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廖德泉面对面:清水塘里,有一所朴实的学校
2022-12-21周洁杨丽芳统筹黄珺
本刊记者/周洁 杨丽芳 统筹/黄珺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廖德泉
廖德泉很忙。我们采访期间,办公室的门每隔十余分钟,便有人敲响。他不疾不徐,询问细致,决策果决,一如他做教育的样子。
大学毕业后,廖德泉来到了清水塘,在长沙市第一中学(下称“一中”)这片热土上深耕。37 年倏忽而过,一中变了模样,廖德泉却还和以前一样,每天漫步在校园,看学子三两成群,或低语,或疾行,或沉浸书海。
风从廖德泉的耳边吹过。风中,有琅琅书声,亦有穿林而过的啸声、竹林拔节的伟力,以及一中110 年里朴实的岁月回响。
一座风雨操场
“在一中几十年,我最引以为豪的,是老师、学生都很健康、平安。”廖德泉说。他话语中提及的“健康”,包括身体、心理和人格三个层面,指向师生的健康成长、健康成才、健康成功和健康幸福。
长沙多阑风长雨,操场一湿滑,便不利于师生开展体育活动。“不搞体育锻炼怎么行?!”于是,在一中东边围墙处,一座风雨操场拔地而起,亭亭如盖。操场占地2000 多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 个班级的学生上体育课。
一中的孩子情绪不佳时,往往选择来一场酣畅淋漓的球赛或是跑步。每晚10 点多,田径场灯火通明,青春的汗水与荷尔蒙在此挥洒与飞扬。有时,晚自习的铃声已响,几个矫健的身影仍在风雨操场内跳跃。“晚几分钟上晚自习,是小事。在体育中得到锻炼,愉悦身心,更重要。”廖德泉说。
重视体育,与廖德泉的学科背景有关,也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
作为生物老师,廖德泉善于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重新打量教育与教学。“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陶行知所说的话,与廖德泉的教育初衷完美契合。“当孩子在运动中挥洒汗水,身体里分泌的多巴胺、内啡肽等,能有效调节焦虑、压抑、紧张等情绪。‘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是教育的至理。”
廖德泉爱锻炼。小学时,他遇到了一位排球打得好的老师。在其影响下,学生时代的廖德泉爱上了打排球。后来,作为老师的他一度还成为校排球队二传手。而立之后,廖德泉又爱上了打乒乓球。如今,廖德泉每天雷打不动地巡视几栋教学楼,从一楼到六楼,步履不停。
最有效的教育莫如言传身教。从体育开始,廖德泉用实际行动,朴素地实践着“五育并举”的落地生根。
一株挺拔的树
2002 年春,随着廖德泉培上最后一抔土,一米多高的华盛顿棕榈在一中校园正式“安家”了。
种树,廖德泉遵循自然的规律。根据华盛顿棕榈的习性,廖德泉将其栽种在科艺楼前,楼体三面环抱,替它挡住萧萧北风。20 年过去,当年的小树苗长势喜人,叶大如扇,笔直挺立。
在一中校园内,鲜少有人造景观,更多的是各色树木,如香樟、银杏、雪松、梧桐等。它们与灌木等一起,构建起多样化的绿色校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种树,是希望孩子们成长为栋梁之才,成为祖国发展的顶梁柱。多样化,则寓意着孩子们在各行各业百花齐放。”
一中的学子身上,有一份独特的宁静致远而又胸怀理想的气质。这份气质,可溯源至清水塘的历史。
这里走出过毛泽东主席、朱镕基总理,亦走出过周谷城、周立波、谭盾、杨小凯等蜚声中外的名人名家和22 位“两院”院士。在历史的淬炼与积淀中,“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一中精神早已深植于一花一草、一人一木。
在2021 年与2022 年全国“科学探索奖”共计百人的获奖名单上,赫然就有4 位“一中人”在榜。2011 年毕业的学子姚颂,高中时是一位爱唱歌的全面发展的学生,秉承着一中一以贯之的精神血脉。2020 年,他与团队联合创立东方空间,旨在探索出全新的高效率航天技术发展范式。
“一中教师,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廖德泉说。
廖德泉的办公室书柜内,毛泽东的《商鞅徙木立信论》端正地居于正中;窗外,华盛顿棕榈挺拔笔直,赫然已有五层楼之高。
一个朴素的理念
1986 年大学毕业,从任课教师、竞赛教练、班主任、年级组长、教务处副主任到副校长、校长、党委书记,廖德泉的成长扎根在一中。
丰富的教育阅历成就了他朴素的育人观——“人人都谈理念。我的理念是:总结、归纳和落实前人的教育理念。”
廖德泉遵循教育的规律和成长的规律。从教学管理、课程改革、课堂设计等方面,他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
廖德泉的眼睛既近视,又老花,看人看物总不太真切。但无论遇到谁,他总是面带微笑,挥手致意。“每个人都喜欢被激励、鼓舞和欣赏。”
廖德泉在晚自习后的操场上遇到男女学生,青春萌动。他微笑,并不粗暴干预。“尊重与宽容,给予时间与空间,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
在食堂就餐的师生经常能见到廖德泉的身影。从最初的颇有怨言到现在的纷纷赞许,一中食堂早已成为师生们的宝藏食堂。“食堂的根本是食品的安全与学生的喜欢。教育的初心永远在人本身。”
现在,一中校园内外有了越来越多教育者务实忙碌的身影。校门口的“黑猫警长”——保安科长孙燕朗,除了每天护卫着学生安全过马路,更能一眼看出情绪不佳的学生,并用幽默的语言加以疏导。校外的马路有时夜晚停电,他也会用手电筒照亮孩子们的回家之路。
而这些,都与廖德泉的“三上”——“师生冷暖放心上,师生成绩挂在嘴上,师生需求落实在行动上”息息相关。
百余年前,星星之火从清水塘朴素的青砖黑瓦间开始燎原,英才齐聚,民智初启;百年来,在这片热血深沉的土地上,一中扎根于此,胸藏万壑,肩负使命,朴实而芳华。廖德泉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