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访三:精神故里沉淀在文化里

2022-12-21整理山南

十几岁 2022年36期
关键词:民族魂原乡梁晓声

整理/山南

《诗经》:中国人的精神原乡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作为中国诗歌的源头之一,它记录着两千多年前中原大地上的悲欢离合,是中国人无可替代的精神原乡。

梁启超在论及先秦古籍时说:“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诗经》所录诗歌,大都没有华丽的辞藻,更多的是内心情感的直接表达。它似一个天真无邪的孩童,描述着对天地万物的初始感知;又像一个返璞归真的智者,述说着心事、情事、趣事、世间事……

生命的百般形态,平凡的人间烟火,如草木鸟兽、农事生产、奇异风情、七情六欲等,都可在《诗经》中找到原点。通过《诗经》,两千多年前的遥远地域变得“可触摸”,如齐国的海,宋国的河,秦、晋的高山……

正如孔子所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人人都能在《诗经》中找到与生俱来的归属感和精神故里。

在时光的洗涤下,无数为后人铭记的人、感人肺腑的文学作品、风靡时代的文学现象、永不消亡的精神,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共识,流淌在华夏儿女的血液中。这些滋养过我们的文化,成为无数人无法忘却的精神故里。

鲁迅:为中华树起“民族魂”

80 多年前,鲁迅逝世时,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鲁迅精神也因此被称为中华“民族魂”。

鲁迅出生、成长在近代中国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历史阶段。终其一生,无论是日本学医期间的“幻灯片事件”,还是后来的弃医从文;无论是“救救孩子”的呐喊,还是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鲁迅始终在为中华民族的前途和未来而彷徨、而呐喊。

鲁迅的精神也一直陪伴着我们,激励着当代青年。当代青少年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感受童年的妙趣生活;从《药》中,体味封建统治给人民造成的麻木和愚昧;在《故乡》中,感受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在《纪念刘和珍君》中,体悟当时的民众对黑暗社会的愤慨……

鲁迅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如一条涓涓细流,从未间断。其文字间流动的智慧与勇气,那些鲜活的思想,滋润着我们的精神故里。

梁晓声:集体叙事呈现时代力量

“守护精神故乡,是文学作品的不变使命。”现实主义作家梁晓声曾这样诠释文学作品与精神故乡的关系,“精神故乡还包含另一个思想维度,它能够促使人们保持自省、自戒,洞察家国人生,直面社会现实。”

梁晓声用《知青》一书,不断划出认知上的界限,找到更加符合人性、人格的人生坐标;用《人世间》向现实主义致敬,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描写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百姓生活的起起伏伏,展现了平民百姓向往美好生活的人生努力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进步。

在梁晓声的笔下,精神故里并不遥远,它存在于我们身边。我们被它影响,我们也在创造它。确实,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中,有一个没有出场的人物,“他”就是“时代”。时代中的我们,最终融汇成集体叙事,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时代注脚。

每个人将个人成长融到国家发展之中并直面现实时,就是在不断创造属于自己的精神故里。

猜你喜欢

民族魂原乡梁晓声
原乡人·漂泊者·白面具
生活好了,更要看看从前
海归李钢:“红杉人”民族魂“侨联”中国心
原乡诗二首
原乡(组诗)
成都第八届《民族魂杯》全国诗词大赛征稿启事
怀揣一颗虔诚的心,守护我们的民族魂
梁晓声:读书与一个国家的好时光
白鬃马穿过甘南——论扎西才让的原乡写作
什么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