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施番茄4种栽培方式下番茄潜叶蛾对化蛹场所的选择性研究

2022-12-19张桂芬张毅波刘万学万方浩刘万才冼晓青王玉生张晓明王树明

植物保护 2022年6期
关键词:盆栽花盆盆底

张桂芬,张毅波,刘万学,韩 力,万方浩,刘万才,李 萍,冼晓青,王玉生,张晓明,罗 荣,王树明

(1.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入侵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2.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北京 100029;3.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 100025;4.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明 650201;5.云南省植保植检站,昆明 650034;6.云南省玉溪市植保植检站,玉溪 653100)

番茄潜叶蛾Tutaabsoluta(Meyrick) (又名Phthorimaeaabsoluta),属鳞翅目Lepidoptera麦蛾科Gelechiidae,寄主植物包括茄科、豆科、菊科、藜科、旋花科、十字花科、苋科、锦葵科、禾本科等11科50种[1-2],是世界番茄的毁灭性害虫[1,3]。番茄潜叶蛾于2017年首次在我国发现[4-5],目前已在新疆、云南、贵州等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局部区域发生,且进一步扩张蔓延趋势明显,对我国番茄产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潜在巨大威胁[2]。番茄潜叶蛾主要以幼虫进行为害,可以在寄主植物(如番茄)的任一发育阶段、为害其任一地上部位,包括潜食叶肉以及蛀食顶芽、顶梢、侧芽、嫩茎、幼果等[3,6]。在原产地(南美洲),番茄潜叶蛾一年发生10~12代[7-8],以老熟幼虫主要在表土层化蛹(入土深度1~2 cm),亦可在潜道内、叶片表面皱褶处或果实中化蛹[1,9]。

地膜覆盖技术目前在露地和保护地蔬菜种植中广泛使用,其在增加作物产量、保持土壤湿度、调节土壤温度、抑制杂草生长和病虫害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0-13];同时,随着农业种植技术和园艺栽培技术的迅速发展,盆栽蔬菜在设施蔬菜尤其是设施有机蔬菜生产中的应用亦越发广泛[14-15]。

蛹是完全变态类昆虫的一个静止虫态。蛹期既不取食也不活动,且缺少防御和躲避敌害的能力,加之其体内生理活动剧烈,受人为干扰影响大,因此,蛹期是采取人工措施防治害虫最为有利的时期,也是虫情调查的好时机[16-17],而明确昆虫的化蛹场所是虫情调查和蛹期人工防治的关键。然而,有关保护地不同栽培模式下番茄潜叶蛾的化蛹场所尚不得而知。为了明确番茄的栽培方式对番茄潜叶蛾化蛹场所的影响,本研究以有机蔬菜生产基地最常使用的4种栽培方式的樱桃番茄为研究对象,以不同场所的化蛹数量、化蛹数量占比、化蛹数量占比稳定性等为评价指标,在保护地温棚中开展番茄潜叶蛾的化蛹场所选择性研究,以期为该虫的种群发生动态监测和有效控制提供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20年5月-9月(前期观察)至10月-11月在云南玉溪进行。

1.1 试验场地概况

番茄潜叶蛾化蛹场所的调查试验设在云南玉溪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基地大小约15.3 hm2,地处山区,周年温棚种植;温棚坐北朝南,高度约为6 m,每个温棚的面积依地形而定。栽培作物以樱桃番茄(圣女果)为主,此外还种植有少量大果型鲜食番茄(品种为‘普罗旺斯’)、贝贝南瓜、丝瓜、黄瓜、茄子、辣椒、豇豆等。樱桃番茄的品种为‘红瑞’(红色果实)和‘黄非皇’(黄色果实)(同一温棚大约1∶1比例分区种植),5~6片真叶期带土定植,株距和行间/垄间距分别约为50 cm和100 cm(双色地膜土栽番茄的行间/垄间距约为70 cm),采用滴灌系统适时适量供水;一年两茬,不同温棚分批分期定植(以保障采摘的连续性),除拉秧和整地外,茬口间无休耕期。樱桃番茄的栽培与管理执行国家标准(GBT19630—2019)[18]。田间除番茄潜叶蛾外,其他病虫害(如番茄疫病、蚜虫、粉虱、斑潜蝇等)发生较轻,并主要以植物和动物来源、矿物来源、微生物来源药剂以及物理阻隔、色诱、性诱等措施进行防治。

