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蓝舌病的防治
2022-12-18黄明娥樊大艳汪润民段小铃
黄明娥 雷 毅 樊大艳 汪润民 段小铃
湖北省潜江市动物疫控中心,湖北 潜江 433100
羊养殖中的疾病问题是限制羊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一旦出现疾病问题将显著降低羊只的生产性能和机体健康状况,即便是后续进行治疗获得了康复,治疗期间损失的生产性能及治疗所需要的药物成本均显著降低了羊养殖的经济效益,制约了羊养殖产业的科学发展。羊蓝舌病是羊养殖中一种常见的病毒性传染性疾病,实际生产中又称为羊瘟。羊蓝舌病是由于感染了蓝舌病毒所致,这种病毒大多数情况下会通过昆虫进行传播,其中库蜢是病原传播中最常见的昆虫媒介。羊蓝舌病在各种羊养殖品种均有可能出现,同时对于不同性别、各日龄阶段的羊养殖中均会出现感染患病的情况。通常羊蓝舌病在环境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季节较为多见,主要与这种疾病的传染媒介的存活有一定的关系[1]。
1 病原学
羊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感染引起,蓝舌病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是一种双股RNA病毒,且有24 个血清型,各血清型之间没有交互免疫力。该病毒对氯仿、乙醚和去氧胆酸钠都有一定的抵抗力,但对胰酶敏感,过氧化物、氢氧化钠溶液、乙醇溶液或福尔马林均可将其杀灭。同时,蓝舌病病毒不耐受酸性环境,当pH 为3 以下时就可将其灭活;其不耐高温,60 ℃加热30 min 就可将其灭活[2]。
2 流行病学
绵羊是蓝舌病的易感动物,患病羊和患病以后带毒的羊是本病的传染源,蓝舌病病毒可在媒介昆虫库蜢体体内长期存在并大量繁殖,再通过其叮咬健康羊而水平传播。本病还可通过胎盘进行垂直感染,胎儿在病母羊子宫内会直接感染发病。羊养殖中交配和人工授精过程也会造成疾病的传染,携带病原的公羊精液中也会含有蓝舌病病毒,导致母羊的感染患病。任何品种和年龄的羊均易感,尤其是1 岁左右的绵羊。羔羊养殖中由于初乳的采食,对疾病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机体具有一定的免疫力。但是羔羊在断奶后,没有了从母体乳汁中来源的免疫球蛋白供给,而这个阶段羔羊自身机体的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对于病原的入侵没有良好的抵御机制,机体的免疫能力出现下降的情况,所以这个阶段发病率相对较高,通常在30%~40%,发病后出现死亡的几率在20%~30%。由于羊蓝舌病主要通过库蜢的叮咬而水平传播,所以经常在炎热的夏季和初秋季节流行,呈现为非接触性传播感染的情况。羊蓝舌病的传播高峰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在气候潮湿炎热的时节,昆虫大量繁殖,增加了羊养殖中出现蓝舌病的几率。羊养殖地区的水域特性也是影响这种疾病发生的重点,水域较丰富的地区出现的概率较高,特别是池塘河流多的低洼潮湿地区更容易流行[3]。另外,该病的发生和流行程度与库蜢的分布、生活史和习性也有密切的关系,而且羊养殖中出现患病的情况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3 临床症状
羊养殖中出现蓝舌病感染的症状主要分为急性型感染和亚急性型感染2 种,不同的感染类型所表现的疾病症状有所差异。急性型感染蓝舌病初期会有一个潜伏期,潜伏期长短与羊的品种和年龄有关,但是通常来说羊蓝舌病的潜伏期为2~7 d。病羊发病初期表现身体发热,体温升高至41 ℃,并稽留2~3 d。同时病羊的采食量下降,厌食,精神萎靡,放牧时容易落群,口唇部位红肿,水肿可延至面部,口流涎,口腔黏膜充血且呈青紫色。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病羊的腹部和颈部皮肤也出现红肿,发热几天后病羊的舌头、口唇等部位出现溃烂,导致吞咽困难,分泌的唾液也不正常,呈红色[4]。继发感染后会引起局部组织坏死且口腔发臭。鼻腔流出脓性分泌物,鼻孔周围有结痂,导致病羊呼吸困难和鼾声。部分病羊的蹄冠和蹄叶部位出现炎症,不可碰触,走路不便,出现膝行、跛行或卧地不起,身体衰弱消瘦、便秘或腹泻,严重者还会因严重腹泻而死亡,有的因伴发胃肠炎和肺炎而死亡。羊蓝舌病的发病率为30%~40%,死亡率为2%~30%,有的羊场发病严重的可高达90%,感染后没有死亡的羊只会在10~15 d 后康复,6~8 周以后蹄部也恢复正常。如果妊娠4~8 周的母羊感染蓝舌病,其分娩的羔羊约20%会有发育缺陷症状,如脑积水、小脑发育不足、脑回沟增多。亚急性型感染的患病羊只早期不会出现明显的疾病症状,但是随着感染时间的推移,患病羊只机体虚弱,体型逐渐消瘦,后续会出现头颈僵直的症状,难以获得康复。出现亚急性型感染的患病羊产肉和产毛量显著下降,而且品质降低,最终导致羊养殖的经济效益显著降低。
