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百年党史看“人民伟力”

2022-12-21

长春大学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精神

王 震

(川北医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南充 637100)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学习、回顾和总结百年党史的波澜壮阔历程、伟大成就和基本经验,意义非同寻常。

一、人民的选择赋予党的领导以巨大信心和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面对近代以后内忧外患的现实,经过艰难抉择的必然结果。正是人民的选择赋予了党以巨大的信心力量。要深刻理解这一问题,需要把目光投向更为久远的历史深处。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曾对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但近代开始却落伍了。17世纪中叶之后,西方一些国家先后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英国经过1640—1688年的资产阶级革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而资产阶级为了获取更大利益,开始了全球范围的侵略扩张和殖民掠夺,中国地大物博,成为西方列强觊觎的目标。而清政府仍闭关锁国、沉睡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落后就要挨打。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用炮舰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从1840—1905年的66年间,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中国由此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有侵略就有反抗。当时最具代表性的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和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从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历时14年,席卷18个省,攻克600多座城,并在南京建立了政权。但与义和团运动一样,皆未摆脱失败的命运。可见,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就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当时,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思考:泱泱大国为什么落败于人?答案是:技不如人。于是,开始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1860—1890年的30年间,确实学到了西方很多先进的军事技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亦在那个时代崛起。然而,甲午中日战争中,李鸿章一手打造的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被打得灰飞烟灭、全军覆没。经过深刻的反思,旧中国对西方的学习开始从技术转向制度等领域。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试图按照英国、日本等国家的模式,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于是,出现了戊戌变法,结果戊戌六君子在“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遗憾中血洒菜市口,历时103天的变法宣告失败。

与维新派改良的主张相似,孙中山早期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社会改良。1894年1月,孙中山草就8000余言的《上李鸿章书》,途经上海,经过著名改良派王韬的修改,带着盛宣怀等人写的介绍信,几经辗转终于将上书交给李鸿章。因时值中日战争即将爆发,李鸿章忙于外交交涉和军事部署,根本无暇接见孙中山,仅留下一句“打仗完了以后再见吧”。孙中山失望之余意识到,依靠清政府自上而下推行改革是不可行的,于是开始另辟蹊径。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之后,孙中山先后在广州、惠州等多地发动武装起义,均以失败告终,直至1911年武昌起义才取得成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实践方面,突破了中国历史只能在封建专制主义帝制中循环的“怪圈”,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从孙中山创立兴中会开始,中国政党开始萌芽。在理论方面,形成了三民主义理论体系。遗憾的是,孙中山执政仅3个月就失去了政权,被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政府取代。

辛亥革命失败后,袁世凯等封建军阀继续利用封建专制维护统治,人们对于如何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制度进行了反思,认识到仅仅靠政治制度的变革难以挽救中国。于是,在文化领域兴起了一场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当时各种社会思潮纷纷登场,主要有改良主义、社会民主主义、无政府主义、温和的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等。其中,改良主义主张不触动封建皇权,通过局部的改良来改造中国;社会民主主义强调在议会的框架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无政府主义主张政府不要权力,让人民自己管理自己;温和的社会主义,即罗素主义,实质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变体。

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1]毛泽东把这个问题看得很透彻,在理论上,马克思主义切合了当时广大人民的诉求,即让贫苦的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在实践上,有俄国十月革命的现实例证。当时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从纷然杂陈的各种观点和路径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继而,五四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后来,“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上海的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北京的李大钊是中国第一位马克思主义者。在众人的努力下,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和先进的指导思想。

二、党的领导是人民开创历史最可靠的力量

通过上述历史和理论双重角度,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近代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始终把人民的拥护作为最大的底气,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做出了一系列伟大牺牲、淬炼了一系列伟大精神、创造了一系列伟大成就。

(一)做出了一系列伟大牺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团结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历经千难万险,建立了新中国。毛泽东说:“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2]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至1949年,全国牺牲的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平均每天牺牲360多人。其间,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人物。党的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就义时年仅38岁。抗日英雄杨靖宇牺牲时年仅35岁。今天,党和国家举行全国性的隆重仪式,纪念追思先烈,就是为了唤醒民族意识,增强认同感,更好地前行。

