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物流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山西省壶关县的微观证据
2022-12-21李秄顄叶恒语
郭 昭 李秄顄 叶恒语
(西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2)
一、问题提出
2021年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全国农村地区面临着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的时代挑战。伴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发展,物流产业逐渐在农村地区发展并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农村物流产业发展直接关系着区域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城乡生产要素的互联互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农村地区物流产业将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为新阶段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农村物流的现代化息息相关,作为实现农村商品流通方式转型、推进农村消费升级的先导性产业,物流产业是赋能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之一,将为带动乡村地区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山西省壶关县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面临着贫困人口多、贫困面积大等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共性难题。尽管该地区当前已经脱贫摘帽,但在走向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依然面临专业化人才匮乏、企业育才困难、物流理念落后等诸多问题,显然无法达到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未来,如何从政策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配送体系以及人才队伍等诸多方面优化农村地区物流产业发展,成为新阶段农村地区发展的理论诉求与实践难题。
二、文献回顾与分析框架
(一)文献回顾
关于农村物流产业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至20世纪中期,国外学者率先开始探索相关领域。研究思路大多基于国外物流的发展基础,因而偏向于农产品流通,并逐步向产业化和供应链领域延伸。相较之下,国内则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末农村物流的概念在国内萌芽,王新利于2003年正式提出“农村物流”概念并对其内涵、特点等方面进行了界定和阐述。随后的10年中,农村物流的研究进入起步阶段。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1]农村物流产业相关研究就此发轫。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从乡村振兴农村物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交叉分析等方面进行阐述。首先是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物流方面的研究,学者多从宏观层面研究,代表性的是张晓林(2019)通过分析农村物流的痛点,针对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主体、物流信息等方面问题,提出优化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创新农村物流配送模式、培育农村物流运营主体、提升农村物流信息化水平等举措助力乡村振兴[2]。其次是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方面,农村流通体系就是指各类涉农商品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领域的过程[3],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产品货运体系、流通对象及产品等方面成为研究主体。黎红梅和周冲(2021)在农村高效物流体系构建分析中指出,针对农村物流体系建设中基础建设缺失、规模经济效应低、信息技术运用不足等问题,应联动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节点建设、构建高效便捷的农村公共物流服务网络,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以此构建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效的农村物流构建体系[4]。关鑫等(2021)通过论证“六次产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融合成果,认为供应链一体化应是物流终端业态的中心,“环环相扣”的物流链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业“新六产”形成[5]。梁雯和孙红(2018)采用2004-2015年合肥市相关农村物流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农村物流影响因素分析指标体系,论证出基础设施与农村快递投递路线对物流影响显著并针对基础设施、经济、市场等方面提出建议[6]。在农村电子商务与农村物流的交叉分析中,徐丽艳与郑艳霞(2021)对农村电子商务的政策扶持、基础设施和生产要素进行分析,认为电子商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抓手,但政策落实力度、基础设施与农村物流建设、专业人才等问题成为阻碍乡村振兴发展的主要问题。农产品产业链是乡村振兴战略科技支撑的产业路径[7]。储节旺和曹振翔(2020)通过构建农产品乡村振兴战略科技支撑路径理论模型,认为科技支撑农产品运输链建设可以节省农产品物流费用,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耗,提高流通效率[8]。
