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北大“学二代”
2022-12-17杨文利
□ 杨文利
中文系“学二代”
我初进北京大学(以下简称“北大”)上学时,已是20 世纪80 年代末期,“北大中文四老”之一的林庚先生刚刚荣休不久,不再给本科生授课,无缘亲聆其教诲,诚为憾事。而得有机会一瞻林先生的丰采,是听他的讲座。那次,他讲的是唐诗,题目已不复记得。年近8 旬的林先生着一袭丝绸长衫,潇洒如少年,飘逸如仙人。后来才知道,林先生乃是世家子弟。其父林宰平,光绪举人,早年负笈东瀛,习法政,而兴趣广博,自国学、哲学、佛学、法政至诗词、书画,无一不精,一度任北洋政府司法部部长,后为清华研究院导师。林庚8 岁入塾,精习诗书,中学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后又转入国文系,办杂志,写新诗,名噪一时,与季羡林、吴组缃、李长之并称“清华四剑客”。林庚的学识和风雅,非一朝一夕而可得,家学门风,渊源有自。
我所就读的中文系,生于书香世家、堪称“学二代”者不乏其人。吴小如教授受业于林庚门下,与林宰平先生为忘年交,对林氏父子执弟子礼。可惜我入校时,他已调至中古史研究中心。我虽然没有上过他的课,但讲座却听了不少,题目涉及唐诗、明清小说、京剧、书法。其才情之高、学问之博、识力之深,令我印象深刻。吴小如的父亲吴玉如,书法冠绝一时,诗文亦为世所称。吴小如少承父亲指授,熏习诗书,于书法、京剧嗜之尤笃。其博雅如此,实由家学熏陶所致。
林庚的另一位弟子袁行霈,亦出身世家。其曾祖父袁绩懋,道光进士,翰林编修,博通经史。其祖父袁学昌,光绪举人,官至湖南提法使。其祖母曾懿,精于医,工诗善画。其二伯父袁励准,光绪进士,溥仪之师,能诗文,工于书法,中南海南门“新华门”牌匾为其所书。其四伯父袁励衡,中国银行业之父,交通银行首任行长。其堂姐袁晓园,是中国第一位女外交官,笃嗜书画。其堂姐袁行恕,是言情作家琼瑶之母;另一堂姐袁静,则是一位作家,以与孔厥合著《新儿女英雄传》而驰誉文坛。我的大一必修课“文学作品赏析”,袁老师讲授古代文学部分。其时,他年逾知命,而英姿俊迈,风神超逸,古人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信然。
中文系教授陈贻焮的堂舅祖刘永济,潜心中国文学史,兼工诗律。周祖谟的岳父余嘉锡,是语言学家、目录学家、古文献学家,曾任辅仁大学文学院院长,妻舅余逊是北大历史系教授。钱理群的外祖父项藻馨,曾任浙江高等学堂监督,相当于今之浙大校长;其父钱天鹤,美国康奈尔大学农学硕士,曾任国民政府农林部常务次长;其长兄钱宁是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
林庚的父亲林宰平
吴小如的父亲吴玉如
袁行霈的伯父袁励衡
此外,杨铸的父亲杨晦是文艺理论家、北大中文系老系主任。吴鸥的祖父吴梅是与王国维齐名的曲学大师,在20 世纪20 年代一度任北大国文系教授。
西语、东语、俄语系“学二代”
我上北大时,外语学院尚未组建,西语系、东语系、俄语系皆自立,不相统属。
西语系教授俞大缜,生于衣冠之家。绍兴俞氏乃近代中国第一家族,名儒硕彦,代不乏人。俞大缜的祖父俞文葆,咸丰举人,官湖南新宁、东安知县;外祖父曾纪鸿,为曾国藩次子,以算术独步;父亲俞明颐,为湖南学政;母亲曾广珊,知书能诗。伯父俞明震,光绪进士,历任甘肃提学使、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校长,是鲁迅之受业师,藏书颇负盛名;姑母俞明诗,喜为诗,兼善鼓琴,嫁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陈三立,生子陈寅恪。俞大缜自金陵女子大学毕业后,赴牛津大学攻习英国文学,学成返国先后任教中央大学外文系、北大西语系。其余兄弟姐妹9 人,皆积学成名。其大哥俞大维,哈佛博士,爱因斯坦高足,中国台湾国民党政府首任“国防部长”,其子俞扬和娶蒋经国之女蒋孝章为妻;三哥俞大绂,依阿华州立大学博士,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弟弟俞大纲是戏曲专家,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四妹俞大,与俞大缜同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五妹俞大彩,燕京大学西语系、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妹夫傅斯年是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先后担任过北大代理校长、台大校长。
