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拟态环境下田园生活的构建研究
——以《向往的生活》为例

2022-12-18赵晓慧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2期
关键词:田园生活拟态受众

赵晓慧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

“拟态环境”最早由美国著名新闻评论家、作家李普曼在其作品《舆论学》中提出,是指大众传播媒介以现实世界为原始蓝本,对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拟态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镜子般的再现,它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环境[1]。李普曼认为社会发展使人们接收到越来越多的信息,但仍有一些是不能被直接接触的,对于这些事物,人们往往从获得的信息中进行了解,从而形成自己的看法,也就是说人们对所谓的真实世界的感知或多或少都受这种拟态环境的影响。《向往的生活》通过有意识的选择、加工、改造已有的客观环境,构建出一个传统田园和理想田园相结合的全新田园生活景象,满足了人们对田园生活的期待心理。

1 传统田园生活的再现

《向往的生活》自2017年第一季开播到2021年已经拍摄五季,节目中塑造的传统田园生活情景激发了受众的集体乡愁记忆,每季的拍摄地都不同,展现了不同地域的自然风光和农耕生活。导演试图通过自给自足、自力更生的节目模式向人们呈现一种美好的乡村生活,从而引发人们对田园乡村生活的关注和受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1.1 自然风光与农耕生活

节目选址是还原真实田园乡村生活的第一步,虽然每季选址不一样,但都将场景设置在乡村、山区或者远离都市喧嚣的郊区。第一季“农夫篇”拍摄地选在北京密云,展现的是城市边缘郊区的宁静;第二季“江南篇”拍摄地在浙江桐庐,展现江南水乡独有的烟雨气息;第三季“湘西篇”拍摄地选在湘西翁草村,展现少数民族的风俗风貌;第四季“彩云篇”拍摄地在云南西双版纳,展现别样的亚热带风情;第五季“桃花源篇”拍摄地选在湖南常德,展现返璞归真的桃源生活。这样的设定更容易让人带入情景,也满足了不同地域受众的乡土情怀。

《向往的生活》主要通过选取乡村元素与构建节目场景,为观众重新构建一种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乡村田园形象。具体来说,节目采取多机位拍摄,力求真实记录、着力表现乡村田园生活中极为平凡的家常生活,使观众在这些日常中感受到醇厚质朴的乡土气息。节目中日常起居的场所被称为蘑菇屋,蘑菇屋依据当地房屋的构造来搭建,“一家人”住在乡村的瓦舍平房,室外的装修风格与当地的居民建筑融为一体,屋子周围种植着丰富的应季农作物,一日三餐自给自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悠然自得“归隐”般的田园生活。日常生活所需食材通过传统的物物交换模式获得,即通过农田劳作来换取肉类、蔬菜等,节目嘉宾为换取粮食辛勤劳作,摘玉米、插水稻、种蔬菜、拔萝卜、打菜籽油……因为缺少现代炊具,嘉宾会就地取材搭建炉灶、劈柴烧火。节目真实地记录了几位嘉宾在蘑菇屋生活的真实状态,极力还原传统乡村田园生活的原貌,从而激起人们记忆深处的乡村记忆,并增强人们的认同感。

1.2 家庭化人物设定

一个院子、一家人、几亩地、几个朋友、三五只家禽构成了人们印象中的传统乡村生活情境。家庭的日常生活运转主要依靠每个人各司其职来实现,《向往的生活》中每个固定嘉宾都有着明确的人物分工和鲜明的个性特征,如厨艺精湛的黄磊扮演家庭中“爸爸”的角色,给每个人安排任务,自己承担做饭的任务;暖心体贴的何炅扮演家庭中“妈妈”的角色,和每位嘉宾沟通感情,担当主人和嘉宾之间的桥梁,拉近主人与客人的距离;憨厚老实的彭昱畅、文静可爱的张子枫则扮演家庭中孩子的角色,听从家长的安排,分担家务,照顾客人。这样一家四口的设计符合中国传统家庭的构造。此外,每期做客的嘉宾也贴合节目主题,被邀请的大多是蘑菇屋主人熟悉的朋友,嘉宾以亲戚或者朋友的身份到访,人物之间的互动在真实、自然的状态下展现,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让观众也“进入”节目中跟随节目嘉宾去体验田园生活。

