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以来维护党中央权威及对新时代“治藏方略”的启示

2022-12-18靳燕凌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权威党中央西藏

靳燕凌

(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延安 716000)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团结统一是中国革命与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之一。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维护中央权威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与保证。十九大以来,党提出了“两个维护”是考量党员干部政治合格的重要指标,这引起了学界的重视,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是现有研究中,较少有人探讨百年以来维护党中央权威的进程及经验启示,也较少有人探讨维护党中央权威对于西藏发展的启示意义。鉴于此,探讨百年来维护中央权威的历史进程,并总结其经验,从而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维护党中央权威提供借鉴,也为西藏等边疆地区在新时代做好“两个维护”提供启示。

一、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历史进程

(一)民主革命时期:党中央权威逐步得以确立

1921 年7 月,中共一大党纲规定:党的地方组织必须接受中央的监督。[1]1922 年7 月,二大章程规定:党员要服从党的代表大会及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决议。[2]1922 年7 月,三大章程对中央执行委员的组成进行了规定。1927年5月,党的五大决议案规定了从中央、省委以至于党支部都要加强集体领导。[3]但是,由于缺乏经验,这一时期党的中央组织的领导能力不足。在中共六大上,周恩来指出,当时的中央“工作是很混乱的”[4]。鉴于此,1928年10月17日,中央要求省委“每月整理向中央作单独组织报告一次”[5]。

1928 年至1935 年,“左”倾路线的错误造成了党的工作连续受挫。遵义会议奠定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1937 年全面抗战爆发,维护党中央权威是加强党的集中领导、推进革命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在这一时期,王明不服从党中央的领导,给党的团结统一带来了危害。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共产党员要“爱护党和党的团结统一”[6]。会议完整概括了党的基本纪律。1941 年皖南事变的发生,中央对项英不服从中央指示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不服从中央领导与军委指挥”“结果总是要失败的”[7]。中央重新组建了新四军军部,保证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地位。1942年9月1日,中央决定实行一元化领导,这对于中央政策的落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为了破除党内干部对共产国际的迷信思想,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共中央决定开展整风运动。1942 年2 月1 日,毛泽东指出,有些人“只看见局部利益,不看见全体利益”[8],要求党员干部克服个人主义,服从党的事业大局。整风运动纠正了这些错误思想,实现了党在思想上的团结一致。1943 年5 月,毛泽东指出,我们要坚持两种团结:一是“团结在中央的周围”,二是要“团结人民群众”。[9]

1946 年解放战争的爆发,中央制定了请示报告制度,中央军委要求“严格遵守中央规定的报告制度”[10]。1948 年9 月13 日,任弼时强调:“加强纪律性绝不是减弱地方的积极性”[11]。1948 年9 月,中央要求加强党委领导。同时,加强了对于财经工作的统一领导,缩小地方的经济权力。

民主革命时期,党通过干部任命、统一财经、加强军队建设等,确保了中央的权威,也推动了革命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延安整风运动,肃清了各种错误思想,从思想上保证了党的团结统一。

(二)新中国:党中央权威在全国范围的确立

建国初期,中共中央通过设立专门领导小组、统一财经工作等方式保证了中央的权威。在政治领域,1949年11月,中央要求成立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党员干部中违法行为进行了处理。1953年3 月10 日,中央要求各部门必须向中央请示汇报,规定了中央人民政府必须在党中央领导下开展工作,明确了全国执政条件下中央人民政府与中共中央的关系。1954年,中央裁撤了六大行政区,但在同年发生了高饶事件,中央指出,“严格遵守集体领导的原则”,[12]要求高级干部应该及时向中央请示汇报,不允许搞小集团活动。1956 年中共修订的党章规定:中央对于全国性事务具有领导权力。在经济领域,通过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保证对全国经济的统一领导。毛泽东强调:在“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13]给地方政府一定的自主权。1958年,中央成立财经小组,加强对经济工作的指导。在思想文化领域,1957年2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进行一次深入的整风运动,以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随着1959 年“反右倾”的扩大化,党的民主集中制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以至于后来的“文化大革命”,党中央权威受到了影响,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陷入困境。

