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州低海拔地区秋栽香菇的适宜菌株初筛

2022-12-17陈躬国乐紫凌吴诚鑫吴汉琼

食药用菌 2022年6期
关键词:装袋菌袋木屑

陈 剑 陈躬国 乐紫凌 吴诚鑫 吴汉琼

(福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18)

香菇(Lentinula edodes)隶属于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口蘑科(Tricholomatatlete)、香菇属(Lentinula),又名香菌、香蕈、花菇等[1]。我国香菇栽培历史悠久,香菇是我国目前产量最大的食用菌,也是重要的出口创汇型农产品之一[2],2021 年全国产量约1 255.4万吨,其中产量较大的省市有河南、河北、湖北、辽宁、浙江、福建等[3]。香菇的营养丰富,食用和药用价值高,且香气独特,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4,5]。

福州市位于福建东部、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属典型的河口盆地地貌,四周被海拔600~1 000 m的群山峻岭环抱,其中山地占全区土地面积的32.41%,丘陵占40.27%。气候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少霜无雪,夏长冬短,无霜期达326 天;年平均气温为20~25 ℃,最冷1~2 月的平均气温为6~10 ℃,最热7~8 月平均气温为33~37 ℃。7~9 月是台风集中期,平均每年台风入境2 次[6]。

福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位于低海拔(100 m 以下)地区,本团队近几年开展香菇方面研究发现,夏季高温时栽培因温差不足,菌袋难以形成子实体,加之高温天气容易滋生木霉、链孢霉等杂菌,栽培成功率较低;而通过采取秋季制袋接种、冬季培菌满袋、春季出菇采收的模式,则成功率较高。为了筛选出适宜福州低海拔地区秋栽春出的香菇菌株,我们以武香1 号、香菇100、香菇819 等11 个菌株为对象,进行出菇比较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来源

分别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食用菌相关企业等处陆续引进11 个优良香菇种质资源(表1),在福州低海拔地区开展区域出菇比较试验。

表1 11 个引进的参试香菇菌株

1.2 试验配方与处理

本试验主要流程:菌株转管保存、活化→母种制备→原种制备、培养→栽培种制备、培养→栽培料袋制作→灭菌→冷却→接种→培养→出菇→记录→资料汇总→分析总结。

母种配方采用PDA 培养基: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水1 000 mL。其中马铃薯要求新鲜无霉变、无绿色、未发芽,去皮、洗净后使用。葡萄糖为生化试剂AR 级粉末状葡萄糖。

原种配方:杂木屑64%、麸皮20%、棉籽壳15%、石膏1%,含水量60%~62%。其中杂木屑全部采用1 cm 以内的薄片,麸皮要求新鲜、无霉变、无掺杂、带轻微麦麸香味,棉籽壳需新鲜、无霉变、长绒、带些许棉籽味,石膏为粉状、无结块。

栽培种配方:杂木屑68%、麸皮20%、棉籽壳10%、石膏1%、红糖1%,含水量60%~62%。其中杂木屑为1~2 cm 厚的不规则粗木屑50%和厚度在1 cm 以内的细木屑50%混合。

栽培料袋配方:杂木屑78%、麸皮20%、石膏1%、红糖1%,含水量58%~60%。其中杂木屑主成分比例为粗木屑(1~2 cm 不规则薄片)∶细木屑(1 cm 以内薄片)=2∶1。

培养料含水量判定方法:手抓一把混合培养料,用力挤压,有水渍渗出指缝但不滴水,此时含水量接近60%,可以装袋;若用力挤压,水分渗出指缝并流下2~3 滴水,则含水量过高,不宜装袋,需添加干料混合。

原种、栽培种培养采用对折径为12 cm 的耐高压聚丙烯袋装袋。栽培料袋采用规格为17 cm×33 cm×0.005 cm 的常压聚乙烯袋,用冲压式圆盘装料机(图1,漳州金黑宝食用菌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装袋。由于该装袋方式在含水量过高时容易破裂,因此培养料含水量须控制在58%~60%。出菇菌袋制作前3 天,先预湿杂木屑,方法:按每袋装料量(干重500 g)计算杂木屑总使用量,再以粗木屑∶细木屑=2∶1 的比例混合后倒入搅拌机,加水预湿。制袋当天,在培养料中加入麸皮和溶解于水的石膏、红糖,混合均匀后铲入搅拌机,第1 道搅拌机混合主、辅料达到基本均匀,再添加适量的水使培养料呈结团状态。随后打开拉升机将培养料输送至第2道搅拌机,再次混合达到均匀,观测培养料状态,确认含水量符合要求。最后经第3 道圆盘式冲压装袋机打包进袋,周转移入塑料筐,之后套上套环→拉直袋口→盖上透气盖→搬筐上架→推车进灶→关闭灶门→通入热蒸汽进行常压灭菌。

图1 三道拌料装袋工序

1.3 出菇试验方法

11个供试香菇菌株各接种40袋,分3个小区,每个小区10 袋,留10 袋备用,合计440 袋。料袋装好后,统一推入常压灭菌灶,灭菌时用2 台电蒸汽锅炉、配合1 台软水器,加水加热,形成热蒸汽通入灭菌灶。加热2~3 h,灭菌灶上端温度计显示达100 ℃后开始计时,维持灶内温度100 ℃ 8 h 后关闭锅炉、断电停水,使灭菌灶自然冷却。次日上午,先将灶门打开放热降温,下午14 时左右,当灶内温度降至50 ℃以下时,推入液压车,支起周转架进行退炉。之后将料袋移入冷却室冷却,开启排气扇,继续抽湿降温2 h 左右,当料袋温度降至30 ℃以下后,移入接种室继续冷却、降温。

