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流电视剧的艺术创新与传播路径探讨
——以《大江大河2》《觉醒年代》《山海情》为例
2022-12-19肖博文
□ 肖博文
中国影视进入新时代,主旋律文艺创作的美学探索也被推至新的高度。根据重要节点的献礼需求,2019年《激情的岁月》《外交风云》《老酒馆》等献礼剧成为影视爆款;2021年《大江大河2》《山海情》《觉醒年代》《功勋》《光荣与梦想》等时代剧进入观众视野;2022年《人世间》的播出再次引发新主流电视剧的高潮。可以发现,无论是现实、军事还是历史题材,新主流电视剧都是可以赢得年轻群体的喜爱。在内容上,新主流电视剧以典型人物立体化形塑、个体命运与家国命运的互文性叙事以及主旋律“新主流化”的艺术呈现,强化了剧集的戏剧性张力,激活了年轻群体的观看兴趣。在形式上,新主流电视剧通过大众化视角表达、民族价值引导、国际共性找寻三个维度,与当代青年文化的融合,迎合了受众多元文化诉求与情感期许,生成了新的文化传播路径。
承载家国梦想,拥抱年轻观众:新主流电视剧的时代挑战
近年来,新主流电视剧与数字技术产生合力,将生活气息与人文关怀有效整合,与观众产生共情。新主流电视剧是如何在多元媒介竞争激烈的态势下拥抱青年人,传递正确主流价值观,获得市场占有率?可以对比早期主旋律电视剧找到答案。
首先,早期主旋律电视剧题材一般取自重大革命历史事件,以意识形态为核心价值,过于宣教化,脱离了观众日常审美旨趣。解放战争、改革开放等历史主题与英雄人物叙事,与当下青年有一种所谓的熟悉的陌生感,过于雄伟的历史描绘弱化了年轻人的代入感。其次,艺术与现实的失衡。主旋律电视剧一般改编自现实事件,聚焦现实社会问题,但一些创作者抛弃了职业素养,偏离了现实性轨道,将英雄神化并呈现出违背科学逻辑的镜头,颠覆观众的价值认知。艺术性是作为电视剧优劣标准的考量,但相似的题材、脸谱化的人物以及模式化的镜头,使主旋律电视剧同质化、程式化严重,缺少个性与特点。最后,受众定位不明确,宣传度不够。在媒介融合时代,时间、内容、传播方式均表现为碎片化特征,受众大量分流,进入“网生代”年轻化市场是主旋律电视剧需要面对的挑战。由于早期主旋律电视剧由国家出资创制传播,不管是年代还是艺术表达都脱离了年轻观众市场,其受众多为“微老化”年龄群体。在影视行业不断重组改革的情况下,主旋律电视剧为了迎合主流市场,进入年轻观众视野,形成了新主流电视青年文化。
思想、艺术与时代同频共振:新主流电视剧的艺术创新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与影视学教授戴清在讲演时说:“重大题材影视内容创作是纯文学的精英思考、沉淀与网文IP大众接受相融合。”打造一批拥有思想性、艺术性、时代性与大众性的新主流电视剧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新主流电视剧的艺术创新体现在以下三个维度:
立体化的典型人物塑造。在新主流电视剧中,让观众铭记深刻的多是一些立体的经典人物,成为一种精神符号烙印在观众的心灵深处。不论是哪种类型的电视剧,人物的塑造都应该是圆满丰润的,而不是扁平脸谱化的。虽然立体性的人物塑造是创作者的共识,但一些创作者却偏差地将“立体”理解为“全面”,认为立体化的人物应该是完美的。其实不然,所谓“立体化”应是优缺并存,应用辩证的思维塑造立体多面的人物,让观众在对人物缺点认知并完善的过程中对人物的整体品质有一个全面性的认知。
与早期主旋律剧重结果、概念化的英雄人物相比,新主流电视剧在进行人物形塑时撕去了“标签”与“脸谱”,赋予其“平凡”和“血肉”。在《大江大河2》中,宋运辉天资聪慧而又勤奋踏实,是东海化工厂最年轻的副职,拥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和改革的魄力,但剧中也展示了其人际关系、感情处理等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增加了人物的真实感与可信度。在以扶贫为主题的《山海情》中,李水花饱受包办婚姻的痛苦责难,导演以“她视角”塑造了李水花的温情与坚韧,形塑了新时代女性坚韧独立的品质,获得了众多女性观众的认可。新主流电视剧在人物塑造上独具匠心,用人物优质的品格与其自身的“不完美”进行相互对比、反衬,使人物充满烟火气息。从传播效果反馈来看,新主流电视剧获得了大众的高度认可。
