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内涵实质、历史渊源和现实价值
2022-12-18徐晓风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徐晓风 张 雪(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明确提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1]26(以下简称“两个确立”)。“两个确立”这一政治论断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是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的重要节点提出来的最鲜明、最深刻的政治判断,揭示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根本原因。围绕内涵实质、历史渊源和现实价值等三个方面学深悟透“两个确立”,是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中之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两个确立”的内涵实质
坚强的领导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必然要求,科学的指导思想总是与实践发展相呼应。历史和现实无不揭示:“两个确立”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根本问题,是夺取新征程新胜利的根本保证。确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核心和确立科学的指导思想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着深刻的内涵实质。
(一)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
作为中国的最高政治权威和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相当强大和具有弹性的组织”[2],拥有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领域各项事务的最终决策权力。新时代确立党的领导核心,有助于增强无产阶级政党的统一意志,切实保证党中央的领导权威,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提供强大合力;能够在兼顾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形成国家权力的有效集中,最大限度地凝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磅礴伟力,积极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无产阶级政党的领袖具有很多相似特征,他们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精髓并在革命实践中加以创造性地继承、发展和运用,用先进的理念提高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思想觉悟;他们在长期激烈而复杂的阶级斗争中被推举出来,懂得政党组织的重要性并在斗争中积极巩固和建设无产阶级政党,增强政党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团结动员无产阶级中的先进分子参与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他们锤炼了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刻领悟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发展趋势,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事业发展壮大,意志统一、步调一致地朝着共产主义的目标迈进。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保持着思想上、战略上和使命上的清醒坚定,推动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性锻造,周密部署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规划,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同志走在人民群众和时代的最前列,以宏大的全局视野和强烈的大国担当意识深入思考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严峻形势和突出问题,以崇高的政治威望和影响力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人民最信赖的领路人,体现着无产阶级政党领袖的优秀品质和革命风范,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经过时代检验和实践锤炼以及人民拥护的必然结果,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宏大实践,反映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度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和组织认同,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
(二)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作为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以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品格,在理论层面坚持前瞻性、在实践层面坚持革命性、在思想层面坚持敏锐性。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历经风雨洗礼仍展现蓬勃生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能在世界现代化的浪潮中展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凝聚了全党的精神力量,指引着党和国家事业前进的方向,为党的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
“两个确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指导伟大实践的科学思想,这是党在深刻总结并善于运用百年奋斗经验的基础上,把握时代脉搏,紧跟国内外发展大势,明辨历史方位,创造性提出的带有时代特征的无产阶级指导思想和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贡献。从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八个明确”到《决议》的“十个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得到进一步丰富与完善。这一科学的指导思想从历史角度来说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现实角度来说经得起实践检验,从未来角度来说进一步明晰了中国前进道路的新方位。这一科学的指导思想准确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问题,在发展中逐步深化了关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精准研判当今中国所面临的严峻考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
二、“两个确立”的历史渊源
思想的进步总是与历史的沿革积淀同向而行。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史向我们生动昭示: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死存亡至关重要。“两个确立”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来源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一)理论来源:“两个确立”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1.“两个确立”是马克思主义重视领导核心和权威的重要体现
纵观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长期的党内政治生活中贯彻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始终高度重视领导核心(或称领袖)和权威,领导(领袖)核心、权威的存在对党的建设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确立党的领导核心保证了党的领导行为的正当性和有效性,提高了党的决策执行的科学性,增强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性,避免出现分散主义与本位主义等影响全局的现象。“领袖”是指在政党派别中领导群众实现既定目标、组织社会生活、对国家建设具有开创性和引领性作用的政治核心人物和权威人物。马克思在《1848 年至1850 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3]恩格斯在《论权威》中明确阐述权威及领袖的出现非个人的主观意愿,而是顺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与必然产物。无产阶级要利用权威夺取新政权并组织社会主义建设,因而无论革命发展到哪个阶段,维护无产阶级专政的权威都是非常必要的。列宁始终强调权威和领袖的作用并指出:“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4]286。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的这些论断,都是经过历史发展总结的非常重要的政党建设经验,充分说明了政党需要领导核心(领袖)和权威。确立党的领导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断成熟壮大的本质要求,是释放强大组织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的内在原因,是实现全党统一领导的重要保障。“两个确立”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