1.2 试验材料

各温棚的樱桃番茄栽培使用双色地膜、黑色地布、圆形/长方形花盆等,其中银黑双色地膜(玉溪旭日塑料科技有限公司出产)宽约2.2 m、厚度约为0.02 mm,使用时银色面朝上、黑色面朝下,地膜覆盖畦面后就地取土,压实边沿和畦面地膜,50 cm间距打孔。黑色地布(玉溪旭日塑料科技有限公司出产),亦称抑草布,宽约2.0 m、厚度约为1.0 mm,由抗紫外线和抗老化的PE扁丝编织而成,平整田地后铺设地布。花盆材质为PP树脂(河北省文安县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出产),圆形花盆的外口直径、内口直径、高度及底部直径分别约为48.0、41.5、31.0 cm和26.5 cm,花盆盆口外沿向下翻边宽约3.5 cm,花盆底部具有排水孔/透气孔3个、导水槽4个,盆脚高度和宽度均约为2.0 cm;配套花盆托盘直径和高度分别约为32.0 cm和3.7 cm。长方形花盆的外口长度和宽度分别约为49.5 cm和19.0 cm,高度16.0 cm,底部宽度12.0 cm,花盆盆口外沿向下翻边宽约2.5 cm,花盆底部具有圆形排水孔/透气孔10个、长椭圆形排水孔16个、导水槽6个,盆脚高度和宽度均约为2.0 cm。

1.3 试验方法

番茄的栽培方式依据基地的具体情况,主要分为4种。1)双色地膜土栽:银黑双色地膜覆盖畦面、土壤栽培番茄(定植前以腐熟鸡粪肥作为基肥,每667m2用量约1 500 kg),单垄单株单行;温棚坐北向南,长度和宽度分别约为50 m和16 m。2)地砖托盘盆栽:采用圆形花盆、营养土盆栽种植,每盆1 株,花盆放于托盘内,两盆左右并排放置为一垄(大垄双盆双行);温棚长度和宽度分别约为20 m和15 m,透水砖铺设地面。3)地砖盆栽:采用长方形花盆、营养土盆栽种植,花盆直接摆放于地面,无托盘,每盆1 株,两盆左右并排放置为一垄(大垄双盆双行);温棚长度和宽度分别约为20 m和15 m,透水砖铺设地面。4)地布盆栽:采用长方形花盆、营养土盆栽种植,花盆直接摆放于地面,无托盘,每盆1 株,两盆左右并排放置为一垄(大垄双盆双行);温棚长度和宽度分别约为30 m和20 m,黑色地布铺设地面。试验开始时番茄物候期均为果实采收初期,株高约2 m,番茄潜叶蛾为化蛹始期,存在世代重叠现象。选择番茄长势及番茄潜叶蛾的发生时期基本一致的4个温棚,作为4种栽培方式处理;采用间隔叶片调查得到的幼虫虫口密度分别为(0.41±0.10)、(1.26±0.18)、(0.71±0.19)头/片和(0.65±0.17)头/片(张桂芬等,待发表数据)。同时,根据温棚的大小和种植的番茄株数,每个温棚处理随机5点(温棚2和温棚3)或10点(温棚1和温棚4)取样,每点5株(表1)。

表1 4个温棚中樱桃番茄的栽培方式详情以及调查的番茄潜叶蛾化蛹场所1)Table 1 Details of cultivation patterns of cherry tomato in four greenhouses and investigated pupation sites of Tuta absoluta

