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探索青山绿水里的共同富裕
2022-12-19俞国军许鹏
文 俞国军 许鹏
淳安县下姜村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的基层联系点。《习近平浙江足迹》书中详细记载了习近平四到下姜“把脉”、破解淳安这样的山区县实现乡村振兴问题的战略思想与历史实践。二十年来,淳安县牢记嘱托,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根本立场,牢牢把握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共同富裕之间的辩证关系,坚定守护生态环境,深入挖掘发展优势,创新探索“大下姜”联合体模式,实现了乡村振兴质的飞跃,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
坚定守护一方青山绿水,筑牢山区振兴的环境优势。20世纪90年代初,淳安县像许多山区县一样靠山吃山,通过矿石开采、伐木烧炭、兴建地产等发展地方经济,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对千岛湖景区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要环境还是要发展,曾是摆在淳安人面前的艰难抉择。2005年3月22日,习近平在淳安调研时,明确要求淳安在“生态建设上当好示范”,从全省大局出发保护环境,建设一方净土,为淳安发展指明方向。2006年至今,淳安历届县委县政府把“保护第一、保护优先”摆在首位,不断探索“保一湖秀水”的淳安模式,通过制度建设、长远规划、科学决策,落实最高标准、最严监管、最实举措、最强保障的治理要求,实施从“末端治理”到“点源双控”、从“区域保护”到“全域统筹”的治理升级,实现了千岛湖出境水质持续保持Ⅰ类标准、生态环境质量全国一流、杭州全市第一的“三个一”目标。淳安县也被列入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获得国家级生态县称号,并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全面推进绿色高质发展,重塑山区振兴的发展优势。从依赖开矿伐木求生存向依靠环境优势谋发展转变,需要深谋远虑的智慧与战略眼光。如何把环境优势转变成发展优势,成为摆在淳安人面前的难题。2003年,习近平第一次调研淳安县下姜村时就给出了答案:优质高效、错位发展。按照“八字锦囊”,淳安县一边探索市场竞争力、一边探索发展独特性,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山区振兴道路。围绕“优质高效”,淳安大力布局未来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态势日趋明显。截至2021年,全县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1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33家,省级研发中心10家,实现高新产业增加值12.1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2.2%。围绕“错位发展”,淳安从资源环境优势出发,重点布局水饮料产业、旅游产业、农特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2021年全县水饮料产业营收超过100亿元,百亿级水饮料产业集群正蓄势崛起;2021年全县接待旅游总人数932.5万人次,以大培训产业为核心的旅游新业态正朝气焕发;2021年全县农业增加值41.07亿元,茶叶、枇杷、覆盆子、柑橘、山核桃等一批冠名“千岛农品”区域品牌的特色农产品价值不断提升。
发扬“先富帮后富”精神,探索乡村振兴的共富新路。乡村振兴需要全民共同努力,发展成果应由全民共享。十多年来,下姜村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了村庄旧貌换新颜。2020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下姜村寄予新的嘱托:“希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日子过得更加红火,发扬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带动周边走共同富裕之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指示,淳安县在《下姜村及周边地区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基础上制定《大下姜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细化环境共保、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品牌共塑、区域共富和组织共强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近三年来,淳安县创新组建的以下姜村为核心的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在联合体党委统一领导下,通过联建共富平台、联兴共富产业、联享共富生活“三联”模式,带领大下姜25个村、2.5万名群众,探索走出了一条党建统领先富带后富的共富新路。2021年,大下姜25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624.33万元,经营性收入977.8万元,在全省山区县率先完成“5030”消薄目标。大下姜党建联盟乡村振兴联合体共富模式,先后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浙江省首批乡村振兴十佳创新实践案例,并在浙江省和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