(三)改革开放初期:党中央权威在改革中得到巩固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为了贯彻这一路线,要“实行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14]党的十二大设立了中央顾问委员会,许多曾经在党和国家担任重要领导职务的人退出第一线,进入中顾委。[15]从中央层面为党的退休制度的实行开启了先河。1983 年10 月,十二届二中全会要求从思想上和组织上对党做全面的整顿,克服错误思想,保证党的团结统一。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中国经济等领域显现出生机与活力,但由于党政分开,集中搞经济建设而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党内出现了消极腐败现象,思想领域出现了极端自由化。1988 年9 月12 日,邓小平指出,“党中央、国务院没有权威,局势就控制不住。”[16]提出要在中央领导之下深化价格等各方面的改革。1989年,中国发生了政治风波,邓小平要求维护中央的领导,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中央坚决肃清政治风波,保证了社会秩序的正常。邓小平提出要保证中国的稳定发展与长治久安,必须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共产党要有一个好的政治局”。[17]在邓小平的领导与支持下,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形成。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在推行各项改革中不断维护中央权威。在政治领域,深化改革“必须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18],在关系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全党必须与中央保持一致”[19]。1997年2月27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对危害党中央权威的行为做出明确的处理规定。在经济领域,通过分税制改革等加强了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1995 年9 月28 日,江泽民指出,“宏观调控必须集中在中央”[20]。为加强对于经济的领导,中央编制了部门预算,各级地方也进行了改革试点等。[21]在思想文化领域,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载入党章。同时,要求党员干部开展“三讲”教育等,努力提高思想认识。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为了推进这一目标的实现,在政治领域,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加强党的团结统一。在总政策等问题上“全党全国必须保持高度一致”,[22]要求保证中央的领导地位和政令畅通。在经济领域,要求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及加强宏观调控。思想文化领域方面,在党内推行廉政建设,2003年12月,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要求党员干部坚决贯彻执行。

(四)新时代:党中央权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加强

十八大以来,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针对一些地方、部门、领导干部存在的部门主义、分散主义等倾向,习近平强调:党中央必须有“一锤定音的权威”[23]。

而要保证党中央领导作用,在政治领域,首先,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必须考虑中央权威,反对地方主义、部门主义。其次,通过严格各种制度、条例的执行来保证中央的权威。《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了维护党中央的权威是党员的基本政治要求。十九大通过的党章提出“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权威。《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对请示报告内容、程序、方式等进行了规定。再次,通过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保证中央政策的落实。2018 年7 月3 日,习近平指出,地方政府要“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24]。同时,通过干部任命、严格考核办法保证党中央的权威。新时代以来,党的干部任命突出政治标准,把能够坚持“四个自信”“四个意识”作为提拔领导干部的重要政治标准。

在经济领域,党负责制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及政策问题。比如,有关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布局必须由党的中央政治局及常委会审议。中央财经小组要分析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态势,参与制定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各级党委要加强对于地方经济工作的领导,把握经济发展规律,结合各地实际,把中央的各项经济政策、财税政策、农业政策等落到实处。[25]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逐渐形成了每季度都要研究和分析国家经济发展形势,根据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及经济安全,研究重大战略任务,比如财税体制改革、乡村振兴、粮食安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26]

在思想文化领域,首先,通过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大力倡导和建设节约文化”[27],推进党内形成廉洁自律的风气。其次,加强党对宣传工作的领导,维护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阐释与弘扬中国革命中形成的重要精神,如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内涵及价值。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全国人民建构共同的理想信念。最后,通过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如群众路线教育、党史教育等,提高党的干部队伍的党性修养,保持优良的作风,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为实现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历史经验

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维护中央权威,这为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证与条件。百年历史进程中维护党中央权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两个维护”,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加强组织制度建设为维护党中央权威提供制度保障

首先,要遵守民主集中制原则。1938年11月,六届六中全会概括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最为重要的原则为“全党服从中央”。邓小平指出:“中央决定了的东西”[28]就必须遵守和服从。江泽民强调:“坚持民主集中制”[29]才能保证党的纪律的落实。习近平指出,“四个服从”最重要的是“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30]。所以,民主集中制是党的基本组织原则,一定要遵守和践行。第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全面抗战时期,根据地实行一元化领导,保证了党的集中领导。解放战争时期,通过健全党委制等,保证党中央对各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工作的领导。建国初期,通过减少行政层级、裁减六大中央局,成立财政领导小组、推行整风运动等保证中央政令的畅通。改革开放新时期,针对党的领导存在着权力过分集中、党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等问题,邓小平提出加快推行政治体制改革,但改革一定要坚持党的领导,中央要有权威。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指出,“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31],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第三,加强纪律建设。毛泽东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问题就是第一位的。邓小平指出,要加强党的纪律,如果允许党员任意妄为,中国共产党“就不可能有统一的意志”[32]。习近平要求全党增强“四个意识”。总之,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阶段,都必须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对于违反组织纪律的人,要加强教育,如不改正,要给予严惩,从而保证党的组织纪律的贯彻落实。

