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shop培训法联合翻转课堂在超声引导区域神经阻滞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2022-12-20陈伟,曹亚
陈 伟,曹 亚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麻醉科,安徽芜湖 241000)
神经阻滞技术是临床麻醉中的重要技术,是疼痛治疗中的常用手段,在围手术期疼痛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传统的区域神经阻滞技术多依靠麻醉医师的临床经验及体表标志定位进行盲探操作,导致失败率较高,且容易出现神经血管损伤[1]。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引导下进行区域神经阻滞的成功率明显提高,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成为麻醉医师需要掌握的重要技术[2]。然而,此项技术在麻醉专业本科生的临床教学中尚未普及,传统的床旁带教教学效果一般,为求更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及方法。Workshop培训法是近年来流行的小团队工作模式,它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启发学生、辅助学生、共同探讨问题,打破师生之间的界限,有利于师生之间交流,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短时间内使学生掌握技术关键要领[3]。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手段,是由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师生在课堂上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互动,以强化学习成果[4]。本研究在超声引导区域神经阻滞技术教学中,应用Workshop培训法联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校2015级、2016级共64名麻醉专业本科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n=32)与对照组(n=32)。实验组:男15名,女17名,年龄22~24岁,平均年龄(23.27±0.53)岁。对照组:男16名,女16名,年龄22~24岁,平均年龄(23.35±0.47)岁。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均为全日制五年制麻醉专业学生,无不良学习记录,自愿参与本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讲授理论知识为主,按照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临床麻醉学》、《疼痛诊疗学》中神经阻滞内容及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学,采用多媒体PPT教学讲授神经阻滞适应证、操作技术、并发症及防治等相关知识。
实验组采用Workshop培训法联合翻转课堂的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2.1 构建及实施翻转课堂 查阅文献,了解翻转课堂的理念、内容及方法,根据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的特点、操作方法构建翻转课堂框架。课前由教师针对教学目标及教学大纲设计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微视频,内容包括区域神经的解剖结构及支配区域、超声原理及结构、超声的操作方法、超声引导下的解剖标识、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操作步骤等。每段微视频时间控制在5min内,在视频中穿插相应的疑难问题,课前上传至班级微信群中,要求学生下载后自行观看学习,学生通过数据库检索资料以寻找问题的答案,在上课时由学生汇报课前问题的答案,教师评估学生的答题情况,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强化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1.2.2 实施Workshop培训法 课前将32名学生分为4个小组,每组共8名学生,每组选择1名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组织组员讨论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操作要点。课前由教师对Workshop培训法的内容、形式及流程进行讲解,然后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方式讲解超声引导下区域神经阻滞技术的每个操作步骤、细节及注意事项,并对相应的Workshop培训内容具体操作演示;课后指导各组相互探讨提出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由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回答。
1.3 观察指标
⑴在两组学生教学结束后,以闭卷考核形式测评其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现场操作形式测评其技能操作能力,满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则提示学生的教学效果越好。⑵在两组学生教学结束后,以综合能力评估问卷调查其综合能力,包括体表标志辨识能力、神经穿刺方向及深度把握能力、局部解剖空间构想能力、神经阻滞并发症预防能力4个维度,各维度评分5~25分,分值越高则提示学生的综合能力越强。⑶在两组学生教学结束后,以主观问卷调查其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包括新颖性、可理解性、兴趣考量及互动评价4个维度,各维度评分1~10分,分值越高则提示患者对教学模式的评价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5.0版软件处理数据,以 表示计量资料,经正态性检验与方差齐性检验后,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行LSD-t检验,组内比较行单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数据用秩和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或Fisher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理论成绩、技能操作成绩比较
教学结束后,实验组学生的理论成绩、技能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理论、技能操作成绩比较(,分)
表1 两组学生理论、技能操作成绩比较(,分)
组别 理论成绩 技能操作成绩实验组(n=32) 87.02±4.71 88.13±5.47对照组(n=32) 78.58±3.89 73.75±4.16 t 3.379 7.316 P<0.05 <0.05
2.2 两组学生综合能力比较
教学结束后,实验组学生的体表标志辨识能力、神经穿刺方向及深度把握能力、局部解剖空间构想能力、神经阻滞并发症预防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综合能力比较(,分)
表2 两组学生综合能力比较(,分)
神经阻滞并发症预防能力实验组(n=32)22.27±0.79 23.29±0.51 21.52±0.74 22.38±0.77对照组(n=32)18.96±1.43 19.64±0.42 18.87±0.82 18.25±0.61 t 12.156 24.066 14.395 25.225 P <0.001 <0.001 <0.001 <0.001组别 体表标志辨识能力神经穿刺方向及深度把握能力局部解剖空间构想能力
2.3 两组学生对不同教学模式的评价比较
教学结束后,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新颖性、可理解性、兴趣考量及互动评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学生对不同教学模式的评价比较(,分)
表3 两组学生对不同教学模式的评价比较(,分)
组别 新颖性 可理解性 兴趣考量 互动评价实验组(n=32) 9.27±0.44 9.09±0.36 5.11±0.24 9.15±0.57 9.13±0.42对照组(n=32) 6.12±0.326.33±0.40 6.26±0.35 t 18.471 13.592 12.959 16.452 P <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随着超声影像技术在麻醉领域中逐步推广,超声已然成为麻醉医生的“第三只眼”,将其应用于神经阻滞技术中能够有效提高成功率,该技术因其更精准、更安全的优点而广泛应用于患者的围术期疼痛管理中[5,6]。由于超声引导区域神经阻滞技术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学生需要深入掌握解剖学基础知识,并建立良好的空间立体感[7]。但是当前多采用传统的课堂理论知识讲授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多数学生反映课堂缺乏感性认识,学生的观摩机会及实际上手操作机会较少,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差[8]。因此,如何解决超声引导区域神经阻滞技术的学习难点,因材施教以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中应该探索的重要方向。
翻转课堂又称为颠倒课堂,是重新调整课堂前及课堂学习时间,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至学生,学生通过在课前或课外观看教学视频自主学习,教师不再占用课堂讲授理论知识,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课堂学习、课下作业的步骤,帮助学生创造课前学习、课上巩固的新型课堂模式[9,10]。Workshop培训法是近年来新兴的小团队学习模式,这种模式强调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监督,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11,12]。基于此,本研究将Workshop培训法与翻转课堂相结合,并应用于超声引导区域神经阻滞技术教学中。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的理论成绩、技能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医学生的体表标志辨识能力、神经穿刺方向及深度把握能力、局部解剖空间构想能力、神经阻滞并发症预防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新颖性、可理解性、兴趣考量及互动评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Workshop培训法与翻转课堂结合既发挥了各自的优势,也弥补了各自的缺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论知识讲授的基础上通过影像记忆、情景记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可以增加学生实战操作的机会及时间,将神经阻滞技术的教学内容细化后以视频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观看,真实反映神经血管及周围组织、穿刺过程中穿刺针在皮下扩散的路径,教学生动有趣,形象直观,层次清晰,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鼓励学生提问,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解答,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增强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另外,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评价更高。
综上所述,在超声引导区域神经阻滞技术教学中应用Workshop培训法联合翻转课堂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的评价较高,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