个体命运与家国命运的互文叙事。新主流电视剧采用家国命运与人物命运相结合,将宏大叙事融贯到个人叙事当中,完成了个体命运与时代发展的互文性叙事。《大江大河2》以“小人物、大时代”小切口式的叙述模式,描绘了改革开放时期宋运辉、雷东宝和杨巡三个普通青年的挣扎、觉醒与变化。宋、雷、杨三人是国营经济、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典型代表,他们的成长经历是中国三种经济体制的真实境况。该剧没有对改革开放时期功绩进行鸿篇绘制,而是通过三个个体聚焦时代展示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中的人情与法治的社会矛盾。另外,下沉生活,展现人民真性情,从人物行为原则来体现时代精神。电视剧《觉醒年代》的导演一改之前革命历史题材剧的说教化叙事,以小人物的个体冲突来代替,用人物命运发展体现国家命运走向。比如陈独秀因与日本留学生意见不合以及偷吃其午饭而惨遭殴打,到他与妻儿、朋友、同事的分歧,再到与保皇派、复古派的争辩等。个体人物贴近生活现实,摆脱了事件概念化的束缚,赋予了更细腻的情感表达。
主旋律的“新主流化”。在消费社会语境下,主旋律电视剧的“新主流化”完善了主流价值与商业市场的融合统一,受到年轻人的喜爱,是一个非常积极的文化信号。20世纪70年代,部分电视编码习惯研究的学者认为电视效果不仅是内容生产,还有一部分是形式的营造。新主流电视剧作为“人民”的产品,其内容品质在不断丰满的同时也强化了电影感、商业化的视听质感。导演在创作中通过互联网思维,在构建年代感、教育意义的同时加入了商业娱乐元素,充盈了观众的视听享受和审美愉悦感。法国哲学家、思想家福柯提出:“重要的不是故事讲述的年代,而是讲述故事的年代。”为了营造年代感,《大江大河2》《山海情》《觉醒年代》三部剧去掉了美颜滤镜,采用微黄的色调,展现历史的时代性。《山海情》导演孔笙将剧组搬到了宁夏银川市永年县闽宁镇西侧的戈壁滩上,用两个多月的时间精心搭建了闽宁镇的全景村落。创作团队深入实地,感受西北地区的人文风俗,在创作中力求电影真实性的质感。
新媒体时代改变了人们的观剧习惯,新主流电视剧的内容节奏和剧集数量也做出了调整。《觉醒年代》在剧情节奏上用版画和旁白做转场设计和勾连,将历史事件背景一带而过,巧妙绕过了历史背景的沉冗叙述;《大江大河2》由第一部47集缩短至第二部39集;《山海情》仅23集的内容量。同时,新主流电视剧也改善了广告等资本介入产生的注水问题。“快节奏、短剧集”满足了观众碎片化的收视需求,也是高品质主旋律电视剧“新主流化”的特征。
特里·伊格尔顿认为文学艺术是意识形态的一部分,路易斯·阿尔杜塞也提出艺术是一种状况的经验,是通过人类视觉看到并理解的意识形态,从而方便知识的获取。新主流电视剧的主旨是通过视听语言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引领观众价值导向。如何更好地将“主旋律”传播出去,使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获得国内外观众认可,是新主流电视剧的责任和使命。
大众、价值与共性:新主流电视剧的传播路径
新主流电视剧的传播是构建和彰显国家文化自信的重要渠道。近几年,新主流电视剧的传播路径大致可以概括为“大众”“价值”与“共性”三个关键词。在融媒时代,新主流电视剧创作者通过影视视觉文化传递,减少因语言不通而形成的文化传播阻隔,同时合理利用互联网数字技术带来的空间自由度,精准受众定位,优化创新,不断完善新主流电视剧的国际表达。
语境降维,大众化视角传播。拥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中国是高语境文化的典型。一直以来,主流媒体在传播主旋律价值时,习惯性使用“官媒”高语境的思维和口吻。早期主旋律电视剧以宏大教条化叙事为主,台词正式、抽象、深奥,没有具象材料支撑,使观众觉得晦涩难懂、枯燥无味。新主流电视剧更注重人民性和审美性,用大众化视角进行影像叙事。如《大江大河2》以三个普通人的事业发展之路,展现了改革开放第二个十年的开放之难。在这过程中,有亲朋好友、领导同事等多元的人民话语声音,将历史理性融于人物感性中表达,使台词通俗易懂、简洁淳朴。《觉醒时代》中除了对新文化运动者的褒扬,还有对中国文化传统固守者的肯定,表达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多元性。新主流电视剧通过语境降维,运用大众化视角传播,有助于角色在具像语言行动中对观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能够将深奥严肃的高语境大叙事转化为生活化个人化的民间叙事,并实现主旋律电视剧的日常审美化。