2.“两个确立”为准确理解领袖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提供了基本遵循
深入理解“两个确立”的理论来源,就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群众与领袖关系的基本理论,充分理解领袖与人民群众之间有机统一的关系。唯物史观在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同时,也清楚地阐释了作为人民群众的杰出代表——领袖在推动社会变革、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过程中乃至关键情况下发挥着开创性、引领性的作用。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来看,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过程中,创造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等优秀的精神成果。领袖则在特定时期和时代许可的范围内,凭借其思想和意志等优势,号召、带领被压迫的劳动人民反抗统治阶级的暴政,推动了社会的不断发展。唯物史观为人们科学地理解领袖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可靠的哲学基础,为人们正确认识领导核心的地位作用和形成条件提供了扎实的理论依据。
列宁指出:“只要千百万劳动者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跟随本阶级的优秀分子前进,胜利也就有了保证。”[5]这说明:一方面,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核心是由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过程中推选出来的,他们既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也是最优秀、最有影响力和最杰出的一员;另一方面,只有造就一批经验丰富、有极高威望的政治领袖,才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发展阶段发挥伟大的领航作用。“两个确立”为准确把握领袖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提供了基本遵循。
3.“两个确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的内在要求
科学的指导思想指引无产阶级政党掌握了真理的力量。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6]9列宁在《怎么办?》中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4]312科学的指导思想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发展建设打下坚实的根基,使党能够在无产阶级运动中制定出符合革命实际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表明,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无法调和的社会矛盾中,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即工人阶级通过革命方式开辟社会进步的新境界,也被称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想要夺取社会革命的胜利,同资本主义的所有制关系和传统观念作最彻底的决裂,就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坚定勇于革命的意志和信念。无产阶级政党在针对自身问题进行改进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扬弃,在与错误思想进行斗争的较量中实现了自我批判,在革命发展到新阶段后实现了自我超越。在170 多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史中,科学的指导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引领和指明了前进方向,捍卫了科学社会主义这一科学理论。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
(二)实践来源:“两个确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
1.“两个确立”是基于国际共产主义发展史得出的宝贵启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6]410-411,并且“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7]组成了无产阶级政党,带领所有被剥削的劳动者实现了从私有制的阶级社会过渡到无阶级社会的伟大变革。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久经考验而依然永葆生机的关键所在,其并不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伊始就形成的,而是经过长期探索后得出的宝贵结论。相较而言,西方资产阶级政党是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政治斗争实现阶级利益的工具,特点是搞多头政治、无政府主义等,缺乏集中权威领导,二者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马克思恩格斯始终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依据欧洲工人运动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总结出无产阶级政党需要发挥领导核心的重要作用。“无产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力量的斗争中,只有把自身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8]。无产阶级开始反思以往分散斗争造成的惨痛教训,只有实现革命的大联合,发挥领导核心的重要作用,才能成功对抗资产阶级这个共同的敌人。因而马克思于1864 年创立了国际工人协会,依托这个国际组织指导工人开展了反对资产阶级剥削的实践活动,促进了无产者的国际团结。“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9],马克思深刻剖析了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意识到政党权威的重要性,随后帮助各民族国家无产阶级相继建立了自己的社会主义工人政党。据《回忆马克思恩格斯》一书记载,工人先驱们在列席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时就深切感受到马克思身上散发出的领袖风采,一致认为只有将马克思视为党的领袖、人民的领袖,工人运动才会取得伟大胜利,更好地肩负起时代赋予无产阶级的特殊历史使命。另一方面,科学理论的重要性在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过程中得到了鲜明印证。无产阶级在革命过程中不断系统地总结与广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了具有自觉性、革命性、先进性的政治联合体,培养锻造了政治上日益成熟的无产阶级力量,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崭新的时期。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点亮了思想灯塔,扭转了早期工人运动屡屡失败的局面,改变了工人阶级长期被剥削、被奴役和被愚昧化的悲惨命运,无产阶级在改造世界的行动中不断取得突破、发展和壮大。
列宁高度重视领导核心与科学指导思想的重要作用,这在俄国十月革命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得到了具体体现。一方面,列宁在领导活动中善于把坚定的革命原则与解决困难的高超领导艺术相结合,体现了革命领袖的权威作用。在欧洲工人阶级政党正逐渐转向议会斗争的同时,俄国工人阶级政党成立,党内在如何组织党员、是否实行集中统一领导等关键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列宁认为,如果没有一位极高威望的党的领袖,不能坚持全党集中统一的领导,将无法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的意志统一。列宁在政治活动中一直积极推进俄国无产阶级新型建党原则,主张发挥组织在政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创建一个具有坚强领导核心、纪律严明、组织严密的政党,因而极大地增强了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经受住了革命实践的检验。十月革命胜利后,以列宁为领袖的布尔什维克党消灭了十四国的反革命活动,平息了国内叛乱,粉碎了敌人的计划,捍卫了无产阶级革命来之不易的胜利成果。在国内环境趋于稳定后,俄共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国民经济的恢复上来,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处理严峻的国内矛盾,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与此同时,同时代的各国尤其是东欧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并没有像俄国一样如火如荼地取得胜利,反而相继遇冷碰壁。