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自然灾害事件中的地方融媒体报道
——以四川省巴中市广播电视台“7·10”抗洪救灾报道为例

2022-12-18王兴元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2期
关键词:巴中洪灾暴雨

王兴元 夏 辉

(作者单位:巴中市广播电视台)

自然灾害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一种必然现象,如洪水、地震、海啸、台风、旱灾、泥石流和火山爆发等,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和信息传播快、易引发网络谣言与群体性事件等特点,做好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的报道是自媒体、互联网和地方融媒体抢占话语权、提高影响力的重点工作之一。

巴中市地处川陕边界的大巴山南麓、长江重要支流渠江流域上游,受山区地形和极端天气等共同影响,全年降雨量的70%集中在5月—9月,其特点为持续性强降水、突发性暴雨和连续性暴雨,洪灾、山体滑坡和崩塌等自然灾害易发、频发,是四川省短时强降水多发区和山体滑坡区。

2021年7月9日8时至11日14时,受高空槽和西南低涡共同影响,巴中市经历5次暴雨天气过程,最大降雨量达327.6毫米,各河段涨水超5米的有18站,为40年一遇,全市143个乡镇(街道)43.928 5万人受灾。7月11日零时,四川省启动2021年首个Ⅲ级防汛应急响应。

面对突发洪灾,巴中市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巴中台”)坚持“快”“深”“合”,旗下广播、电视、报纸、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同时跟进,加大对暴雨预警和抗洪抢险救灾新闻的报道力度,有效地营造了稳人心、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浓厚舆论氛围,并掌握舆论主导权,占领新闻传播制高点,提升了地方融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1 立足“快”,强化报道全程全面,突出宣传报道的主动性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突发自然灾害事件会引发民众的恐慌及对信息的大量渴求,因此,地方融媒体就要发挥传播优势,快速发出准确、全面的声音,提高群众防灾警觉,彰显地方融媒体的主动担当。

1.1 应急反应机制启动快

7月8日,接到巴中市应急委的指令后,巴中台赓即启动突发自然灾害采访报道应急反应机制,围绕一线采访、技术支撑、后勤保障三个方面,整合旗下广播、电视、报纸、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组建应急快速反应小分队,到市应急指挥中心、市气象局、市卫健委、市消防支队等单位蹲守,第一时间掌握气象权威信息,抢占报道先机;奔赴南江县桥坝镇、沙河镇,通江县陈河镇、永安镇,平昌县白衣镇、响滩镇,巴州区三江镇,恩阳区茶坝镇等自然灾害隐患点蹲点,报道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应对自然灾害的准备情况,突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抢占舆论引导的主动权、话语权。

1.2 报道主题策划快

为了做好灾情报道、明正视听、传递正能量,7月8日,巴中台召开自然灾害专题报道策划会,明确应对自然灾害各阶段的报道主题,并开设《直击抗洪救灾一线》《党旗在抗灾救灾一线飘扬》《万众一心重建家园》等栏目;潜伏期主要发布预警信息、避险安全常识和报道各级干部群众应对自然灾害的准备情况,稳定人心;爆发期重点关注灾情动态、受灾情况,引导舆论;扩散期和消退期深度报道抗洪救灾举措、动态和先进群体(个人)等,汇聚合力。

1.3 预警信息发布快

7月8日起,巴中台通过多种平台,全天候、全方位、立体化发布《巴中9日夜间至11日白天大雨到暴雨、部分地方大暴雨》《巴中发布地灾橙色预警》《巴中连续暴雨,这份城市内涝避险自救锦囊你一定需要》《防灾请出招》等预警信息和避险常识23条。同时,记者、编辑通过QQ、微信、微博、抖音、短信等个人社交媒体进行转发。截至7月9日6时,巴中台共向全市270余万市民发布信息300多万条次,从而提高了群众的防灾警觉性,减少了群众损失。这种快发布、全覆盖、无死角的预警信息发布方式,使巴中台成为全市人民获取应对自然灾害信息的首选,群众亲切称之为“抗洪抢险第二指挥部”。

1.4 信息报送“直通车”建立快

根据抗洪救灾地域和部门职能,7月8日,巴中台就与应急、气象、交警、卫计、消防、电力、乡镇的工作人员和网友建立多个微信群、QQ群,同时,利用无线巴中“1+N”融媒体平台,与央视新闻、新华网、四川观察等媒体及全市5个区县融媒体中心上下联动,搭建抗洪救灾信息报送“直通车”。“7·10”洪灾期间,巴中台通过“直通车”向基层采集图片、文字、视频等有效信息400余条,向上报送消息、报道220条,被央视新闻、新华网、《国防军事早报》、四川观察、川观新闻、封面新闻等主流媒体采用。