1.3.2数据调查

化蛹场所调查试验于10月26日开始,11月22日结束,每隔3~4 d调查1次。调查部位包括叶片(皱褶处或潜道中)、叶柄、茎秆、果实(以果穗为单位,剖查);其中,叶片、叶柄和果实由下至上间隔调查。同时,依据不同的栽培方式,调查设定场所的化蛹数量,具体调查场所包括,双色地膜土栽番茄:地膜覆盖土和种植孔周边,共计6个场所;地砖托盘盆栽番茄:花盆翻边、花盆盆底、花盆表土层(1~3 cm)、花盆托盘底部、透水砖缝隙(花盆托盘下部,目测调查)等,共计9个场所;地砖盆栽番茄:花盆翻边、花盆盆底、花盆表土层、透水砖缝隙(花盆盆底下部,目测调查)等,共计8个场所;地布盆栽番茄:花盆翻边、花盆盆底、花盆表土层、地布表面(花盆盆底下部,目测调查)等,共计8个场所(表1)。根据番茄潜叶蛾的发生情况,连续调查5次。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逐次调查统计4种栽培方式下各化蛹场所的化蛹数量,并分别计算不同化蛹场所的平均化蛹数量、化蛹数量占比以及化蛹数量占比稳定性(化蛹数量为“0”时除外)。平均化蛹数量用于评估番茄潜叶蛾对化蛹场所的选择性;化蛹数量占比及化蛹数量占比稳定性用于比较各场所的化蛹适合度,占比越高、稳定性越强,表示越适合化蛹。将3项指标的最高/最佳值计为1,计算不同栽培方式各化蛹场所的相对化蛹数量、化蛹数量占比及化蛹数量占比稳定性,并依此计算综合评价指标(上述3项指标相对值的乘积),以进行不同栽培方式下相对化蛹场所的选择性综合评价和分析[19]。

不同化蛹场所的平均化蛹数量=每种化蛹场所的总计化蛹数量/(调查次数×调查点数量);不同化蛹场所的化蛹数量占比=(每种化蛹场所的化蛹数量/所有化蛹场所的总计化蛹数量)×100%;化蛹数量占比稳定性=化蛹数量占比标准误/化蛹数量占比平均值。

田间调查数据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同一种栽培方式、不同化蛹场所的总计平均化蛹数量、化蛹数量占比(数据经反正弦转换)(5次调查数据)和化蛹数量占比稳定性,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最小显著差法(One-way ANOVA,LSD test)进行不同化蛹场所间差异水平检验;同一种栽培方式、不同化蛹场所的逐次平均化蛹数量和化蛹数量占比(数据经反正弦转换)(10点或5点调查数据),以多因素方差分析最小显著差法(Un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LSD test)比较检验不同化蛹场所间的差异水平。

2 结果与分析

2.1 栽培方式对不同场所总计平均化蛹数量和化蛹数量占比的影响

田间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地中番茄的栽培方式不同,番茄潜叶蛾的化蛹场所各异,且差异明显。具体如下。

双色地膜土栽番茄。比较番茄潜叶蛾可能的化蛹场所叶片、叶柄、茎秆、果实、地膜覆盖土、种植孔周边等6种场所5次调查的总计平均化蛹数量和化蛹数量占比,结果显示,番茄潜叶蛾幼虫在不同场所的化蛹数量(F5,24=15.663,P<0.001)和化蛹数量占比(F5,24=42.323,P<0.001)均有显著差异。其中,以地膜覆盖土化蛹数量最多,为0.93头/株次;其次为种植孔周边,为0.38头/株次,二者差异显著(P<0.001);茎秆(0.13头/株次)和叶片上亦有少量幼虫化蛹(二者无明显差异,P=0.109),而叶柄上和果实中未发现有幼虫化蛹(图1a)。不同场所化蛹数量占比中以地膜覆盖土占比最高,为65.9%;其次为种植孔周边和叶柄,分别为17.5%和16.4%;叶片上化蛹数量占比只有0.2%(均明显低于地膜覆盖土,P<0.001)(图2a)。

从部长、副总工程师直到现在的哈佳项目部常务副经理,每一步的晋升都经历了工程的考验与磨难。虽然工程技术的难题能够破解,但对家人的关怀却不能如期而至,与父母、女儿聚少离多,与同在项目的妻子马艳华更是如牛郎织女般,见面的时间总能因为工作被错开。这样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涯的聚合让夫妻二人多有辛酸,妻子怀孕了,郭庆富不在身边,临产了,依旧不在身边,孩子会走路了,孩子会说话了,孩子会吃饭了,孩子会认字了,他错过了孩子每一个成长的瞬间,他也许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和父亲,但是为了工作和梦想,为了家人的生活与未来,他在工程路上的脚步永远不会停下。

