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路径探析
——以普洱学院《黑白木刻》教学运用为例

2022-12-19许旭华

普洱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本科课程木刻版画

许旭华,张 昊

普洱学院 艺术学院,云南 普洱 665000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的质量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2019 年10 月30 日《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 号)的发文,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指明了具体的实施方向。2020 年11 月,教育部发布了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为5 118 门课程,2021年4 月,教育部继续开展了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其中云南省教育厅在2020 年认定了228 门课程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021 年认定了280 门拟为第二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启动与实施,给各高校带来了发展机遇和挑战。以普洱学院校级一流本科《黑白木刻》课程的实施情况为例,结合地方高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相关课程在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方面的科学路径。

一、课程建设的思路与具体举措

2021 年 4 月 19 日,《黑白木刻》与其他 15 门课程获批普洱学院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这是学校对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实施的重要举措。

《黑白木刻》课程依据《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学院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结合版画教学实践和普洱绝版木刻的特色优势基础上,通过组织课程团队开展教研活动,让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不断优化课程结构,整合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思政育人实效。

(一)整合课程教学团队、凝聚合力,发挥团队合作优势、提升教学水平

课程教学团队是推进课程教学建设的根本。2021 年,美术学《黑白木刻》课程建设在院系领导的支持下,组建课程团队成员共7 人,其中教授1 人,讲师3 人,研究实习员3 人,学历分布为硕士研究生 6 人,本科 1 人,团队年龄结构中 30~39 岁 4 人,20~29 岁、40~49 岁、50~59 岁各 1 人。团队教师均长期从事版画创作、版画研究和教学领域的专业基础课、版画方向课、专业理论课等工作,并参与指导美术学版画方向毕业生毕业创作和毕业创作报告,形成《黑白木刻》课程建设的主要力量。

结合地方高校本科实际情况,通过集中研讨、集体备课、集体评课、集体总结和不断深化的教研教改工作常态和长效机制,制定更加科学、合理、完整的《黑白木刻》教学大纲,研讨课程教学方案的可行性与应用性问题,充分发挥课程团队中的个体优势和集体力量,使团队内部优势互补,在教学能力上保持较高的整体水平,推进课程建设。

图1 整合课程团队、凝聚合力的思路

课程建设可以不断提高团队教师的支持度、参与度。组建课程团队教师微信群、QQ 群,及时商议课程教学出现的问题。疫情期间,共同在线上观摩“第十五届全国高等院校版画教学与创作年会”,收集、分析、学习和研讨来自全国42 所本科高校的版画教学现状,对照查摆自身存在的教学问题,反观自己寻求特色亮点。鼓励团队教师积极申报和参加学校教学比赛和网络教学培训活动,以任务形式分组准备和商讨课程教学小视频的拍摄,组织团队教师视频磨课,通过项目经费购买部分版画工具、材料,支持团队教师加强黑白木刻艺术创作等。

教学之余,团队教师努力进行个人创作,通过不断走出去,参加进修、培训、展览、学术会议等交流形式,确保课程团队教师能够保持敏锐的判断和宽阔的视野。课程团队教师中,部分教师的作品取得国家级、省级等多个奖项,课程团队教师在创作中取得的成绩直接体现了教师学术能力、教学能力和艺术判断力,提升了黑白木刻课程教学水平。

(二)应用现代教学信息技术,拓展实践课程教学方法,重视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运用

良好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是课程教学建设的重要基础。课程结合传统、当代版画语言范画和实例进行教学,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学生对版画语言的研究与表现,强调《黑白木刻》独特的视觉效果和艺术审美,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语言,以及审美意识和创造意识。

根据《黑白木刻》课程培养目标和性质,分析与前续课程的关联性,提前了解前续课程的开课情况,与前续课任教师交流,参与前续课程的结课总结,与学生沟通、交流,掌握学生个体特性及学习情况,对应课程目标与要求做好课程教学活动设计。课程紧密结合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学习通、QQ 群、微信群等信息技术功能,提前布置任务,上传教学PPT,分享优秀作品图片及相关展览链接等,形成课前预习,课中灵活复习、巩固知识的网络教学应用。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结合课程阶段性实践应用做课程小结与讨论。通过相互对比、观摩、经验分享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训练讲究循序渐进,从机械的描摹逐渐过渡到“写生转换”和“创作表现”,培养学生学会主动借鉴、取舍和思考。从初步了解创作基本规律,到逐步领悟艺术创作中所具有的独立人格和人文关怀意识,为版画艺术创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丰满教学资源、凝练课程案例,延伸课堂教学,丰富实践内容

