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制造企业双层动态成本控制研究

2022-12-18董影杨润枝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2年18期
关键词:双层成本工作

董影,杨润枝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 大庆 163000)

1 引言

成本控制是制造企业长久的核心课题,传统成本控制方法将成本费用的产生作为控制的主要对象,采用单一标准的成本结构,虽然能够明确成本控制目标,但缺乏对动态成本的把控,未对员工的心理与行为进行监督,既增加了人才流失的风险,也限制了员工价值的最大限度发挥。本文以M 制造企业为例,构建双层动态成本控制激励博弈模型,对其进行研究与讨论,并提出建议。

2 制造企业双层动态成本控制的激励博弈问题

双层动态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者通过设置具有人本化特征的双层动态成本控制标准(即合理的成本控制标准与激励制度),对员工工作行为产生正向激励作用,使员工形成自我激励,从而实现成本控制,达到企业成本降低的目的。此时,员工成为成本的控制方,其根据企业设立的标准与激励制度衡量自身实际情况,为了满足自身需求并得到奖励,将会通过努力控制工作行为,实现成本降低,使企业能够得到更高的收益。在双层动态成本控制中激励制度的设立至关重要,其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发挥直接作用,员工会依据已经发生的奖惩事项与自身面临的风险对自己的工作行为进行决定与修正。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与员工作为两个独立行为方,二者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策略会因二者的不同决策得到不同的结果,这正是博弈问题的核心要素,这也证明管理者与员工存在博弈关系。

3 制造企业双层动态成本控制激励博弈模型的构建

博弈机理模型常被用于制造企业双层动态成本控制激励的研究,有学者提出了采用线性契约的合理性,也有学者对线性契约达到最优的特点进行了证明。因此,假设该模型为:

Wa=W0+kR=W0+kn(Ci-Ca) i=1,2

式中,Wa为进行双层动态成本控制后的薪资结果;W0为员工得到的固定薪资,这部分薪资确定在成本控制激励之前,属于员工基础工作报酬的保障,可视作确定值;k 为成本控制激励系数,通常0≤k<1,当k=0 时,为员工无奖励状态,当k=1 时,企业无法受益于成本控制,对企业而言也就没有必要设置激励机制,因此,k 值通常不会达到1;R 为管理者对员工的成本控制给予的奖励部分,由员工的实际成本控制结果决定,一般通过控制绩效值体现;n 为产品生产量;Ci为企业设置的固定成本控制标准,是能够对k 值产生影响的既定值;i=1,2 分别代表每件及格产品成本控制标准与每件标杆产品成本控制标准;Ca为员工工作过程中的实际成本。

4 M 制造企业案例分析

4.1 M 制造企业的概况

M 制造企业是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高端零部件的研发、制造与销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与检测分析实验室,由工学博士与数十名硕士共同组成专家团队,长期与著名院所专家深度合作,应用领域主要有汽车工业、家用电器、电动工具等六大板块,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企业以其高超的技术与良好的质量在全世界拥有长期稳固的合作伙伴,并与诸多高知名度企业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居于同行业领先地位。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与顾客需求的逐渐细化,企业要想在市场上获得更多的收益,就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努力,根据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不断适应市场环境,使自身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本文以M 制造企业为分析对象,分析了企业现有员工的激励问题,并提出与之对应的解决建议。

4.2 M 制造企业的成本现状

M 制造企业自上市以来以其高质量的商品与相对优惠的价格迅速得到市场认可,与多家世界500 强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外部因素的影响也给企业带来了许多问题。例如,企业的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但盈利能力逐年下降,从2017年盈利15 251.25 万元下降到2021年盈利1 274.38 万元,已十分接近盈亏临界点。在营收连年增长的情况下,净利润在5年间缩水了91.65%,成本问题愈发严重,严重阻碍了企业的成长。