诸多学者对我国农村物流的概念及物流体系构建面临的问题、运作模式及对策进行了不同层面的探讨,从定性、定量不同角度分析农村物流模式与物流体系建设发展对策及具体构建。但是,不难发现,现有文献缺乏对农村物流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农村电商物流建设与国情密不可分,物流服务提供商和电商平台相互之间的合作不充分、物流建设缺乏社会力量介入等极大地阻碍了农村电商物流网络的建设,物流服务商管理的对象参差不齐、农村电商物流配送单价高等问题打击了各物流服务商的信心。究其根本原因,高层次人才与实用型人才的匮乏导致农村产业发展心有余而力不足。乡村振兴战略关乎“三农”建设,而新时代背景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对许多的困难,其中乡村“空心化”的问题导致农村人才不断流失,劳动力的缺乏直接阻碍着乡村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吸引人才回流以激发乡村发展的活力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新乡贤与实用型人才能够给乡村经济发展带来活力,优化乡村物流产业结构,促进物流产业升级的内生力量,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有极大作用。
(二)分析框架
对于农村地区而言,物流产业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首先,地区经济水平直接影响着农业物流产业发展,只有地区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条件发生改善,各方面消费需求提升,货运才得以有效流通。其次,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为全国各地区农村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与方向指引,科学正确的战略规划为乡村振兴伟大实践提供了理念先导。最后,物流体系建设构成了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的系统保障,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物流技术应用、人才队伍建设在内的系统工程保证了物流产业动态有效运转。
1.地区经济总体水平是农村物流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是农村物流产业的坚实基础,物流产业发展水平越来越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如今虽然发展势头较好、增速较快,但其经济总量水平与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农民的人均收入水平低于城市居民。同时,由于农村物流业发展的滞后导致农村相关产业难以发展,农村市场难以打开,必然影响农村物流产业的供给与需求,进一步加大了城乡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农村物流产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经济问题上强调,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对此我们更应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物流产业,优化产业布局。
2.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是农村物流产业发展的理念先导
新时代以来,为推动农村物流持续发展,党和国家提出了一系列繁荣农村物流市场的发展规划。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发展目标和举措,为农村物流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14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推动农村物流市场的健康发展。2018年,中央1号文件重点提出要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2019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加强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2020年,中央1号文件将骨干冷链物流与物流企业合作列为重点。各项大政方针表明了党中央对于推动农村物流发展的决心和力量,对于全国各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方向与原则,党和政府在乡村物流体系发展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3.物流体系建设是物流产业协调运转的具体保障