2 立足“深”,强化正确舆论导向,突出宣传报道的权威性

全媒体时代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土壤。因此,地方融媒体就要突出宣传报道的权威性,及时、准确、全面、客观地报道受灾和救灾情况,激起人们对灾情的关注警觉、对政府抗洪救灾举措的支持响应和对抗洪救灾中先进群体(个人)的热爱支持,传递正能量,凝心聚力,牢牢掌握新闻舆论的话语权和主导权。

2.1 “深”挖信息来源

自然灾害爆发后,网友、自媒体的海量碎片化信息铺天盖地,这为地方融媒体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信息来源。7月9日20时,获悉“三江镇电站船只被洪水冲走”的信息后,巴中台立即“深”挖信息来源,认真核实视频、文字的真伪和准确度,快速编发了《罕见暴雨 事发三江电站河道》《通报》两条短视频,通过无线巴中“1+N”集群抖音号、视频号发布,央视新闻、四川观察、封面新闻等多家媒体第一时间转发,到7月10日20时,这两条短视频的全网阅读量达1 600万、点赞9.9万,及时、准确地报道了事件真相,回应了社会关切,消除了自然灾害带来的恐慌,稳定了社会情绪,维护了社会良性发展。7月10日13时,记者又从网上“深”挖“新场镇3人被洪水困在孤岛”信息源后,快速编发了《生死时速、紧急救援,新场镇被困河中孤岛3人成功获救》短视频,24小时内阅读量达100万、点赞4万,传播了正能量,避免了负面舆情产生。

2.2 “深”入现场采访

7月9日全市普降暴雨后,巴中台立即派遣13个融媒体采访小组,赶赴通江县城区、平昌县白衣镇、巴州区三江镇、南江县高桥镇等抗洪抢险一线,随拍随写随编,新媒体首发、全媒体跟进、融媒体传播,保证了洪灾现场、出行路况、救灾措施等情况的快速发布,让广大群众第一时间对此次洪灾有正确认知并采取积极的自我保护措施,激发人们对政府抗洪救灾举措的支持和响应。

“7·10”洪灾期间,采访小组共采写《四川巴中 普降暴雨 紧急转移安置21730人》《生死时速、紧急救援,新场镇被困河中孤岛3人成功获救》《暴雨致巴中多条道路中断 暖心“的哥”冒雨清理路面》《关键时刻!又见人民子弟兵 他们依然脚踏洪水 头顶暴雨 战斗在抗洪前线》等受灾救灾信息150余条,被中央电视台采用21条、四川电视台采用14条、其他中央级或省级媒体采用110条。其中,《洪水过境淹没县城沿河街道,通江拉响防空警报,通江挺住!》在网上热传,全网播放量超1.7亿、点赞超230万;《罕见暴雨 事发三江电站河道》全网阅读量1 600万、点赞9.9万。

2.3 “深”度报道

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的新闻报道,要以客观的“灾”情报道和充分的“人”情报道相结合,这对地方融媒体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竞争力至关重要。“7·10”洪灾期间,巴中台各融媒体采访小组,在快发短视频、图文报道后,立即深度采访各级干群奋力抗洪救灾、守望相助的感人事迹,播发《迎战主汛期 筑牢防汛“安全大堤”》《强降雨导致巴中2.7万户停电,电力部门紧急抢修》《看!他们是暴雨后的“巴中温度”》《开展清淤和环境消杀 协助群众恢复生活秩序》等深度报道35条(篇),传递了正能量,增强了全市各级干群战胜自然灾害的信心。

2.4 “深”植温度

在自然灾害事件中,各级媒体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报道理念,找到与基层百姓需求相契合的传播亮点,做“有温度”的新闻,用真诚的情感关怀传达人文精神。在“7·10”洪灾期间,巴中台开设“直击抗洪救灾一线”融媒体直播特别节目,以“生命”“情感”为底色,以“温暖”为基调,现场挖掘消防救援人员、志愿者、电力工人、热心市民等一个个“最美逆行者”的感人事迹,并用文字、图片、视频勾勒温暖瞬间,给受众留下了深刻印象。7月9日,巴中台赴响滩镇融媒体采访小组推出了图文和短视频报道《关注巴中大暴雨·响摊镇水位上涨过快,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抢救物资》,介绍了洪水逼近场镇、街道低洼处瞬间积水超1米时,当地干部不顾自身安全连续奋战6个小时,组织群众抢救转移人员物资,避免了场镇1.6万余名居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24小时内播放量1 027万、点赞量7万,打湿了无数市民的眼眶,响滩镇退休干部陈海才激动地说:“红军时期党的好干部又回来了。”7月12日,巴中台赴白衣镇融媒体采访小组推出《看!他们是暴雨后的“巴中温度”》,介绍了消防救援人员彻夜清淤,累了困了就和衣睡在街道上的图文和视频,刷爆了当天的朋友圈,阅读量超20万,引爆了老区人民的拥军热情。