价值引导,产生民族共鸣。新主流电视剧传播的语境降维并不是指一味地讨好观众,盲目地追随不健康的审美之风。创作者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需要站在特定的高度去审视作品质量,“重数量轻质量、娱乐至上”等现象必将对整个行业产生危害,造成文化生态失衡。电视剧是一种叙事艺术,故事赋予电视剧以文化价值传播功能。作为承载主流文化价值的新主流电视剧,需要辩证地把握“公众满足”与“价值引领”的关系,传播民族精神和时代价值。《山海情》并没有像其名字一样,过多地展现儿女情长的爱情故事,而是通过剧中角色的命运成长、党中央的对口帮扶以及扶贫政策的显著效果,展现了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过程之艰苦。剧中人物使用的西海固关中话与福建闽南话方言,完美呈现了闽宁镇地区淳朴的风俗民情,体现了我国各地区人民团结无畏的精神以及对夺取脱贫攻坚胜利的乐观自信。《大江大河2》延续第一季的内容,通过宋运辉、雷东宝、杨巡等人的际遇与奋斗历程,展示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济、社会、政治领域的巨大变革与嬗变,传递了中国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实践者的知难而上、集体利益优先个人利益等民族精神,与当代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并引起共鸣。因此,新主流电视剧文化传播要以“人民为中心”,在迎合大众视野之余坚持思想价值导向,传递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血脉精神,产生民族共鸣。
找寻共性,完善国际表达。在国际化传播层面拥有多种障碍因素,诸如语言、知识版权、政策保护等,严重阻碍了文化传播的进程。根据拉斯韦尔传播理论模式,实现国际传播效果的前提是让内容通过传播渠道传给国际受众。渠道方面,通过互联网、新媒体等技术在融媒时代可以迅速实现电视剧创作、制作、播出、推广、营销等一体化产业生态整合传播。近年来,主旋律电视剧的生产制造产生了新变化,但让国际受众接受我国文化是我国文化传播亟需攻克的国际难题,重点是寻找共性。电视剧作为视听文化产品,是良好的文化软实力载体,能够承载中华民族奋斗历史阶段的具体语境和社会主义先进的文化思想。新主流电视剧要找寻民族与世界的共同认知,准确传达国家意志。《觉醒时代》很好地找到了文化传播的共性。导演用历史唯物的角度把握时代现实,展示给观众以人生、人性以及人情的美好。如北大教授们对观点理念差异的争论、赵纫兰称李大钊为“憨憨”以及写实的版画和写意的场景的拼贴,勾勒出了先驱青年们纯洁的心灵与美好的愿景。对美好的向往是人类共同的追求,观众易被美好的细节触动代入,从而产生文化认同。《山海情》讲述了西海固干部群众响应扶贫号召,完成易地搬迁的故事,导演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及舌尖文化的融入,契合了国际热点问题与观众兴趣。首先,女性主义一直是当今国际社会探讨的重要议题,剧中的李水花以身体的弱小、性格的坚韧呈现了女性的自强独立,实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女性力量的诠释。其次,《山海情》创作团队将宁夏、福建的地域特产呈现于电视荧屏,通过“味觉文化”接近国际观众。如剧中陈金山的岩茶、吴月娟的沙茶酱、宁夏回民油饼、宁夏滩羊以及硒砂瓜和宁夏枸杞等,使用“舌尖味蕾”公共外交吸引海外受众。经笔者查验,目前《山海情》第一集在YouTube热播剧场播放量高达230万,线上观众点赞率高达96%,黄金时段的播放时长突破170万小时。《山海情》对于国际市场的共性找寻,成功实现了文化传播的国际表达。
结语
进入新时代,新主流电视剧作为大众文化产品,完成了典型人物的立体化塑造、个体与家国命运的互文性叙事以及主旋律“新主流化”的艺术表达之本体性创作转变,实现了语境降维式大众性认同、价值引领民族性共情以及共性找寻的国际性接受的应用性传播趋势。新时代文艺要把握历史、世界、现实、自我的四个维度。在历史之维,新主流电视剧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新认识中华文化的现代性因素,注重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将当代思潮和话语与不同的历史语境接合,把握好历史尺度与主旋律美学的标准;在世界之维,新主流电视剧应提升国际化表达,将文化差异、文化折扣转为文化认同“走出去”;在现实之维,新主流电视剧要体现新时代精神,贴近数字时代下的现实人文关照,不走浮夸路线;在自我之维,新主流电视剧也应保持国际文化、青年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吸纳,把握主流价值内核并融入“类型+”元素,在文化竞合关系中“和而不同,美美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