课程教学建设中,团队教师共同研究教材,科学合理的选定教材和参考资料。在实践课堂活动中,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特色文化展馆、周边资源环境,形成专业与不同学科、特色文化之间的交叉、融合;挖掘与整理教学成果资料,凝练并形成《黑白木刻》课程可续可用的第一手实践教学案例和教学范本,为课程教学资源补给丰富的教学内容。

课后衔接艺术采风活动,通过实地考察、写生和黑白木刻制作转换,将采风素材从写生转换应用逐步提升到创作与创新,使黑白木刻课堂教学再次得到充分应用与延伸。同时,还利用校内外专业实践教学基地,通过民族民间艺术调查、作品展览、名家工作室交流、外聘专家讲学等灵活形式,组织拓展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形式。

二、课程建设的特色亮点

(一)注重思政育人实效,将课程思政内容贯穿教学全过程

结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深度融入课程思政内容。通过深度查找专业知识的来源、出处与发展,及其相关的人、事、工作、社会和生活等形成联系,挖掘其中承载的思政元素,将知识涉及到的思政点融合贯穿到理论知识、教学活动、实践应用全过程。因此,逐步形成《黑白木刻》课程思政教育的三个模块:

表1 黑白木刻课程思政育人的三模块

思政元素:传承、创新、精神、品质、自信、责任、担当等思政元素:敬业、精益、专注、安全、环保、健康、版权法规、道德、责任、创新等思政元素:客观、严谨、团结协同、工匠精神、创新等

围绕这三个模块逐步完善课程思政案例。如:理论教学中,对应木刻版画历史的发展沿革、不同时期黑白木刻作品赏析等教学内容的讲授,使学生了解传统雕版木刻作品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和历史价值,认识新兴版画运动与中国革命的关系等;在实践活动中,从学生收集素材,使用图像开始,建立学生版权意识,引入并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做好道德行为与约束;在版画程序示范中,不仅要求学生要追求思想精深、艺术精湛,还要求学生讲求制作精良,学习工匠精神;在版画材料的介绍和使用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爱护公共环境,学会垃圾分类,注意节约资源,形成健康、安全、环保的科学理念等。课程思政在教学中的整体设计,使课程教学不仅传授学生专业技能,而且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形成该课程的特色和亮点之一。

(二)注重学科交叉与资源共享,建构实践、研究与创新并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课堂以阶段性和小课题的形式,将学术前沿内容、本土特色文化资源充实到《黑白木刻》课程实践教学中,建构实践、研究与创新并行的实践教学活动,形成该课程的另一个特色和亮点。

图2 实践训练选择应用的小课题

1.写实性黑白木刻的“思维转换”实践训练

基于以写实为主的美术造型基础教学模式,黑白木刻课程实践开始,要求学生自主选取人像,对应从“结构”“明暗”“构成”“主观”四个方向,或选取小景、静物为造型对象,对应从“昼”“夜”“春时”“夏日”“秋时”“冬日”的时间变化对该物象的黑、白、灰关系进行归纳和黑白转换,使学生从模仿、再现真实立体的形象描摹,逐步转换思维,过渡到提炼对象,翻译黑白语言的思维活动,打破固定的造型模式,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推理与转换的能力。如图以“自画像”为小课题的实践训练思路:

图3 “思维转换”训练思路

2.艺术与生物多样性相联系的实践训练

基于普洱学院坐落在滇西南重镇普洱,即地处云贵高原的西南边缘,横断山系纵谷地区的南段,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覆盖着热带、亚热带植物群落,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是多民族聚集、文化多样,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民族性特点和较高审美价值的独特的地理文化环境。据此,利用学校地域特色优势,结合黑白木刻艺术的学习,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以自然界动物、植物和昆虫为形象,从写生到重组,运用黑白木刻不同的形式美表现它们。通过刻画出具有艺术特点的新颖的艺术作品,逐步实现学生从技术的学习向艺术的升华,从模写性的真实走向主观创造的表现,实现思维转换能力的培养目的。

