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热播原因探析
——以《国家宝藏》为例
2022-12-18连晨悦
连晨悦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文物作为我国现如今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承载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记忆,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并了解文物。现如今,人们已经适应了快节奏的生活,更应该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文物独特的魅力,到博物馆拉近与文物的距离。《国家宝藏》开创“纪录式综艺”的先河,打造了一种年轻的节目形式,融合纪录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用综艺的外壳、文化的内核、纪录的气质,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典范[2]。《国家宝藏》满足了大众审美需求的同时也进行了文化传播,而且将娱乐功能与教育功能相结合,发挥了电视的最大作用,推动了文化类综艺节目创新和发展。
1 政策导向和产业发展是基础
1.1 政策支持和观众需要推动节目发展
近年来,国家的政策、社会和市场都大力推动了文化节目的发展。特别是2017 年以后,得益于政策、社会与市场的支持,该类节目快速发展壮大。2017 年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关于把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办成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的通知》,都体现了对该类节目的重视与支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国民对“四个自信”热情高涨,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新组建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进一步整顿市场,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召开后,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的通知》,大力扶持“公益、文化、原创”节目,让好节目进入好时段。
《国家宝藏》的出现使大众的目光聚焦历史文物的传承。节目基于史实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重塑了大众以往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印象,也极大地激发了大众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更唤起了大众的主人翁意识和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在这个喧嚣的时代待久了,可能会比较希望找到心灵上的寄托。观众需要的综艺不只是娱乐,更要有民族文化的宣扬与传播,以及铭记历史的信念。从这个节目本身来说,节目形式不同于传统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内容充实丰富、贴近生活、真情流露,真真切切地拉近了文物与观众的距离,给文物增添了一丝普通百姓人家的烟火气。看过了很多喧嚣吵闹的节目,人们在放松自己的同时,也需要一点精神上的寄托。在泛娱乐化时代,观众已经对纯娱乐的综艺节目产生审美疲劳,迫切需要让其耳目一新,又能满足精神需求的节目,而文化类综艺节目填补了这一缝隙,满足了观众的需求,政策的指导和人民的需要使文化类综艺节目迎来了春天。
1.2 电视产业的高速发展是助力
随着技术的进步,大众对于电视节目的审美要求提高,要想吸引观众,需要做到将经典和流行结合起来。《国家宝藏》的经典之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内容上来说,《国家宝藏》是一次质的提高,它将文物重现在观众的眼前,将每一件文物的来源以及守护人的故事讲述给观众,让观众在每一期节目中都能对传统文化有一种深深的自豪感;第二,就节目版块而言,节目本身借用了传统博物馆,并发挥了它的优势,将博物馆搬上了舞台,解说员讲解每个文物过去的故事;第三,从嘉宾来说,节目聚集了9 个博物馆馆长,最后他们对文物的过去进行总结与点评,无疑增加了节目的严肃性与客观性。《国家宝藏》符合流行趋势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内容形式突破了以往的综艺模式,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吸引了更多的观众;第二,节目主持人的定位不再是传统的串联节目者,而是担当一个固定的“001 号解说员”。该节目组每一期都会邀请不同的嘉宾,有当代中国青年艺人,也有德高望重的前辈,但他们都有同一个身份——国家宝藏守护人,正是这些守护人揭开了文物幕后的故事。同时,节目组还邀请到了文物的传承者来讲述文物的故事,并以小话剧的形式将文物背后的故事联系起来。
