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项目投后管理研究
2022-12-18况敏中国民生银行重庆分行
况敏 中国民生银行重庆分行
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项目管理理论基础
(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定义
私募股权投资主要针对的是非上市企业所开展的股权投资,通过加强对投资对象的经营和管理工作,采用上市、管理层回购以及并购等方式,将手中所持有的股权进行出售,来获得经济收益。在私募股权投资项目中,基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运作方式。总结来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核心要素分为以下几点:首先,针对某一个特定人群,非公开募集资金;其次,利用权益资本对非上市公司进行投资;最后,针对投资目标展开投后管理,同时要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退出机制,以此来达成互利目标。
(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分类
1.风险投资基金
投资人会将投资目标锁定为新成立不久或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的新兴公司,在这一环节中必须同时承担比较大的投资风险,并为股权融资人给予长期的股权投资与增值服务,使得目标培育企业可以发展得更加快速且稳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后,会通过上市、兼并或股权转让等方式撤出投资,以此来从中获得投资回报。风险投资基金更加适用于想要进行产品开发或业务拓展的公司,此类公司的业务发展仍属初级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因此与传统意义上的财务合伙人角色存在着一定的差异[1]。
针对风险投资基金,高效的投后管理不仅可以有效规避风险,同时还可以为企业与机构创造出更多的增值机会。投后管理同样也是风险投资者核心竞争能力的外在表现,突出风险投资金融经济的现实价值。为此,可以将ERM框架(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应用到风险投资基金的投后管理中。投资人可以根据ERM框架的投后管理目标,精准识别可能对企业造成风险因素的潜在影响事项,在合理的风险偏好范围内更好地管理投资风险,促进企业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2.产业投资基金
产业投资基金则是狭义层面上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应用实践过程中通常不会以控股作为目标,主要的投资对象为处于扩张阶段企业的未上市股权。因此在选择目标时,应当优先考虑企业的经营规模、经营利润、业绩增长速度等,并适当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
有关于产业投资基金项目的投后管理,同样要基于现实情况来选择相对应的做法:其一,部分企业会将投后管理交由风险控制部门与综合管理部门来负责;其二,部分企业会将投后管理交由项目组负责,并由风险控制部门与综合管理部门来予以协助,发挥监督作用。在作者看来,第二种投后管理方案具有更高的优势,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项目的重复交接,有效减少信息流失、信息对接不顺利以及沟通不畅等问题,保证管理效果。
3.并购投资基金
并购投资基金所针对的是正处于扩展期的企业,并且会参与到管理层的收购,在国际私人股权投资基金行业中占据着非常核心的地位。但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发展中阶段,并购投资基金在中国一直处于配角状态。通过深入分析可知,由于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的限制,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均不愿意出让控制权。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并购投资基金的应用仍然有着一段漫长的历程,需要大胆突破以往的管理制度,树立起应有的创新意识。
对于成长期企业,其产品和技术逐渐被市场认可,产品扩张迅速,此时企业会更加需要现金流以维持产品的不断扩张,为获取外部投资者的资金,企业会注重与外部投资者的信息对称,以期通过碳信息披露增强企业的透明度,降低企业的外部融资约束。据此,提出假设3。
并购投资基金的投后管理模式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其一,激励型模式。此种模式可以将企业、合伙人以及加盟商等多方参与者的经济利益紧密关联到一起,更加有利于企业顺利突破瓶颈期,保证经营业绩。但如果操作不当,将会导致商誉面临减值风险。其二,培育型模式。此种模式可以进一步挖掘出企业的发展潜力,认清自己在行业中的定位,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达成。但由于此种模式并没有将管理团队的经济利益绑定到一起,因此会拖缓企业的发展速度[2]。
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现状及特点
(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现状
相对而言,我国的私募股权基金还处于初级(起步)发展阶段,换言之,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亟待改进:第一,大力推广本土私募股权基金与加速海外基金中间的矛盾。目前,中国的流通性早已发生产能过剩,再加上出自本土基金在分享经济提高成效层面具备所有权,从这方面看来应当优先发展本土基金。但相对于本土基金,海外基金具有诸多无可比拟的优势,它能协助企业在境外上市、为企业吸引住出色的经理人、丰富企业的估价技术与股权投资基金经验。伴随着我国多层面市场的产生与发展,海外股票基金的第一个优点不复存在。第二,发展当地私募基金与培养经理人市场间的矛盾。造成绝大多数私募股权企业投资失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便是企业经理的能力素质不够。一般而言,企业家、经理人(市场)与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息息相关。第三,私募股权基金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
(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特点
截至目前,除去银行贷款与IPO等融资手段以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重要性在逐步升高,呈现出了以下两点特点:
首先,外资基金在我国市场中占据主流地位,换言之,现阶段的私募股权基金市场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其募集、获利退出过程都在海外发生。尤其是在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币的新募基金数量已经整体超过了外币。但通过深入了解可知,就当前的人民币基金平均募集资金额度来看,仅达到了外币的1/3标准。由此看出,外币仍然是我国私募投资基金的市场主体[3]。