3.本土民族、民间艺术元素进实践课堂的训练

课程教学由教师各自选取并拟定具体实践内容,充分利用学校博物馆中的民族艺术资源,围绕普洱民居建筑、雕塑、歌舞、服饰、工艺美术及宗教艺术等参观,了解普洱民族解放历史及民族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审美习惯等,认识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如:2019 级的《黑白木刻》课程选取傣族壁画的实践内容,通过“写生式”的黑白木刻转换练习,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傣族壁画中映射出的民族生活日常、习俗等,加深学生对傣族文化的了解。通过训练捕捉,综合应用黑白木刻点、线、面进行归类组织,实现不同刻痕、印痕的有效性、创新性。从简单的描摹到主观创造性表现,挖掘传统傣族壁画形式语言中的审美文化特点,打开学生的思维,主动查阅资料,积极收集更广泛的民族美术元素,关注更多民族的文化和艺术特点,提高审美,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研究和创新奠定基础。

图4 展馆资源在实践中的应用思路

4.图像视觉审美的语言实践训练

通过挖掘现代影像技术手段所呈现的图像视觉效果,开设实践练习课。课程主要从两个方向进行训练:一是借助影像、媒体技术。通过高清放大和特殊处理功能,抓取不同视觉领域而获得的审美画面形成图像,应用黑白木刻做明暗结构相结合的图像语言训练,获取木刻版画丰富语言,诠释新的视觉面貌,获得观念与思考;二是借助影像成像功能。选取高清晰的其他优秀绘画作品图像,通过学生不同视觉的审美,捕捉其图像中可直接获取的笔触、材料肌理或色彩构成、构图等。应用黑白木刻艺术语言,从表现性、思想性或艺术性等多个方向诠释其作品的思想内涵。该训练潜移默化的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价值判断力、审美修养和自信心。

图5 图像视觉语言的实践训练思维

三、课程建设中的问题和推进策略

(一)存在问题

1.课程在广度和深度上仍有欠缺,在及时将前沿知识引入课程方面还存在差距。学生对现当代社会发展发生的艺术现象、当代版画形式面貌的关注度和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容易固守狭小的学习空间环境,局限于教师引导的部分范围内容。

2.团队成长与一流课程建设有差距。相关教学能力培训、进修等,覆盖面不够,团队教师对课程建设还余存习惯性认知思维,对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方面的认识还有待提高,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体现的先进性和有效性还有待加强。

3.课程思政内容育人实效性不足,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不够。对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以及增强学生刻苦学习能力和素质提高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4.课程建设过度依赖课堂有限教学,第二课堂的机制、评价有待提高改善。课程建设仍需校、院、系的全力支持,在教学时段和场地安排、专业工作室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等还存在较多实际困难。

(二)推进策略

1.增强团队教师的艺术创作,组织学生参加展览,加强教师、学生与外界艺术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课程教学应用微信或学习平台增加对省级、国家级画廊和展览的网页链接、电子艺术书籍等的分享。通过设置相关问答,查看学生笔记等的教学手段,来掌握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学习情况。

2.向团队教师提供相关教育教学培训、进修机会,鼓励教师尝试借用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功能或制作手段,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完善线上教学设计。加快推进团队教师参与拍摄课程内容,不断深化、打磨课程教学内容,形成具有辅助课程自学功能的网络学习资源,弥补传统实践课堂教学的不足。

3.转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理念,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能力和意识,强化教师对学生的思政引领、价值引导。注重教师发挥教学方式中蕴含的育人资源,因地制宜选择课堂教学方式,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4.结合美术学专业课程的规律,争取校、院、系的支持,完善对课程建设的相关制度与政策文件,使课程团队在整合上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保障与课程相关的制度建设落实到位,使学生课下、课后的实践应用得以正常开展。同时,完善第二课堂的评价机制,有效推进一流课程的实施与建设。

四、结语

地方高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是一条艰难、漫长的路,其建设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需要新、老教师的共同参与和凝聚一心,需要有制度的保障、有计划的实施和持续性的改进。尽管问题不少,但以目标提升热忱,以毅力磨平高山,相信地方高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终会瓜熟蒂落。

猜你喜欢

本科课程木刻版画
版画作品选登
中流砥柱(黑白木刻)
喜讯!南华大学2021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再创佳绩!
《魂之跃》减版油套木刻
木刻年画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法学本科课程教学考后复盘评析短课设置研究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方案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