(二)理清中央集体与领袖个人的关系为维护党中央权威树立正确的价值尺度

首先,要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民主革命时期,中央通过健全党委制,统一财经、干部任命,整风运动,请示汇报制度,军区司令对调等,很好地处理了地方存在的部门主义、分散主义等倾向,保证了党中央的权威地位。建国初期,通过统一财经等在全国范围内保证党中央的政令畅通。改革开放后,通过干部任命、宏观调控措施等保障了党中央对全国的集中统一领导。十四大以来,通过分税制改革等加强了中央财政。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指出:“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33]。中央通过严格请示汇报制度、落实八项规定等妥善处理了与地方的关系。总之,在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要有最后决定权,但也要结合地方的实际,给地方一定的自主性。其次,要处理好党的领袖与中央领导集体的关系。延安时期,中央成功处理了几次党内的分歧,维护了党的团结。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由于各项制度还处于探索阶段,加之个人崇拜的盛行等,党的民主集中制遭到了破坏,给党和国家带来了严重的危机。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既维护了毛泽东主席的威望,也反对个人崇拜,反对领导职务终身制。针对社会上出现的极端自由化思潮等,邓小平旗帜鲜明提出:“中央要有权威”。他提出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政治局。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提出树立“四个意识”。总之,维护党中央的权威既包括维护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组织权威,也包括维护党的领袖的个人权威,这是统一的,但领袖个人的权威是建立在党的集体领导的基础上。

(三)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为维护党中央权威提供组织保证

1938 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共产党的团结统一,“首先是中央及各级领导机关”[34]。1983年 10 月12 日,邓小平强调,高级领导干部“更应该严格遵守党章”[35]。2001年4月2日,江泽民指出:“党内高级领导层要心中有数。”[36]2019年1月11日,习近平指出:“高级干部当政治上的明白人。”[37]历史证明,党的高级干部在维护中央权威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时期,正是由于他们对于党的领袖的维护、对于党中央的维护,才保证了党的团结与统一。新时期,我们更要重视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作用,只要他们心中有党,坚决执行中央的决策,严守组织纪律,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就能起到极为重要的示范作用。

(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维护党中央权威提供思想保证

民主革命时期,通过加强思想建设确保了党的无产阶级性质,推动了革命事业的胜利。特别是延安整风运动肃清了各种错误思想,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建国后,通过整风、整党运动,克服了官僚主义等坏作风,保证了党的先进性。1980年,邓小平指出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十四大以来,中央通过“三讲”教育、先进性教育等,保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新时代以来,通过党史学习教育等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加深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正如习近平所强调:“党中央要有权威,必须廉洁。”[38]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旨就是通过党性教育与纪律教育纯洁党的干部队伍,使党永远保持生机与活力,为形成廉洁自律的作风提供重要的思想保证。

总之,百年以来维护党中央权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新时代,能否成功推进各项战略任务的实现,能否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应对各种考验,推进新的国际格局的形成,这些都需要中国共产党首先维护自身的团结统一、维护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是我们处理一切问题与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重要政治保证。正如毛泽东讲过,我们需要两种团结,一种是党内的团结,一种是与人民群众的团结。我们必须秉承这一原则和优良传统,在新时期坚持“两个维护”,努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三、对于新时代西藏的启示意义

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历史经验对于西藏等边疆地区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西藏作为我国的西部边境,在维护国家安全与统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70多年来,西藏在国家安全与民族团结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治国先治边,治边先稳藏”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思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召开了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对于西藏的发展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策与建议。2020 年8 月28 日,习近平指出了西藏建设的“十个必须”,对于新时代西藏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指导。2021 年7 月21 日,习近平强调“建设美丽幸福西藏”。总结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维护中央权威的历史经验,结合新时期西藏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推进西藏在“两个维护”及新时代的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坚持党的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是制度保证

健全的组织制度是维护中央权威及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保证。1959年3月,西藏废除了农奴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965 年西藏自治区正式建立,民族区域自治既实现中央的集中管理也给了西藏一定的自主性,是适合西藏发展的重要制度。今天,西藏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显著的成绩,人民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所有这一切得益于党的领导与国家的制度优势。所以,新时期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西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为维护中央的集中领导提供制度保证。同时,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推进边防建设,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确保安全稳定大局。所以,制度建设依然是西藏在新时代维护中央权威的重要保障,也是新时期“治藏方略”的政治保证。

