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文化传承人
——赵炳林
2022-12-20董向前
◎董向前
一
在东北长白山山区的人们点煤油灯的时代,没有电视和广播,只能听故事。而正值儿童时期的我们就是听父母讲长白山的传说故事入梦的。每每听到人参姑娘和人参娃娃的故事,还亢奋得难以入眠。小时候总想着,人参姑娘如此的美丽和善良,我们长大了一定要找到她。
三弟五六岁的时候,还曾呼哧带喘地跟妈妈说:“妈妈,我刚才在大河边看到一个穿红肚兜的娃娃喊,我找不到家了,我找不到家了……”妈妈一愣神,“孩子,我们周围人家极少,怎么会有这样的娃娃?”后来妈妈忽然想到了什么,一拍巴掌说,“孩子,你遇到人参娃娃了!”
我们一起问妈妈:“人参娃娃不是可以吃的吗?怎么还能到处跑?”
妈妈意味深长地说,“人参获得了天地灵气之后,就可以到处跑了。”
就这样,人参每天吸取天地的精华,而后有一天就能幻化成人形,开始四处游荡的传说,至今仍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中,延续至今,化作一个词语,叫作“长白山传奇”。
二
二○二二年九月十五日上午,在长白山人参之乡抚松县,当地电视台为了人参节及吉林省人参产业发展论坛活动准备资料片,来到长白山深处观摩人参习俗,随行的还有广东太安堂药业的陈总、直播带货达人李龙等人参爱好者。
在深山中,发现一棵四五十年的人参,这个是人参“把头”、中国人参非遗习俗传承人赵炳林先生当年种植的仿生野生人参。
只听号子声响起:“棒槌!”
“几品叶?”远处有人惊喜地问。
“五品叶。”赵炳林悠然自得地回答。
“快当!快当!”众人一起喝彩。
在一片“快当”的祝贺声中,赶山的节目进入到高潮,山谷中不断回荡着采参人激昂的声音。客人们和赵炳林先生到长白山的深山里体验赶山挖参,见证了人参生长的奇迹与人参文化的深邃。
长白山的人参因其较高的药用及经济价值,和古老生态文明的不断丰富及发掘,获得了宝贵的历史积淀。清朝定都北京城以后,将生养自己的土地及森林封存起来,不允许任何人踏入一步,让长白山变得更加神秘,也为人参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再到闯关东时期,先人们不畏深山的艰险,直面严酷的挑战,进入长白山挖人参,为后来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棵宝参现在可以卖到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元,让很多人参“把头”们获得了财富,但其实这和以前的人参价值比,依旧相去甚远。古时候,奇异的人参叫宝贝,也叫传奇,非一般人可以享用。一棵参价值连城,只有将相王爷府中才有。
如今,人参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而赶山也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在小说故事和影视作品中为人观赏。
由于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要保护野山参,因此野山参的挖采被控制,大规模采集野山参的活动更是被禁止。在这一情况下,只有挖采人工种植的林下参,还能隐隐重现当年的赶山景象,不过这其中的韵味和体验感也大打折扣。尽管如此,这个过程也不能遗失,因为挖掘人参的仪式感和文化性不能遗失。
赵炳林先生是国家级非遗项目“长白山采参习俗”传承人,在过去被称为放山人或赶山人。一脉师徒相传,一代代赶山人就是这样沿袭下来的。师傅们已经作古,留下的是宝贵的文化和沉甸甸的责任,让赵炳林先生用一生去践行。后来人很多,但是像他这样用生命去守护人参文化的却再难找寻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赵炳林就跟师傅学习如何采集野山参,其中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他是一个有心的人,为了人参文化付出了一生的宝贵时光。一个人为了一件事,用一生时间去守候,所获得的收获一定是珍贵的。最终,他成为人参行业中国宝级的专家。
人参文化传承人——赵炳林
