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松播种育苗及造林技术
2022-12-21叶尚宇
叶尚宇
(凌源市前进乡林业工作站,辽宁 凌源 122527)
红松(PinuskoraiensisSieb. et Zucc.),裸子植物,常绿乔木,高可达40m,耐寒、喜微酸性土壤,其材质轻软,不仅纹理直,而且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是建筑、家具等领域的优良用材。红松种子的用途也很广泛,松籽是食用干果,也可用来榨油,其种仁含油率达到65%以上。红松种仁中的蛋白质、粗纤维、维生素等含量丰富,还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不饱和氨基酸,具有抗衰老、降血脂等功效。由于红松木材及种子的市场需求比较大,辽西地区林农对红松果材林的营造积极性高,但由于对育苗及造林技术掌握不足,导致红松造林成活率不高。为实现人工红松林速生丰产的目标,结合多年生产实践经验,总结了红松播种育苗及造林技术要点。
1 育苗技术
1.1 育苗地选择
1)选交通便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的地块进行育苗[1]。在育苗前一年进行整地,深翻30~40cm,不耙地,将碎石块、杂草等清理干净。根据实际情况,也可在杂草未结籽前将地深翻,直接将杂草翻入地下,杂草腐烂后可以当肥料,同时又减少了育苗期间的除草工作量。
2)第二年土壤化冻后进行整地,每667m2施入1000~1500kg的腐熟农家肥,浅耕20~25cm,之后将地耙平做床。一般选择南北向做苗床,苗床宽80~100cm,长度根据地块灵活掌握,床面要保持平整,相邻苗床之间要留出50~60cm的步道。
1.2 种子采集及处理
1)当红松的球果由绿变为黄褐色,种鳞略微开始反曲时,可进行采种,北方一般在9月下旬红松种子成熟。在树下准备好采种袋,用采种钩将球果钩落,将落到地上的球果收集到采种袋中。
2)将采摘的红松球果在晾晒场摊开后进行晾晒,每天翻动2~3次,加速球果的水分蒸发。天气晴朗,7d左右红松球果种磷和种子就会逐渐分离,此时进行人工脱粒。对脱粒后的种子进行除杂,利用风车或风选器将杂物以及干瘪的小种子筛选掉。
1.3 种子贮藏
1)将除杂后的种子进行杀虫处理后贮藏[2]。常选用混沙冬藏法进行贮藏,无论是窖内贮藏还是挖沟贮藏,都要提前2d将种子进行浸泡,确保种子水分充足。
2)种子窖内的贮藏温度保持2~3℃,湿度在70%~80%左右,层积高度不超过80cm。
3)户外贮藏沟的深度和宽度在80~90cm左右,长度1.5~2.0m,在沟内铺一层厚度10cm左右的湿沙,以手攥成团,松开即散为宜。之后将种子与细沙按1∶3的比例混合均匀后平铺在沟内,距离地表20cm左右时用细沙将沟填平,上面再覆盖厚度40~50cm左右的土,沟内每间隔1m放草把或打成捆的玉米秸秆,利于种子透气。
1.4 播种
1)在进行播种前7d,将过筛净化后的种子在阳光下晾晒,裂开达到30%左右时可进行播种。播种之前用硫酸亚铁将苗床彻底进行消毒,杀灭土壤中的病菌及害虫等。
2)充分利用早春的温湿度条件,适时早播,在辽西地区,4月上旬进行播种。生产上多采用条播的方式,条播后种子出苗齐整,而且便于后期的管理。播种量要根据培育目标定,一般培育2年生幼苗,播种量每1m2在450~500g;培育3年生幼苗,播种量要适当减少,每1m2在400g左右。
3)播种后镇压、浇水,并覆盖厚度3cm左右的新鲜锯末或松针等进行保温保湿,将覆盖材料耙平,确保覆盖厚度均匀[3]。
1.5 苗期管理
1.5.1 适当留苗
为培育壮苗,在红松幼苗出土后要进行间苗,留苗的密度要根据培育目标、土壤情况等来定。土壤肥力好且培育1年生的幼苗,1m2保留650株左右,培育2年生的幼苗,1m2保留450~500株,培育3年生的幼苗,每1m2保留300株左右。
1.5.2 土水肥管理