在《国家宝藏》中,科技让现场观众能够沉浸于当时的场景,全息摄影则给了观众上帝视角。对于历史的了解,不再是“你说我听” “你放我看”,而变成了一种可参与、可互动的“我在我感”。多感官的全面调动让体验更加逼真,随着科技的进步,节目让观众不仅了解到更多的知识,也享受了一场视听盛宴。传播环境的变化,也改变了观众对于节目的要求,视听要求变得更高。
2 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核心
2.1 以文物创新文化传承载体
文化类综艺节目不再局限于传统综艺节目的形式,它可以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同时也能更好地和当下的新兴事物相结合。好的综艺节目可以更好地平衡娱乐性和严肃性,它在体现自己严肃性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将娱乐性融入进去,使观众沉浸其中。文物不再是冰冷的器皿,而是文化传承载体。为了使受众群体获得良好的视觉体验,节目制作方在引导受众群体的艺术审美观念之前,必须引入相关的故事。听故事是青年群体日常的文化消费方式,而电视更是最佳的讲故事媒体之一。电视本身就是一种叙事媒介,包含着程式化的叙事结构或叙事元素[2]。在第一季第7 期《国家宝藏》中,易烊千玺作为守护人向观众介绍“大克鼎”,并将大克鼎背后的故事以话剧的形式演绎出来。同时,易烊千玺还带来了自己手抄的大克鼎里面的一段铭文,不仅向大家介绍了文物,同时也将中华传统文化——书法一并传播给观众。国宝守护人潘奶奶的孙子也来到了节目现场,向观众讲述文物守护的故事,他在讲述过程中说到“奶奶再次看到大克鼎的时候,说给大克鼎找了一个好人家”,本期节目让大克鼎生动地呈现在观众眼前。该节目使用多种方式让观众去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并让观众细细体会国宝背后的文化与情感,提升了大众对文物的重视程度。
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电视综艺带来了无限的可能,《国家宝藏》不仅再现文物,还运用技术修复手段,再次将大克鼎原型完整地呈现在观众眼前。利用视听的技术,《国家宝藏》让观众了解了大克鼎的过去、背后的故事以及潘奶奶与大克鼎之间的故事。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类综艺节目发展越来越广,模式也越来越新。总体来说,优秀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用3 个词形容比较合适,即“主流、品质、原创”。
2.2 以媒介事件创新文化传承方式
《国家宝藏》这个节目采用了一种新的讲述方式,将观众的心理与传统的文化紧紧连接在一起。电视有特殊的作用与功能,比如媒介事件,所谓媒介事件就是电视可以将受众聚集在同一时空之中,在特定的环境里共同经历、见证或者观赏一件事物,这也是电视独有的魅力。所以,传统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更像是一种仪式,媒介仪式对观众的影响力并不够,只是传达给观众这样一种观点:我们在欣赏我们的传统文化。但是,综艺节目有了自己的新方向、新突破,文化类综艺节目也可以说是将民族的历史用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示出来,受众共同接受、唤醒或增加集体记忆。就《国家宝藏》展演季而言,节目中邀请流量明星与故宫博物院解说员一起介绍文物,临近节目尾声,明星守护人和故宫博物院解说员一起宣誓守护文物,采用了一种媒介仪式,给文物增加了仪式感。媒介仪式可以唤醒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使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文物的见证者,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守护文物之中。受众作为电视节目的观看者,唤醒了自身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共同形成了“集体记忆”。在最新的《国家宝藏》展播季中,节目组用短片的形式带领观众一起致敬经典。短片内容采用多种表达形式,如当下流行音乐与传统文化的碰撞、通过话剧展现家国情怀、通过木偶呈现历史典故等。
3 保证节目原创是关键
近年来,国外的很多综艺节目都被引进国内,例如《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从第六季开始更名为《奔跑吧》)等,被大众接受并喜爱。国内节目遇到一大难题就是缺乏本土特色,为了保障收视率和节目效果,很多节目组都采取购买版权这类“复制”的方法去制作节目,但这同时也使节目失去了本土特色。好的节目应该是将自己本土的元素融入进去,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文化自信应建立在雄厚的民族文化根基之上,生产有中国特色的原创内容,才能展现中国精神、中国智慧,才能在国际范围内彰显中华文化魅力,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中国文化。文化并非简单存在于经典的书籍或者历史厚重的博物馆之中,要想真正感受到文化存在,人们必须从自己的内心深处坚定文化自信。在人们对文化繁荣的呼唤与憧憬中,一大批文艺节目应运而生,它们以一种全新的现代化艺术形式,引领大众从节目中回到过去感悟历史、了解人物、抒发情怀,从而感受文化的气息。
3.1 内容原创
