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重点 抓住关键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2022-12-19蔡云雷
■ 蔡云雷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了专题阐述,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好“三农”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按照“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工作主基调,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建立重点工作“四个体系”工作落实机制,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全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一是做好产业规划。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支撑,配合农业农村部门,以脱贫县为单位编制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指导各地发挥比较优势,选准主导产业、实现错位发展、明确主攻方向,强化联农带农利益联结。二是推动乡村治理向线上转型。推进乡村治理内容线上化、透明化,推进乡村治理方式数字化,让村民从整体上变更生活方式,通过网络实现村里的党务、村务、财务公开,让村民可以更好行使监督权和表达权;探索建设乡村电子政务平台,全面推行“不见面审批”,提高办事效率,从而实现群众监督更便捷、补贴资金更透明、服务内容更广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持续推进“832平台”推广应用。指导基层加大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简称“832平台”)应用,加快帮扶产品认定,加大帮扶产品上线推广,加强包装和后续服务管理,不断提升客户消费体验和产品竞争力。四是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断优化畅通群众随时随地自主申报渠道,真正做到快速发现、快速响应;利用好国家防止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实时更新,强化帮扶措施分析研判,真正做到分类施策、精准帮扶。五是经常开展问题排查整改。把问题排查整改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方法,探索开发基层网格员日常排查上报程序,做到随时发现随时上报。六是持续巩固“三保障”成果。实施动态监测机制,强化数据共享,开展专项行动,落实长效机制。特别是针对基本医疗保障政策调整可能导致的脱保现象,认真做好脱贫人口参保动员工作。七是组织开展衔接资金项目资产清查。督促各地区落实清产核资工作要求,于年初对上年度的衔接资金项目资产进行清查,并对上年度衔接资金项目资产收益进行清算,做到“账实相符”,确保“家底”清晰;委托第三方机构对衔接资金项目资产后续管理情况开展专项核查,对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侵占套取、挥霍浪费、非法占用、违规处置衔接资金项目资产及收益等各类行为,依纪依法严肃追究责任。
以做好科学规划为引领,谱写农业农村发展布局新篇章。一是统筹抓好分类布局。根据县级国土空间规划,明确村庄布局分类,划分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等类型,找准目标定位,分类统筹推进。二是加快村庄规划。按照总体谋划、分步实施的思路,确定村庄规划类型和编制时序,推动有条件、有需求的村优先编制,三年内全部完成“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三是做好产业规划。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支撑,以县为单位编制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指导各地发挥比较优势,选准主导产业、实现错位发展、明确主攻方向,强化联农带农利益联结。
狠抓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打造龙江农业产业转型新优势。一是规划与项目并进。锁定发展目标,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着力将比较优势、后发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充实完善产业项目库,跟进资金支持,加快实施进度,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在建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循环。二是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探索资源变资产,推广“土地流转+土地托管”模式,扩大规模经营。通过土地流转和托管,提高土地利用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解决土地撂荒、闲置问题,增加土地产出和群众收入;鼓励农民通过流转、出租、折股量化等方式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三是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模式,鼓励强强联合,引导规模经营,延长产业链条,完善带动村集体经济和脱贫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四是充分发展庭院经济。将家庭农场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的特点与庭院经济投资少、见效快、灵活多样的特点相结合,形成家庭农场“顶天立地”、庭院经济“铺天盖地”,二者相互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五是畅通物流仓储及销售渠道。加快农产品和食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电商、批发市场与区域特色产业精准对接,重点培育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大力实施消费帮扶,着力解决物流和销售问题。
嘉荫县红光乡太平村大力发展民宿产业,为乡村振兴赋能 张伟/供图
采取“抓两头、带中间”工作方法,探索乡村经济发展新引擎。一是谋划乡村振兴示范区。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为依托,以县为单位,在国家投入资金的基础上,省级衔接补助资金配套支持一部分,每年高标准打造一个示范区。二是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标兵村。打造一定数量乡村振兴示范村,在产业发展、务工就业、集体经济、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社会事业拓展等方面打造样板、搞好示范。三是创建乡村旅游示范村。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挖掘旅游资源,展示龙江好风光,围绕哈大齐工业走廊、最美沿边公路、特色民族文化三大旅游板块,开发景点景区资源,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出旅游特色产品,提升旅游服务和管理水平,真正让老百姓吃上旅游饭。四是创建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村。运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打造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村。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实现5G全覆盖,实施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公共服务、智慧农业、电子商务、务工就业、垃圾分类等工作数字化转型。
抓好有劳动能力农民务工就业,构建就业增收新支撑。一是摸清吃透就业底数。建立务工就业大数据平台,掌握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信息和技能培训需求,持续做好月调度、月监测、月通报。二是充分拓展就业空间。不断拓展农业农村、帮扶车间、产业园区、城镇企业、产业梯度转移、创业带动、公益岗位等就业空间,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三是持续狠抓就业培训。开展“人人持证、职业农民、技能龙江”培训工作,采取菜单式、订单式、定向式、项目制培训,提升持证率、就业率、增收率;跟进实施“春风行动”,强化责任、优化服务、深化对接,做好返乡回流人员就业帮扶。四是精准实施就业政策。用足用好黑龙江省产业就业保增收政策,探索实行劳务市场中介奖补、用工企业减税降费、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奖补、一次性交通补贴、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稳岗补贴等各类就业政策。五是挖掘省外就业渠道。积极开拓省外劳务市场,搭建用工信息平台,培育区域劳务品牌,加大脱贫人口省外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
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获得新提升。一是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探索出台乡村建设实施方案,重点围绕路、水、清洁能源、数字乡村、综合服务设施等实施乡村公共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公共服务支撑能力。二是持续美化农村人居环境。按照“整顿、完善、巩固、提高”的总基调,全力整改存在问题,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垃圾和污水治理。三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对新换届的村“两委”班子,在学习上帮助、思想上引领、能力上提升、工作上支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四是优化乡村治理体系。健全和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重点解决好农村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突出问题,推广运用积分制和清单制,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