将待接菌种袋表用高锰酸钾消毒液擦拭一遍,袋口倒置后搬入接种室备用。关闭接种室门窗,准备2 袋气雾消毒剂27%二氯异氰尿酸钠(用量为2 g/m3),放入铁盘,底部加点碎报纸,点燃报纸与气雾消毒剂,确保消毒剂自行燃烧、升起浓烟后人员撤出,对接种室进行空间气雾消毒。门缝用报纸、棉布等塞严实,防止气雾泄漏。

第3 天在洁净工作台上进行接种。接种前先启动洁净工作台过滤风机,开启紫外灯消毒,20 min后关闭。人员进入接种室,需更换经紫外线消毒的工作服。在洁净工作台上点燃酒精灯,将料袋接种口靠近酒精灯火焰3 cm 处,在确保无菌接种的前提下保持安全距离。每袋接1 接种勺菌种,接种量力求一致。不同菌株轮流接种,更换菌株时要用酒精擦拭接种勺,经火焰消毒后再接下一个。同时清理干净台面上遗留的上一个菌株的菌种屑。

所有菌袋接种完毕后,搬入温控培养房进行暗培养,温度控制在25 ℃,每天早、晚各通风换气1 次,每次30 min。培养7~10 天,当香菇菌丝长满料面上层,封住菌袋盖子底部(俗称“封面”)时,培养房温度降至24 ℃。再培养月余,菌丝满袋后将菌袋移入出菇房床架,在常温下培养20~30 天,使其见光转色,当料面上层转为暗褐色时,打开盖口、保留套环,增加氧气,促进转色。因短袋香菇培养料体量有限,菌丝满袋后通过开启袋口的盖子,增加氧气供应量,即可实现转色,无需刺孔。转色过程中,菌袋逐渐生理成熟,出现起瘤现象,菌袋颜色从白色逐渐转为咖啡色、暗褐色。短周期香菇品种,菌袋未完全转色时已形成原基,需根据原基萌发位置适时进行割口出菇,若菌袋底部出现原基,则需脱袋进行出菇管理。为保持出菇房空间湿度,床架上应铺垫土工布,加水保湿。将参试菌袋分别插上标签逐一进行编号,以便后期记录。

通过自然温差刺激,香菇幼蕾逐渐形成、长大,当子实体生长至菌盖即将开伞或刚开伞时,进行采收,测定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采收两潮后对菌袋进行补水,菌丝恢复7~10 天后,会再次现幼蕾,可再采收一潮菇。利用DPS 统计分析软件,采用随机区组单因素LSD 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11 个香菇菌株的产量

由表2 可知,11 个参试香菇菌株,平均单袋产量达到120 g 以上、生物学效率达30%以上的菌株有T021(F2)和T007(武香1 号),产量分别为124.8 g/袋和122.1 g/袋,生物学效率分别为31.2%、30.5%。T021、T007 与T035、T051、T040、T032、T042、T050 等6 个菌株相比,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中,T021 产量极显著高于T040、T032、T042、T050 等4 个菌株;T021、T007、T044、T038、T054 这5 个菌株之间没有达到显著差异。

表2 11 个参试香菇菌株的产量和生物学效率

2.2 11 个香菇菌株的主要农艺性状与生育期

11 个参试香菇菌株的主要农艺性状与生育期表现见表3。平均菌盖直径,仅T054 菌株低于50 mm,说明其朵型偏小,其他菌株都在50 mm以上,菌盖直径优良率达93%;菌盖厚度,有T021、T035、T042、T044、T051 等5 个菌株超过12 mm;菌柄长度,T007、T035、T038、T042、T051 等5 个菌株小于40 mm;菌柄直径,小于12 mm 的菌株有5个,分别为T007、T038、T040、T044、T054。

单朵菇重大于22 g的菌株有4 个,分别为T021、T035、T040、T051。供试11 个香菇菌株中,有8个生育期在127 天,仅T040、T050 和T054 这3个菌株的生育期较长,分别为142 天、131 天和135天(表3)。

表3 11 个参试香菇菌株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

3 结论与讨论

优良香菇的农艺性状主要体现在菌盖直径与单菇重两个指标,目前市场上比较青睐朵大而厚重的香菇产品。本试验初步筛选出的产量较高的2 个菌株T007 和T021 的菌盖直径均超过50 mm,单菇重较大的菌株为T021。综合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最终筛选出优良菌株T021(图2),即引自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的‘F2’,其平均单袋产量为124.8 g/袋,生物学效率达到31.2%,生育期为127 天。研究中还发现,F2 菌株在完全转色之前就能形成子实体,总体生育期较短。因此管理上建议采用双层膜套袋栽培,当发现子实体形成后,及时去除外袋,留下保水膜,进入出菇管理,以免开袋过迟,形成畸形菇,影响品质。且该菌株在催蕾阶段,无需太大的昼夜温差刺激即可形成子实体,十分适宜在福州低海拔地区推广栽培。

图2 T021(F2)出菇现场照片

猜你喜欢

装袋菌袋木屑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新型液动食用菌装袋机的设计要点与应用*
木屑
不同种类木屑栽培黑木耳的比较试验*
东北林业大学成功研发“袋顶出耳技术”
板栗的塑料薄膜袋贮藏技术
固定菌袋插杆
橡胶木屑基活性炭—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性能
线上称重器给食品装袋带来便捷
微观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