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治愈系电影的类型化创作
2022-12-18叶璐
叶 璐
(作者单位:重庆对外经贸学院)
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人们享受的物质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但是与之对比的是,人们的精神却愈加空虚与焦虑,在追求世俗意义上的学业成功、事业成功、家庭成功的道路上,被现实生活中无休止的欲望包裹。与此同时,现实中的一切都充满着不确定因素,再加上生活各方面的压力,普罗大众又因心中的欲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而感到焦虑失落,于是经常处于精神的低谷状态[1]。因此,治愈系电影应运而生,它的出现正是处于这种精神负值状态的人们的需求召唤。
1 治愈系电影的起源
日本是治愈系电影的发源地。本来治愈系是指在日本20 世纪90年代末时兴的一种音乐类别,一般归到这一门类的音乐都是节奏舒缓、让人心情放松的。紧接着才出现了治愈系动漫、治愈系电影、治愈系美食等。
日本有着自身特殊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屿型国家,其地震频发,而且火山多,土地资源、食物资源等偏少,这使其部分民众处于无安全的状态中。与此同时,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处于快节奏生活之下,几乎没有时间停下来让自己的身心得到休息。在这种内外因素的夹击之下,日本人民开始无意识地寻找某种情感寄托,发泄自己的情绪,这时候治愈系电影成为观众治愈疗伤的依托之一。
2 日本治愈系电影的类型化
伴随着日本治愈系文化的流播,治愈系电影成为电影市场中熟悉的热门话题[2]。提到日本的治愈系电影时,会有如“悲伤时能得到安慰”“能够舒缓电影观众在社会生活中的苦闷和压力”等印象,但这是一种模棱两可的、抽象的认知。
对日本经典的治愈系电影作品《东京物语》《海街日记》《小森林》等的分析,可以从三方面着手。首先,从场景选择来看,治愈系电影有着对自然的崇拜,经常呈现大自然中美丽的风景;其次,在剧情叙事上,大多数治愈系电影的创作风格都是平淡舒缓与极简主义相融合;再次,从主题上来讲,是由小见大,经常是由一个家庭为背景,然后选择其中无数个家庭的共同点进行描述,从而反映整个社会的某种现象。这三个元素形成了日本治愈系电影类型化的视听语言。
2.1 场景
通常,相对简单的情节、不太多的故事人物设计是治愈系电影的特征。在这种创作语境下,导演选择设计的电影场景就成为吸引观众注意力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治愈系电影中所设计的场景经常会定焦于美丽的大自然,这个场景的设计是为电影的主人公提供心灵救赎的安全地,同时也促使电影的主人公在其中获得相对稳定的生命成长经验。影片以慢节奏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状态随着人的心理变化而变化,并最终实现自身心灵上的救赎,真正绽放出人性的光辉。
由于日本崇尚自然文化,其在视觉上非常重视展现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而且,治愈系电影对自然风景的展现不只是用好看的颜色与构图画面诱导人们内心的冲动,而是在影片中暗藏着哲学意味,而这种哲学意味一直含有日本民族的文化底蕴和东方世界的美学观。例如:岩井俊二导演的《情书》是一部氛围很温柔的治愈系电影作品,北海道的雪天、雪地和雪景在影片中呈现出纯粹美丽的白色,给电影观众带来一种非常清明透彻的心境,同时,它也是纯洁爱情的象征。《小森林》里绿意充盈满屏的田野森林,非常容易让电影观众产生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那种十分规律的田园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以及新鲜的食物和空气,和对自然的崇敬,让很多崇尚自然、渴望心灵放松的观众十分向往[3]。同时,日本是个岛国,四面都是海洋,各地距离海景不到70 千米,森林山谷随处可见。日本文学早先就频繁地赞誉海洋大山,感叹森林山谷之美。“海洋”“树林”“食物”这三种视觉元素最常在日本治愈系电影中出现,既是因为日本受其国土的自然地理风貌的影响,也是因为这种自然地理风貌与日本民族文化有着深刻联系。在治愈系电影中有各种关于人与自然的作品,如《哪啊哪啊神去村》中强调突出对山神的尊崇,还有《天空之城》《梦》等电影作品警告人们敬畏自然,与自然和平相处。