鉴于这种情况,列宁总结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提议建立共产国际。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是带领经济和文化比较落后的俄国开创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先行者,他联合无产阶级力量将共产国际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中高举党的旗帜,强调马克思主义在俄共党内和俄国工人运动中具有重要指导地位,不断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19世纪末20 世纪初,由于一些人尤其占绝大多数的俄国农民对布尔什维克并不信任,致使在俄国社会中出现了机会主义、修正主义等错误思潮,知识分子和部分工人纷纷退党,逐渐脱离了工人运动的浪潮。在这种危急关头,列宁审时度势,以《俄国社会民主党人抗议书》《我们的纲领》《怎么办?》《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等文章著作作为有力思想武器,表明了要同“反马克思主义”斗争到底的坚定决心,教育和引导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自觉捍卫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列宁的做法切实维护了俄共党内和俄国工人运动的团结,指明了俄国革命胜利的道路,使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从国际共产主义发展史中得出的宝贵启示是:无产阶级政党需要领导核心,领袖的思想与威望有助于凝聚力量,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两个确立”是历史和时代的必然选择。
2.“两个确立”是基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得出的科学论断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依据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成为饱含人民情怀、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的使命型政党。历史昭示:坚定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是党在百年历史演进中由弱小逐步走向强大的成功秘诀,是由饱受磨难走向风华正茂的关键所在。确立党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指导思想并非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是党经历了长期的曲折探索和严酷的革命实践才找到的正确道路。“两个确立”是基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得出的科学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的必然结果。从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35 年遵义会议召开的14 年期间,党和革命事业几经挫折,先后经受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路线、三次“左”倾错误路线占据中央主导地位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一度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救亡图存面临重重困难,红军和革命根据地也遭到重创。事实证明,脱离中国实际,全盘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将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注定导致失败。当时“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1]4。1935 年遵义会议的召开,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解决了党的军事和组织路线问题。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毛泽东同志在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当时面临的状况和革命的出路问题,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旧中国来说,中国共产党的产生环境有别于世界范围内其他马克思主义政党。与资本主义率先发展的西方国家不同,中国共产党亟须解决两个历史性问题:一是党的阶级基础是否仍以产业工人阶级为主体,二是革命的道路是否仍以城市为中心。毛泽东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指出中国的革命先锋应该是贫农,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发展道路,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沿着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党的七大的时间脉络,全党愈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以及坚持毛泽东同志领导核心地位的重要性,达到了思想上、组织上和行动上的空前统一。
“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10]。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确立领导核心是中国所有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向何处去的岔路口以及国内外云谲波诡的政治局势,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解答了党和国家的前进方向问题,深化了党对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在思想方面,针对“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两个凡是”致使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日益僵化、固化、模式化问题,邓小平同志以坚定的理论自信率领全党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废止“两个凡是”、进行拨乱反正,促进了全党的思想大解放,使党的组织生活和政策方针回到实事求是的正确轨道上来,确保了党的领导体制充满活力。在经济方面,针对人民群众迫切改善生活水平的诉求,邓小平同志以伟大的创新精神全面推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构建了经济发展的基本框架,提出了改革开放的重要论断,满足了国家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针对我国改革开放没有可借鉴的现成模式,邓小平同志强调要遵循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党的建设方面,邓小平强调要靠改革和制度建设走出党建新路子,这既是对毛泽东建党思想的发展和创新,也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在外交方面,为应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及时调整外交政策,客观地分析了我国与世界的差距,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我国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对保障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代代中央领导集体展现了马克思主义者的高尚人格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在实践上顺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时代潮流,在理论上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规划、方向和动力等重大课题。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代表作,指引中国共产党愈加成熟壮大,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世界文明史和人类文明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按照擘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蓝图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复兴之路,将富强、民主、繁荣的美好愿景变成了现实。“两个确立”蕴含了几代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和集体智慧结晶,提高了全党应对国际国内新风险挑战的能力,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革命性。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党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理论的指导。无产阶级政党领袖都是在惊涛骇浪中成熟起来的,在革命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他们敢于斗争、坚韧沉着,带领革命的航船稳稳驶向目的地。进入新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习近平同志以坚定的政治意志、宏伟的革命韬略、高超的领导艺术,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两个确立”的现实价值
