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阶段式目标护理在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2-12-19杨莉莉

黑龙江医药 2022年21期
关键词:偏瘫维度康复

杨莉莉

周口市中医院,河南 周口 466000

卒中是指大脑内血管突然破裂或梗阻,导致大脑局部软组织缺血、缺氧坏死,使对应的神经功能丧失,常以一侧肌无力、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等为主要临床特征,偏瘫是脑卒中最为常见的后遗症[1-2]。脑卒中后偏瘫不仅给患者生活带来巨大影响,也给家人造成了经济和生活上的负担。因此,帮助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生活能力最大限度恢复较为关键。脑卒中后偏瘫的康复不仅取决于手术的成败,还与术后相关护理措施有关。传统的康复护理相对死板、康复项目较固态化,效果往往欠佳。阶段式目标护理是指在不同的康复阶段,护理人员与患者共同建立恢复目标,这种护理模式可以调动患者康复的积极性,有利于术后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3]。考虑可将阶段式目标护理用于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阶段式目标护理在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周口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接受常规护理的5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常规护理+阶段式目标护理的50例卒中后偏瘫患者纳入观察组,连续护理6个月。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版)》[4]中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并在接受常规的卒中治疗后,经CT或MRI等影像学确诊。(2)就诊资料、治疗相关资料及术后康复护理资料等均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头颅外伤、脑部肿瘤。(2)在卒中发作前已经存在精神与行为无法自控的智力障碍。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58~75岁,平均年龄(68.15±4.45)岁,病程2~6个月,平均病程(4.56±1.15)个月。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69.43±4.34)岁,病程3~7个月,平均病程(4.58±1.06)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样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方法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使用阶段式目标护理。护理时间均为6个月。(1)常规护理方法。①患者手术后,应对患者头部伤口进行护理,伤口定期换药,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预防伤口感染。②加强患者营养支持,术后胃肠通气后,补充高钙食物、水果蔬菜,促进伤口愈合,加强患者自身免疫力。③疼痛时给予止疼治疗,告知患者要常翻身,避免住院褥疮形成。④要积极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避免术后关节僵,有利于日后康复。(2)阶段式目标护理。①健康宣教。待患者手术病情稳定后,帮助患者了解住院规章制度,介绍病房内设施的作用,为患者更换病服,协助患者清洁个人卫生,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变化。护理人员帮助患者了解与该疾病相关的知识,如该疾病的病因、并发症、预后效果、治疗方法及注意事宜等方面,重点向患者强调护理的重要性。②阶段式目标护理。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协商,遵循医嘱,定期用药和检查,确定术后康复训练计划,分近、中、远三个阶段。近期阶段患者实现从卧位到坐位,患者位于床上时,要指导患者体位摆放,上肢保持肩关节外展、旋内,肘关节屈曲,腕关节背伸,下肢放中立位,膝关节微屈。必要时,头偏向一侧,防止舌后坠,引起窒息。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进行被动活动,按摩患侧肢体,预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及静脉血栓形成,同时也要经常帮助患者翻身,防止褥疮形成。中期阶段患者可在医护人员或家属的搀扶下下床行走。日常要指导患者学会床上训练,包括翻身、起坐、关节活动及对抗训练等。远期阶段目标为患者可以独立行走,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能力,如洗手、吃饭等。③出院事项。嘱咐患者要按时用药,并进行适当锻炼,根据患者家庭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合理的出院康复计划,指导患者院外康复。

1.3 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分别于护理前、护理6个月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5]、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6]评估两组患者心理状态,HAMD共17项,总分共53分,HAMA总分共56分,分数越低表明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好。(2)自理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总分共100分,分数越高表明自理能力越好[7]。(3)遵医行为。采用样本医院自制护理依从性问卷评价,项目包括患者对用药的依从性、对饮食计划实施的依从性等,问卷Cronbach’sα信度系数为0.850,总分共10分,分值>8分为高度依从,6~8分为中度依从,<6分为低度依从。(4)生活质量。护理前、护理6个月使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8]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总计74条目,包括心理、躯体、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4个维度,采用5级评分法评估(1~5分),其中52条反向计分,22条正向计分,最终评分=(维度粗分-80)×100÷320,维度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D和HAMA、ADL评分情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HAMD及HAMA、AD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个月后,两组患者HAMD及HAMA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ADL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D和HAMA、ADL评分情况(±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D和HAMA、ADL评分情况(±s)分

a表示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

组别护理前观察组(n=50)对照组(n=50)HAMD HAMA ADL t值P值23.53±5.04 23.56±5.24 0.029 0.977 28.45±4.68 28.47±4.78 0.021 0.983 41.51±2.78 42.08±3.01 0.984 0.328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67.89±3.86a 61.03±3.24a 9.625<0.001 7.68±4.25a 12.25±4.65a 5.130<0.001 9.45±3.76a 15.64±3.48a 8.543<0.001

2.2 两组患者遵医情况

观察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遵医情况 例(%)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GQOLI-74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个月后,两组患者GQOLI-74量表中各维度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s) 分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s) 分

a表示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

组别护理前观察组(n=50)对照组(n=50)心理维度躯体维度社会功能维度物质生活维度t值P值53.02±4.77 54.11±6.19 0.983 0.326 51.86±6.94 50.75±5.28 0.900 0.370 49.39±6.88 51.02±7.41 1.140 0.257 52.30±6.01 53.26±6.49 0.528 0.599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73.91±5.66a 65.61±5.20a 7.636<0.001 72.08±4.35a 65.25±5.45a 6.926<0.001 75.45±5.06a 67.63±5.08a 7.712<0.001 70.33±5.79a 63.01±7.34a 5.537<0.001

3 讨论

偏瘫是脑卒中患者在恢复期较容易发生的并发症之一,因患者神经中枢系统受到破坏导致运动功能障碍,致残率较高。卒中后偏瘫患者早期可出现头晕、头痛及晕厥,后期常表现为一侧身体肌张力升高、肌肉痉挛,严重者会出现肌肉萎缩、瘫痪,还会引起发热、感染等其他并发症[9]。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预后效果往往较差,患者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身体运动障碍、日常生活无法自理、生活质量低下等。因此,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外,也应加强患者的康复护理干预。

以往常规护理用于卒中后偏瘫患者中,主要是为了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常常忽视患者的预后,如运动功能恢复、心理状态的恢复等,因此常规的康复护理效果往往欠佳,且患者多处于被动状态,对康复干预实施的依从性往往不高。基于传统护理的局限,本研究将阶段性目标康复护理用于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结果显示,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负性情绪改善优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自理能力、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上述结果均表明阶段性目标护理干预在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遵医行为,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究其原因为,阶段式目标护理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帮助给患者设定康复目标,在不同的康复阶段督促患者积极进行康复锻炼,达到康复目标,为促进病情转归奠定基础。这种有目标的康复干预大大调动了患者的积极能动性,也有利于减轻患者负性情绪,使其积极配合运动锻炼,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减轻疾病对生活的影响,进而提升生活质量。不仅如此,阶段式目标护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还弥补了传统康复护理方案形式单一、康复干预方案死板、固定等不足,对卒中后偏瘫患者实施全方位多角度的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巩固干预效果,进而促进患者身体协调能力的恢复,帮助患者提高依从性、减轻负性情绪、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10]。

综上所述,阶段性目标护理干预卒中后偏瘫患者,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全面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偏瘫维度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