首先,《国家宝藏》在选题上独辟蹊径,没有选取当下最火的诗词类题材,而是选择了文物。文物这个领域并不好掌控,在《国家宝藏》之前,就有许许多多关于文物的节目,但都太过于刻板,内容过于专业,形式过于老套,如采用“主持人+文物+专家”模式,毫无新颖性,以大量直白的解说词搭配画面,虽起到了科普的作用,但过于严肃,观赏性不佳,给观众留下的印象非常少,收视率并不理想。为了吸引观众,《国家宝藏》在内容上进行了创新,前世传奇环节基于良好的舞台效果,通过话剧表演向观众讲述那个时期的国宝故事,观看者在这一过程中仿佛置身其中,细细品味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这样一方面提升了节目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又无形中增强了观众的文化自信[3]。
在《国家宝藏》第二季第5 期中,张若昀作为国宝守护人,不仅对文物进行了宣誓,同时他代入文物故事之中,改变了以往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全知视角,而是采用了半知视角,带着问题去进行表演。张若昀发挥自己的表演特长,与聂耳的亲身经历相结合,挥着弓喊着“起来起来”,将观众带回到了聂耳的创作过程中,并将《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呈现在舞台上,同时让观众对聂耳小提琴有了更深的了解。《国家宝藏》解决了博物馆长久以来面临的问题:只展示展品,未展现内涵。该节目从文物的历史、社会的发展等多维度进行了剖析,真正做到了将传统文化深入观众的内心。文物不是冰冷的器物、无声的存在,而是经过岁月的洗礼,超越任何语言,没有国界,承载着我们记忆的宝藏。每一期节目中都有对文物守护的宣誓仪式,坚持原创,利用中国得天独厚的传统文化资源传播中国文化。在创作团队精心的整合下,从大克鼎到石鼓再到万岁通天贴,每一件文物都找到了科技时代和历史传承的交合点,并带有创新色彩。这样一个充满内涵的文博类节目模式具有不可替代性,它表现了中国千年传统文化的积淀,表现了中国以德树人、以文化人的核心理念,将中国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新气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3.2 形式原创
3.2.1 极致人设的匠心
《国家宝藏》的001 号讲解员风格不同于其他节目的主持人,他更加稳重温和。在节目中,不乏偶像明星的参与,他们都着正装出席,以表示对文物的尊敬和敬仰,促使与受众共同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同时,参与该节目的还有九大博物馆馆长,他们的出现为解读文物增添了权威性。展现完各个文物之后,九大博物馆馆长会对本期的文物进行点评,保持了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严肃性,在寓教于乐的同时,也保证了节目的真实性。
在第三季第1 期中,张子枫守护文物金嵌珍珠天球仪,她从文物背后的故事和自己对文物的了解,通过口语化的方式向观众传达,更清晰明了、通俗易懂。在文物选择方面,节目组不仅看重文物的级别和精美程度,更看重文物的精神价值,尤其是背后充满了人文精神和中国人情怀的国宝[4]。节目组从各种角度增加了节目的可塑性,不仅为观众讲述故事,同时也达到了让观众放松的效果。
3.2.2 极致制作的精心
该节目创新节目形式,并立足根本,坚持主流价值导向,传播精神文明。《国家宝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主要表现在对人民的精神指引和行为指引。每一期《国家宝藏》除了邀请明星演绎增加趣味性,邀请专家学者增加权威性,还会邀请文物背后辛苦的工作者、志愿者们上台分享其与文物的故事。在第二季第6 期中,佟丽娅化身国宝守护人守护文物绢衣彩绘木俑,并身着初唐服饰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此环节流程,在拉近文物绢衣彩绘木俑与人们距离的同时,还通过文物工作者与志愿者的讲述,让观众了解了背后的故事以及一个儿子对母亲的孝顺,即彰显了他们对传统文化“孝”的坚守,更形成对当下浮躁社会的呼吁:传承经典,立足民族文化之根。除此之外,《国家宝藏》还注重线下节目效果延展以及行为指引,如带动“博物馆热”。优秀的电视节目给人们提供方向和建议,但人们要想真正提高文化内涵,还是需要沉静下来深入文化大环境进行系统研习。
越来越多人在《国家宝藏》的影响下走入博物馆,切身实地感受到千年文明的力量、民族的力量、传承的力量。同时,《国家宝藏》第二季与第一季相比,舞美视觉设计升级,仪式感延续。舞台四周采用了有庄重感的蓝色,再加上灯光和投影设备的升级,使整个节目的舞台效果更有质感,节目仪式感也上升了一个台阶。每一个细节处都能体现出制作人的用心,也体现了背后团队的认真。
坚定文化自信,基础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认知,有效手段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而前进方向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路径的创新[5]。我国文艺类综艺节目应顺应时代潮流,努力创新,讲好中国故事。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主旋律指引下,为了更好地与中华文化相融合,综艺节目应主动地创新发展,加入更多社会议题,与时代接轨,增加思想深度,加强价值引领和人文关怀,切实提高节目研发、制作和营销能力,走上以价值观为本、以内容品质为主、以创新求发展的道路,积极培育现象级的“国民综艺”。节目还应该与国际市场接轨,参加国际竞争,使中国别样的风采在全球范围内得以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