1)松土:幼苗期要进行3~4次松土,防止土壤板结,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可以结合除草进行,松土深度10~15cm,及时将杂草清除。
2)浇水:幼苗出土后要结合天气以及幼苗的生长情况进行浇水。幼苗初期营养来自于胚乳,不需要过多的水分,可以少量多次浇水,浇水的时间最好在晴天的上午9~10时,或者下午3~4时。此时幼苗的根系开始下扎,苗木地上部分比较嫩弱,生长较慢,防止幼苗灼伤,可以搭建遮阳网。当幼苗进入速生期以后,对于水分的需求量增大,要增加浇水次数和浇水量,生长后期要减少浇水次数,促进红松幼苗木质化,雨季要做好排水工作。
3)施肥:幼苗生长初期长势弱,对养分需求不大,培育1年生的幼苗可在快速生长期追施适量复合肥,生长后期施钾肥,促进幼苗木质化。培育2年生、3年生的幼苗要适量多施肥,一年施肥3~4次,4月下旬到5月上旬开始施肥,之后间隔20~25d施肥1次,连施2次,施肥量根据土壤肥力来定,可以测土施肥,施肥后要及时浇水,浇水量要大[4]。也可在叶面喷施尿素水溶液,在秋季,施磷肥促进幼苗木质化。
1.5.3 移植
在春季,土壤解冻15cm左右时,将长势良好的红松育苗进行移植。可以在原苗床上起苗移植,苗间距10cm左右,将幼苗均匀植于苗床,之后将土踩实,常规水肥管理即可。实践证明,采用移植苗进行造林,比留床苗造林后的成活率高,造林后当年的生长量也远超留床苗,尤其是2年生幼苗移植1次后进行造林,不仅缓苗期短,而且苗高及地径生长量都明显高于留床苗。
1.5.4 壮苗标准
苗木的质量是影响红松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的主要因素,因此,幼苗的质量至关重要。一般根系发达、干径通直、顶芽饱满、针叶呈深绿色,而且木质化程度高、无机械损伤的苗木即可出圃[5]。顶芽较多的苗木可进行人工摘芽,保留2~3个饱满的顶芽即可。
2 造林
2.1 造林地选择
造林地环境是影响红松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生长环境与红松的生物学特性不适应,会抑制红松生长。一般要在排水良好的缓坡地块进行造林,土层较厚的壤土最好,不宜在排水不畅或者季节性滞水的黏性土壤地块进行造林。林地选择前可以参考一下地块的植被分布情况,一般长有榛丛、白桦、杂木林(水曲柳、榆树等)等地块适宜营造红松林。
2.2 整地方式
1)一般在造林前一年的秋季进行整地,通过造林前整地可以蓄水保墒,很好的熟化土壤,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为幼树的生长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在灌木丛较为密集的地段整地前先进行割带,一些天然更新的阔叶树适当保留,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段要适当保留一部分灌木丛。
2)块状整地:在一些疏林地、杂草少且土层坚实的斜坡地可采用此种方式整地。将碎石块、杂草及灌木树根等清除,栽植穴规格为长、宽各60cm,深50cm,表土与心土分开,穴面要比地面略高10~15cm左右[6]。
3)带状整地:在多年的采伐迹地、土壤黏重、杂草丛生的地块适宜采用此整地方式。沿着等高线自上而下进行,带宽60~80cm,深度25~30cm。
2.3 苗木选择
在实际造林中,1年生红松苗木也可进行造林,但由于培育的时间短,幼苗的根系细弱,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造林后成活率较低;4~5年生的大苗根系发达,对外界适应能力强,但造林后缓苗期比较长,幼树生长比较缓慢;实践证明,用2~3年生的苗木进行造林,缓苗期短,而且幼苗的环境适应能力强,成活率及保存率都较高。建议在红松造林中,优先选择2~3年生长健壮的苗木进行造林,如果是山地造林的话,立地条件较差,可以选用根系发达的4~5年生的苗木,成活率较高[7]。
2.4 造林时间
