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名、病机和治法探讨
2022-12-21刘俊宏符博雅李欣瑜李林蔓
方 慧,刘俊宏,符博雅,李欣瑜,李林蔓
(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99;2.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甘肃 兰州 730099)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一种胃癌前病变,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上腹部不适、饱胀、疼痛、食欲不振、嗳气等为常见症状。《2020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显示,胃癌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为5.6%、7.7%,在中国癌症发病率中位居第三[1]。研究发现,CAG患者患胃癌的风险是健康人群的4.5倍,且胃黏膜萎缩与胃癌风险呈正相关,及早干预可以明显降低胃癌的发病率[2-3]。CAG缠绵难愈、反复发作,西医治疗不良反应较多,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病具有独特的优势,故本文主要通过对经方的研究,探讨CAG的病名、病机和治疗,防止疾病由“炎”发展至“癌”[4]。
1 溯古CAG中医病名
中医学并无“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一病名,但古籍中有相关症状的记载。《黄帝内经》记载以胃痛为主症者,诊为“胃脘痛”[5]。《灵枢·邪气脏腑病行》曰:“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灵枢·经脉》述:“脾,足太阴之脉……入腹属脾络胃……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唐宋以前胃脘痛多被称为心痛,《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太阳之复……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痞满。”金元时期将其明确区分,以胃脘部胀满为主症者,诊为“痞满”。痞满首见于《内经》[6],经云:“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盖满则近胀,而痞则不必胀也。”指出“痞”“满”的区别;以胃脘部无明显胀痛、莫可名状为主的不适感为主症者,诊为“嘈杂”,最早记载于《丹溪心法》[7]。《景岳全书·嘈杂》言:“嘈杂一证,或作或止,其为病也,则腹中空空,若无一物,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而兼见胃脘作痛。”故结合CAG的临床表现,将其主要归属于“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8]。
2 探究CAG的中医病机
CAG病机复杂、虚实兼夹,不同医家对CAG病机有不同见解。谢晶日将CAG病机概括为“虚、瘀、毒”,认为本病以脾胃虚弱为初,根据中医“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理论,因虚导致脾胃运化失调、升降相反和燥湿不济,生成瘀、毒等病理产物,碍胃滞脾,中焦气机障碍,脾胃生理功能受损,因实致虚,虚实夹杂[9]。王道坤以气虚痰瘀论述CAG的基本病机[10]。《素问·至真要大论》言:“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医宗金鉴》指出:“脾土虚弱,清者难升,浊者难降,留中滞膈,凝聚为痰。”叶天士认为:“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脾气虚失于运化,湿浊生于体内,久聚成痰,痰浊阻于中焦,影响气血运行,久聚成瘀,痰瘀互结,进一步影响中焦气机升降,致胃脘部胀满疼痛。唐旭东认为CAG的病机以胃气阻滞、和降失司、血络失和为主[11]。《难经·本义》云:“气中有血,血中有气,气与血不可须臾相离,乃阴阳互根,自然之理也。”《素问·调经论》曰:“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气血一阴一阳,气主推动,血主滋润,互根互用,是机体代谢的重要物质基础,共同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寿世保元·脾胃论》言:“气健则升降不失其度,气弱则稽滞也。”《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气血阻滞、生化乏源,脾胃失于濡养、健运,脾升胃降功能失调,气机阻滞,气血运化失常,日久成瘀,影响血络,化生癥瘕积聚,使病情进一步发展。尽管众医家对CAG病机的论述各有不同,但究其根本,脾胃虚弱为发病的核心环节,先天或后天因素使脾胃虚弱,中焦气机枢纽失司,湿、痰、瘀、毒等病理产物生成,呈虚实兼夹的表现,导致CAG。
3 遣方用药特色
3.1 调畅中焦气机,以防裹挟留滞 CAG病位主要在胃,可涉及肝、脾[12]。胃属六腑,主通降恶郁滞,有传化物不藏、实而不满的特性。脾胃为中焦枢纽,脾主升,胃主降,使精微上输以布,糟粕下传以输。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若遇情志刺激,易横逆犯脾,肝郁脾滞,或日久瘀血等病理产物停滞脉络影响气血运行,引起中焦气机失调。因此,在CAG治疗过程中,尤其重视脏腑气机的调控,使脾升胃降,肝脏畅达三焦。
