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口腔修复学理论课教学中的效果
2022-12-21赵炼张雪晶张君周祥文龚晓娇
赵炼 ,张雪晶 ,张君 ,周祥文 ,龚晓娇
(1.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贵州遵义 563000;2.遵义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贵州遵义 563000)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对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口腔修复学是以基础医学、口腔基础医学、口腔临床医学、循证医学、口腔材料学、口腔技工技艺学、生物力学、数字化技术以及美学等多学科为基础的专门学科[1]。因此针对本科生反映口腔修复学学习内容较晦涩难懂,在记忆和理解方面都比较困难的问题,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使学生主动学习,怎样使学生能更好理解课堂内容,是授课教师需重点研究的内容。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教学核心,教师在课堂上利用PPT、图片、文字等形式进行讲解,难以有效引起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学生在学习和探索过程中失去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是被动地接受,很难将知识彻底消化吸收。因此,改变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在课堂上理解吸收课堂知识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现今,互联网高速发展,通过互联网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多种新型教育模式被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整体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与效率[2]。有专家学者提出了翻转课堂和微课等概念,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
翻转课堂发源于美国,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被动到主动,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满意度,随之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合格率。在我国,翻转课堂的应用实施,可为教师的更好发展提供有效平台,加强与互联网的联系,增强师生间沟通,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及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增强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是强调“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探究性学习。
微课,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密切相关。“微”即细小,用于视频即指时间短,内容精炼;“课”即课程,是以教学为目的。微课是将课程中的某个主题或者知识点作为教学内容,录制成视频或是音频,将枯燥的文字化为动画、视频,给予学生视觉、听觉冲击,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移动学习或在线学习。
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并具有内容整合化和时间精简化的特点。通过新型模式,能够改变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提升整体教学质量与效率,进而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效率[3],提高口腔修复学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口腔修复学临床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因此,本文对口腔修复学理论课教学中运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推动口腔修复学理论课教学的研究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校2018级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68名纳入研究范围,利用随机分配法划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男性14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在16-2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8.65±0.33岁)、观察组(34例,男性13例,女性21例,年龄范围在17-2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8.53±0.27岁)。所有学生基本资料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方式:教师结合教材,同时借助板书、PPT、图片及视频进行讲解,完成课堂教学后进行内容总结、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观察组接受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方式。
1.2.1 课前阶段
教师按照教学计划,整理教材知识重点,录制微课(微课视频时长大约在5-10min,运用大量动画进行讲解,内容清楚、重点明确、知识连贯与丰富),如在《口腔修复学》课程中可利用的微课有:第三章 牙体缺损的修复章节内容里的“排龈”,可作为学生的拓展学习;第五章 牙列缺损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章节中的第二节“Kennedy牙列缺损分类”,这是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以及技能操作微课“藻酸盐印模制取”,这是实验技能课程要求掌握的内容。课程开始前,教师需要先让学生了解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具体学习方法、学习要求;提前将微课视频及相关病例上传至超星学习通,学生登录学习通进行内容学习并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病例。同时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明确各个小组的学习任务目标,随机指定每个小组主讲人(让小组成员轮流进行讲解)。教师需要根据班级学生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翻转课堂形式,合理评估教学发展情况,及时补充相关内容。此外,要注意,在每次给学生设置学习任务与目标的时候应当提前一周,从而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准备时间。
1.2.2 课中阶段
教师在每节课程开始前都需要对上一节课程内容进行复习,如在讲解第五章 牙列缺损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中“牙列缺损及可摘局部义齿的分类”内容时,可在课堂上通过相关临床病例资料,检查学生对微课视频的学习掌握情况,特别是Kennedy牙列缺损分类。利用临床牙列缺损的病例资料,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点进行分析,提问学生该病例是属于Kennedy分类法的第几类?依据是什么?让学生逐步养成临床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点评,并将课程思政的内容融入课程中,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意识。然后,让每个小组主讲人进行课程讲解,主讲人讲解完成后,同组员进行补充说明,同时鼓励其他小组成员提问,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并对学生把握不准确的内容进行统一回答,然后再将学生学习的难点与重点进行整理与分析,将整体知识点梳理一遍,加深学生印象,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
1.3 判断标准
对比两组学生口腔修复学理论课成绩以及及格率变化情况(院校自制口腔修复学理论考核单,60分以下不及格,60-89分为良,90-100分为优)、学生对教学活动满意情况(院校自制情况调查量表,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说明学生对教学工作越满意,总分100分,60分以下:不满意;60-85分:满意;86分及以上:十分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2.0系统处理相关数据信息,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X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如果P值不足0.05,就表示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2 结果
对比两组学生口腔修复学理论课成绩以及及格率变化情况、学生对教学活动满意情况:
观察组学生口腔修复学理论课成绩为(90.03±6.39)(分)、及格率为97.05%(33/34)、学生对教学活动满意评分为(91.37±9.77)(分)。
对照组学生口腔修复学理论课成绩为(81.21±4.12)(分)、及格率为85.29%(29/34)、学生对教学活动满意评分为(82.29±5.99)(分)。
得出结果:(t=6.764,P=0.000;X2=8.589,P=0.003;t=4.620,P=0.001),观察组学生整体口腔修复学理论课成绩与及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整体学生对教学活动满意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从以往院校口腔修复学理论课教学实践来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经常会运用教师讲、学生记的方式,教师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主导作用,学生无法充分发挥自身主体地位,学生很难将知识进行整合,并且口腔修复学理论知识较为复杂、冗长、抽象,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有效提升整体教学质量[4-5]。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要“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6]。“推动形成‘互联网+高等教育’新形态,以现代信息技术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变轨超车’”[7],强调要“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8]。可见“互联网+教育”已成为我国现代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而口腔修复学课程采用微课正是顺应“互联网+”时代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之一,是实现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途径之一,具有突破时空性、快速传播性、手段丰富性的特点。微课形式能推广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口腔修复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优良的素材,实现资源共享。
微课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将相关教学内容重点整合,利用短小精悍的视频开展教学活动[9],其设计遵循了自主学习理论以及认知负荷理论[10]。以相关教学设计、练习测试、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作为辅助,不仅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有效创新,同时还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便于学生课后观看学习[11],增加学生的相关认知负荷,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有助于传授知识和内化知识[1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将学生作为教学中心,运用“先学后教”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知识内化,在课后进行主动学习,同时扩展学生知识面,从而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13]。相关研究表明[14-15],在口腔修复学理论课教学中联合微课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进而加深学生印象,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而提升学生理论课成绩水平,降低不合格率,提升整体教学质量与效率,让学生更加满意教学活动。结合本文研究结果,观察组学生整体口腔修复学理论课成绩与及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活动满意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
该教学模式在课前阶段,通过上传微课、临床病例、思考题及作业等,让学生通过学习对相关知识有感性认识,学生分组讨论后带着问题上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从而达到良好的自主学习效果;课中阶段,通过临床病例讨论,吸引学生注意力且可检查评估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利用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临床思辨能力。采用病例讨论的方法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融入健康教育,树立学生的大健康意识,将晦涩难懂的内容基于微课视频、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展现,学生更容易掌握;并且通过翻转课堂,小组讨论,在加深对知识理解的同时,锻炼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可见,在口腔修复学理论课教学中运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口腔修复学理论成绩与合格率,让学生更加满意教学活动,让授课教师教育观念及教育思想发生改变,使其具有与时俱进的能力,该教学模式具有较好的推广运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