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视频平台三元空间生产分析
——以哔哩哔哩平台为例
2022-12-18王磊
王 磊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新闻学院)
随着社会实践的改变,大众的空间体验呈现出新状态,提示人们需要重新审视与诠释过去的空间认知话语。空间不再是传统静止的、被克服的、被时间消灭的事物,空间的形态不仅是地理学上的空间,还意味着超越地理性的文化空间、艺术空间、象征空间等。在空间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学者列斐伏尔奠定了空间的重要基础,强调空间的“社会定位”,认为空间不再只是生产的场所,可以作为生产的对象,是社会的产物,并提出关于空间的三元组合,用“物质的空间实践、空间的表象与再现的空间”来揭示物质性、精神性和社会性[1]38-41。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观点与这三个具有共时性关系的空间为当下网络化逻辑下的空间认知提供有效借鉴。
日常生活中大众的休闲娱乐生活离不开互联网,赛博空间(在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里的虚拟现实)成为当下空间探究中较为重要的空间。娱乐生活中的视频平台占据重要地位,其原本仅仅只是提供视听资源的网站,但在设计者与用户的生产实践中不断演化为融合多种功能的平台,新的空间被生产出来。本文以哔哩哔哩为例,阐释其具有的空间属性。物质空间是可被感知的具体空间形态,哔哩哔哩首先具备物质基础;精神空间是诸多抽象的概念构想的具象化空间,是被设计的空间,是引导的空间,是视频娱乐市场驱动之下,哔哩哔哩所打造的具有竞争力的空间;社会空间则是更具体验性的、自由的空间,是嵌入各种社会行为、具有各种社会关系的空间,是哔哩哔哩用户追逐社交生存并试图获得满足的空间。三个空间具备共时性关系,是交互作用的空间,笔者主要梳理阐释关于嵌入日常生活的视频娱乐平台的空间认知,说明用户对哔哩哔哩等视频平台的使用逻辑以及哔哩哔哩三元空间当中的文化实践与社交实践。
1 物质空间:哔哩哔哩的空间搭建
学者列斐伏尔认为空间中的交通、建筑、街道布局都是物质空间的范畴,是被感知的空间。麦克卢汉在探讨媒介是人的延伸与具有空间视角的地球村时,将重点放在了人的视觉空间和听觉空间为主的感觉空间上,相应的,这种可被感知的空间成为物质前提。在物质性层面,列斐伏尔指出空间生产首先是物质形态的自然存在,“空间生产按照差异和使用尺度,让其空间产品具有三个维度的价值”[2]80。由初级向高级分别是市场出售的价值、社会交换的价值以及政治意识形态价值,日常小尺度空间产品即具有市场出售的价值。哔哩哔哩搭载手机、iPad、PC端等网络媒体设备向用户呈现物质空间,是可被感知的具体的空间形态,同时也是市场化之下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
1.1 实体设备伴随的触觉体验
首先是可触摸的物质实体。终端设备是一个视频软件(Application,App)的基础,视频平台的设计首先需要匹配不同的终端设备。目前哔哩哔哩可依据实体设备区分为手机版、平板HD版本、PC端版本以及电视终端版本。而不论是触屏时直接触摸,还是借助各种控制器所进行的间接控制,这些实践都不是虚拟的,是具有真切触觉感官体验的过程,是呈现视频平台空间物质性的表征。
1.2 界面搭建呈现的具象化产物
对于哔哩哔哩的使用界面搭建,不同播放版块或相对完整的社区诸如番剧、舞蹈、动物圈、纪录片等,共计32个分区,其中所含内容不具备实体可触摸的特征,虽然是虚拟的,但其仍然是经过设计者生产和接收用户不断反馈修改相结合而搭建完成的空间,集合了生产者和用户的诸多概念,结合了现实社会中的具体场景,是抽象概念具象化的产物。空间不只是生产的场所和地点,也是生产的对象。基于哔哩哔哩视频平台的工具性,其首要空间认知就是此物质空间。
2 精神空间:哔哩哔哩的文化建构
