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中碳交易激励机制探析
2022-12-17赵新景
赵新景
(山东省核与辐射安全监测中心,山东 济南 2501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引领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进程,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1]。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实现碳达峰目标、碳中和愿景(亦称“双碳”目标),涵盖能源、经济、社会、气候、环境等众多领域,涉及政府、企业、公众等多个层面。作为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手段,碳交易可充分依托碳排放权资源整合交易市场化功能,推动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提升碳交易市场综合效益,培育产业绿色协调发展,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发挥重要作用。
1 碳交易成为环境政策体系重要内容
环境经济政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绿色发展的核心政策之一[3]。碳排放权交易,亦简称“碳交易”,是全球气候治理重要手段[4]。“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以来,碳交易制度构建与碳交易市场建设,持续列入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生态环境政策,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亮点内容,备受关注。“双碳”目标提出后,中央决定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作为“1”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正在加快形成。
系列顶层意见方案,表明碳交易已逐渐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进程,成为重要生态环境经济政策。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碳交易与“双碳”工作的重要政策文件,见表1。
表1 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碳交易与“双碳”工作重要政策
2 碳交易市场的构建与运行
碳交易市场,是指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或以碳排放权交易为实质的碳信用市场[5]。碳排放权,是指分配给重点排放单位的规定时期内的碳排放额度[6]。由此,在一定区域一定时段内,在排放总量的设定和限定下,碳排放市场主体参与碳排放权指标配额分配与交易,即为碳排放权交易。
国内碳交易市场,从2011年提出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到2013年北京等七省市启动地方试点[7],至2021年全国碳交易市场上线交易正式启动,历时十年。2018年,根据中共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决定,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职责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划入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为进一步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的统筹融合、协同推进强化了机制体制保障。2020年底,生态环境部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印发《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正式启动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
碳交易工作,以北京市[8]为例,由市生态环境部门统一管理和指导。主要流程为:重点碳排放单位和一般报告单位报送上一年度碳排放报告,生态环境部门核发碳排放配额,重点碳排放单位根据配额进行履约清算,符合条件的可通过交易平台购买或出售碳排放配额。同时,生态环境部门在关键环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执法,以确保碳排放报告质量,依法保障配额清算。北京市2021年碳排放权交易工作流程,见图1。
图1 北京市2021年碳排放权交易工作流程示意图
3 碳交易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实践策略
碳交易,作为落实国家碳达峰目标、碳中和愿景的制度创新和重要政策工具,应充分发挥其政策规范指引、经济杠杆带动、产业协调发展等方面的激励功能。
3.1 碳交易法律法规依法推动企业减排
法治是现代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制度基础,健全法律制度是碳交易市场有序规范运转的保障。碳排放权交易实践中,个别企业和单位出现碳排放数据弄虚作假事例[9],为充分发挥警示作用,生态环境部公开了一批典型问题案例[10]。为进一步规范碳排放权交易,生态环境部起草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已多次征求意见。《条例》阐释了推动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的立法目的,明确碳排放权交易由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管理,细化了重点排放单位确定要求,规范了配额分配、清缴程序,界定了各有关方责任及追责办法,强化了对不履约的约束和惩罚力度。《条例》的尽早出台,将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奠定法律制度基础,强化企业节能减排责任与义务,促进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依法规范,保障全国碳交易市场平稳健康运行。
3.2 碳交易市场显化碳排放配额资源价值
市场经济政策可以为降碳减污提供动力机制和长效激励[11]。市场经济政策手段可分为利用市场的政策手段和构建市场的政策手段,其中后者主要为市场权益交易类政策。构建高效运行的中国统一的碳市场,建立市场竞争和价格调节模式,可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交易碳排放配额资源。与目前国内其他排污权交易相比,碳交易的核心优势是将碳排放权市场化[12],即赋予其相应的市场价格。碳排放配额作为一种法律确认的资产,可以依法变动所有权。企业等重点排放单位,因所属行业有别、所处区域不同、发展基础各异,对碳排放配额需求不一。碳交易市场,可以为超配额碳排放企业及有富余碳配额企业,搭建有序高效的购买或出售交易平台。借助交易,既解决了部分企业排放配额不足的难题,又可以把实施节能减排行动的企业获得的富余碳配额,转化为企业的重要价值资源。碳交易,满足了不同减排企业成本考量对配额需求,释放了碳排放配额的价值空间,增强了企业参与交易信心,进一步提升了碳交易市场综合效益。
3.3 碳交易机制引导产业绿色协调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进绿色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在绿色低碳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协调是高质量发展的内生特点,也是碳交易在相关领域环节发挥激励作用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节能减排技术领域,推动节能低碳技术研究和产品供给的企业,以机遇促发展,改进管理水平,着力提升技术革新能力,开发优质绿色产品和技术填补市场需求。其次,在产业转型升级环节,按照市场规律坚决淘汰高排放产业的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13],优化能源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鼓励发展低能耗低碳排产业,促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再者,在人才建设方面,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为新兴的成长型交易体系,有着巨大的人才需求,打造多学科融合、跨行业贯通的综合性知识储备和管理能力,将是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的关键。另外,在第三方配套保障层面,重点碳排放单位核算工作、碳减排监测与核查等领域,将会带动形成新兴产业,不仅保障碳排放权交易顺利开展,还将进一步培育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热点。
4 展望
碳达峰碳中和,既是挑战亦是机遇。碳排放权交易,是新时代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举措,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大创新。应继续将碳交易试点和实践经验,稳步推广到重点行业领域,依托全国碳交易市场运行,探索利用碳交易的协同增效与激励机制,助力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