建国前夕三大战役中的淮海战役,60万装备很差的人民解放军之所以能打败装备精良的80万国民党军队,就是因为有500多万人民的巨大支持。战后,陈毅同志深情地说,淮海战役是山东的父老乡亲用手推车推出来的。资料显示,在三大战役中,动员民工累计达880余万人次,牲畜260余万头,粮食4.25亿公斤[3]。谁把人民放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心上。中国人民付出的巨大牺牲,开创了伟大的历史,汇聚了我们继续前行的巨大力量。

(二)淬炼了一系列伟大精神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淬炼了一系列伟大精神,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出许多世界奇迹和人类伟业。从革命时期的红船精神到建设时期的抗美援朝精神,再到新时代的抗疫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智慧和力量,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各个领域的各种精神,大略有91种。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过的大约40种,对这些精神的内涵进行阐释的有20多种,习总书记在《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中就阐释过许多重要精神。如王杰精神,是2017年12月总书记看望71集团军某旅王杰生前所在连官兵时提出来的。其内涵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再如铁人精神,就是不怕困难、自力更生、奋勇拼搏的精神;焦裕禄精神,即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等等。

可以说,任何一个民族都需要拥有这些精神,无论时代发展到哪一步这些精神都不会过时。在这些精神的支撑、感召和引领下,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的历史伟力,带领人民创造了一系列伟大成就。

(三)创造了一系列伟大成就

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许多伟大成就,最重要的,就是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入认识关于人民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性的思想理论,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并指导改革发展实践,取得了巨大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人民币,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7%左右,位居世界第二,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不久的将来我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还有脱贫攻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系列实践一再证明,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是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必将得到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

三、人民的坚定支持是党继续前行的强大力量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知道,在百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人民的选择赋予了党的领导以巨大信心力量。党成立后的百年历程中,人民成为党最强劲的依靠力量。新时代,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更需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因为人民是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最强大的支撑力量。

(一)坚定不移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信念不牢,地动山摇。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归根到底就是理想信念的丢失。1991年12月25日,苏联宣布解体,飘扬了69个春秋的印有红星和镰刀锤子的苏联国旗在茫茫暮色中于克林姆林宫上空悄然落下。一个伟大的政党,一个伟大的国家,就此画上了句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我们要通过党史的学习,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的信仰力量,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真正成为百折不挠、终生不悔的马克思主义战士。

(二)坚定不移地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新时代,必须以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清醒认识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各种复杂因素,清醒认识党面临的考验和危险,始终坚守自我革命的品格。当前,我们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方面,总体上是好的,但仍存在不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仍有一些同志,政治意识不强、政治敏锐性不高,不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一些党员干部对国之大者不关心,对政治要求、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不上心,对各种问题的政治危害性不走心,对党中央的大政方针不用心,还没有将政治的要求从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的主动。这就要求我们认识到加强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而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做到“两个维护”。如果在前进方向上出现偏离,就会犯颠覆性错误。服从核心、维护核心就是服从大局、维护大局,就是最大的政治。因此,我们要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坚定地向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

(三)坚定不移以人民为中心,真正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人民是决定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充分尊重人民的意愿、重视人民的权利和作用;珍惜并用好人民给予的权力,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2.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党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满意;面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要再接再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3.必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则是脱离群众。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党只有同人民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发芽、生根和开花、结果。要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植入全党同志的思想,并转化为具体行动,确保永远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4.坚持让人民评判我们的工作

人心就是力量,人心向背决定着前途和命运。再宏伟的目标,离开人民都无法实现。“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4]任何政党都是如此,这是历史发展的铁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总之,通过以上人民的选择、人民的历史创造、人民的最高裁判等三个方面的阐述,我们尝试探讨了百年党史中人民伟力的基本理论构图。其中,人民的选择是基础,赋予了党的领导以巨大信心力量,只有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带领人民创造出伟大的历史业绩。只有真正得到了实惠,生活真正得到了改善,权益真正得到了保障,人民才会更加拥护党的领导。人民的最高裁决和最终评判是判定党执政成效的唯一标准,只有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历史,得到了人民的认可,人民才会拥护党的长期执政。党的领导是人民选择的,党的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党的执政成效最终是人民裁决和评判的,这三个方面是统一整体,昭示了党和人民之间不可分割的鱼水之情、血肉联系,共同证实了人民是党执政的伟大力量和最大底气。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精神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精神灿烂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以钉钉子的精神打好环保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