货物运输全过程构成了一套复杂的物流体系,由于近些年国内物流产业的高速建设与发展,物流的信息化、配送网络、物流园区、物流中转、运输能力、供应链程序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物流服务体系的智能化与高效化。首先,在一套完整的物流体系中,农村地区网络通达度是影响体系运转的一个重要因素。农产品的采购、包装、运输、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各物流环节都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一旦农村道路不畅、运输设施落后、仓储水平不足,就会导致农产品的流通损耗变高,极大抬高了农产品物流成本,降低了农产品的加工增值能力。其次,物流技术是一个完整现代物流系统的关键要素。集装箱化、物流信息等技术在系统诸多子环节发挥各自功效,推动整个体系灵活运转。数字化物流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节省成本,提高物流运输效率,促进物流产业现代化。最后,随着物流技术的智能与高效革新,农村固然需要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作为人力资源保障,对一线技术人员和物流管理人员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人才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但是,农村留守人员的年龄两极分化严重,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缺乏物流理念和物流产业基本知识。物流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的主要瓶颈因素之一,各脱贫摘帽地区普遍存在上述情况,壶关县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尤为突出。
三、样本描述
基于地区地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数据,分析山西省壶关县致贫具体原因,如农业生产条件差、交通不发达以及农户主动发展意识不强等。通过比较该地区不同乡镇脱贫产业近年发展状况,发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瓶颈中的物流产业因素,为新阶段激发地区经济活力、实现乡村振兴寻找破题之钥。
(一)山西省壶关县脱贫摘帽概况
山西省壶关县地处太行山东南端,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豫两省交界,其境内东井岭山脉将县域分为东南、西北两种不同形态的地貌单元,地势西北较缓、东部陡峭,县域境内山地居多,其次是黄土丘陵,山间小平川较少。因地理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等问题,贫困体量山西第三、长治第一,属于国家级贫困县。2014年底,全县共有贫困村285个,占全县行政村的73.33%,建档立卡户32613户,贫困人口79095人,全县贫困发生率29.96%,分别高于全省、全市9.6和8.1个百分点。2019年底,壶关县28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32226户78258人,未脱贫387户837人,贫困退出率98.9%。
(二)山西省壶关县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概况
产业发展是壶关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以旱地西红柿、食用菌、花卉、蔬菜、中药材等产业为主的区域特色优势产业逐渐成为壶关县脱贫致富的亮点。其中旱地西红柿产业自20世纪80年代末农民开始自发种植,通过三十年的发展、引导和扶持,现已基本形成农资供应、育苗、种植、销售等专业化分工、产供销一体的产业新业态,规模化、产业化种植新格局,增加了农民收入。由于物流产业链条短、规模小、流通效率低下等原因,限制着壶关县旱地西红柿产业的经济发展。中药材产业、花卉产业、蔬菜大棚产业、食用菌产业等都因物流产业薄弱面临产业后续支撑动力不足的困境,农村物流业的落后已经成为制约壶关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山西省壶关县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现有物流基础设施与技术未能满足农产品流通需求。壶关县山多路少、地势崎岖,导致道路不畅、运输设施落后,并且农户居住较为分散,距离较远,农村物流能力普遍偏低,增加了产品输出时间与成本,也阻碍了壶关县农村物流的快速发展。壶关县许多农村宽带的覆盖率较低,近年来,我国大力扶持农村电商发展,大部分农村地区实现了宽带入户,农村地区网民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农村的资源有限,降低了农户对互联网的实际使用率,特别在壶关位置受限的地方,虽然接入了网线,但因为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信号较差,未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阻碍了农村电商物流的进一步发展。粗放分散的流通加工技术与环节导致现在农村的运输效率低下,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与品质下降严重,农民的收益直接减半。因缺乏保存技术、设备,在线交易因物流运输时间过长,缺乏竞争力,把初级农产品打造为适合网上销售的网络标品的企业不多,由此限制了壶关县农产品的线上发展与物流运输能力。
(四)山西省壶关县致贫原因分析
壶关县的致贫原因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地处太行山上,是典型的干石山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形复杂、土地碎片化严重、山多地少导致耕地资源稀缺,水源稀少,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差。第二,贫困村、贫困户大部分生活在偏远地区,距离城市较远,交通不发达导致农业生产效益低。第三,贫困地区现代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整体薄弱,没有科技与社会服务体系支持导致产业增收致富带动不足,农户主动发展意识不强。现在我国正处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虽然壶关县已经顺利脱贫摘帽,但基础依然薄弱,存在返贫风险。
四、实证发现
现阶段,壶关县物流产业发展面临着解决人才需求的关键难题。第一,因青壮年多外出务工导致当地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第二,物流公司企业缺乏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第三,受小农思想等传统思维观念限制,当地农民对电商等新型职业缺乏认识。
(一)农村物流专业化人才匮乏,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