图1 4种保护地栽培方式下番茄潜叶蛾在不同场所的总计平均化蛹数量Fig.1 Total average number of pupations of Tuta absoluta in every investigation in different sites under four different cherry tomato cultivation patterns in greenhouses

地砖托盘盆栽番茄。比较番茄潜叶蛾可能的化蛹场所叶片、叶柄、茎秆、果实、花盆翻边、花盆盆底、花盆表土层、花盆托盘底部、地砖缝隙等9种场所5次调查的总计平均化蛹数量和化蛹数量占比,结果显示,番茄潜叶蛾幼虫在不同场所的化蛹数量(F8,36=6.577,P<0.001)和化蛹数量占比(F8,36=15.357,P<0.001)均有显著差异。其中,不同场所中以花盆托盘底部和花盆翻边化蛹数量最多,分别为11.74头/株次和11.22头/株次;花盆盆底亦有少量幼虫化蛹(0.78头/株次),且显著少于前两者(P<0.001);而叶片、叶柄、茎秆、果实以及花盆表土层和地砖缝隙未发现有幼虫化蛹(图1b)。不同场所化蛹数量占比中以花盆托盘底部占比最高,为55.6%;其次为花盆翻边,为30.4%;再次为花盆盆底,为14.1%;且三者间差异显著(分别为P<0.001,P<0.001,P=0.028)(图2b)。

图2 4种保护地栽培方式下番茄潜叶蛾在不同场所的总计平均化蛹数量占比Fig.2 Total average ratios of pupations of Tuta absoluta in every investigation in different sites under four different cherry tomato cultivation patterns in greenhouses

地砖盆栽番茄。比较番茄潜叶蛾可能的化蛹场所叶片、叶柄、茎秆、果实、花盆翻边、花盆盆底、花盆表土层、地砖缝隙等8种场所5次调查的总计平均化蛹数量和化蛹数量占比,结果显示,番茄潜叶蛾幼虫在不同场所的化蛹数量(F7,32=3.506,P=0.007)和化蛹数量占比(F7,32=20.970,P<0.001)均有显著差异。其中,不同场所化蛹数量中以地砖缝隙和花盆翻边化蛹数量最多,分别为10.95头/株次和7.94头/株次;花盆盆底虽有少量幼虫化蛹(1.09头/株次),但显著少于前两者(分别为P=0.005和P=0.046);而叶片、叶柄、茎秆、果实以及花盆表土层未发现有幼虫化蛹(图1c)。不同场所化蛹数量占比中以地砖缝隙最高,为63.6%;其次为花盆翻边和花盆盆底,分别占比19.8%和16.6%,且显著低于地砖缝隙(P<0.001)(图2c)。

地布盆栽番茄。比较叶片、叶柄、茎秆、果实、花盆翻边、花盆盆底、花盆表土层、地布表面等8种可能场所5次调查的总计平均化蛹数量和化蛹数量占比,结果显示,番茄潜叶蛾幼虫在不同场所的化蛹数量(F7,32=14.753,P<0.001)和化蛹数量占比(F7,32=67.139,P<0.001)均有显著差异。其中,不同场所化蛹数量中以花盆盆底最多,为3.81头/株次;其次为花盆翻边,为1.72头/株次;花盆下部的地布表面亦有少量幼虫化蛹(0.02头/株次),但化蛹数量较花盆盆底和花盆翻边显著减少(分别为P<0.001和P=0.002);而叶片、叶柄、茎秆、果实和花盆表土层未发现有幼虫化蛹(图1d)。不同场所化蛹数量占比中以花盆盆底最高,为62.4%;其次为花盆翻边,为36.9%;再次为地布表面;且三者间差异显著(P<0.001)(图2d)。