另外,海对于日本人来说不仅仅是日常风景视觉的享受,也是日本经济的关键所在,日本人需要通过海洋这条交通要道与外界往来,所以,一望无际、胸怀博大、无私奉献的海洋,深深扎根于日本国民的心中。这种意象也体现在日本的治愈系电影中,例如: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记》,将故事地点放在了临海城市镰仓,影片中四姐妹在海边逐浪谈心的场景,在视觉方面展现了美,在戏剧方面述说了感动。其他的拍摄海景的治愈系电影还有《不可思议的海岸物语》《比海更深》《眼镜》《夏威夷少年》等。
治愈系电影的重要作用在于它是观众的心灵抚慰剂。一方面,看治愈系电影是一种视觉享受,大多数观众选择看治愈系电影的原因是觉得观看完后有一种闲适、放松的感觉,这其中的因素包括清新的色彩、自然的景色;另一方面,自然美是城市处于快节奏生活中的居民心之所向,电影观众放下现实中的烦恼,跟着治愈系电影所营造的疗愈美梦,随着叙事剧情的深入,进一步放松自己的身心。
2.2 情节与叙事
在情节讲述上,治愈系电影相比于好莱坞非常戏剧化的叙事结构来说,其不需要复杂的讲故事技巧,而是以琐碎细腻的生活日常展现为主,犹如表面平静的湖泊,看似没有太突出的戏剧性生活日常,但连在一起却暗藏张力[4]。就像散文,形散而神聚。并且治愈系电影中经常用到沉默、留白等拍摄手法,给观众呈现出诗意叙事的氛围,通过看似随心安排的情节传达出无穷无尽的韵味。换句话形容,就是治愈系电影具有极简主义的类型化特征[5]。
具体来说,治愈系电影的极简主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强烈的戏剧冲突在治愈系电影中会被淡化,生活的琐碎让故事少了些起承转合的逻辑,生活中的小概率事件和巨大转折点经常在治愈系电影中被轻描淡写地带过或回避。所以治愈系电影的戏剧冲突性并不强[6]。
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电影作品是日本治愈系电影的代表,自从《小偷家族》获得戛纳最佳影片奖项后,治愈系电影在西方引起了颇高的关注度,因此《海街日记》《步履不停》《如父如子》等也都走向了国际影坛。这些作品的叙事基调都十分平和舒缓,作品里面大起大落的剧情都被一一剔除,那些在生活中有着戏剧性的偶然只是影片开头的一个引子,并不作为故事的重心来讲述,重大戏剧性事件发生后的事情才是影片要呈现的重要情节。例如:《步履不停》讲述了一个失去优秀的大儿子的家庭,作为主角的良多是这个家不争气的二儿子,正因为如此,主角良多在这个家庭总处于尴尬的地位,与亲人之间存在若有若无的隔膜。通篇都通过展现细腻的生活细节,来串起整个故事的中心思想。《海街日记》的故事的开始是非常有戏剧性的,曾经出轨的父亲去世了,却留下了和情人的小女儿,原配的三个姐妹决定接纳这个小女孩,带她到镰仓跟她们一起生活。这个戏剧性的开头只是为了引导接下来人物自我疗愈的重要剧情。
其次,在电影叙事中运用省略与留白手法。治愈系电影追求沉默中的潜台词效果,于是在电影叙事中经常会用到省略和留白的手法,给观众想象的空间,也是电影与观众的潜在互动联系。这种省略和留白的应用使日本治愈系电影深具形式和风格的独创性。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作品对日本治愈系电影的叙事风格影响非常大。小津安二郎的作品是诗意的,舒缓的,看似平淡不经的。他不将具有强烈情感的戏剧冲突摆在观众面前,而是像个闲庭信步的悠闲诗人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挑动人的心弦,而诗作往往是浓缩的精华,细枝末节需要看的人去想象[7]。也就是说,某种层面上,这种省略与留白的电影叙事手法有种东方的神秘感,在治愈系电影中体现出诗意、简洁的叙事意味。
