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技术在一例犬鼻腔内TVT肿瘤诊治中的应用
2022-12-21张路遥李东阳章晶文
张路遥,李东阳,章晶文
(杭州虹泰宠物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9)
犬传染性性病肿瘤(TVT)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传染性疾病。对该病的治疗采用化疗技术是最常用的方式,但因其鼻腔结构的特殊性,不能及时观察治疗过程肿瘤的改变。近年来随着CT在小动物鼻腔肿瘤上的使用越来越成熟,化疗过程结合CT扫描,使得兽医可以及时了解患犬鼻腔内肿瘤的变化。本报告记录一例犬TVT病例进行CT检查及化疗的过程。
1 病史
金毛犬,6岁,雄性,体重35 kg,定期驱虫,免疫完全。平常为半放养状况,精神食欲良好,因最近流鼻血严重,在其他医院做过血凝功能检查以及血液寄生虫检查均未见异常,常规处置未见好转,前来就诊。
2 检查与诊断
2.1临床基础检查 患犬体温: 38 ℃,体重:35 kg,心率:160, CRT:<1 s,精神尚可,流鼻血,BCS 6/9。
2.2血常规检查 主要见白细胞计数(WBC)增加(表1)。
2.3生化检查 肝肾生化指标未见异常。
2.4CT断层扫描
2.4.1鼻腔CT扫描 左侧鼻腔可见软组织衰减影像填充,造影后不均匀增强,平扫CT值约40 HU,延迟相CT值约98 HU,相邻骨骼多处骨溶解(鼻甲骨、左侧鼻骨、硬腭、吻部鼻中隔),左侧鼻部较对侧软组织肿胀,鼻甲骨纹理部分缺失;右侧鼻腔中段内侧可见软组织衰减影像,鼻甲骨纹理不清晰(图1、图2)。
双侧上颌隐窝可见软组织衰减影像,造影后未见明显增强;双侧额窦及蝶窦呈空气衰减现象。
下颌淋巴结厚径:左侧:0.81 cm,右侧:0.75 cm;内侧咽后淋巴结厚径:左侧0.45 cm,右侧0.40 cm。
表1 血常规检查结果
图1 CT片一
图2 CT片二
双侧鼓室及外耳道呈均匀气体衰减,鼓泡壁平滑。双侧眼球、双侧上下颌、牙齿影像未见异常。
2.4.2CT扫描提示 左侧鼻腔占位性病变伴多处侵袭性骨病变,累及左侧鼻部、右侧鼻腔。建议结合细胞学/组织病理学评估。
2.5细胞学检查 鼻腔内肿块采样,初步诊断:红细胞背景下,细胞脱落量中度,以圆形细胞为主,胞质淡染内含规则空泡(图3)。偶见嗜中性粒细胞,未见明显病原微生物(图4),结合临床及CT检查结果认为是传染性性病肿瘤。
图3 组织涂片一
图4 组织涂片二
3 治疗
3.1首次治疗 该犬体重35 kg,换算为体表面积约为1.198 m2,长春新碱在TVT病例中一般剂量为0.5-0.7 mg/m2,计划一周化疗一次,使用3-6周(具体次数视情况而定),化疗用药见表2。因长春新碱有骨髓抑制的效果,故建议主人每周化疗前至少进行一次血常规检查。
表2 化疗用药
3.2第二次治疗 体温:38.7 ℃,体重:35.8 kg,未见有流鼻血的情况,精神食欲正常,血常规检查未见明显红细胞及白细胞下降的表现(表3)。泼尼松龙剂量减为20 mg/sid/7 d,长春新碱剂量不变。
表3 化疗一周后血常规检查
3.3第三次治疗 体温:38.7 ℃,体重:35.8 kg,未见有流鼻血的情况,精神食欲正常。血常规检查未见明显红细胞及白细胞下降的表现。进行化疗后 CT断层扫描:左侧鼻腔内软组织填充现象明显减少,平扫CT值约30-40 HU,鼻甲骨纹理部分消失(图5)。左侧鼻腔内肿块较之前图像相比肿块几乎不可见,但鼻甲中线轻度偏移,有可能与之前的肿瘤侵袭造成的永久性损伤有关(图6)。据此,泼尼松龙不再使用,仅用长春新碱化疗。
图5 化疗后 CT断层扫描
图6 化疗后 CT断层扫描
3.4第四次治疗 体温:39.0 ℃,体重:35.9 kg,未见有流鼻血的情况,精神食欲正常。按第三次治疗方法进行化疗。之后决定在家观察,截止到定期回访时,主人反馈未见病情反复。
4 病例分析
4.1犬常见的鼻腔肿瘤有腺癌、鳞状细胞癌、软骨肉瘤、淋巴肉瘤、纤维肉瘤、黑色素瘤等,此外,还可见传染性性病肿瘤。通过交配传播的TVT属于生殖道肿瘤,出现在鼻腔时往往与动物的舔舐有关。TVT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在幼龄和发生免疫抑制的犬,肿瘤更易发生转移。TVT的传染性高,肿瘤细胞在犬交配过程中剥落移植。在自然传播中,接受移植的肿瘤细胞必须达到一定的量,已有研究表明,只有大约13%的移植细胞能够存活至成功感染。
4.2相对于其他离散细胞肿瘤来说,典型的TVT的细胞更具有多形性。可以把TVT细胞与其他圆形细胞类肿瘤相区分的典型特点是前者有大量明显的细胞质空泡。
4.3目前主要使用化学治疗,单次剂量的长春新碱(0.5-0.7 mg/m2),每周一次,连续给予3-6周,对于90%-95%的患犬具有完整和持久的治疗效果。该病例使用长春新碱作为治疗方案,相较两次CT影像,肿瘤消散明显。
4.4由于结构特殊,检查手段有限,鼻腔肿块疾病往往是较难确诊的一类疾病,肿瘤的治疗进程也较难观察。CT断层扫描很好地解决了肿块隐匿的变化。该病例中的首次扫描结果即出现了侵袭性骨病变的诊断,是化疗开始前包含定位认知的一步。鼻腔肿瘤病例往往无法从血常规、生化、鼻分泌物中找到原因,所以需要有针对细节的检查手段。虽然得不到像鼻腔内窥镜及MRI核磁共振对鼻腔黏膜及软组织那样的评估,但是CT影像给予了更宽泛的肿块生长边界,还能评估转移至淋巴结和肺部的程度,且MRI耗时较长,碰到侵袭骨骼的情况时较难给出具体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