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合管理在提升医疗设备效能方面的探讨

2022-12-21初春

医疗装备 2022年21期
关键词:科室医疗设备

初春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五医院医学工程科 (贵州贵阳 550009)

医疗设备是医院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我国各级医院医疗设备占医院总资产的50%以上[1]。提升医疗设备使用效率对医院技术水平的提升和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很多医院都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即将医疗设备的引进、管理与使用效能的提升单纯看作设备使用或医学工程相关科室的职责。受这种定式思维的影响,很多医院的医疗设备管理存在单向管理、末端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轻者医疗设备使用效能较低,重者医疗设备不到规定年限就开始等待报废,甚至某些医疗设备从购置之日起就开始闲置。本研究基于医疗设备的引进、日常维护及后续维修,探讨与设备使用科室建立联合管理的模式,以提升医疗设备使用效能、延长其使用寿命,现报道如下。

1 传统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

1.1 单方面提报购置需求,导致设备使用率低

对于医疗设备的引进流程,传统做法是由设备使用科向医学工程科提报设备购置需求,阐述购买理由、经济效益预估等。医学工程科收集汇总并初步审核资料后,统一将需求信息提交医院设备管理委员会审批。虽然医院设备管理委员会对临床科室的需求进行逐一论证,但由于设备管理委员会专家大多只熟悉本专业设备,对其他专业的设备了解有限,因此,其审批大多流于形式,起不到真正的把关作用。而以使用科室为主体单方面进行需求提报,多数是以设备供应商的宣传或其他医院的经验介绍等为依据,造成论证时对拟引进的设备技术信息了解不清晰、对设备优缺点及利弊的分析不全面,导致引进后设备的使用效率较低、带来的经济效益较差。

1.2 单方面进行技术验收,导致后期维修效率降低

医疗设备验收是医疗设备进入医院的一道关卡。对于医疗设备的验收过程,传统做法是医学工程科先与厂家共同完成开箱物资清点、安装、调试等商务验收环节,再由厂家工程师指导使用科室人员了解新设备的各项功能,学习设备的具体使用方法,完成技术验收环节。这种做法的缺陷在于,医学工程科不能与使用科室共同学习新设备的操作流程和使用方法,不利于后续设备的故障判断与维修。

1.3 单方面制定设备管理制度,导致落实不到位

医疗设备的日常管理覆盖医疗设备进入医院后的使用、维护、维修等多个方面。在日常使用管理维护方面,传统做法是将责任落实到使用科室。但是由于科室设备使用人员通常不固定,使用管理维护责任难以落实到个人,最终导致末端落实不到位。医疗设备的维修通常被认为是医学工程科的职责,当设备出现小问题时,很多使用人员不重视,直到发展为大故障而无法使用时,才报医学工程科,不仅增加了维修难度、提高了维修成本,还缩短了设备使用寿命,严重影响了设备的安全运行及效能的发挥。

1.4 单方面监管医疗设备使用质量,埋下安全隐患

医疗设备使用全周期质量控制(含计量、质控等)、风险评估、风险控制是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医疗设备使用质量的监管方面,传统做法是单纯依靠医学工程科监督执行。医学工程科在设备养护、维修后,主动通过专业设备校准理化性能和相关参数。同时,医学工程科还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订全院医疗设备年度计量检测、质量控制计划,并根据时间表提前提醒设备使用科送检相关设备。由于设备使用科室没有形成医疗设备质量定期监测意识,极易出现因质量监测工作逾期而被市场监管部门停用,甚至被行政处罚等不良事件。

2 联合管理及其优势

2.1 联合论证,规范引进流程

为避免单方面提报设备购置需求,在设备使用科室提出设备购置需求时,医学工程科就要积极参与到此项工作中。设备需求科室提交的购置设备详细论证报告需包含科室购置设备理由、主要用途、设备使用环境、人员资质配备、医保收费、设备预算价、主要性能参数、配套使用耗材价格等内容,医学工程科及时跟进,通过公开发布需求公告的方式,完善需求设备的市场调研报告,包括技术发展状况、先进性分析、市场供给、可能涉及的运行维护,并推荐不少于3个主流品牌产品及参数。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通过对需求科室的论证报告和医学工程科的市场调研报告进行联合论证,实现审核把关,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需求科室盲目或非理性地引进设备。