同时,近5年的企业财报显示,在2017-2019年和2021年,企业的营业收入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这对于一家成熟的企业来说实属不易,但与收入增长相对应的成本问题愈发明显,这直接或间接导致企业毛利率从2017年的29.41%下降到2021年的15.01%,下降幅度达到了14.4%,近乎“腰斩”。经过近5年的持续走低,净利润率从2017年的11.02%持续下降到2021年的0.52%。企业遇到的问题也反映在其他方面,例如,2017年总资产增长率为20.11%,2018年为45.63%,2019-2021年增长率由12.83%下降到3.09%。净利润增长率在2017-2021年的5年间3年出现负数,2018年为-25.62%、2019年为-42.16%、2021年为-84.77%,这些数据充分反映了企业面临的困境,及时解决成本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企业的营业成本激增,2020年运输成本占总成本的2.41%,2021年运输成本占总成本的3.61%,在不考虑疫情因素导致运输成本增加的情况下,2021年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比上年分别增加47.27%和48.93%,分别占总成本的57.99%和21.06%,这将导致整体成本增长速度远超收入增长速度。其中,决定材料成本增加的因素主要有主要原材料黄铜的价格波动以及化学药品的价格波动剧烈,2020-2021年公司人工成本增加到12 993 万元,增幅达48.93%,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主要原因是公司对员工成本的控制管理不足。

M 制造企业的主要产品是电机中的整流子零件,黄铜与包装所使用的塑胶颗粒是整流子的主要材料。企业首先对购入的黄铜片进行切割,根据每个模具切割的位置与切割过程中产生的废品率,共同决定黄铜剩余边角料的数量;其次,塑料颗粒作为主要原材料,使用时会造成不必要的毛边,后续需要被工人清理;最后,整流子的生产过程对精度要求较高,生产工人的熟练程度与工作态度会对产品的废品率产生直接影响。综上所述,员工的工作认真程度对产品成本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引入有效的成本激励措施十分必要。

根据M 制造企业的实际情况,M 制造企业当前的直接生产人员的平均月薪约为6 000 元,设置员工固定薪资为3 000元,即W0=3 000;若员工不尽全力工作则有20%的时间存在误工现象,将其转化为货币价值即1 200 元,这意味着每位员工每个月有1 200 元的薪资作为额外收益;项目负责人在监督检查过程中所耗时间约占10%,即600 元;a 在原有模型基础上进行进一步调整,若员工多次工作情况表现优异对成本实现有效节约,企业将对该员工给予额外定性定量奖励。管理者可以对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考虑能否实现企业内部推广,以此鼓励员工深入工作,既为企业创造更高价值,也为自己带来收益。调整后的模型为:

Wa=W0+kR=W0+kn(Ci-Ca)+ai=1,2

企业针对不同工作岗位,可以对影响系数的取值进行差异化设定,以此保证激励效果,实现企业成本控制效能最大化。

5 M 制造企业的成本激励问题及对策

5.1 M 制造企业的成本激励问题

第一,工作目标模糊。工作目标作为实际工作中的明确工作方向,在短期内决定着员工的工作成果与企业收益,长期则决定着企业的存亡。首先,M 制造企业的工作目标具有统一的标准,自上而下逐级进行传达,目标设置单一,没有规定阶段性要完成的目标;其次,针对不同时期的目标缺少灵活性参考;再次,在指令传递过程中存在传递模糊以及与基层员工实际工作脱节的情况,指令在实际执行中遭遇诸多难点,导致指令无法得到预期结果;最后,不能依据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员工则以管理者制定的最低标准作为工作目标,对员工工作积极性造成影响,存在“应付了事”的工作态度与“草草收场”的工作结果。

第二,监管机制不完善。监管机制的健全能够帮助员工摆脱“惰性”,使员工将真正实力投入工作当中。在不健全的监管机制下工作,员工对待工作持“能躲就躲”的态度,增加不积极员工不尽全力完成工作的可能性,使按时实现基本工作目标成为难题,这也将导致企业成本增加,为企业带来不利影响。M 制造企业在监管方面设置了交接检查机制,采取了流转表单等监管手段,但效果仍有进步空间。监督的实效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绩效来实现的,这也意味着企业的绩效考核与监督并未发挥真正的作用,监管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三,激励机制效用低。管理层很难对每一位员工进行针对性监管,通常以物质激励作为主要的激励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员工的自我监管,忽视了精神激励。通过对企业员工观察发现,中年员工在企业员工中占很大比例,存在学历较低的情况,对工作稳定性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在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员工希望得到晋升渠道与更高的薪水,因此,领导的认可对员工而言十分重要,这正是精神激励的重要组成部分。M 制造企业因为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所以管理层很难对每一位员工进行针对性监管,对于积极的员工实施适当的激励政策即可,但是对于不积极的员工很难得到有效的激励结果。由于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从双层动态成本控制的角度看,可以视作二者存在博弈关系,激励机制效用低下将对企业成本控制造成负向影响。

