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下的化工教学模式实践

2022-12-18李洁

化工管理 2022年32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企专业

李洁

(鲁南技师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2)

1 职业院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职业院校化工类专业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化学加工工艺和化学设计、化学实验技能和工程理论、化学单元操作等,旨在培养出专业理论知识扎实、综合实际应用能力较强的复合型化工人才。

然而,从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的化工类专业教学实践来看,都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一些职业院校对化工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所给予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构建起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未给学生的化工实习实训以及就业规划提供足够的机会,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也影响了学校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部分学校难以为化工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支持的原因是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在教学器材、实验环境以及师资素养上等达不到相应的标准。部分化工类专业的授课教师自身的育人理念较落后,沿袭传统的机械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难以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对实践活动的热情,因而无法协调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比例。

此外,一些化工类专业的教学内容局限于已有的知识体系,而忽视了化工领域与化工行业的现实发展,无法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因此,适当地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与完善,从而保证学生的专业学习与时俱进,动态发展,掌握符合新时代和行业需求的知识技能[1]。

鉴于目前职业院校的化工类专业的教育实践情况,职业院校需要迎合当前社会对技术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需要,积极推动自身教育实践的革新,从而培养出更多应用型的专业化工人才。

2 中职化工类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实践的意义

2.1 利于提高化工类专业教学的实践比例

职业院校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交流,可以让化工类专业乃至其他专业以市场为导向,紧跟各社会各个行业、企业的发展趋势,对现阶段化工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化工类专业教育实践中实践教学的比例,让学生能够接触最新的化工理论和技术工艺以及成果,从而保证其专业学习的效果。通过校企合作,对应的企业单位可以为化工类专业的学生提供校外实训基地和具体的工作岗位,同学校一起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构建起产学研一体化的化工类专业教研服务综合体,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提高化工类专业的师资水平。

2.2 利于改善化工类专业教学的整体质量

在校企合作下,职业院校的教师主要负责学生理论方面的教学,而实践教学则可以由学校以及企业的一线工作者共同承担。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单位所具备的实验器材、实验环境,组织学生参与化工实践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应用。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构建起双导师制,创新传统教学方法,促进专业教师和企业工作者的沟通,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共享,从而促进双方的共同提升。而学校教师的实践技能强化,进而为学生的职业院校学习保驾护航,改善化工类专业的整体教学质量。

2.3 利于提高化工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

通过构建校企合作模式,可以让化工类专业学生有更多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化工类专业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不仅是要强化自身的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更多是了解行业企业发展的前沿动态,了解最新的市场信息,从中提炼总结出对自己有益的内容,以真实的社会实践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弥补学校职业规划教育的不足。学生通过职业教育,可以对自身的专业选择和未来发展有更加明确的认识,可以在对比分析中明确自身优势和不足。

3 校企合作面临的挑战

3.1 人才订单获取难度大

在校企合作的前提下,学校和企业会采用人才订单的培养方法。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订单的获取以及订单的延续。职业院校不仅要考虑如何保证生源的充足,还需要考虑到双方的意愿。如何构建起一个长远稳定的有效培养机制,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3.2 校企合作稳定性不确定

若使校企合作真正取得理想的人才培养效果,就需要学校和企业建立一个稳定的合作关系。然而,目前很多化工企业对校企合作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意愿,他们主要考虑到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一些企业认为技能人才的培养是学校的责任,而非企业的义务,企业更愿意控制人才管理的成本,直接招聘专业的技能人才,而对人才的培养工作不够重视。实际上,现代高等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从某种程度上源于传统的学徒制,经过长期的发展才逐渐演变成了学校的教育和企业之间各自的事务,所以企业和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并不是独立开来的,而是紧密关联。

另一方面,部分企业成立和经营的目标都是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校企合作往往会导致企业消耗更多的成本,不能在短期内获得直接利益,所以企业对此不感兴趣。比如,缺乏丰富经验和熟练技能的学生如果直接参与到生产实践中,很容易出现一些安全事故,给企业带来损失,损害企业形象。而大多数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实现产品和服务的改造和升级,更倾向于与科研机构合作,普通职业院校难以给企业提供足够的智力支持和科研服务。此外,还有的企业担心校企合作会泄露企业的商业机密[2]。

3.3 理论和实践的衔接困难

现代科技井喷式发展,各类新的化工产品、技艺和生产技术也在不断革新,化工行业对从业者有着严格的要求。现代科技与化工行业的结合使得化工企业及从业者所要了解的知识越来越广泛,而学校现有的一些理论知识滞后于行业的发展。一些学校只能够满足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有针对性地展开对一些实践技能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衔接不顺利。所以,学校的教学内容可能无法满足企业的预期,因而阻碍了双方的合作。

3.4 学生自身的素质问题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向社会输送理论知识扎实和操作技术熟练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目前职业教育的改革使其往高等教育方面靠拢,既要求专业人才的文化知识基础扎实,也强调其职业技能的掌握。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教学同等重要,校企合作中的实践教学内容更多的是作为生产实践教学的手段之一,其目的是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对于部分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讲,只有在教师的指导和管束下,他们才会规规矩矩学习,对生产实践性的教学方式,虽然兴趣浓厚,但在短时间内还很难接受,容易懈怠自己。职业院校的学生对职业院校本身属性和功能特征缺乏清晰的认识,对校企合作下的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够理解,他们往往将重点放在学校内的学习上,而忽视了社会实践,对社会实践活动表现消极。如果让学生参与企业生产实践,因一些学生无法明确自身的学生属性和员工属性,那么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就不会对自己有严格要求,把真实的生产工作当做放松的机会,不遵照企业的相关规定,不尊重企业指导教师,进而埋下了安全隐患,危害学生自身的安全和整个企业的发展[3]。

