的原因,是人类首要的最紧迫的问题之一。从人类文明的最低形式到最高形式中可以看出来,死亡神话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类最初没有意识到死亡的意义是什么,看到一个人死亡,就不认为是死亡,而是觉得这个人去了另外一个地方。就此,人类学家泰勒提出了对此解释的“万物有灵观”。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指出,人类发展的低级阶段,普通人认为灵魂存在,也就是说人类的肉体死亡,灵魂不死亡,而是能继续存在,这也叫做“灵魂不死说”。在埃及和中国神话中,无论是创世神话或自然神话或洪水神话中,我们都可以发现有关死亡的主题。
在中国,人们认为,“善”者死亡之后可以进入天堂,“恶”者则进入冥府。这个概念让很多人在有限的生命中去做好事,一心向善,让人类幻想着死亡之后为自己的灵魂找到最好的归宿。生死观念和善恶观念交织在一起。行善就进入天堂,进入快乐无痛苦的世界。做恶就受惩罚。中国神话里,表现出死亡是一种崇高的美,就是说神是为了人过上美好的生活而献身,如盘古的故事。盘古死了,身体就变成万物。他绝对没有为己之欲,都是为人类服务,是完美、无缺点、无瑕疵的,也从来不考虑自己的利益。像他这样的神当然会受到人民的尊敬。因为像他这样的死是有价值的,他的精神到现在还很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民。对于盘古来说,死亡是无所谓的,最重要的是人类的幸福。这样的“为人类死亡”的观念,影响到了中国的后世子孙。比如孟子的“舍生取义”,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的“精忠报国”,等等。 这种为人类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品格是中华民族死亡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他们这种人表现出一种很高的道德情操,也受到人们的尊重。
在中国的神话中,死亡和永生也往往是相互联系的。远古中国人认为神和人都会死亡的,人们意识到了死亡的存在,可是同时也认为灵魂的存在。这给中国神话一种特别的感觉。比如女娲和盘古“开辟天地”,死之后化作万物,化成了其他的生命。《山海经》中提到:“不死民在其东。其人为黑色,寿,不死。”中国神话中还有寻找不死药的故事:在西王母的昆仑山上有不死之药,那儿有一棵树叫“不死树”。《山海经·海内西经》记载:“开明北有不死树。”树上有一种果子,吃了那种果子之后,就可以长生不死,西王母的不死之药,也就是采不死树上的果子炼制成的。羿就是向西王母取不死药的典型代表。这个想法影响到了众多的古代中国人。相传,西王母在昆仑山给了后羿一颗长生不死药,吃了长生不死药就可以立刻飞升成仙。但是,后羿为了不和妻子分离,就没有立即服用,将这颗药交给自己的妻子嫦娥保管。这件事,被后羿的一个弟子知道了,这个弟子趁后羿出去打猎的时候,就逼迫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无奈只得吞下不死药,飞升成仙。后羿为了纪念自己的妻子,在每年八月十五这天,在后院摆上嫦娥最爱吃的糕点,遥祭嫦娥。后来这个习俗,就被父老乡亲效仿,逐渐的开始流传开来,这也是中秋节的由来。嫦娥奔月的结局,在后世还有一种不同的说法。据说,嫦娥吃掉不死药,不是被别人逼迫的,是自己主动服食的。那时的后羿成名之后,开始变得暴戾,搅得民众生活苦不堪言。嫦娥为了拯救黎民百姓,就想吃掉不死药,成仙拯救百姓。但是,成仙后的嫦娥变成了一只蟾蜍,所以后世也将月宫叫做蟾宫。总之,不死国和不老仙丹成为中国神话中死亡主题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山海经》中描述有不死民、不死之山(员丘)、不死之国,《山海经》中描述的还有不死树、甘木、寿木。《十洲记》中描述的有返魂树、不死草等等。《准南子》中描述的有饮之不死之水。在《山海经·海内经》中,还描述有不死的草药。