哔哩哔哩作为一个以中国网生代(1995—2010年出生的青年群体)为主的文化社区和视频平台,其在产品推介中将文化社区置于视频平台之前,这意味着哔哩哔哩较于其功能性向度更注重自身文化建构的规范性向度。哔哩哔哩这种强调文化品牌的理念输出是用户对其空间认知的重要指标,与空间三元组合中的“空间的表征”,即与精神空间相契合。精神空间是列斐伏尔认为的设计空间,是嵌有设计者意愿并符合其立场的空间,是产品设计者与用户交流最重要的空间。但需要说明的是,哔哩哔哩在作为文化产品之前首先是经济产品,其中蕴含着列斐伏尔所强调的“精神空间生产中布满资本的等级和秩序,布满资本的增值逻辑和消费欲望”这一内涵[2]81。
2.1 用户高参与度的空间
哔哩哔哩作为视频平台进入大众视野,以文化社区的标签在视频App市场中立足。其在腾讯、爱奇艺、优酷的三大巨头中突出重围,成为将注重亚文化特色与适应主流市场大众化二者结合的视频平台,且在二者的不断平衡过程中提升内容质量,升级数字技术。哔哩哔哩平台仍保留其二次元文化,动画、漫画、游戏(ACG)仍然是主力,另外,越来越多的电视、电影、综艺在哔哩哔哩出现,优质内容的引入或自我产出让其能不断吸收新用户,留住老用户。基于视频平台,用户的视觉感官与听觉感官被调动,结合弹幕互动的形式,用户的参与度高,沉浸性强。值得一提的是,哔哩哔哩也是国内互动视频的集中地,这是继弹幕之后又一强互动、高参与的媒介使用方式。设计者在提升用户黏性与实现流量变现的过程中,不断将用户拉入自己所设计的空间,“一键三连”(指点赞、收藏、投币)基本成为哔哩哔哩的专用词,投币(指平台根据用户行为向其发放的虚拟硬币)的过程就是用户反馈使用情况和表达满足的过程。经过设计者的精神构想,以及包括其与用户参与的生产实践,已然出现了一个高参与度的精神空间。
2.2 网络亚文化的集聚空间
哔哩哔哩在精神空间搭建的过程中,身份符号与文化符号的建构是主要手段。空间搭建的过程是各种意识角逐的过程,空间设计倾向个体的独特性,媒介平台强调分众化,算法推荐等技术将用户观看与购买的欲望扩大再集聚,媒介使用与消费活动并驾齐驱。首页的定制推荐、大会员的标识、各种电子勋章的佩戴、专属投币功能以及可视的播放数据等,都是基于精神空间聚集用户意识的符号手段。正如列斐伏尔所言的空间资本化所蕴含的,设计者通过挖掘衍生价值、售卖空间产品获得利润,具体如平台二次元文化这类亚文化之下的付费观看以及后续诸多知识产权衍生的周边产品生产。用户在未知或知晓空间资本化的同时,通常有序地、自觉地加入其中,通过文化实践孕育精神空间的文化意涵。哔哩哔哩区别于其他网络视频平台的关键就是其蕴含的亚文化色彩,哔哩哔哩产生过诸多的网络亚文化现象,如“宅舞”“后浪文化”等,这些从属于精神空间的文化实践也在不断聚集着用户群体,使用户在其中感受精神上的释放,获得情绪上的补给,这是哔哩哔哩精神空间文化建构带来的最重要的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哔哩哔哩在媒介使用、内容挖掘、用户画像上以弹幕文化、鬼畜文化、二次元文化为底色,不断的知识产权衍生是市场倾向的生产过程,除漫画、广播剧、动画、影视之外,让用户痴迷的就是实体周边和线下展览等,均是哔哩哔哩迎合市场提升经济效益的产物。因用户主体呈现年轻化,极易被引发产生心理问题或发生网络沉迷问题,即在精神空间中容易陷入迷失的境地,而这也说明了加强平台管理的重要性,平台管理者必须重视精神空间的文化建构。
3 社会空间:基于哔哩哔哩平台搭建的关系网络
列斐伏尔空间三元组合中的社会空间是其在原有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基础上新提出的概念,用来消解以往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的对立,模糊其原有的严格界限。他提出:“空间生产是呈现着社会意义的空间实践,社会空间是保留社会关系和日常生活的空间。”[2]84当前社会发展的一切都跃然于媒介之中,媒介嵌入大众的生产生活中,呈现媒介化的趋势。将列斐伏尔所指的与当下媒介化趋势相关联,需要保留社会关系的社会空间,即“媒介化社会”,也需要保留日常生活的社会空间,即“人的媒介化生存”。媒介的社会化则是指当前各种功能性媒介都逐渐具备了社交属性,为人的社会化提供了条件。目前,诸多媒介都在努力适应用户的需求,如快手、抖音等平台逐渐趋向社交媒体平台,具有一定的社交功能。各种手机游戏如王者荣耀的玩家“关系绑定”等,可以说,满足关系需求已经成为各种媒体平台的发展趋向,其在功能建构过程中逐渐突出了社交属性。哔哩哔哩作为日常视频娱乐的平台,具备社交属性的空间,也生产出了空间中的社会关系。“人的媒介化生存”与“媒介的社会化”相互勾连,密不可分,是彼此的重要支点,其中,人的媒介化生存是指用户通过哔哩哔哩平台获得满足,媒介的社会化是指哔哩哔哩为了增强用户黏性而不断更新社交功能的升级趋势。哔哩哔哩想要在诸多竞品当中生存下来,势必要具备满足用户社交需求的社交功能。