2.2 栽培方式对不同场所逐次平均化蛹数量和化蛹数量占比的影响

双色地膜土栽番茄。对番茄潜叶蛾6种可能的化蛹场所叶片、叶柄、茎秆、果实、地膜覆盖土、种植孔周边等进行调查,各场所5次调查逐次平均化蛹数量分别为0.00~0.02、0.00、0.08~0.22、0.00、0.34~1.68头/株和0.00~0.88头/株,且不同场所的化蛹数量具有显著差异(F5,4=19.427,P<0.001);其中,地膜覆盖土化蛹数量最多,其次为种植孔周边,且均显著多于其他场所化蛹数量(P<0.036)(图3a)。各场所5次调查逐次平均化蛹数量占比分别为0.0%~1.1%、0.0%、4.1%~31.0%、0.0%、51.8%~81.0%和0.0~34.3%,且不同场所化蛹数量占比具有显著差异(F5,4=37.487,P<0.001);其中,地膜覆盖土化蛹数量占比最高,其次为种植孔周边和茎秆,差异显著(P<0.001);叶片化蛹数量占比最低,差异显著(P<0.036)(图4a)。

图3 4种保护地栽培方式下番茄潜叶蛾在不同场所的逐次平均化蛹数量Fig.3 Average number of pupations of Tuta absoluta in every investigation in different sites under four different cherry tomato cultivation patterns in greenhouses

地砖托盘盆栽番茄。对番茄潜叶蛾9种可能的化蛹场所叶片、叶柄、茎秆、果实、花盆翻边、花盆盆底、花盆表土层、花盆托盘底部、地砖缝隙等进行调查,各部位5次调查逐次平均化蛹数量分别为0.00、0.00、0.00、0.00、0.00~21.24、0.24~1.52、0.00、3.16~18.28头/株和0.00头/株,且不同部位化蛹数量具有显著差异(F8,4=32.169,P<0.001);其中,花盆翻边和花盆托盘底部的化蛹数量最多且二者无显著差异(P=0.678),但均显著多于花盆盆底化蛹数量(P<0.001)(图3b)。各场所5次调查逐次平均化蛹数量占比分别为0.0%、0.0%、0.0%、0.0%、0.0%~53.0%、0.6%~35.4%、0.0%、46.4%~66.8%和0.0%,且不同场所化蛹数量占比差异显著(F8,4=65.828,P<0.001);其中,花盆托盘底部化蛹数量占比最高,其次为花盆翻边,再次为花盆盆底(图4+b)。

图4 4种保护地栽培方式下番茄潜叶蛾在不同场所的逐次平均化蛹数量占比Fig.4 Average ratio of pupation of Tuta absoluta in every investigation in different sites under four different cherry tomato cultivation patterns in greenhouses

地砖盆栽番茄。对番茄潜叶蛾8种可能的化蛹场所叶片、叶柄、茎秆、果实、花盆翻边、花盆盆底、花盆表土层、地砖缝隙等进行调查,各场所5次调查逐次平均化蛹数量分别为0.00、0.00、0.00、0.00、0.00~23.08、0.60~1.40、0.00头/株和3.60~17.76头/株,且不同场所化蛹数量差异显著(F7,4=24.265,P<0.001);其中,地砖缝隙的化蛹数量最多,其次为花盆翻边,再次为花盆盆底(图3c)。各场所5次调查逐次平均化蛹数量占比分别为0.0%、0.0%、0.0%、0.0%、0.0%~47.2%、1.2%~28.2%、0.0%和50.8%~75.0%,且不同场所化蛹数量占比差异显著(F7,4=77.497,P<0.001);其中,地砖缝隙化蛹数量占比显著高于花盆翻边和花盆盆底(P<0.001)(图4c)。

地布盆栽番茄。对番茄潜叶蛾8种可能的化蛹场所叶片、叶柄、茎秆、果实、花盆翻边、花盆盆底、花盆表土层、地布表面等进行调查,各场所5次调查逐次平均化蛹数量分别为0.00、0.00、0.00、0.00、1.02~2.10、1.16~6.78、0.00头/株和0.00~0.04头/株,且不同场所的化蛹数量具有显著差异(F7,4=88.937,P<0.001);其中,花盆盆底化蛹数量最多,其次为花盆翻边,再次为地布表面,(图3d)。各场所5次调查逐次平均化蛹数量占比分别为0.0%、0.0%、0.0%、0.0%、22.5%~46.6%、50.9%~77.5%、0.0%和0.0%~2.50%,且不同场所的化蛹数量占比具有显著差异(F7,4=221.416,P<0.001);其中,花盆盆底的化蛹数量占比最高,其次为花盆翻边,再次为地布表面(图4d)。