中国神话的生死还往往与轮回相关,而在农耕社会中,人的生命轮回被看作与动植物的生长相对应,所以人的死亡孕育着新生命的开始,物和我相同,人可以和自然万物相互转化,人可以变成植物或者动物。比如,大禹治水的故事。传说在大禹治水时,为了加快治水的进度,他就变成了一只力大无穷的熊,用锋利的爪子开山劈石,最后成功治水,但是他再也变不回来了。大禹治水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起重要作用。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依靠艰苦奋斗、因势利导、科学治水、以人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由此形成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为邦本、科学创新等为内涵的大禹治水精神。大禹治水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象征。再如,精卫填海的故事。精卫由弱女化成了一只海鸟,志在填海。精卫是炎帝的小女儿,被大海淹死后变成了一只海鸟。精卫痛恨大海淹死了那么多无辜的人,于是就不断往返地飞翔于陆地和海洋之间,一趟一趟地衔来石子、树枝,立志要将海填平。明末清初的诗人顾炎武曾写诗赞颂精卫不屈的精神:“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雀来燕去自成窠。”顾炎武用“西山众鸟”比喻精卫的精神后继有人。
四
在古埃及人看来死亡也不是结束,而是生命的中断,还有古埃及人认为人死亡之后并不会消失,而是死者要进入另外一个永恒的生命,这种生命比今生更美好。在古埃及的宗教中,认为现世的时光是暂时的,而来世才是永恒的,所以古埃及人很重视后世积功积德而且要为后世准备各种各样的东西,因为亡魂会用那些东西。人活着的时候要读《亡灵书》,通过读这本《亡灵书》人死的时候灵魂才能够顺利通过冥界的各种考验,最终升入天国,得以重生。古埃及的《亡灵书》有 200 多个章节,里面说明了人们死后通往天国的过程。《亡灵书》根据太阳神之旅的 12 个小时,将冥界也分为 12 个层面,并且每个层面都有魔鬼在门口把守。在第3个层面,亡灵会经过“毁灭之所”,在“毁灭之所”的层面,古埃及人认为,死者的尸体保存之后,坟墓守护神阿努比斯就会变成一条山犬,指引亡灵前往冥王奥西里斯所在的地方接受审讯。阿努比斯负责用天平来将死者生前所行的善和所犯的罪进行称重。心脏被认为是人的意识栖身之处,所以心脏就放在天平的秤盘里,另一边放真理女神玛特的羽毛,一个没有犯罪的好人,他的心脏会等同于羽毛的重量。而另外一个犯罪的人,他的心脏则会重于羽毛。这个时候,犯罪的死者会在那里被定罪、被惩罚,并且这些惩罚非常残酷。比如,出现怪物阿穆特,吃掉这颗心脏,也有的心脏被扔到火里,还有被怪兽咬断了头部的,然后这个人就再也没机会得到重生了。得到永生当然是不容易的事情,亡灵要在冥界这个地方待一段时间,还要在那里接受考验,亡灵只有通过各种各样的考验,才能得到永生,到美好的来世生活。所以这会让人在生活中做好事,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尋找可以通往天国的道路。另外一种途径即通过祭祀,也可以满足人们的这一需求。这都证明古埃及人很珍惜生存。
埃及神话中还有“荷鲁斯之眼(The Eye of Horus)”的概念。顾名思义,荷鲁斯之眼是鹰头神荷鲁斯的眼睛,又称乌加特之眼(Wedjat Eye),具有神圣的含义,代表着神明的庇佑与至高无上的君权。古埃及人也相信荷鲁斯之眼能在他们复活重生时发挥作用,例如埃及第十八王朝的法老图坦卡门的木乃伊上也绘有有荷鲁斯之眼。荷鲁斯之眼的来历与荷鲁斯神为父报仇有关。奥西里斯与伊西斯之子荷鲁斯长大成人后,在与杀父仇人塞特神的搏斗中,荷鲁斯的左眼被塞特夺走了。他的眼睛非同寻常,因为他的左眼代表的是月亮,右眼代表的是太阳。左眼被夺走了,月亮神孔斯自然要出手相助。在一个月圆之时,荷鲁斯在月亮神的帮助下,经过殊死搏斗,终于打败了塞特,将左眼夺回。后来,荷鲁斯将这只失而复得的眼睛献给了父亲——冥神奥西里斯。再后来,荷鲁斯之眼就成为辨别善恶、捍卫健康与幸福的护身符,拥有着非凡魔力,是真正来自埃及神界的护身符。也是古埃及人最常用来避邪的护身符。荷鲁斯之眼作为护身符,在古埃及有广泛的使用。它经常被描绘在死者的棺椁上,它保护死者在地下通往永生的路上不受伤害;同时荷鲁斯之眼也代表着死后在地下世界对身体进行的修复和保护。荷鲁斯之眼还经常被用来象征牺牲、愈合、恢复和保护。
埃及人意识到人跟神不一样。人不会永生,而神是可以的。在早期王朝以及金字塔时期,人们认为只有法老可以得到永生,可是到了新王国的时代,古埃及人的生死观发生了一个重要的转变。因为早期王朝的崩溃粉碎了人们对王权的绝对信任,从而发生了转变。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祈祷获得永恒的生命,而不是只有法老才能够得到永恒的生命。死亡与咒语相连,奥西里斯多次死亡,伊西斯就用一些咒语把奥西里斯复活,还有念咒语就找回来的那个棺材。当塞特想害伊西斯,他就念咒语,诅咒塞特,然后伊西斯变成一只大鹰,从窗户逃走。关于咒语,有必要讲到“法老咒语”。英国考古学家卡特 1922 年 11 月 5 日打开了图坦卡蒙坟墓精美的棺椁,卡特发现了一个匾额,用黏土做的,这个黏土做的匾额上的文字翻译出来是:“谁扰乱了这位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头上降临”。根据记录,卡纳冯之死成为了一连串的死亡事件的开始。埃及神话中的死亡母题显示出宿命观,不管你有什么权力或者怎样的地位,都会被咒语控制的,这显示出咒语的强烈的作用。