3.5 缺乏社会关注和理解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我国职业教育仍存在一些现象。比如人才培养观念,一些人认同高科技人才是优秀人才,但事实上,人才也应包含技能型人才,但一些学生和家长对安排职业院校的学生参与社会生产实践和顶岗实习难以理解,存有抱怨,认为这些工作是在免费使用劳动力,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负担,甚至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有一些偏激的家长甚至认为,这是学校和教师在利用学生来增加额外收入,对职业教育属性和功能的不理解,导致他们的教育观念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新。此外,也有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制度不健全,导致一些学生的权益受到损害。

3.6 合作经费的问题

校企合作无疑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一旦开始,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其中存在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校企合作如何才能保证经费的稳定。大多数职业院校选择校企合作就是为了弥补自身资源不足的问题,因而无法保证自身经费的充足。而企业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控制自身的经营管理成本,更不会白白投入资金。

4 校企合作下化工教学模式创新实践

4.1 以岗位标准为指导,开发校企合作教材

化工行业和企业在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各项制度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持续地更新,企业岗位的设置和具体的工作内容也随之产生变化。因此,职业院校需要以岗位标准为指导,根据自身人才培养目标,基于校企合作来编写与目标岗位相适应的教材,优化教学内容。教材的编写要紧密联系当前化工行业和企业的生产实际,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岗位职能需求。不同企业、不同岗位的职责范围存在差异,但覆盖非常全面,这与当前社会对人才提出的培养要求相符合。因此,在教材设计的编写过程中,学校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框架:首先是企业岗位的工作标准,让学生所学到的内容更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其次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强调职业性、实用性和地方性。所以,在编写教材时,对理论知识的要求应遵循必需和够用的原则,而对学生实践方面的训练,则主要依照学生所选择的职业及技能的针对性来进行编写或者引进其他教材。再者,教材中还应包含实际生产过程中所必须要具备的操作技能。有了校企合作这一后盾,学生所掌握的技能使用价值更高,更易于操作,从而更好达成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4]。

4.2 加强信息化建设,创新教学管理模式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学校和企业需要构建起新的基于合作的化工类专业教学管理模式,同时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借助先进技术手段来构建起沟通平台,创新传统的课堂教学,实现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一体化,实现远程教学,由此整合企业的教师资源来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指导,助力学校双导师制的构建。学校除了依托信息平台来展开与化工企业单位有效的沟通交流之外,更可以优化自身的管理工作,加强对学生的科学管理,分析把握学生的学情,了解学生对化工专业以及校企合作的想法和意见,从而加强对学生有针对性的宣传指导,让学生能够明确校企合作的意义和价值。

与此同时,还可以对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以及校外的实践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学生的表现,整合学校和企业的意见,为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支持,使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完善,不断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化,以保证教学工作质量提升。学校在创新自身教学管理模式之后,还需要在制度建设上予以完善,为学校和企业的各项工作展开提供引领。

4.3 整合优势资源,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一些中职院校缺乏完善的实验条件和充足的实验资源,是阻碍学校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工作有效展开的主要原因,而校企合作正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基于校企合作的背景,中职院校需要高度重视优势资源的整合,构建起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学校通过与企业之间的协调沟通,争取企业的化工实验基地和器材,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项目实践机会。为了保证双方合作的稳定和长久,学校应积极寻求双方共同利益的合作点,努力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为此,学校应以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内涵的提升为切入点,积极打造产学研综合体,基于对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构建产学研平台,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企业产品的开发和设计有机结合,再将学生的实习和实训的实践学习过程纳入到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中。

4.4 加强职业教育,落实对学生的毕设指导

当前中职院校需要把对学生的实践性培养放在突出的位置。而鉴于以往化工类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往往更注重理论层面,应用性不强,所以通过校企合作,职业院校可以邀请企业行业技术专家与学校教师一起,共同落实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可以将企业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为其选择的范围和研究方向。对于学生来讲,毕业设计也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尝试利用自身所学来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进一步强化化工类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通过合作指导,职业院校的教师和企业之间的知识技术交流会更加紧密,能够推动知识和技术的更新。

学校还应借助校企合作来进一步完善对学生的职业教育,利用企业专家指导来帮助学生做好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组织展开各类研讨会、交流会、招聘会,让学生能够提前了解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会遇到的问题和困境,从而掌握一些应对的对策。教师和企业专家更可以直接传达给学生一些工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养。

4.5 构建多元主体的化工考核评价体系

通过校企合作,职业院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参与到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在创新传统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的同时,还可以将双方都纳入到对化工类专业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实效的考核评价主体当中,改变以往由学校和教师为主导的、以结果为导向的终结性评估和考核,让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够获得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

针对学生在校的理论学习的考核评价,学校和教师可以将结果和过程相结合,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表现,整合教学主体的意见和建议。而学生在校外实习期间,就可以由企业作为评价主体,记录学生在各个环节的表现,给出真实的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当然,学校和企业还可以联合第三方,比如一些社会机构、学生家长的评价,可以更好地体现学校和企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5]。

5 结语

总而言之,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关键,也是促进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有益手段。职业院校对校企合作建立正确的认识,分析校企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路径,革新校企合作下的化工专业教学模式,对化工类专业学生自身的发展、职业院校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

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职业院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模式现状,基于对校企合作对职业院校教育实践的意义和面临的挑战的讨论,提出了校企合作下化工类专业教学模式实践创新的建议。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校企专业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专业降噪很简单!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