2.3 栽培方式对不同场所化蛹数量占比稳定性的影响

根据4种栽培方式下不同场所的5次调查所得数据,分别计算化蛹数量占比标准误差与化蛹数量占比均值的比值,得出每种栽培方式、不同场所的化蛹数量占比稳定性指标[19]。分析结果显示,栽培方式不同,各化蛹场所的化蛹数量占比稳定性各异(图5)。当以双色地膜土栽番茄时,茎秆和种植孔周边化蛹数量占比稳定性较高,且整体存在显著差异(F5,24=6.224,P=0.001)(图5a);当以地砖托盘盆栽番茄时,花盆盆底的化蛹数量占比稳定性高于花盆翻边和花盆托盘底部,差异显著(F8,36=8.785,P<0.001)(图5b);当以地砖盆栽番茄时,花盆盆底和花盆翻边的化蛹数量占比稳定性高于地砖缝隙,差异显著(F7,32=6.571,P<0.001)(图5c);当以地布盆栽番茄时,地布表面的化蛹数量占比稳定性较高,且整体存在显著差异(F7,32=2.656,P=0.028)(图5d)。

图5 4种保护地栽培方式下番茄潜叶蛾在不同场所的化蛹数量占比稳定性Fig.5 Stability of the pupation ratio of Tuta absoluta in different sites under four different cherry tomato cultivation patterns in greenhouses

2.4 不同栽培方式对化蛹场所的选择性综合分析

相对化蛹场所选择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番茄的栽培方式不同,番茄潜叶蛾选择的化蛹场所亦不相同。当以双色地膜土栽番茄时,番茄潜叶蛾选择化蛹场所的先后顺序依次为地膜覆盖土、种植孔周边、茎秆、叶片,但不选择叶柄和果实化蛹(表2A);当以地砖托盘盆栽番茄时,番茄潜叶蛾选择化蛹场所的先后顺序依次为花盆托盘底部、花盆翻边、花盆盆底,但不选择叶片、叶柄、茎秆、果实、花盆表土层以及地砖缝隙等场所化蛹(表2B);当以地砖盆栽番茄时,番茄潜叶蛾选择化蛹场所的先后顺序依次为地砖缝隙、花盆翻边、花盆盆底,但不选择叶片、叶柄、茎秆、果实和花盆表土层等场所化蛹(表2C);当以地布盆栽番茄时,番茄潜叶蛾选择化蛹场所的先后顺序依次为花盆盆底、花盆翻边、地布表面,但不选择叶片、叶柄、茎秆、果实和花盆表土层等场所化蛹(表2D)。

表2 4种栽培方式对番茄潜叶蛾化蛹场所选择性的综合评价1)Table 2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selectivity of Tuta absoluta to pupation sites under the four different cherry tomato cultivation patterns in greenhouses