他为今天人参文化的繁荣打下了牢固的根基,最先在长白山地区开启了林下参的大面积种植。要知道,一个山谷种植林下参需要几百亩到上千亩地,其中一个地块的投资就要一两千万,而到现在还难见到收成。因为人参种植需要时间,一棵林下参从成长到收获至少需要二十年,完全的培育,需要一个人一生的时间或几代人的时间。按照赵炳林的观念,林下参要通过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在森林中自然成长,不受人工干预,才能长成更好的形态。林下参种植,不是移栽,是将人参种子撒向大森林,几乎不抱有任何幻想地让其自由生长。当年和他一起这么干的人,有一半已经离世,他们种下了梦想,付出了巨大的劳动,还没有见到收获的日子到来,就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了事业未竟的遗憾。但人参的种植就是这样,它是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守护、前仆后继才能完成的梦想,更是梦想的接力赛,不能着急。
三
当年赵炳林先生承包山林种植林下参的时候,胆子足够大,理想也远大。他知道,人参这个宝贝,必须要回归山林,回到大山的怀抱之中,才能见到未来的曙光。当人们越来越挑剔,并用更高的眼光看人参的时候,我们拿什么来给出答案?这是赵炳林先生参与制定林下参标准的初心。和国家参茸中心共同参与制定标准时,他还年轻力壮。
二○○二年,他有一块面积达五百亩山林的仿生野山参被评估价值约一个亿。赵炳林说,当年撒下了那么多的人参种子在森林中,甚至有人用飞机在大山林里播种人参,那都是怀揣着希望、理想和远大目标的。种植的人们希望野生人参能够随处可见,播种人参就是播种理想、播种情怀,是对长白山的敬仰和祈求。人参种子种下了,并逐渐看到了希望,草丛中随处可以见到仿生的野生人参,那感觉太美好了!当时评估的人,见到这么多完全在自然环境中长成的林下参,评定大多都超过两三千元一棵,比现在的林下参贵得多。那个时候,按照当时林中人参存活的数量评估,自然价值不菲。
现在再到当年的林子当中去寻找,那些人参都不见了。是人参都化成了人形,跑了吗?它们的踪影去往何处了?
赵炳林先生说,因为没有人工干预,人参自然生长,必然要接受大自然的各种考验。人参很娇气,遇到伤害会腐烂,会停止多年的生长,会悄悄隐匿起来,躲藏起来。老鼠、鼹鼠是人参的天敌,一旦遇到,被破坏得将更加严重。山地里到处都有鼹鼠的踪迹,一棵几十年的人参,很容易就被鼹鼠破坏了。今天挖的两棵人参附近,都有鼹鼠经过的痕迹。有一棵长相非常好的人参的芦头就被鼹鼠给吃掉了,而后其顽强再生,痕迹非常明显,赵炳林一再惋惜。好的人参,不仅看重功效,还要看重品相,品相上乘,价值也会翻倍。另外,虫害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参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比如今年的雨水过多,对人参生长的存活率就影响很大。
当年价值一个亿的人参山谷,现在已经难以评估了。人参经历了二十多年的自然生长和淬炼,大多已被时间淘洗掉,仿生野山人参存活是如此的艰难,存活长成的人参同样不容易。譬如野猪来吃人参,就跟吃萝卜一样,有的时候一大群野猪袭来,祸害两三天,你都不知道有多少人参成了野猪的腹中餐。此时,野猪享受的是帝王的待遇。更难受的是,它们一边吃一边祸害,一边吃,一边到处丢弃。什么宝贝,对于野猪来说,都是浮云,吃饱肚子才是真的。无法想象,一棵生长了一二百年的老山参,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雨,终于走过来了,有一天却被一个无所事事的野猪遇见了,给拱了或吃了,让人不禁想说:“野猪你这个坏蛋,这么珍贵的东西,你也配吃吗?”
野猪不知道野生人参的价值,管你是否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只管当下的生计,这也是自然的一种考验。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任何生命都无法抗拒自然的选择。一棵真正的野生人参必须要经历大自然风雨的一次次考验,包括野猪的考验、鼹鼠的考验。一次次受伤,一次次修复,甚至是生命的消逝,化作养分再度还原给这个世界。
遇见真正品相一流的野生人参,那是缘分。赶山的人信这个,所以他们登山之前祭拜山神,祈求有一个好的际遇。拜完山神,他们会义无反顾地走进大山里,心无旁骛,野兔或野鹿从身边走过也权当没有看见,因为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野山参。
人参“把头”都是如此的有定力,原因就是多年的赶山历练及人参文化习俗的影响。赶山寻找的不只是山中的人参,更是心中的人参。怀着厚德载物的意念,心中有了向往的风景后,才能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无惧困难,才有机会见到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