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γ-谷氨酰基转移酶水平对预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价值
2022-12-18刘圆
刘 圆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医院检验科,天津 300207)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研究证实[2],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发病基础,并且是由炎症和氧应激反应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慢性病理改变,临床及时有效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目前,临床通过血管内超声、冠脉造影等冠脉介入检查方式可有效、准确的诊断冠心病[3]。但是以上检查操作均较为复杂,难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4,5]。血清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lutamyltransferase,GGT)具备特异抗原性,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血栓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会对脂质代谢和纤溶系统产生干扰,是心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6]。因此,血清GGT 水平的变化对冠心病发病、预后具有重要的预示作用,并且可能与疾病病情严重程度具有密切的关系。本研究结合2019 年6 月-2021 年6 月我院诊治的100 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研究GGT 水平对预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6 月-2021 年6 月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医院诊治的100 例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我院体检健康者100 例为对照组。观察组男56 例,女44 例;年龄45~76 岁,平均年龄(62.40±3.11)岁;病情程度:轻度30 例,中度45 例,重度25 例;疾病类型:急性心肌梗死32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1 例,稳定型心绞痛22 例。对照组男53例,女47 例;年龄46~80 岁,平均年龄(63.19±2.98)岁。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对象均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且①观察组研究对象均符合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7],且经冠状造影检查确诊[8],并合并不同程度的胸闷、胸痛、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9];②对照组研究对象均为健康人群。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脑血管系统等严重疾病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者;③依从性较差,不能配合者;④随访资料不完善者。
1.3 方法 采集研究对象晨起空腹静脉血3 ml,于室温下静置30 min,然后以1500 r/min 离心10 min,取血清检测。所有检测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AU5800),血清GGT 总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试剂盒由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10,11]。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血清GGT 水平、观察组不同病情(轻度、中度、重度)、不同分型(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患者GGT 水平,并分析血清GGT 水平与冠心病病情程度相关性。病情程度[12,13]:依据Gensini评分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轻度:Gensini 评分<12 分;中度:Gensini 评分12~60 分;重度:Gensini 评分>60 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 21.0 版本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earson 相关性分析血清GGT 水平与冠心病病情程度的关系,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GGT 水平比较 观察组血清GGT 水平为(52.13±3.98)U/L,高于对照组的(14.05±7.19)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同病情冠心病患者血清GGT 水平比较 重度冠心病患者血清GGT 水平为(60.10±9.40)U/L,高于轻度、中度患者的(54.34±4.20)U/L、(38.10±5.60)U/L,且中度患者高于轻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同分型冠心病患者血清GGT 水平比较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GGT 水平为(61.20±9.45)U/L,高于不稳定型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54.38±4.30)U/L、(38.22±6.05)U/L,且不稳定型患者高于稳定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血清GGT 水平与冠心病病情程度的关系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GGT 水平与冠心病病情程度呈正相关(r=0.043,P<0.05)。
3 讨论
目前,冠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金标准”,但是属于创伤性检查[12]。故,无创且操作简单的血清学指标检查是近年来临床研究的热点[14]。寻找灵敏度、特异度较高的血清学指标对冠心病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价值。机体处于氧化应激反应时,巨噬细胞可刺激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会导致内皮功能障碍,从而影响粥样斑块稳定性[15]。血清GGT 会吸附于低密度脂蛋白上,从而被带入斑块内,进一步加剧氧化应激反应,增加斑块破裂的风险[16,17]。但目前关于血清GGT 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还需要临床进一步的研究证实[1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GGT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冠心病患者血GGT 水平高于正常人群,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可作为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诊断指标[19]。同时研究显示,重度冠心病患者血清GGT水平高于轻度、中度患者,且中度患者高于轻度患者(P<0.05),表明不同病情冠心病患者血清GGT水平存在差异,并且随着病情的严重程度呈不断上升趋势,该结论与林巧芬等[20]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分析认为可能是由于血清GGT 水平参与氧化应激反应,进一步加剧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使病情趋于严重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GGT 水平高于不稳型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且不稳定型患者高于稳定型患者(P<0.05),表明不同冠心病患者血清GGT 水平存在差异,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GGT 水平最高。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发病较急,病情通常较为严重,可能是由于GGT 会介导氧化还原反应,促进活性氧生成及应激性氧化反应,进而加快斑块的进展,甚至是破裂,促使病情进一步发展。此外,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GGT 水平与冠心病病情程度呈正相关(r=0.043,P<0.05),表明血清GGT 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即血清GGT水平越高,病情越严重。因血清GGT 会参与氧化应激反应,其水平的升高,会加剧氧化应激反应,进一步加速冠心病进展、加剧病情的程度,同时血清GGT 的高水平表达,可能与炎症反应产生一定的协同作用,进而促进病情的发展[21-23]。
综上所述,血清GGT 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冠心病危险分层、分型均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临床冠心病的辅助诊断、治疗均具有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