《东京物语》里日本传统家庭的感情联结因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分崩离析。住在小城中的平山周吉老两口前去东京探望自己日思夜想的儿女们,却受到冷遇,不久后,妻子病重去世,儿女们回来悼念母亲,又很快回到自己快节奏的生活中,只留下周吉老人孤独地守着老屋,怀念逝去的妻子。在《东京物语》中,两位老人的思念、感伤、孤独与哀痛,这些丰富的情感采用了婉约的叙事方式进行呈现。与此同时,结合小津安二郎导演极具特色的低机位拍摄、固定长镜头、对称式平稳构图与静物影像[8]等拍摄手法,使电影远离了沉重的伦理叩问,激烈的戏剧冲突,平淡地讲述出普通人在普通生活中的悲与喜,这种平淡将诗意韵味包裹其中,是非常典型的治愈系电影的极简主义叙事呈现。
2.3 主题
从主题上来看,治愈系电影是由小见大,经常是由一个家庭为背景,然后选择其中无数个家庭的共同点描述,从而反映整个社会的某种现象。由此,联系到日本的历史,日本在20 世纪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迅猛发展的速度让全世界都对此感到惊讶,但伴随着现代化发展的快速进程,财富的不断累积,外来文化的冲击,日本文化与家庭构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年轻人为了获取更多的生活物质财富,选择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工作,于是父母与子女两代人的联系被削弱分割,父母孩子为一体的传统家庭文化在日本超快速发展的社会氛围中瞬间分崩离析。小津安二郎的经典作品《东京物语》就以这样的时代为背景,讲述在东京奋斗多年的子女对于从乡下千里迢迢来看望他们的父母,表现十分疏离冷淡,这种状态是对当时日本传统家庭文化逐渐消逝的现实描写。
20 世纪90年代之后,日本社会经历了一次泡沫经济危机,传统的家庭文化已经日渐落寞,家庭问题仍然是日本社会的核心问题。2008年,是枝裕和执导的作品《步履不停》从小众视角出发,展示人们极少关注的传统家庭,与小津安二郎的作品有着相似的主题和韵味。电影《步履不停》以回老家参加大哥忌日为起因,主角二儿子良多,带着自己刚刚结婚不久的妻子和继子回老家,向电影观众呈现了一个三代同堂的日本传统大家庭。这么一个传统家庭的日常琐事,以及从主人公良多的视角,将看似琐碎的情节中悄悄溢出来的家庭悲痛、父子隔阂和人伦亲情,对日本传统大家庭的追忆思念和一去不复返的怅然在《步履不停》这部影片中隐隐传递了出来。
在此之外,治愈系电影还有一些微小但不可忽略的特征,比如治愈系电影中积极向上、大团圆式的结局非常多。例如:电影《哪啊哪啊神去村》在主题上宣传保护森林,在内容上比较励志,主人公平野勇气因为高考失利,对自己的未来十分迷茫,毫无期待,后来在机缘巧合下了解到一份伐木工人的工作,故事的最后,平野勇气在经过一系列的学习、选拔后,成为一名合格的伐木工作者;还有《小森林》中在城市里找不到归属感的女孩市子回到老家小森村,在这里靠自己的双手种植食物、烹饪美食,最终获得了自己的心安之处;《海街日记》中四姐妹消除了对上一辈感情纠葛的不理解,同时每个人与自己生活中的矛盾坎坷有了心灵上的和解……这些治愈系电影都充满着积极向上的情感,能够引导现代电影受众从迷茫中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结语
日本治愈系电影本宣扬人文主义,在电影中呈现了主人公的自我疗愈、故事的淡然唯美、构图的干净清新等,使在现实中孤独、迷茫并承担各种生活上的压力的现代大众,在精神上从治愈系电影里面寻找到一种心灵寄托,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被压抑的情感得以释放。就如同周晶对治愈系电影的解读:可以起到温暖人心、净化心灵的作用;题材现实但不写实,没有对社会现状的批判,没有极大的悬念及戏剧冲突,矛盾冲突被削弱淡化,情节自然柔和;人物关系简单,生活化气息浓厚,以细节诠释现实生活中人物的真情实感……[9]治愈系电影进入人们的生活中,成为普罗大众的精神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