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融媒体语境下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素养
——由媒介发展引发的“热思考”

2022-12-18李晓辉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2期
关键词:媒介语境受众

李晓辉

(作者单位:长治市广播电视台)

当今融媒体传播生态有别于传统媒体时代的封闭式信息传播生态,是通过开放式的技术手段,将报纸、广播、电视等不同类型的媒介,通过互联网渠道融合起来,进而实现信息传播的共享共通。这种融合不是削足适履式的生搬硬套,而是在保留各自特色基础上实现优势互补,由此产生“1+1>2”的效果。同时,在融媒体语境下,信息传播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特征,海量性、实时性、无地域性等已成为常态。在这一背景下,我国不仅对媒介技术领域和实用层面给出了新的标准,也对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新闻采编人员要不断地去钻研、学习、摸索,从而总结出一条符合时代需求的提高职业素养的道路。

1 融媒体的概念

融媒体,是区别于传统的单一化媒介发展生态,通过技术手段将不同类型的媒介融合起来,从而构建出的多元化的媒介。融媒体的概念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对于媒介方面的融合,即报纸、广播、电视等的媒介融合;二是对于整个媒体组织方面的融合,即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机构组织的交互融合。这两个层面的融合虽然方向不同,但都属于媒体融合的一部分。

2 融媒体语境下新闻媒介的发展要领

2.1 信息交融,互联互通

融媒体语境下的各类媒体是信息交融、互联互通的,这样的特性能够极大提高新闻采编人员的工作效率。融媒体可以利用各类媒介平台渠道,让新闻在各个媒介平台中实现互联互通,同时能够达到各媒体组织间人力、物力资源等交换共享的目的,从而抱团发展,形成一个矩阵。比如,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融媒体中心因着力于搭建融媒体指挥调度中心、整合新闻采编队伍,实现了内部资源的互联互通,从而荣获了2021年10月份发布的“全国新闻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提名。以此为榜样,各类媒体组织如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等也要做到协同发力,积极拥抱新媒介技术、利用新时代理念,推动融媒体朝着更深层次的方向前行。

2.2 加强舆论引导,提升传播效能

融媒体语境下,各类媒介的边界日益模糊,慢慢地成为一个整体,因此更加要强调对于舆论的引导。这是因为融媒体是随着互联网发展而诞生的产物,在信息的传播方面有着很多问题,同时很多受众对于此类信息的分辨能力都比较薄弱,缺乏相关的教育引导,再加上当前时代文化呈多元化发展态势,这就使得当前融媒体语境下对于舆论的引导也变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强舆论引导,提升传播效能,便成为融媒体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眼下各地方融媒体中心的发展要领。就以内蒙古满洲里市融媒体中心来说,对于2021年底内蒙古呼伦贝尔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满洲里市融媒体中心便积极地承担了舆论引导的职责,利用自身组建的融媒体矩阵(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全天候、多角度地对疫情防控的情况进行跟踪报道,并在各平台主页设置了疫情防控实时报道、疫情时期群众办事“云窗口”、疫情防控典型事迹宣传等栏目,从而去安抚群众情绪、帮助群众解忧,积极引导舆论,为疫情中的人民群众打了一剂“强心针”。

3 融媒体语境下新闻编辑人员提高职业素养的策略

融媒体时代是媒介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新闻编辑人员要敢于打破传统媒体时期的旧思维,积极探索并寻求新的发展理念。接下来笔者就从几个层面入手,去探究融媒体语境下新闻编辑人员的职业素养。

3.1 打破旧框架,树立新理念

融媒体发展之初,各大报社记者还没有充分适应新的发展节奏,缺乏对于实时新闻撰写的意识。对于新时代的新闻采编人员来说,其就要做到打破旧框架,树立新理念。新闻采编人员必须要敢于打破传统媒体旧思维,树立融媒体新理念,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去迎接新常态,并适应融媒体发展节奏,为自身顺应融媒体的发展而去不断学习进步,努力成为适应融媒体发展的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让新闻的传播模式在融媒体时代得到优化。例如,可以在不耽误工作的前提下不断地去学习新事物,拓宽视野,掌握更多领域的知识,逐渐形成一个立体化、多样化的知识结构,进而树立新的理念。

3.2 摒弃老方法,适应新技术

融媒体是互联网发展下的产物,因此融媒体语境下的新闻采编人员要顺应互联网发展新趋势,做到摒弃老方法,适应新技术。

首先,新闻采编人员要积极顺应媒介技术发展趋势,因为时代正在呼唤复合型新闻工作者[1]。新闻采编人员要想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就必须善用融媒体技术,借助新技术去传播一些积极的、深入人心的作品,在让人民群众丰富自己业余生活的同时,还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正能量思想的熏陶。相反,假如新闻采编人员无法做到顺应媒介技术发展新趋势,那么对于舆论的引导、给人民群众树立榜样等也就无从谈起,甚至还有可能造成整个传播链紊乱。因此,提高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素养,使其顺应媒介技术发展新趋势,不只是单纯为了用新技术,更多是为了使新闻采编人员在融媒体语境下更好地担负起自身的传播使命,当好党和人民的传声筒。

其次,各地方融媒体中心也应积极改革。例如,青岛广播电视台于2019年搭建了“频道+客户端+账号矩阵”一体化平台体系;湖北广播电视台在2020年以融媒体工作室为阵地,以新媒体账号为触角,建立了“Power融媒大脑”。这些都是各地方融媒体中心为顺应当下融媒体时代发展趋势,积极变革信息接收模式,从而对新兴社交媒体的微博、微信等进行了有效应用。