5.2 M 制造企业双层动态成本控制的激励策略

5.2.1 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

在工作中领导和员工存在博弈关系,即个体间制约;群体与群体之间也存在博弈关系,即群体间制约。利用二者博弈模型,能够对员工实施有效监督。企业可以定期测试员工的工作态度,并据此对员工类型进行划分。实际执行可参考以下方法:企业定期对员工积极性进行绩效考核,并制定标准以此对员工工作态度进行划分。对考核不合格的员工将不合格次数进行累计,在一定时间内达到一定次数,将其划分至消极员工行列,若在一定时间内无法改正,企业将严肃处理;对考核合格的员工划分至积极员工,对合格次数进行累计,在一定时间内达到一定次数,予以额外定性定量奖励。目前,M 制造企业的工作目标与考核制度均不完善,不利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在绩效考核制度方面,企业应对考核指标进行量化,无法量化的部分将其尽可能公式化和常态化。在员工完成某项具体工作任务时,要明确时间节点、工作具体内容、具体工作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数量、质量、标准)。在监督考核机制方面,员工在月初对上月工作进行总结与自评,传至上级主管并由主管进行审核与评价,最终由人事部门结合出勤情况进行汇总。

5.2.2 开展科学规培

企业应改变现有观念,建立新型、科学的人才吸收、培养制度。企业可以和高等院校合作,将创新型人才看作一种资源,鼓励员工获得更高层次的学历。从全局出发将眼光放长远,培养创新型人力资源,避免各个环节的非必要成本。在激励制度的实施下,企业需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建立开放的高质量互学平台。对员工而言,既能降低员工之间互学自学的成本,也能在讨论中启发员工的创造思维,对可为工作提供实际帮助的创造思维、想法予以重视,采取激励措施,使员工在实际的操作中发现浪费现象,减少浪费问题。防止员工长时间重复单一工作模式产生固式思维,错过成本把控的机会,使员工将工作模式与时俱进,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员工的创造思维与观察能力是企业双层动态成本控制的基础保证。对企业而言,周期性的培训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部分问题。通过长期不断优化,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更符合企业要求的招聘计划与培训计划,保证新进员工的适配性,更能实现点线面的量化,利用外来新鲜血液更好地执行成本控制的具体工作,提高企业整体水平。与此同时,在培训中要培养员工的归属感,用感情、关怀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尊重员工,以员工为本,用员工视角思考工作中的“疑难杂症”,为员工创建合理的奖励责任制度与晋升空间,通过树立企业正确的价值观来影响员工行为,这既能提高员工素质,也能提高团队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激励效果。此外,企业所得税的相关政策规定,高新技术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费可以根据实际发生额进行全额扣除,因此,从本质上说,合理培训员工不会造成企业成本的增加。

5.2.3 实施分类监督

目前,M 制造企业采用全员一视同仁的工作监督管理模式,即对待积极员工与消极员工均实行统一的监督管理,但实际上仅对消极员工进行监督依然能够拥有同样的效果,不利于降低监督成本。在实际监督中,可根据不同人员岗位属性的合理划分,开展分类监督管理,实现科学有效的差异化管理。这一模式将大大降低企业在监督过程中产生的监督成本,从而推动整个企业成本控制水平的提升,保障其资本投入的科学性、合理性,最终实现利益最大化目标。

6 结语

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制造企业降低成本的需要,因此,采用科学的成本控制手段势在必行。根据M 制造企业目前的经营情况,其需要结合双层动态成本控制激励博弈模型进行成本把控,制定科学的成本控制激励政策,提升员工的观察能力,激发其创新思维,从而实现合理有效的成本控制。在未来,双层动态成本控制激励博弈模型需要根据M 制造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践与调整,针对遇到的问题进行优化,得到更加适配的成本控制方法。若任由成本浪费现象肆意发展,将造成企业不必要的开销。因此,企业成本控制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合理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双层成本工作
玫瑰小蛋糕
墨尔本Fitzroy双层住宅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双层巴士”开动啦
不工作,爽飞了?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倾斜(历史老照片)
选工作
揪出“潜伏”的打印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