3.1 哔哩哔哩社交功能的升级
哔哩哔哩视频平台作为市场产品具有产品下载量、用户日活量与月活量的指标,社会关系网络成为邀请新用户以及增强用户黏性的重要通路。哔哩哔哩的社交属性一直以来处于被低估的状态,亚文化标识之下的规模性将用户与用户之间关系网络进行遮蔽。具体分析哔哩哔哩视频平台的社交属性主要集中于平台内部游戏联机功能、用户沟通消息功能、动态分享点赞评论功能、邀请用户解锁视频、视频“一起看”房间功能等。
3.2 用户社交需求下的关系网络
哔哩哔哩除了用户视频生产和用户弹幕生产这两种增加用户媒介参与的形式之外,还推出了“一起看”形式,具体包含两种模式。其一是“邀请型观看”,可以形成一个起始于“强关系”之下的视频观看房间,每个观看用户作为一个节点,通过不断的邀请形成一个观看视频的关系网络。网络中总有节点是相互关联的,也有节点是相互陌生的,但根据人际关系的六角理论,节点与节点之间总能形成一个通路,而共同观看的视频就是形成通路的挖掘工具,最终观看者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实现自我需求的满足。其二是“自动加入型观看”,因其随机性而形成一个“弱关系”为主导的房间,以一个共同爱好的视频为出发点,随时随地建立一个随机房间,此房间当中的人基本为陌生人,因此对于对方来说隐含着一种匿名性特征,受“熟人在场”的影响小,更容易产生明确直白的观影感受,从而出现更多真实的媒介参与行为。但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其具有随机性,且蕴含着相对的匿名性特征,但实际上并不存在完全真实的自我展示,仍然是一种自我展演。第一种模式以人为主,第二种模式以视频为主,且后者不具备社交黏性,主要根据视频是否具有话题性而激发房间用户认知与态度的表达,从而确定是否产生社交过程。另外,依据视频的不同类别和层次,随机加入的用户对于社交的需求也不同。
这种将线下共同观影的场景转移到线上,构建一种“多人”存在的“身体缺场”与“心灵在场”的观影新场景,目前集中于直播平台,多表现为线上教育与电商直播两种场景。哔哩哔哩的视频“一起看”功能区别于直播的时间界限和强目的性,用户在时间和内容上具备更多选择,内容更具备精简过后的完整性与观赏性。“一起看”类似于一种屏幕共享之下的共同操作,但是单个App的使用与设备其他功能的使用存在严格界限,这意味着人与人共同使用又彼此独立,是一种充斥着各种关系的空间共享,此种空间共享是社会关系的表征。基于这一功能,用户会获得陪伴感,会在“强关系”中深化彼此认知,形成共同记忆,也在“弱关系”中建立交往前提,提供后续发展机会。而用户对于哔哩哔哩平台的使用与反馈以及用户之间的社交行为,正是哔哩哔哩视频平台所体现的人的实际生存与体验,彰显了“空间是社会关系生产及再生产的对象和产物,它产生于人的生产实践当中,展示着各种社会关系,又影响着各种社会关系”这一理念[1]35。
4 结语
空间在传播领域一直被认为是要克服的事物,只有克服空间,才能完成信息的传递,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提出“用时间消灭空间”的命题,国内传播学者将其延展为“时间完胜空间”的传播观念[3],这实际上从侧面反映出了对空间的重视。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视频娱乐时,不只是借助了物质空间中的物质资料,同时也进入了精神空间与社会空间,对于哔哩哔哩平台的使用逻辑即为对三个空间的共同使用。物质空间体现了视频平台功能性的空间基础;精神空间内阐释了设计者生产过程与用户生产内容中所蕴含的精神构想,伴随着文化实践,使之成为网络亚文化的集聚地;社会空间交织了哔哩哔哩平台“一起看”功能在使用过程中的社会关系网络,伴随着社交实践,是人的媒介化生存与媒介社会化的重要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