3 结论与讨论

番茄潜叶蛾是世界番茄的毁灭性害虫,并且已经对多种化学药剂产生了较强抗性,如若防治不及时或防治方法不得当,常造成番茄减产80%~100%[1,3,5]。银黑双色地膜覆盖土栽番茄,以及营养土盆栽番茄是目前设施番茄的主要种植方式,其中盆栽番茄,又依据地面的处理方式(透水砖铺设地面、黑色地布铺设地面)以及花盆托盘的使用与否,进而形成4种不同的番茄栽培方式。然而,在这4种栽培方式下,番茄潜叶蛾的化蛹场所是否一致,尚一无所知。对此,本研究以化蛹数量、化蛹数量占比和占比稳定性为评价指标,在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开展4种栽培方式下番茄潜叶蛾化蛹场所的选择性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哪种栽培方式,番茄潜叶蛾均较少在植株上化蛹;而且土栽、盆栽以及地面的不同处理方式等,均对番茄潜叶蛾化蛹场所的选择有影响。如当以地膜土栽时,番茄潜叶蛾主要在地膜覆盖土结茧缀土粒化蛹,亦可在种植孔周边化蛹,或在茎秆上结一薄丝茧化蛹;当以地砖托盘盆栽时,番茄潜叶蛾主要在花盆托盘底部化蛹,亦可在花盆翻边以及花盆盆底化蛹;当以地砖盆栽时,番茄潜叶蛾主要在地砖缝隙化蛹,亦可在花盆翻边及花盆盆底化蛹;当以地布盆栽时,番茄潜叶蛾主要在花盆盆底化蛹,亦可在花盆翻边及地布表面化蛹。地膜土栽番茄,番茄潜叶蛾主要吐丝缀土粒化蛹,可能与其模拟土粒形状以躲避敌害有关;在种植孔周边化蛹,可能与老熟幼虫多沿茎秆滑落有关。地砖托盘盆栽番茄,番茄潜叶蛾主要在托盘底部化蛹,可能与其躲避水淹有关;地砖盆栽番茄(无托盘),番茄潜叶蛾主要在花盆下的地砖缝隙化蛹,可能与此处隐蔽且湿度较为适宜有关;地布盆栽番茄(无托盘),番茄潜叶蛾主要在花盆盆底(盆脚内侧)化蛹,可能与此处隐匿且不会被水淹有关。此外,在3种盆栽番茄中,均有部分个体在花盆翻边化蛹,可能与此处隐蔽且从不会被水淹有关。研究结果对保护地番茄潜叶蛾的田间虫情调查及有效防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昆虫的种类不同以及同种昆虫的发生环境或寄主植物的发育时期不同,其化蛹场所各异[20]。通常,鳞翅目昆虫的化蛹场所主要有两种,亦即地下(即入土化蛹)和地上(寄主植物及地表)[21]。在地下化蛹的鳞翅目昆虫入土后常做一蛹室,然后在其中化蛹。在地上化蛹的鳞翅目昆虫的化蛹部位较多,主要包括叶片、花、花蕾、茎秆、果实、草丛、枯枝落叶等;而且,同一种昆虫可以在寄主植物的多个部位或场所化蛹[21-22]。如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übner),以入土化蛹为主,但亦可在花中化蛹(占比3.6%~12.0%)[21];甘薯麦蛾BrachmiamacroscopaMeyrick除在卷叶中化蛹以外,还可以在土缝里化蛹[23];而豆野螟MarucatestulalisGeyer不仅可在叶片背面化蛹,还可在落叶中化蛹[24]。Torres 等的研究则显示,露地番茄(亦即加工番茄/酱番茄)在开花之前,番茄潜叶蛾主要在植株上部化蛹;在果实膨果期前后,该虫在植株上部、中部和下部的化蛹数量相差无几;而且在果实膨果后期,茎秆上的化蛹数量明显较多[20]。同时,栽培方式对番茄潜叶蛾化蛹场所的选择亦具有显著影响[1,3]。Ucha-Fernandes等的研究表明,在保护地种植番茄(未覆盖地膜),番茄潜叶蛾主要在叶片皱褶处或潜道内做茧化蛹,其次为表土层[9]。在露地种植番茄(如加工番茄/酱番茄,未覆盖地膜),番茄潜叶蛾主要在叶片上化蛹,其次为1~2 cm的表土层以及茎秆上和果实中[1,20]。而本研究进一步佐证了栽培方式对番茄潜叶蛾化蛹场所选择性的影响。

无土栽培具有高产优质、土地和空间利用率高以及省时、省工、省力等诸多优点,在设施番茄种植中时常使用[14-15,25],如本研究中的有机蔬菜生产基地目前也已开始尝试使用该技术。此外在露地番茄种植中,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应用亦愈发广泛。然而,在无土栽培或露地覆膜(或不覆膜)等番茄栽培模式下,番茄潜叶蛾的化蛹场所及其选择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盆栽花盆盆底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仙人掌盆栽
水果盆栽种起来
盆栽
搬花盆
为什么花盆花盆底部有小洞?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