新闻采编人员也要适应当下各地方融媒体中心的发展,积极了解并善用新技术,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开设相关账户并发表积极的内容,根据融媒体时代受众的需求和特征,努力改变、积极创新,绝不能故步自封。除了能够熟练使用新媒介技术外,当下最要紧的还是要树立相应的新服务理念,即要将人民群众所需作为工作任务导向,把人民群众的需求当成工作使命,为人民群众源源不断地提供更多优质作品。

3.3 明确角色定位,提高政治素养

新闻传媒是事实的记录者、真相的传播者、政策的解读者[2],担负着帮助受众掌握、了解外部世界信息的职责,这是全世界范围对于传媒业的共识,新闻采编人员更要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有充分的认识。

首先,在我国,传媒业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自然要承担起事实的记录者、真相的传播者、政策的解读者的责任。西方传播学家李普曼曾提出过著名“拟态环境”理论。在这个理论中,传媒业像是一面镜子,能够对真实世界作出反应,而受众因为时代的发展与个人能力的限制,同整体社会的发展之间出现隔阂,因此只有通过这面镜子,才能对社会有具体的了解和认知。如果这面镜子不能如实地反映社会现实,而是反映了一些错误的、具有误导性的信息,那么结果轻则迷惑受众,重则会让整个社会都陷入混乱的局面。从这个角度看,作为新时代的新闻采编人员,一定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要多去学习、摸索,以便让自己具备敏锐的政治意识,做到对国家出台的政策方针了如指掌,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政治意识和政治涵养,将“两个维护”当成新时代新闻采编人员的工作导向、基本任务与前进方向,并将这些理念贯穿至整个工作中,让工作的推进更坚定、更有力。

其次,要正确地去引导舆论,不炒作、拒绝贿赂,坚持正义的新闻职业态度,树立正确的新闻观。新闻采编人员要不负“耳目喉舌”这个称号,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好“三严三实”(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尤其是要“严于用权”,因为传媒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意愿,有着强大的权威性,因此新闻采编人员要时刻秉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党、人民、国家和社会不断地制作出富有教育意义、思想内涵深刻的好作品。

3.4 增强把关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融媒体语境下,信息的传播体量呈几何级增长,市面上的信息数量多,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在外表看似充满正能量、内核却满是负面内容的信息层出不穷。在这种背景下,受众便对新闻采编人员提出了更为艰巨的任务和挑战。

上文提到,新闻媒体像是一面镜子,将现实社会状况反映给受众,因此受众接收的信息可以说全都来自新闻媒体,而新闻采编人员在这个过程中就扮演着信息提供者的角色,在这面镜子中呈现出的内容都是由他们去决定的,因此新闻采编人员也素有“把关人”的称号。关于“把关人”一说,最早是由美国传播学者卢因提出的,卢因根据战争时期的一些调研,发现了在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着“把关人”角色,其对人们日常的生活工作进行把关。

应用至传媒业,这个把关的角色便是新闻采编人员。新闻采编人员要在数量巨多的信息当中采集、筛选出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在编辑的过程中,还要对采集好的信息进行创新编辑,这样才能在当今众多的媒体平台中脱颖而出。这就要求新闻采编人员要时刻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要能够高效辨别信息真伪,还要对其进行差异化编辑,以制作出更多有新意、有价值的作品。

融媒体语境下的新闻采编工作还有个要点,那就是创新。新闻采编人员必须要注重新闻采编方式的创新,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群体,增强新闻节目的社会效应[3]。媒体要想实现整体行业的发展,就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创新变革之路,那么就要树立起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创新技术、创新理念等的先决条件,如果没有创新意识,其他方面的创新也就无从谈起。

融媒体时代,受众是不缺信息的,缺的是有创新性的内容。如果新闻采编人员制作出的内容千篇一律、毫无新意,那么不管辞藻再华丽,语句再优美,也注定无法成为一部好的新闻作品。这就要求新闻采编人员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对每一个事件、每一个素材都进行创新性思考,从不同的视角去编辑、制作内容。综上,在融媒体语境下,新闻采编人员要时刻提高把关和创新意识,这是融媒体时代新闻采编人员应该且必须具备的素养。

3.5 以服务人民为导向,以推动社会发展为目标

我国是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这是我国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显著优势。因此,我国的传媒业也要以服务人民为导向、以推动社会发展为目标。

传统媒体时代,传播的内容大多较为严肃,个性化内容较少,导致对受众的吸引力降低。而融媒体时代,受众接收信息的路径得以拓宽,人们可以通过在新媒体平台留言、评论等方式去发表自己的感想和看法。新闻采编人员应借助新媒体技术打通传统媒体与受众沟通不畅的难题,多去关注、了解受众的想法和观点,从而更好地服务人民、推动社会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要求,这也为传媒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道路,那便是要将当下各类新技术如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等结合起来,让它们协同发力,去带动传媒业的整体创新发展。传媒业在利用这些新技术的同时,不能只考虑如何使用这些技术实现利益最大化,而是要将注意力放在社会效益上,以社会效益为导向。但实际情况是,一些自媒体因为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对社会效益视而不见,发布一些不实的、虚假的新闻消息,给社会带来消极影响。因此,在融媒体语境下,新闻采编人员要将服务人民、效劳社会放在首要位置,不能因为追求经济效益就忽视自身职责,造成整个传媒业发展混乱。

4 结语

新闻职业素养是决定一个人能否胜任新闻工作的基本要素之一[4]。新闻采编工作是整个新闻传播链条中的重要环节,新闻采编人员应积极提高自身职业素养,打破旧框架,明确角色定位,以服务人民为导向,为国家、社会和人民不断制作出优质的新闻内容。

猜你喜欢

媒介语境受众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书,最优雅的媒介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跟踪导练(三)2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