造林时间可在春、夏、秋三季进行,在实际的造林实践中,以春季造林的效果最好,春季造林后红松苗木经过三个生长季,生长量比较大,对于冻害的抵抗能力强,利于幼苗安全越冬。红松幼树的速生期比较短,一般5月下旬到7月上旬为红松速生期,因此,春季造林时间要在早春进行。在4月上旬,土壤解冻15cm左右时即进行顶浆造林,此时墒情好,苗木根系发育快,定植之后红松进入快速生长期,成活率高。
2.5 造林密度及树种配置
1)红松喜阴,造林密度要适当比喜阳树种大一些,用材林的株行距1.5m×1.5m,如果后期抚育不便,株行距可以在1.5m×2.0m;果用林的造林密度要保持在2.0m×2.5m。
2)红松天然林多是混交林,为更好的培育红松速生丰产林,同时减少病虫害,可以利用近自然经营理念营造红松混交林。根据造林地的地形以及土壤情况等选择合适的混交树种,通常用水曲柳、冷杉、白桦、山杨等与红松混交,既可以为红松提供荫庇环境,而且阔叶树种的落叶较多,易形成腐殖层,为红松生长提供养分。
2.6 栽植方式
1)明穴栽植法:土壤坚实的地块,较大的苗木适宜采用此种方法。裸根苗进行蘸生根粉处理,在穴内回填5kg左右的农家腐熟肥,回填一层表土,之后将苗木放入栽植穴内,扶正后回填表土,回填一半时,进行提苗,继续回填,埋土深度要超过原根迹处2cm,之后踩实。为减少水分蒸发,同时保持地温,栽植后可以用杂草或塑料地膜覆盖树盘,尤以塑料地膜覆盖效果最好。
2)窄缝栽植法:在土壤较为松软的地块,且苗木比较小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此栽植方法。此栽植法比较省工,将地面的草皮清除干净,不用进行松土,直接用植苗锄在地面上开窄缝,把幼苗的根部插入到窄缝内,稍微提一下苗,防止窝根,之后将植苗锄抽出来,踩实即可,穴面要平整,不能有坑洼[8]。
2.7 病虫害防治
红松苗木病虫害主要有松落针病、松树皮象、新松叶蜂等。病虫害防治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尽量采用物理、生物防治技术,避免大面积的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化学药物。要加强对幼树的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及病害枝,加强水肥抚育,提高树势。
1)松落针病防治:松落针病主要是由于病菌感染导致的,红松幼树的发病率比较高,一般20年以上的红松很少感染此病害。要及时清除园内杂草,剪除病害枝,集中处理,在病害高发期可以喷施70%的敌克松1500倍液,交替使用45%代锌铵800~1000倍液,效果好。
2)松树皮象防治:松树皮象虫害多在春季及秋季发生,主要危害幼树的树皮及韧皮部,导致大量松脂流出,严重的会致使幼树主干枯死。可以悬挂鸟巢,招引益鸟,利用其产卵特性,抓住时机进行人工捕杀,在9月上旬对病害树喷施阿维菌素1500~2000倍液,并加入趋避剂,对成虫的触杀率能达到75%以上。
3)新松叶蜂防治:新松叶蜂多危害红松幼林,主要啃食红松新梢顶端的针叶,在同一林分中,林缘地带多发生此虫害[9]。可以采用释放绒茧蜂、大腿蜂等天敌,保护食虫鸟类(麻雀、画眉、燕雀等)等方式,可以很好的减少虫口密度,利用幼蜂集群取食的特点进行人工捕杀,将针叶上的卵块摘除,危害严重的林缘地带可以喷施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
3 结语
红松育苗要选好育苗地,做好苗期管理工作,幼苗在苗床培育1a或2a后进行移植,移植苗的造林成活率远高于留床苗。造林过程中要优先选择2~3年生的移植苗,如果是山区造林,可以适当选用4~5年大龄苗。同时要注意营造红松混交林,加强造林后水土肥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为红松幼树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提高林分的抗性,促进其及早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