2.2 联合完成设备验收,为设备使用和维护打下基础

由设备使用科室人员、医学工程科工程师和采购管理科采购人员联合组成3人以上的联合验收小组,全程参与医疗设备验收工作。验收小组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购销合同,对设备的技术参数、功能进行实物验收、技术验收、装机调试与操作培训。使用科室全程参与验收,确保新购设备功能与使用科室的申请需求一致;医学工程科全程参与验收,确保熟练掌握新设备功能与操作,为今后提供维修服务打下基础;采购管理科室参与验收,确保新购设备满足招投标文件及合同约定。3部门共同参与验收工作,为今后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打下基础,最大限度维护医院的利益,同时避免设备维修工程师不熟悉设备操作,采购人员不了解设备临床使用等现象。

2.3 联合制定管理制度,将末端管理落实到位

医疗设备的日常规范使用、养护和维修是保持设备良好状态的重要手段。新设备验收入院后,医学工程科工程师应指导使用科室医护人员设立医疗设备使用管理登记本,详细记录该设备的购入时间、设备配件及附属设施、工作状态、日常维护保养方法步骤及设备相关售后服务信息等。科室设备使用人员每天详细记录设备的日常使用情况与设备异常情况, 每周五下班前1 h 按照医疗设备使用管理登记本中的保养步骤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医学工程科工程师除积极响应科室反映的设备故障问题外,坚持每个月到科室检查设备日常维护的落实情况,定期获取并分析设备日常运转情况,通过检查设备运行环境、及时清洁设备内部灰尘、测试设备性能、对面板开关按钮及接头部位等易损件进行更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预防性维修[2-3]。我院联合管理制度落实较好的科室实现了设备共用,专人维护、专人检修,设备故障率和维修率的降低,设备使用寿命的延长,实现了设备使用效能、经济效益的明显提升[4]。

2.4 联合监督设备使用质量,实现全程质量控制

医疗设备使用质量的联合监管,要求使用科室将医疗设备使用质量检测责任落实到具体设备使用者,即设备使用者既要积极参与使用评价信息反馈(包含效果评价和性能评价),又要积极主动配合相关检测[5]。医学工程科除了提醒使用科室送检外,还要帮助设备使用质量效果不佳的科室找出原因,并制定整改措施。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定期在质量分析会上通报全院设备质量检测情况,并奖优罚劣。通过使用科室的自我监督和医学工程科的日常监管,全院医疗设备使用质量监测形成了良性互促、共同监管的模式。所有纳入使用质量检测的医疗设备无须医学工程科提醒,使用科室便会积极送检,全院医疗设备使用质量工作实现了检测周期内不漏1 台的质量检测目标。同时,新设备从入院之始就将医疗设备的使用质量监测作为重要工作内容。计量类设备验收时,医学工程科要求生产企业提供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计量证书;医疗设备使用前,使用科室对设备进行自检,如出现异常,及时联系医学工程科进行处理;使用过程中,一旦对设备测量数据有疑问,应及时主动申请设备计量检测、质量控制;医疗设备维修后,医学工程科会主动进行质量控制、计量检测,使用科室亦会主动要求查看维修后的使用质量检测报告。通过对“验收时、使用前、使用中、维修后”等节点的使用质量进行联合监测,实现全程使用质量控制,有效提高了设备可靠性,保证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3 小结

医院医疗设备的规范化管理、安全使用与高效运行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我院医学工程科与使用科室对医疗设备进行联合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联合建立了各项设备管理制度,确保了管理措施的末端落实,切实发挥了设备的最大效能,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降低了使用成本,促进了医院综合效益的提升,使医院、科室与患者同时受益。

猜你喜欢

科室医疗设备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调试新设备
浅析公立医院内部绩效审计的作用
爱紧张的猫大夫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