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漂洋过海的小动物

2022-12-20

海外文摘 2022年12期
关键词:水母船只公约

苔藓虫、枣贻贝、海鞘……越来越多的物种悄悄登船,在全世界游荡。研究人员警告说,这可能导致一场生态灾难。

这个问题可能与航海出行一样古老:几个世纪以来,船只和船员不仅将货物,还无意中将各种动植物品种运送到了远方。

2019年,科学家们在加拉帕戈斯群岛周围海域发现了53种新物种,这是有史以来热带水域报告的外来物种最大增幅。除海鞘外,这些外来入侵者还包括以侵袭码头和渔具而臭名昭著的意大利面苔藓虫,以及大量钻入群岛珊瑚群的枣贻贝等等。该研究团队在专业期刊《水生入侵》上写道,几乎所有新物种都是由来自其他热带水域的船只无意间带来的。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的数据,目前船舶承载着全球80%的货运量。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布莱恩·梁带领的研究团队在专业期刊《自然可持续性》上警告说,比起气候变化,增加航运量可能会对海洋生物多样性构成更大的威胁,越来越多的生物会跟着船体或压载水四处旅行,随后征服新的栖息地,威胁本地物种。

“我们的研究表明,除非采取适当的行动,否则此类入侵会呈指数级增长,并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环境后果。”来自麦吉尔大学研究团队的安东尼·萨丹说,“到2050年,船舶带来外来物种的风险可能会增加3到20倍,具体多少将取决于全球经济的发展。”

海船需要依靠水箱中的压载水来平衡不同的装载条件,并保持直立:船舶负载很少或没有负载时需要大量的压载水,船舶满载时则无需或只需要很少的压载水。过去,在卸货时,水从港口水池抽入压载水舱,而在装货时,船舶会排水。各种各样的生物——从细菌、浮游生物到水母、螃蟹——随着水从一个港口到达另一个港口,有时甚至会绕半个地球旅行。它们大多会在途中死亡,但也有不少生物活了下来,在新的栖息地定居。在德国,最著名的例子是中华绒螯蟹(俗称“大闸蟹”)。20世纪初,它们首次在德国被发现,很可能于幼体阶段通过压载水来到这里,自那以后在德国各河流中不断扩散。

对于船舶带来的物种能造成怎样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黑海和亚速海的渔民有着深切的体会。通过船舶压载水来到这里的美国栉水母飞快繁殖,吃光了很多海洋居民的食物——浮游生物,从而改变了当地生态系统,造成鱼类数量锐减。国际海事组织的网站上写道,栉水母入侵是摧毁亚速海和黑海渔业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栉水母也在波羅的海和北海安了家。此外,病毒和霍乱病原体霍乱弧菌等细菌也曾通过船舶运输传播。

2017年9月8日,《压载水管理公约》生效。截至2019年7月,占世界商船总吨位近81%的80个国家加入了该公约。公约规定,型号较老的船舶需要在外海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在港口更换压载水,必须距离海岸至少200海里(约370公里),所在海域水深必须超过200米,以便在排出压载水时尽可能少地将生物释放到海岸或港口水域。而在新船或翻新的船舶上,必须安装压载水处理系统,确保船舶遵守排放水的各种限值。在一立方米的水中,大小超过50微米的生物体不能超过十个。该公约甚至对细菌数量也规定了最大值。而这样的水质标准是借助过滤器等机械方法、紫外线灯照射等物理方法以及臭氧或氯处理等化学方法来实现的。自2024年起,该标准将适用于缔约国的所有船舶。

十多年来,德国弗伦斯堡应用科技大学的工程师霍尔格·瓦特尔一直在研究压载水的清洁工艺,致力于最大限度地防治外来物种侵害。造成外来物种侵害的另一个风险因素是所谓的“船体生物附着”。许多法规都旨在控制这种增长,但瓦特尔认为,这个问题没有那么紧迫,因为生物附着会造成驾驶阻力变大,从而增加燃料消耗,所以为了自身利益,航运公司都会积极控制生物附着。

与此同时,每年有数十万游客到访的加拉帕戈斯群岛正试图采取另一项措施来控制外来物种侵害:所有来自国际水域、停泊在较大港口的船只都要接受潜水员的检查。如果发现了外来物种,船只就必须离开港口,待清理船体后才能返回。

[编译自德国《每日镜报》]

编辑:周丹丹

猜你喜欢

水母船只公约
图书借阅公约
珊瑚和水母
水母奇观
制定《图书借阅公约》
寻找最大公约
制定《图书借阅公约》
“永生”的水母
水母观察记
国产多波束系统在海上失事船只探测中的应用
孟加拉船只“罢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