壶关县是传统劳务输出大县,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居多,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留守人群普遍因文化程度低、学习能力弱、互联网接触时间少等客观原因,导致其缺乏“互联网+”的意识和进行互联网操作的能力与意识。物流运输产业是以技术为主导的产业,技术含量对于他们来说较高,所以他们无法充分理解掌握物流相关知识,难以成为专业人才。由于留守人员的年龄两极分化严重,青年与中年常年在家比例严重下降,导致管理、组织、执行等重要位置出现断层,难以实现组织化、专业化的规模经营方式。同时,基础物流人才缺乏足够关注和重视,企业、院校忽略了人才引进与人才培育的关键作用,现行物流行业用人导向不利于那些通过自学或实践锻炼掌握技能的可用之才,即便引进人才,在育才、用才和留才方面也存在明显短板,致使一些基层人才难以充分施展才干,投身当地物流产业发展,制约农村物流的整体发展水平。
(二)第三方物流运输效率低下,企业人才培育困难
在壶关县的偏远地区,受道路不畅、运输不便、运输工具单一等原因影响,无法保证实时更新物流信息,导致运输中出现绕路运输、迂回运输、分配不合理或空驶返回等问题,这不仅影响物流运输的时效,也增加物流运输成本。究其原因,各类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互助,没能实现信息共享,导致配合工作繁琐、运输效率低下。现在农村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经营方式粗放、管理水平低下、规模小等问题。当前,农村物流企业还是以微小物流服务商为主体,通过小型企业完成从生产到运输各项环节,这些农产品下游物流的从业人员绝大部分不具备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只能从事货物搬运等简易体力劳作,更谈不上精细化作业要求。由于农户普遍文化素质不高,物流从业人员专业性差,所以很难培育规模化、标准化的物流运输企业。壶关县大部分龙头企业产业链条短,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对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辐射带动作用十分有限,同时全县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步伐不快,对农村乡村产业振兴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明显。
(三)农村电商意识薄弱,物流理念落后
农村电商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业态,但是受区域性、技术性等诸多因素影响,刚刚脱贫摘帽的农村地区的电商行业还处于未起步状态,期望依靠农村电商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和更多努力。首先,区域信号不畅导致线上信息流转受阻。较多偏远地区因地理环境原因,还无法搭建基站实现信号覆盖,开展电商活动的技术性条件尚未成熟。其次,农民从事电商活动的主体性意识不强。长期以来,农民起早贪黑的生产劳作模式,以家和田地为主要活动范围的生活方式以及经验主义的思维早已形成定势。对于农民而言,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早已成为习惯,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现实交易,固有的思维和行为习惯短期内难以扭转,加之大部分农民文化层次较低,没有使用互联网和电子产品的机会,更不懂得网购网销的交易模式,这些不利因素大大降低了农民从事电子商务行业的主观能动性。最后,农产品运输成本较高。由于交通不便,农户居住散落,销售的农产品一天一送往往已是极限,极高的运输成本和较慢的配送速度导致供应链受阻、服务质量欠佳,物流电商行业发展缓慢。
五、路径探析
随着科技水平提升,人工智能、大数据在农村物流产业的应用不断推广,传统物流运输业正在向数字化智能转变,推动物流产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对农村物流运输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就市场而言,物流运输领域的竞争已经从纯技术竞争转向服务质量、人员管理等综合因素的角逐。地区物流产业长效稳定发展离不开一支物流人才队伍,做好乡村振兴的带头人、引路人,带动农民共同发展致富,提高乡村人才整体素质,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收入增长,才能为乡村振兴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一)建设新乡贤队伍,引领物流产业转型升级
乡村人才是影响农村物流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重要资源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农业农村人才工作指示,强调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汇聚全社会力量,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随着农村社会迅速发展,以乡村精英为主体的新乡贤群体开始投身乡村教育、文化甚至产业等各方面建设,由于兼具农村地区出身背景和优良教育素养,他们很容易在当地形成公信力与影响力,成为农村各行各业的权威。新乡贤队伍建设有助于农村产业的建立与发展,借助他们的知识和力量帮助村民建立乡村文化与产业认同感,依靠乡贤具备的开阔眼界与丰富经验,根据城乡建设发展差距对地区产业发展给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带动本土农民引领物流产业升级转型。此外,还可以组织农村物流人才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把自己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周边群众,提高农民整体职业素质,带动大家共同致富,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力争做到培养一个,带动一片,推动区域产业做大做强。
(二)加强物流系统教育,培养多层次物流人才