再就是木乃伊,也是许多中国朋友感兴趣的话题。在埃及神话中,奥西里斯是死神。他的形象的特点就是经常穿白色的衣服,腿的中间是连在一起的,而且是看不出来的。这会让人们联想到木乃伊,木乃伊被亚麻布裹着就是这个样子。所以在埃及谈到死亡就离不开木乃伊。埃及神话中的死亡主题也与永生相联系。对生命轮回的向往是世界各地人们共同的心里祈求,古埃及人也不例外,亲人面对死亡的时候,古埃及人心里会有一种悲伤、难过的感觉,人们想到的是,死亡的人再也不能醒过来,无法再看到他,这是让人无法接受的一件事,所以产生了一种对无限生命的渴望,想让死者得到永生。他们认为只要能够把死亡的人的尸体保存下来,那么死者的灵魂就能够得到永生。如何让尸体不腐烂,古埃及人想的办法是木乃伊的制作。原来“木乃伊”有“蜡”的意思,后来就有“干尸”的意思。在埃及文化和历史中,木乃伊制作有 5000 多年的历史。至今任何人想到埃及时,除了想到埃及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之外,还会提到木乃伊制作。埃及人对木乃伊的制作和亡灵得到永生的要求特别高,所以古埃及人已经很好地掌握了尸体防腐的方法。木乃伊制作是为了保佑死者,保护死者亡灵避免接受后世的惩罚。总体来看,在古埃及人的心目中,制作木乃伊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木乃伊是保证死者获得永生的手段,更是埃及人的精神支柱。古埃及人认为人的生命有今世和来生两种,今世是短暂的,来生是永恒的。今世的死亡是来生的新生,但新生需要灵魂依附躯体,灵魂不死,但躯体是容易腐坏的,一旦躯体腐坏,灵魂也会随之消亡。所以古埃及人把人死去留下的躯体制成不腐不坏的木乃伊,以使他来世可以获得永生。这种制作的过程中包含了活着的人对死者永生的企盼和深切的缅怀。另外,埃及的自然环境也为木乃伊的制作提供了条件。埃及的土地是沙漠,沙子会吸干身体的水分,细菌失去滋长的条件,尸体就变成自然的木乃伊。还有埃及的天气干旱少雨,所以尸体到现在完好无损。他们相信肉体是死者得到永生的必不可缺少的条件。这种信念激励了古埃及人发明保存尸体的方法。
当然,灵魂虽然离不开躯体,但并非保留了躯体就一定留住了灵魂。古埃及人认为灵魂借助仪式与符咒可以保留下来。 古埃及认为,尽管灵魂有很多种形式,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卡(Ka) ”,另一种是“巴(Ba)”。古埃及人对死亡有着独特的理解,他们将人分为“卡”和“巴”两个部分:“卡”的意思是“双倍的”“不单一的”肉体,寓意肉身和灵魂需要有机结合;“巴”则是一只人头鸟身怪兽,代表不朽的灵魂。埃及人之所以制作木乃伊就是因为他们相信在 3000 年以后,死者的这两个部分将会重新结合并获得新生。一般情况下人类无法看见巴,只有在人即将死亡的情况下,它才会从空中飞落下来。巴在天空中盘旋后就会飞落到将死的人身上,在死亡的一瞬间深入到死者的灵魂里,然后带着灵魂一起飞向天空。“大卡巴” 是指大的肉身和大的灵魂的有机结合。 古埃及人会把“卡”和“巴”刻在木乃伊的底部。一旦“卡”和“巴”能够在木乃伊中重聚,那么这说明这个人就可以得到永生,为此,活着的人们通常会为死者举办各种各样的仪式,就是为了让 “卡”和“巴”重聚,也就是让死亡者得以永生。
五
中埃神话中的生死观与善恶观相连,在中埃神话中是很像的,都认为生命有限,都呼吁人做好事,以得到好的结果,进入快乐无痛苦的世界,反过来,犯罪就得受到惩罚。如埃及神话中的人犯罪的话,死后就被扔到火里,有的心脏被挖出来,但是人做好事,死之后就得到永生。在中国神话中做好事就进入天堂,做坏事进入冥界。面对死亡的时候,中国神话表现出一种高贵的道德意识,并表现出一种舍生取义的道德取向,至死不屈的精神追求。神有保佑人民的责任,并且显示出献身的精神取向。这在女娲和开辟天地的盘古身上可以看出来,他们不怕死,并且可以为了人们的幸福牺牲一切,人们遇到困难他们就保护人类。中国神话也强调了人类的社会价值,显示出以自身之死换他人之生,用死亡照亮生命的意义。而埃及神话中的死亡主题却提到了神个人的自由、权利与个性取向,之前我们提到了拉神毁灭人类,这反映出一种自私,神为了他的利益和权利可以伤害人类。