2 理想田园生活的营造

在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的当今社会,完全还原传统意义上的真实乡村生活是难以实现的,《向往的生活》节目中所呈现的乡村景观是制作团队将信息加工处理之后,向受众呈现的一种符号审美化的信息环境。节目展现给受众的是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选取风景优美的拍摄地、营造悠闲轻松的生活节奏等,通过日常生活的琐碎小事呈现生活乐趣。阳光洒满小院,桌上是美味佳肴,凉亭下三两好友闲聊过去、畅谈人生……《向往的生活》作为慢综艺节目,从画面、时间、空间等层次进行场景化叙事,重新解构场景,并对它们进行拼接、模糊化的处理,最终展现理想诗意的田园生活。节目所塑造出来的乡村生活和现实中的乡村生活相差较大,现实中,人们背负着沉重的生活压力,工作生活中存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困扰……而这些生活的琐碎在节目中都被弱化处理,着重突出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一面,这样呈现出的拟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众逃离城市生活、回归田园、回归自然的愿望,也符合大多数人对理想田园生活的想象。

2.1 画面风格的诗意表现

为了能让观众领略到具有地区特色的乡村景观,节目通过穿插全景画面来展现整个乡村的全貌。《向往的生活》第五季延续前几季节目运用航拍拍摄全景的传统,第一期开头通过一组航拍全景展现蘑菇屋所处地“桃花源”的自然环境,通过航拍镜头、特写画面等带领观众感受优美的自然风光。而在展现蘑菇屋内部构造时运用跟镜头,第一人称视角更具代入感。此外,节目后期通过添加滤镜,丰富了画面效果,如食物画面添加滤镜,激发观众的欲望;自然景色添加滤镜,唤起观众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节目中田园生活的理想化还依靠音乐的巧妙运用来实现,音乐作为有声符号系统,起到了带入和渲染的作用。当镜头转到乡村的自然景物时,伴随的是轻柔舒缓的轻音乐,呈现出一种意境美;画面切换到乡村的夜景时,保留了乡村静谧夜晚中的虫鸣鸟叫,给予观众强烈的代入感,和镜头里的嘉宾一起享受片刻宁静,得到心灵的放松;节目中各种小动物的叫声让乡村形象更加立体化,音效与画面的自然融入使田园形象更具烟火气息[2]。《向往的生活》以缓慢的节奏展现出了悠闲舒适的乡村生活,满足了观众对乡村生活的美好想象。

2.2 叙事时间和内容的选择

不同于其他戏剧冲突强的真人秀节目,《向往的生活》采用弱化戏剧冲突的处理方式,以呈现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状态为主题,在叙事时间方面,对时间进行畸变处理。热奈特在叙事学论著《叙事话语》中曾引用著名电影符号学家麦茨的一段话,来印证时间对于叙事的重要意义:“叙事是一组有两个时间的序列……被讲述的事情的时间和叙事的时间(所指时间和能指时间)这种双重性使一切时间畸变成为可能……”[3]《向往的生活》在整体上依然遵循故事发展的时间顺序,同时巧妙地对时间进行艺术化处理,通过对时间的畸变处理增强了节目的观赏性和艺术性。这种时间畸变直接奠定了节目对故事重心的选择,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观众的情感取向。

《向往的生活》作为一档记录生活的慢综艺节目,其节奏在整体来看是比较舒缓的,和其他节奏较快的综艺节目相比,此类慢综艺节目往往可以给观众带来轻松且平和的观看体验。节目在叙事时间表达上总体遵循时间顺序,但也穿插“本事时间”顺序外的画面,这种剪辑方式激发了观众的观赏兴趣,延长了观众的观赏时长,并增加了观众观赏的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每时每刻的内容都呈现出来是难以做到的,要想在一期节目中展现核心内容就必须对画面内容进行挑选、重组,这一点在角色人物设定上的体现最为突出,如节目中黄磊切菜、做饭的画面重复出现,强化了“黄小厨”这一人物设定;彭昱畅、张子枫、刘宪华、张艺兴作为蘑菇屋中孩子的角色,他们的画面多为嬉戏打闹、干农活、打杂……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立体化。