在农村地区,物流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庞大,其中接受过系统培训、具备物流知识素养的却是凤毛麟角。多层次、多样化的物流知识系统教育有待进一步针对农村地区展开。第一,加大相关院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物流领域研发力度。鼓励高校及科研机构前往定点帮扶地区组织物流方面的社会调研和宣传教育,面向农村地区普及物流产业知识,提高帮扶地物流理论和技术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鼓励物流企业成立物流研究机构,深化校企合作,以满足物流人才的学习需求以及应用型物流技术的开发利用。第二,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以促进物流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改变当地农民的固有观念,提升技能。以年龄机制划分,通过对全县不同年龄阶段劳动力的摸底调查,对有劳动意愿且有意参加培训的劳动力,联动当地的职业技能学校开展学习培训。以实用有效为原则,以物流与相关产业实用技术为重点,结合当地主导物流产业发展实际,根据不同人群的受教育程度与学习发展需求,分阶段、分批次、分专业进行培训。坚持短期集中培训与长期跟踪服务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实训经验相结合,推广“分段式”“菜单式”“帮带式”培训;开展集中授课、实习实训、参观考察等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激发劳动力的学习兴趣。第三,动员青年群体力量。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景为青年施展才干、成就人生价值提供了广阔天地。在乡村振兴中,青年人才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在知识、技能、眼界等方面的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能。首先,发掘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通过带领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本土化青年才干,提升当地劳动力的整体水平,将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结合,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着力打造数量充足服务乡村振兴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提高劳动力的内生行动力,将“体力型”劳动力向“技能型”劳动力转变。其次,号召城镇青年投身农村建设。依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特岗计划”等国家项目,鼓励广大青年投身农村地区物流产业建设,用智力、技术反哺乡村,用自身所知所学助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乡村一体化产业链,为乡村教育振兴助力。第四,当地政府完善配套政策,构建人才发展长效机制。为确保农村物流产业人才队伍稳健发展,应当与时俱进地加强机制创新,建立健全乡村物流各领域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搭建当地乡村振兴人才库,对乡村人才及其项目团队给予一定政策倾斜;联动当地企业提供就业机会,造福当地劳动力,形成企业联动农民工机制,从政策支持、精准培训服务、法律维权服务、组织招商等机制,打造孵化基地,激发农村物流产业的创新发展活力。
(三)优化物流体系,完善“一盘棋”物流网络
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想富,先修路”,完善以壶关县各乡镇为中心的交通网络和外界交通的无障碍对接,进一步完善公路枢纽功能,提高物流企业的运输效率。依托壶关县环城高速大互通、中南部铁路大通道,积极推进中南铁路壶关集运站优势,利用县级通道基础设施与区位优势,规划建设仓储物流中心与物流园区。设计“大+小”模式,以市物流园区为中心,以县物流配送仓储中心为重点,以村物流配送网点为节点的“市-县-村”的有机对接模式,形成网络放射状城乡物流布局。通过地区资源整合,依托社区服务等便利设施,打造共建共享的物流配送与仓储中心,为提高生鲜农产品质量与销量,大力建设冷链物流仓储中心,降低生鲜农产品损耗率。对于壶关县,应重点关注鲜花、农产品运输、保鲜技术,普及低温贮藏设备,构建高质量冷链物流体系。针对农村地区网络差、上网难的现状,加快建设通讯基础工程,加快完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与信息服务网点建设。运用现有技术手段持续推进农村地区移动与固定宽带网络建设,为物流产业后续发展奠定基础。政府积极引导各大电信运营企业加大对农村网络建设投资,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光纤宽带能力,为物流产业信息化提供必要条件。以加快推进物流产业现代化、数字化为中心,以打造物流信息平台和服务平台为目标,提升村级信息服务能力,推动线上线下物流产业综合发展,大力提升农民物流信息获取能力,进而提高物流配送效率与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引进先进物流技术,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当前,针对物流经营户分散、专业性差的问题,政府应努力扶持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合伙人,吸纳当地乡贤与“能人”加入,多渠道开展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组建仓储物流配送公司,加强农村各组织之间的联合,发展连锁经营、农超对接等现代流通方式,运用管理和信息技术将它们连接在一起,并引导支持中小物流企业联盟。鼓励引导农村地区中小型物流企业采取多形式商业合作与资源共享,树立地区物流骨干企业品牌,为缺乏经验、起步较晚的农村物流经营户提供思路参考与经验借鉴,带动地区物流产业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