3 立足“合”,强化传播方式方法,突出宣传报道的有效性

融媒体时代,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的渠道和习惯发生了深刻改变,地方融媒体只有将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自媒体的即时性、与受众的交互性“融为一体、合而为一”,让受众既能及时、准确地获得信息,又能全面、客观地了解事实,还能参与新闻报道、传播、互动,才会赢得受众的认可喜爱,从而吸粉涨粉,提升宣传报道的有效性,提高地方融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竞争力,打赢融媒体语境下新闻舆论的话语权、主导权,占领新闻传播的制高点。

3.1 网媒合力

7月8日,巴中台旗下各平台和记者在微信群、QQ群里广发“英雄帖”,向网友预征抗击自然灾害的图片、视频和文字,帮助核实信息,转发抗洪救灾举措动态,评论、点赞、转发相关新闻报道。7月9日全市普降暴雨后,巴中台除派遣采访小组深入现场外,还加强与身处“第一现场”的网友合作,为受众提供及时、权威、翔实的新闻报道。网媒合力,提高了新闻采制效率,减少了谣言传播机会,激发了网友参与自然灾害新闻报道、互动、转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中,《娃娃鱼搁浅放生》《捞损失,加油啊!》《电网员工帮商铺紧急转移白酒3000多公斤》《巴中人民巴适得很:‘消个毒,加油干’》等网媒合力采编播发的新闻报道瞬间在网上热传,放大了温暖瞬间,增添了各界干群抗洪救灾信心,增强了巴中台用户黏性,赢得了新闻舆论话语权和主导权。

3.2 媒体融合

巴中台将旗下广播、电视、报纸、无线巴中App等平台的人员设备“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围绕一线采访、技术支撑、后勤保障三个方面,组建13个融媒体采访小组,采写编发视频、图片、文字、H5、慢直播等各种终端新闻产品140余条,并在巴中网、无线巴中App、《直播巴中》抖音号、无线巴中微信公众号、《巴中广播》微博等新媒体首发,《巴中新闻》、FM94.0广播、《巴中广播电视报》等全媒体跟进,“7.10”洪灾期间巴中台自然灾害新闻报道网络点击量3.2亿次、点赞390万、涨粉20.8万。实现了大屏小屏集群发声、线上线下结合、报网端微联动的融媒体传播,形成了舆论引导的报道合力,为全市赢得抗洪救灾全面胜利提供了强大舆论支撑。

3.3 上下联合

“7·10”洪灾期间,巴中台利用无线巴中“1+N”融媒体平台,与央视新闻、新华网、四川观察、学习强国等中央级省级媒体及全市5个区县融媒体中心上下联合,播发《10年后再战渠江洪峰》《强降雨持续!巴中启动自然灾害Ⅳ级救助应急响应》《暴雨袭川 巴中通江:多地普降暴雨 各部门全力抢险》《强降雨致南江突发滑坡 16户54人成功避险》等新闻报道200余条(篇),实时关注巴中防汛减灾成效、全面展示了巴中各级干群奋战抗洪救灾感人故事和灾后恢复工作。其中,7月11日15时,与央视新闻联动,以“演播室+市应急指挥中心+县区抗洪抢险一线”直播连线的方式,推出“直击抗洪救灾一线”融媒体直播特别报道《四县联动·直击四川巴中抗洪救灾一线》《正直播·巴中通江暴雨后 清淤排涝正展开》,1个小时的直播时间,在线观看人数达12.26万,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让“巴中声音”更加清晰响亮。

4 结语

在突发自然灾害事件融媒体报道中,巴中台检验了应急反应机制,锤炼了一支“突发能策、提笔能写、拿筒能讲、举机能拍”的多功能型全媒体记者,获得了领导肯定、社会满意、受众喜爱的良好效果。作为地方融媒体,只有快速反应,抢占报道先机,维护社会稳定;深入报道感人事迹,传递正能量,凝心聚力;网媒互动、媒体互融提高采编播发效能,才能掌握新闻舆论的话语权、主动权,吸粉涨粉,占领新闻传播的制高点。

猜你喜欢

巴中洪灾暴雨
“80年未遇暴雨”袭首尔
浅论执法中队如何在洪灾中发挥能效
巴中:从一案之“改”到一域之“治”
暴雨
How to survive a flood 如何从洪灾中活下来
How to survive a flood如何从洪灾中活下来
当暴雨突临
Famous people who love to read books
生态巴中的三张名片
暴雨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