其次,我国的本土产业投资基金募集过程仍然遭受了重重阻力。产业投资基金是基于我国发展国情的独有称谓,主要由政府部门和发改委来负责审批。基金的主要来源为各个行业中大型机构的投资者,而基金金额则会被流向特定的产业,整体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盈利模式
私募股权投资股票基金运营模式和证券基金一样,低买高卖,为卖而买,获得长期性资本增值盈利。从总体上,产业基金的盈利分成五个环节:
价值发现阶段:即寻找发现具备项目投资价值的高品质新项目,在项目投资协作行业与新项目方达成一致。价值持有阶段:基金管理人对工程项目开展财务尽职调查,在这个基础上股票基金对项目公司开展项目投资即变为该公司的公司股东,持有其价值。价值提升阶段。基金管理人凭着自身的资产汇聚优点进一步融合各类资源、优点,全方位提升项目公司的发展战略、市场、财务等层面的管理能力,持续改进提升公司的股票基本面、合理提升公司的本质价值。价值变大阶段。股票基金所项目投资,通过价值提升,培养2-3年之后,根据在金融市场公布股票发行,或是股权溢价售卖给产业链集团公司、上市企业,完成价值的变大。
价值兑现环节。基金管理人要在基金投资新项目发售后明确合理的机会与价格,在资本市场抛售公司的个股,最后兑现价值。
三、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项目投后管理对策
(一)完善私募股权投资投后管理机制
首先,需要基于现实情况来向企业展开财务报表的报送工作,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要将企业年度财务状况进行全方位的整理,做好细节分类处理后,将相关报表及时上交给会计事务所来进行审核工作,并在审核完成之后给出相应的审计报告。企业还要委派专业的管理人员对审计报告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和分析,确保其中内容的准确无误,一旦发现问题所在要究其根本,并予以妥善解决。
其次,还要面向整个市场展开全方位的调查工作,虽然目前获取信息数据的途径愈发多元化,但任何调查方法都需要配合现场调研工作来同步开展,以此来保证信息内容的准确性与真实性。企业务必要为委派专业人员来获取第一手信息资料,以季度为单位来开展深入的市场调研工作,为管理机制的创新和改进积累参考依据。
2.建立内部配合机制
在针对私募股权投资后期开展管理工作时,同样不能够忽视与投资前各项工作的关联性。尤其是在进行工作交接的过程中,务必要逐一核对两者资料、投资状况、商业发展战略等各项内容。保证信息的准确无误,并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畅通无阻的配合机制。如果想要顺利达成这一目标,则要进一步突出投资后期管理人员的实际价值,通过恰当的协调机制和激励机制来增强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要重新审视企业内部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保证投资前与投资后的合作效率。
(二)确立适当的投后管理模式
首先,投资人要提升自己的投后管理意识,靠抢pre-ipo企业获取高额回报的时代已经过去,新时代已经悄然到来,因此,必须要增强投资人的投后管理意识,进而增强被投资企业的真实价值。股权投资管理机构要重新调整关注重点,将时间、精力、金钱等科学合理地分配于“募、投、管、退”这四个环节中。对一个企业而言,相较于投资,管理与股权投资退出的关系更为紧密。因此。股权投资管理企业要在内部设置专门、专业的投后管理部门,配备高素质的优秀投后管理人员,明确各个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与工作范围,确保每一被投资企业都能得到高效的投后管理。
总体来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投后管理主要可被分为以下四种模式:由同一个团队来全程负责投资基金的投前、投中以及投后管理;其二,专门设置投后管理团队,将投后管理工作交由其全权负责;其三,由投前管理团队与投后管理团队来分工合作,打造出投前投后相结合式的管理模式;其四,除去上文中所提到的三种模式以外,同时还会加上第三方咨询机构作为辅助,进而打造出内外结合式的管理模式。相比较来看,以上四种投后管理模式均存在着不同的优点和缺点,具体应该采用哪种,应当根据被投企业的现实状况来进行综合评估,同时兼顾到基金管理人的战略发展目标[4]。
首先,应杜绝重头轻管的现象,在基金项目的投资之初,则要对后续的投后管理工作做好铺垫,并将其纳入日常的资金运作管理流程中。其次,根据自身的发展现状合理选择适合的投后管理模式,并制定出相对应的投后管理制度。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个人身上,规范好投后管理的工作职责与辐射范围。第三,将投后管理与企业的业绩考核相结合,打造出内容完整的考核体系,以此来发挥出投后管理的激励作用。最后,在投后管理机制的运行过程中,应当不断总结新经验,修正原有管理模式中所存在的不足。
(三)建立基金退出渠道,保证投后管理效果
通过整合以往的管理经验可知,首次公开发行退出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最佳退出渠道,此种方式不仅风险较低,同时还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首次公开发行所指的是,非上市公司在通过证券监管机构的审核工作后,可以将手中持有的股份在证券市场以公开的方式出售给公众投资者。此种基金退出方式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同时还能够为企业赢得更高的知名度,在现有的基础之上拓宽融资渠道,成功获得更加稳定的资金支持。当企业正式上市之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则能够以更加优秀的价格出售股权。
首先,被投资企业应定期将每个月的财务报表及时提交给投资人。而负责投后管理的工作人员需要对财务报表的内容展开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从之前的资料数据进行同比和环比,以此来判断被投资企业是否存在任何风险性问题,并要求对方给出具体的解释或应对方案。其次,要经常性的参加被投资企业的股东大会与董事会。而被投资企业需要将股东会与董事会的相关议案及时提交给投资人,并由相关的工作人员对议案内容进行研究论证,以此来精准把握被投资企业在行业内的发展定位。最后,需要展开不定期的电话调研与现场抽查,尤其是在前两个环节中发现问题后,则应委派管理人员深入到被投资企业中进行面对面交流。此种调研方式不应提前沟通,避免投资企业提前做好准备,影响调研结果的准确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资金项目管理一直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难题,但这也是基金行业的巨大魅力所在。无论是各个行业的发展历程中,工作岗位与工作内容都可以人为单位来进行划分,但贡献度却很难进行精准区分。私募股权投资是我国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的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发展起步较晚,行业内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尤特别是投后管理工作领域。一个目标的顺利达成,其中包含着天时、地利、人和的等诸多因素,想要真正意义上的运作好一个基金项目,同样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检验过程。因此,如果想要加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项目的投后管理工作,则必须要从多个角度和多个层面上入手来加强改进,打造出更加稳定且井然有序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