2.3 动物的拟人化

《向往的生活》作为一档纪实类综艺节目,其娱乐性很大部分体现在后期制作方面。节目中添加了花体字、动画等诸多娱乐元素,这种后期处理将节目中人物、动物的情绪更加生动地表达出来,画面更加丰富。除固定嘉宾以外,节目组将动物也划分为家庭成员,具体来说,节目中的小动物被赋予人的思维和特征,每个动物都有不同的角色设定,体现了它们独特的个性。比如,爱静止思考的哲学家鸭子“尼古拉斯·彩灯”、偷听八卦的山羊“点点”、蹲守在厨房偷肉吃的“小H”和“小O”。每季节目的小动物也会有所变化。例如,第一季还是小羊的“点点”经过几年的成长在第三季变成了“老点”;第一季的小柴犬“小H”在第二季有了“女朋友”并给它取名叫“小O”……通过一系列拟人化的处理,节目更具温情,更加具有趣味性。

3 文化和社会价值

慢综艺倾向于关注受众的内心感受,通常以不注重哗众取宠的民生话题、不太讲时效性的文化类话题为主,从而展开一系列具有思想引导性的情感类节目内容[4]。相比于其他快综艺,慢综艺更加倾向于关注受众的内心感受,《向往的生活》作为慢综艺的代表,更能让观众从中感受到生活的真谛。节目将综艺的娱乐作用和教化作用完美结合,受众不仅可以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使精神和心灵得到休憩,也能对现实生活进行思考。自古以来,在传统农耕文明的影响下,中国人的血液里流淌着向往简单朴素的田园思想的基因,对乡村影像的呈现具有一种文化认同感。节目中保留了乡村生活最原始的部分,展现出一种乡土情结,能够增强人们对于乡村文化的认同感[5]。

在现实生活的客观条件下,大多数人没有办法完全摆脱艰辛和琐碎的现实生活,无法回归自然,所以只能将这种希望寄托于电视节目和影视作品。节目构建的田园景象恰恰迎合了当代人们在拥有便捷生活的同时向往宁静而淳朴的田园生活的需求,满足了人们对田园美的追求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也激起了人们内心深处对中国隐逸文化的价值认同,淳朴真挚的亲情、友情的呈现也引起了受众强烈的情感共鸣。与周围邻居简单友好的社会关系和对朋友真诚的态度,传递着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吃当地美食、过当地节日,展现风土人情、地方美食、风俗文化等。例如,在第四季节目中,嘉宾被当地人邀约去参加泼水节,大家身穿具有民族特色的傣族服饰,欢聚一堂,这种入乡随俗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各地的文化习俗。

节目中的田园生活展现了一个与现实快节奏生活完全相反的慢节奏生活,慢节奏的呈现除了体现为节目嘉宾的生活状态外,还体现在农作物成长的画面中,如水稻的种植到收获、油菜花变成菜籽油等,通过农作物漫长的生长过程,让观众感受到一年四季的变换和时间的流动,同时搭配字幕文字解读,普及农业知识,帮助部分观众了解相关知识。此外,节目还具有较好的社会反响和社会价值,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助力三农,通过镜头展现乡村生态之美,引导观众由节目出发关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4 结语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笔下的田园洒脱生活不止存在于魏晋时期,更是当代中国人内心的精神写照。《向往的生活》通过视听影像呈现出传统农耕文化中的三种关系,即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关系,满足了人们“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情愫。节目所展现出的惬意与舒适,能够让人们在精神上得到短暂的放松,现实生活所面临的高压和期待无法得到满足的落差,使人们沉浸享受拟态环境下营造的景象,人们并不在意节目中呈现的环境是真还是假。从这个角度来说,《向往的生活》这类节目通过拟态环境营造的田园生活,为人们提供了逃离现实生活的窗口。从另一个角度看,拟态环境是现实环境的部分再现,拟态环境虽然是虚拟的环境,但在受众看来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是近似真实的虚拟环境。但值得注意的是,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过度美化,会使最终呈现的乡村田园生活与真实的乡村生活有较大出入,部分受众会产生真实体验的心理落差,并且容易误导受众形成刻板印象,所以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把握拟态环境构建的尺度值得人们深思。

猜你喜欢

田园生活拟态受众
章鱼大师的拟态课堂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我向往的田园生活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模仿大师——拟态章鱼
田园生活
山林石屋,北京城边的田园生活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关于拟声拟态词的考察
“拟态边疆”:媒介化社会中的涉藏边疆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