4 防治措施
4.1 严格引种
鉴于本病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羊场必须在饲养过程中做好综合性的预防措施,提高科学养殖水平,以保证羊群健康生长。随着我国养羊业的发展,羊场的养殖规模也在逐渐扩大,所以很多养殖户会选择从外地引进种羊来提高羊场的养殖效益。如果在引种环节忽视羊蓝舌病防控工作,在引种过程中的卫生消毒和病原检疫不到位,则极易将蓝舌病羊或带毒羊引进健康羊场,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养羊户必须禁止从蓝舌病流行的国家或地区引种,在引种前做好种羊的检疫工作,查看其免疫接种记录和疾病治疗记录等,以确保引进健康羊。在引入本场前对隔离舍进行严格消毒,在混群饲养前先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观察,通常建议隔离观察饲养的时间在1 个月以上,在此期间没有出现异常情况,同时经检疫合格后才能混入到健康羊群中养殖管理。
4.2 加强羊养殖的饲养管理
羊场饲养员要做好羊舍的灭蜢和排水工作,定期使用驱虫药物做好驱虫措施,严格控制和消灭羊场周围的媒介昆虫,杜绝本疾病的水平传播。在放牧时羊群不要去池塘河流多的低洼潮湿地区,应选择干燥、地势高的地方放牧。加强羊舍的卫生管理工作,定期对羊舍进行清扫和消毒,可用4%氢氧化钠溶液或30%草木灰水对羊场进行全面消毒,以消灭蓝舌病病毒,切断传播途径。羊场还要做好通风工作,保证羊舍新鲜空气的顺畅流通,并控制好饲养密度。发现病羊后立即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病羊发病初期可以用抗生素或抗毒素类药物进行治疗,也可先清洗消毒口腔,再用甘油涂抹在皮肤溃烂部位[5]。如果病羊的蹄部出现症状,可用3%来苏尔溶液清洗患病部位,再使用土霉素软膏,并包扎蹄部,防止继发感染其他疾病而增加病情的严重程度。在羊养殖中出现蓝舌病感染情况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的相关规定,需要对患病羊只及时采取强制性的措施,主要包括及时封锁患病羊的养殖栏舍,隔离和捕杀患病羊、对患病死亡的羊只及时进行无公害化处理,避免疾病的二次感染,同时做好羊场中紧急免疫处理,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
4.3 科学预防接种
目前,疫苗接种是预防羊蓝舌病的有效方法,可以提高羊群的抗病力。我国用于预防该病的疫苗主要有灭活疫苗、弱毒疫苗和亚单位疫苗,其中弱毒疫苗比较常用。弱毒疫苗在羊养殖中应用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是对于母羊而言,如哺乳期母羊在接种了弱毒疫苗后会导致产奶量的下降,进而影响羔羊的机体健康状况。而母羊在妊娠过程中接种弱毒疫苗容易导致妊娠母羊出现流产、死胎或者产出畸形胎的情况。弱毒疫苗如果是新疫区可进行紧急接种,流行区可在每年发病流行前15 d 接种,提前预防,当疫病流行时羊体内才能有足够的抗体。但是接种疫苗前应确定当地的病毒血清型,并选择相应的血清型疫苗,否则容易降低免疫效果,缩短疫苗的保护期。在出现了疫病情况的养殖区域中,可以通过在每年出现疫情的前1 个月或者母羊进行配种前3 个月左右对羊群进行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预防羊蓝舌病的发生。
4.4 羊蓝舌病的治疗措施
患病羊在初期阶段会出现机体发热、部分组织溃烂和肿烂的情况,这些症状表现和羊只养殖中常见的疾病症状相似,如羊口蹄疫和传染性水疱炎症疾病等,所以对于羊养殖中蓝舌病的治疗措施需要对患病羊只进行确诊后才能进行,通常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进行确诊。现阶段,对于羊蓝舌病的治疗措施主要是注射高免血清,通过给患病羊只注射与蓝舌病病毒相同的血清型号的高免血清,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5 结 语
羊蓝舌病的发病率与羊场的预防力度有很大关系,而羊场对该病的预防工作又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工作,所以养殖者必须重视该病的预防工作,落实好引种、饲养管理和疫苗接种,最大程度上降低发生率,提高养羊经济效益,促进羊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