3.1.1 疏肝健脾,理气和胃,治以柴胡疏肝散:气滞是CAG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13]。脾胃是人体中焦之枢纽,主司气机的升降出入,贯通上下,使五脏之气升降有序,出入有条[14]。《景岳全书》有“肝气未平而痞”之说,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指出:“肝脾者,相助为理之脏也。人多谓肝木过盛可以克伤脾土,即不能饮食。不知肝木过弱不能疏通脾土,亦不能消食”[15]。故CAG中焦气滞多因情志因素致肝主疏泄功能失常,气机不利,横逆犯脾,影响脾胃气机的升降,受纳腐熟、运化之功失调,阻于脘腹致胀满不适、疼痛、纳差,治以柴胡疏肝散。
柴胡疏肝散治疗CAG重在调理气机,可用于治疗症见胸闷善太息、情志抑郁易怒、嗳气、脘腹胀满、脉弦者。方中重用柴胡疏肝解郁调畅气机;香附、川芎相须配伍行气活血止痛,助柴胡以解肝经之郁滞;陈皮、枳壳理气解滞除胀满,芍药养血柔肝;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诸药配伍理气除胀,肝脾同治。杨楚琪等[16]以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CAG为治疗组,口服胃复春片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加味柴胡疏肝散在延缓和逆转胃黏膜萎缩方面有一定疗效。
3.1.2 辛开苦降,平调寒热,治以半夏泻心汤:《伤寒论》言:“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CAG的发病多因寒热错杂,中焦气机升降失常致脘腹胀满,脉濡或数,治以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治疗CAG重在调寒热,消痞散结,疏通中焦气机,可用于治疗症见心下痞满、但满而不痛、呕吐、食欲不振、舌苔腻而微黄。该方为“辛开苦降”法的代表方,方中半夏、干姜味辛,消痞散结;黄连、黄芩味苦泻热开痞,寒热平调,辛开苦降;人参、甘草健脾和中,诸药配伍开降气机,消痞除满[17]。李慧臻等[18]研究显示,半夏泻心汤联合四联杀菌法在改善CAG患者症状,调控趋化因子CXCL9、CXCL10,降低炎症因子IL-17A、IL-6、IL-22表达方面效佳。研究发现,半夏泻心汤可调节胃酸分泌,抑制腺体萎缩,提高胃肠功能,促进HP转阴,治疗后其临床总有效率、胃镜检查结果、症状积分均有明显改善[19-20]。
3.1.3 活血祛瘀,理气止痛,治以失笑散合丹参饮:胃喜通降、多气多血,易受情志、气候、体质等因素影响使瘀血停滞于胃络[21-22]。《诸病源候论·诸痞候》云:“血气壅塞不通,而成痞也。”《脾胃论》曰:“脾胃不足,皆为血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云:“邪与气血两凝,结聚络脉。”脾胃发病,初病气结在经,久病则血伤入络,所谓气有一息不运,则血有一息不行,气滞日久,瘀血运行停滞,氤氲难解于脉络致脘腹刺痛不舒,舌质紫黯或有瘀斑,治以失笑散合丹参饮。
失笑散合丹参饮治疗CAG重在活血祛瘀,理气止痛,可用于治疗症见心胸或脘腹刺痛、少腹急痛、脉涩者。该方药少效佳,方中重用五灵脂、蒲黄、丹参活血化瘀止痛;配伍檀香、砂仁行气散寒调中,五药联用使气运血行,痛解气顺。运用活血化瘀法可明显改善胃黏膜血液循环,提高血液流变性,提高机体免疫力,延缓或逆转萎缩程度,防止胃黏膜进一步向肠化或增生发展。
3.2 补益中焦不足,扶正祛邪 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中云:“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张仲景言:“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胃充盛,升输精微,濡养四旁,贯通中焦枢纽。若脾胃受损,气血乏源,后天失养,健运受纳失司,无力运行气血,虚弱愈甚,脘腹胀满隐痛不适随即加重。CAG以脾胃虚弱为发病之本,因此,治疗应以健脾和胃为主,补益中焦,扶正祛邪。
3.2.1 温中健脾,和胃止痛,治以黄芪建中汤:《兰庭秘藏·中满腹胀》云:“或多食寒凉,及脾胃久虚之人,胃中寒则胀满,或脏寒生满病。”脾胃虚弱患者,多见中阳不足或寒邪克胃致脘腹胀满或隐痛,喜按,治以黄芪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治疗CAG重在温中健脾,和胃止痛,可用于治疗症见气虚里寒、腹中拘急疼痛、脉虚。本方以温中补气为主,黄芪、大枣、甘草补脾益气,桂枝、生姜温阳散寒,白芍、饴糖缓急止痛。刘月涛等[23]研究显示,给予黄芪建中汤可改善CAG大鼠胃黏膜萎缩,其机制主要与调节免疫、炎症和氧化应激等相关。
3.2.2 酸甘化阴,生津和胃,治以益胃汤及沙参麦冬汤:研究表明,胃阴亏虚是胃腺体萎缩的重要病机[24]。胃阴即胃之津液,亦为胃腑之根本,胃的生理功能需胃阴濡养。叶天士提出“滋养胃阴”学说。《类证治裁》云:“治胃阴虚,不饥不纳,用清补,如麦冬、沙参、玉竹……扁豆子。”素体阴虚或过食不节等均可见胃津亏虚致脘腹饥不欲食,治以益胃汤及沙参麦冬汤。
益胃汤及沙参麦冬汤治疗CAG重在养阴和胃,理气止痛,可用于治疗症见嘈杂、纳差、形瘦食少、舌红少津、苔少、脉细。益胃汤、沙参麦冬汤两方重用酸甘之药,其中麦冬、沙参、玉竹、生地黄等共奏养胃益阴之功。研究表明,麦门冬汤可改善CAG患者胃黏膜萎缩病变[25]。
4 小 结
CAG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CAG在“炎-癌”理论中处于中心环节,属于癌前病变,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尤为关键。根据其临床症状,中医将CAG主要归属于“胃脘痛”“痞满”“嘈杂”范畴,挖掘经方对该病的阐述,发现该病病机复杂多变,以脾胃虚弱为主,脾胃虚弱导致湿、痰、瘀或毒等病理产物生成,病理产物阻滞气机,脾胃功能进一步受损。通过研究经方加深了对本病的认识,从辨证论治出发,遣方用药,对症施治,以调畅中焦气机和补益中焦为治疗原则,选用柴胡疏肝散、半夏泻心汤、失笑散合丹参饮防止裹挟留滞,选用黄芪建中汤、益胃汤及沙参麦冬汤扶正祛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