(二)处理好中央与西藏的关系问题是重要任务

百年的历史及实践表明,要正确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处理这一关系中,首先,把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及中央权威作为首要任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保证中央集中领导的一种制度设计,也给西藏人民治理西藏提供了较多的自主权。建国以来到新时代,中央给予西藏各种政策支持及经济援助,促进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基于西藏特殊的政治地位,事关西藏的重大决策都必须经由中央决定,这保证了国家对西藏的集中领导。其次,处理好西藏的宗教问题也是落实中央与西藏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历史上,西藏作为藏族群众的主要居住区,大多数人信仰藏传佛教。1959年,达赖喇嘛与国外反华势力企图制造“西藏独立”,遭到了国家及时的制止。党中央通过打击分裂行为维护了国家的安全与统一,也通过民主改革,废除了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保护西藏的宗教信仰自由。新时代以来,中央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依法处理宗教事务,这也为处理中央与西藏等民族地区的宗教问题提供了明确的方向。2021 年7 月,习近平强调:把开展反分裂斗争作为西藏的首要任务,确保西藏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总之,在处理中央与西藏等边疆地区的关系上,把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安全、维护中央的领导地位作为前提,同时,给予民族地区一定的自主权。

(三)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是重要人力支持

西藏的团结稳定和发展得益于党的领导与国家的政策支持,也需要西藏地区党员干部发挥带头作用。在西藏建设的历史上,曾经涌现了许多具有奉献精神的好干部、好党员,如阿沛·阿旺晋美、孔繁森等,他们为西藏的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西藏地区的许多党员干部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扎根于雪域高原,默默奉献、任劳任怨。由于西藏海拔较高、自然条件艰苦,所以能够在这里坚守并无私奉献,需要可贵的品质,也需要好的干部任用与保障制度。为此,党一直重视对于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及任用,同时,努力改善西藏干部的医疗、养老等保障制度,从而稳固及加强西藏的干部队伍建设。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提出了“两个维护”“四个意识”等,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信仰,必须遵从党的各项纪律与规定。在关于西藏工作的会议上,他强调要发扬“老西藏精神”,领导干部要起表率作用。今天,西藏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两个维护”,树立“四个意识”,兢兢业业、克勤克俭,为推进西藏的建设及国家的安全稳定提供重要的人力支持。

(四)加强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

在十九大会议上,党中央提出了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党的建设的全面发展,这也为新时期西藏的建设与发展指出了重要的方向。坚持党的政治建设是当前的重要的政治任务,作为边疆地区,西藏在国家安全及稳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一定要教育西藏党员干部明确党的政治路线,严守政治纪律,坚持“四个意识”,加大党风廉政建设,这是新时代保证党员干部政治底色及党性修养的基础工作。同时,由于西藏特殊的政治地位,新时期要坚持思想领域的建设,加强爱国主义及反分裂斗争教育,教育党员干部要有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教育人民懂得只有国家的强盛才有百姓的幸福安定。新时期,一定要加强党的建设这一政治堡垒的作用,特别是要突显政治建设的作用。而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做到“四个确保”,也是关系西藏安全稳定及“治藏方略”实现的重要政治任务。

(五)改善民生与凝聚人心是根本点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为维护党中央的权威提供重要的经济基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据资料显示,西藏人均GDP从1951 年的114 元增长到2020 年的54000 元。基础设施、交通、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等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变,特别是免费医疗、义务教育政策的落实走到了全国的前列。[39]同时,由于“西藏是地球第三极、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40],所以,保护西藏的生态环境是极为重要的任务。2021 年7 月21日,习近平指出,“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级生态”[41],既推动西藏现代化建设水平,也要充分考虑西藏特殊的地貌及生态环境,采取适度发展及保护生态相结合的可持续道路,“建设美丽幸福西藏”是新时期“治藏方略”的应有之义。西藏今天取得的成绩根本上归因于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和正确的治理理念。所以,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政治支撑,而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也成为党中央维护自身权威及有效治理西藏的重要经济基础。

总之,西藏在和平解放70年所取得的成就,根本上源于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和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总结建党百年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历史经验,结合新时期中央的“治藏方略”,思考西藏在“两个维护”及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路径,对于推进西藏等边疆地区的发展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权威党中央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党中央两次为谁公开祝寿?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关键抉择
—— 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
神奇瑰丽的西藏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权威发布
一个人的西藏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西藏:存在与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