中埃神话中的死亡主题均表现出对永生的渴望。中国人在保健、养生和求医问药时关注身体的长寿,还有一些吃了就不会死的丹药和草药。这都是人们为了得到永生所做的尝试。埃及神话有保存尸体的方法,就是木乃伊,这也是人们为了获得永生而想出的办法。所以中国和埃及都有得到永生这样的观念。中埃两国神话中的生死观还都与轮回观相连,都认为死亡根本不意味着终止。在中国神话中,死亡是一种新的开端、创造,所以灵魂还存在,没消失,而且神话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同一性;而古埃及人也认为灵魂不灭,而是进入另外一个世界。而且在埃及有关死亡的神话中,人的生死祸福都由神负责,都被神力掌控,死亡可以预测却无法逃脱。
总之,埃及和中国神话的生死观有丰富的内容,都体现了两个伟大的国家的文化。中国的农耕文化造就了中国人重自然和追求稳定、和谐的价值取向,而埃及的气候和沙漠环境孕育热爱生活,向往个性和自由的精神气质。不管是中国神话,还是埃及神话,都反映了当时人类对死亡的认识和理解的过程。他们从迷惑不解到心生恐惧,再进而寻求解脱的办法。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实现了各自不同的生命价值,也摆脱了对死亡的恐惧,摆脱了死亡对人类精神的控制。生命长生不死、不朽与永恒,是人们追求人生幸福的终极目标。中埃古代人民就這样通过他们自己寻求的不同方式克服了对死的恐惧,来使他们从心理上得到平衡和满足,以自己渺小而短暂的生命向宇宙展现自我的真实存在,从精神上达到生命的不朽和永恒,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这给予我们现代人以启示, 也彰显了其社会意义和价值。
综上所述,中国和埃及是世界上两个伟大的文明古国,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两个文明,它们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且影响着两国周边的许多地区,甚至塑造了东方和西方的思维方式。中国和埃及两国都具有影响深远的神话,这些神话都讲述了人类的起源,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和对世界的认识过程。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民族融合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中埃神话在叙述方式、世界观、神的本质、道德原则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中华民族和埃及民族有不同的思想和心理,这是由于他们有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中国拥有多样的地理环境,这里有高山、海洋、河流、盆地和沙漠。中国的两条大河——黄河和长江为中国人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这也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人们的经济是基于农业的,并且强调自力更生。埃及发源于尼罗河,埃及人把尼罗河视为生命之源,它给埃及人带来富裕的生活。古代的埃及人是勇敢的,并且是开放的,浪漫的,敢于冒险和喜欢挑战的。埃及是沙漠的环境,不过埃及的气候和沙漠环境孕育了热爱生活、向往个性和自由的精神气质。在埃及神话中,神的世界充满了和人类一样的情绪。在神的世界中,没有严格的道德约束。埃及神话认为存在两个并行的世界,一个是神的世界,一个是人类的世界。在这两个世界里,情绪导致了神和人类的行为。神具有权力并且不会被打败。神和人类的世界常常发生矛盾,神和人有时是对立关系,人类总是得服从神的旨意。相对于埃及的神灵,中国的神则不同。虽然中国的神和普通人的形象不同,和普通人类是有距离的,人类很难达到神的境界,但中国的神是神圣的,他们常常是庄严的,是完美的,是人类学习的榜样。在中国神话中,多数可敬佩的神总是会帮助人类,他们的责任是保障人类的安全和人们幸福的生活,体现出为人类献身的精神。本文展现中国和埃及两国早期文化的这些特点,希望对深入了解两国的文化、促进两国文化交流有所裨益。
(责任编辑:庞洁)
莫 北(FADY RAMSES) 埃及人,生于1993年11月8号,本科毕业于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语言学院中文系,硕士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为北京语言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曾获中国日报社主办的“致经典”双语诵读会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