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起点,中国共产党作为站在人类发展前沿的时代先锋,发扬了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把握了强化党的领导的要义精髓,积极应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两个确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关于政党权威的理论学说,回答了走好新长征路上举旗定向的关键问题,有助于增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两个确立”回应了时代呼唤
《决议》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取得的原创性思想和突破性进展,包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外交工作等十三个方面。与经济增长与社会冲突如影随形的西方发展模式不同,虽然世界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等对我国经济增长造成一定冲击,但我国经济仍保持着中高速增长,社会环境依然和谐稳定,闯出了一条发展中国家几十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众志成城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卓有成效地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壮士断腕的精神勇于自我革命,通过“打虎”“拍蝇”“猎狐”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描绘出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波澜壮阔的恢宏画卷。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助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警惕防范国内外不利因素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和冲击,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所肩负的崇高历史使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周边局势愈加严峻复杂,世界性冲突此起彼伏,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持续增强;国内经济格局面临重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各种矛盾风险挑战凸显,现实提出了大量亟须解决的时代课题。新时代呼唤指引党前进方向的领路人,呼唤凝聚各族人民磅礴伟力的总指挥,呼唤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实践的掌舵者。新征程上全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两个确立”的提出有助于引领和把握时代潮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重要保障。
(二)“两个确立”顺应了人民期盼
中国共产党的最大底气和力量源泉来自人民,也就是说,“群众基础正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长期执政所需的最核心资源,也是集中彰显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外部表现”[11]。在改革发展稳定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的价值旨归,善于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植根于人民的同时,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2]人心向背既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与长治久安,也是衡量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标准。旧中国,农民占到人口总数的80%以上,解决好农民最关注的土地问题关系到革命的胜利与否。1947 年,《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新中国成立后,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对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毛泽东带领人民翻身得解放;邓小平强调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党的行动依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是我们党围绕人民群众的中心地位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执政指南;习近平想人民之所想,与时俱进地提出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13]的重要论断,鲜明地诠释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人民立场和赤子情怀。这些执政理念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两个确立”顺应了人民的期盼,表达了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结合新的实际赓续了党的百年奋斗成功经验,强化了党的独特政治优势,在治国理政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释放出人民群众强大的发展活力。
(三)“两个确立”体现了党心所向
从1921 年的50 多名党员到现在中国共产党成为拥有9,500 多万名党员、在14 亿多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世界第一大政党,有力诠释了确立党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指导思想的重要作用,然而,在我国整体发展趋势向好的同时,党内长期存在的一些体制机制性顽疾也逐渐显现,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迷失了初心和目标,使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现实挑战。“两个确立”正是立足管党治党的深层次问题所作出的应然性、根本性、全局性的治理举措,是挺起共产党人精神脊梁的政治底气,是夯实中国共产党执政根基的题中应有之义。
从时间脉络上看,栗战书同志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习近平同志是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14]2016 年,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2017 年,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18 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提出“两个维护”;2021 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又将“两个确立”写进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这说明“两个确立”是“两个维护”的思想指引,“两个维护”是“两个确立”的政治保证,“两个确立”和“两个维护”内在逻辑相统一,即统一于党在重要历史关头对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及党中央权威的政治自觉,统一于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和协调各方中得出的科学认识,统一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领航定向与永葆生机的思想觉悟。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程中始终高度维护党的领导核心,重视指导思想的理论创新,坚决严明党的纪律规范,锤炼成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的根本保障,是党和国家砥砺前行的坚强后盾。只有牢牢坚持“两个确立”,自觉做到“两个维护”,激发全党在思想上、意志上和行动上的一致性与自觉性,才能形成理论和实践、知与行、理想与现实相契合的党内团结统一的政治生态。“两个确立”体现了党心所向,表达了全党的共同心声。
“两个确立”进一步深化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决定性因素的认识,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两个确立”有助于在复杂的现实矛盾和严峻的发展形势下运用科学的指导思想明辨是非,明晰政治逻辑和问题导向思路,以高度的政治素养和理论素养向党中央看齐,开启时代赋予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新赶考之路。只有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内涵实质、历史渊源和现实价值,实事求是、守正创新、凝聚共识,才能推动中华“复兴”号巨轮沿着正确的航线行稳致远、乘风破浪,才能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