俞大缜的祖父俞文葆
赵萝蕤的父亲赵紫宸
西语系教授赵萝蕤,系出名门。其父赵紫宸早年留美,是基督教神学家,在燕京大学宗教学院任院长。赵萝蕤之名是父亲所取,典出李白《古风其四十四》:“绿萝纷葳蕤,缭绕松柏枝。”赵萝蕤幼禀异资,7 岁始学英语、钢琴,课余在父亲指导下诵习诗书;16 岁考进燕京大学,最初在国文系,后转入西语系;毕业后,复入清华外国文学研究所,才艺俱优,遂成钱锺书“梦中情人”,《围城》中唐晓芙即以她为原型。我在校期间,曾听过她的一次讲座,是关于艾略特的《荒原》。赵先生虽已年逾70 岁,但依然丰姿如旧,昔日之大家闺秀之风范犹可想见。
西语系教授李赋宁,出身书香之家。其祖父李桐轩,关中宿儒,历任陕西省咨议局副局长、省修史局总纂,他发起创立戏曲学校易俗社,出任首任社长,殚心于戏剧改良。其父李仪祉是水利学家,京师大学堂毕业,曾留学德国,主持治理黄河、扬子江。
东语系教授郑颖达,为仕族子弟。其祖父郑孝胥,光绪举人,游学日本,溥仪称帝后,曾出任伪满洲国国务总理大臣,书法妙一时,尤以楷书著称。其父郑禹,利物浦大学土木科肄业,曾任伪满洲国奉天市长。其长兄郑广元,留学英伦,娶溥仪二妹韫和为妻。
历史系“学二代”
克承家学,在我知道的历史系老师中,当以周一良先生为第一。建德周氏至良字辈已历4 代,英才辈出,举世宗仰。其祖父周学海,光绪进士,深于医学。其叔祖父周学熙,以实业名于世,有“南张(謇)北周(学熙)”之称。其父周叔弢,肆力兴办实业,古籍庋藏至富,尤长于鉴别。周一良家兄弟姐妹10 人,皆负隽才。周一良8 岁入家塾读书,日诵经史,稍长,习日语;燕京大学毕业后,旋赴哈佛修读博士;通晓英、日、梵3 种语言,于魏晋南北朝史、日本史、亚洲史,研究甚深,著述亦极富。二弟周珏良,北外英语系教授。三弟周艮良,天津建筑设计院副院长。四弟周杲良,斯坦福大学教授。五弟周以良,东北林大教授。六弟周治良,北京建筑设计院副院长。七弟周景良,中科院地质所研究员。二妹周与良,南开大学生物系教授,妹夫穆旦是诗人、翻译家,原名查良铮,系海宁查家后人、金庸族兄。堂哥周绍良,深研红学、敦煌学、佛学,精于鉴赏,收藏书籍、碑帖甚富。堂哥周煦良,华东师大外语系主任。堂哥周炜良,霍普金斯大学数学教授,爱因斯坦得意门生。
历史系教授张芝联,生于簪缨之家。其祖父张嘉禄,光绪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有着述行世。其父张寿镛,光绪举人,在上海创办光华大学,出任校长,博涉经史,所藏古籍尤多。
历史系教授罗荣渠,得诗书之传。其父罗文谟以书画名世,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受教于绘画大师刘海粟,与徐悲鸿、张大千投契甚深。罗荣渠幼承庭训,颇习诗史。其书法卓然成家,颇有父风。
历史系教授齐文颖,为历史学家齐思和之女。何芳川,是历史学家何兹全之子。邓小南,是宋史专家、北大历史系教授邓广铭之女。3 人皆继其父业。
哲学系“学二代”
20 世纪80 年代,北大哲学系可谓大师云集,当中亦不乏善承家学者。
哲学家冯友兰,南阳唐河县人。唐河大族,首推冯氏。其祖父冯玉文、父亲冯台异、伯父冯云异、叔父冯汉异,皆雅好文学,有集行世。冯友兰和弟弟冯景兰、妹妹冯沅君幼承庭训,笃志于学,先后考入北大,继之留学美国、法国。冯友兰是哲学家,蔚然为一代儒宗。冯景兰是地质学家,曾任清华大学地学系主任。冯沅君是作家、文学史家,新中国第一位女性一级教授。兄妹3 人才名显赫,时称“唐河三杰”。冯先生的4 个子女亦各有专长,不愧家学:长女冯钟琏毕业于西南联大外文系,长子冯钟辽是锅炉专家,次女冯宗璞是知名作家,次子冯钟越是航天专家。
冯友兰与冯景兰全家合影
诗人、美学家宗白华,籍贯常熟,出生于安庆方家大宅。其外曾祖父方宗诚,桐城派后期代表人物,文章理学为一时宗仰。其外祖父方守彝,官太常博士,学问广博,勤于著述。其父宗嘉禄,光绪举人,后东游日本,回国后受邀担任中央大学、安徽大学教授。宗先生秉性聪颖,为其外祖父所钟爱,乃教以诗赋。同济大学毕业后,他欲往法兰克福大学留学,外祖父赋诗相赠云:“一方天地妨宽步,万里波涛壮远勤。”属望之殷,见乎言表。
哲学家张岱年,生于士大夫之家。其父张濂,前清进士,末代翰林之一,精研医理。张氏“一门三杰”:长兄张申府是哲学家、数学家,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国罗素研究第一人;次兄张崇年是物理学家,毕业于北大物理系,留校任教。张岱年自幼受长兄影响,遂笃志于哲学研究。
哲学系教授汤一介,出身书香门第。其祖父汤霖,光绪进士,历官甘肃平蕃(今永登县)、渭源知县,热心办学。其父汤用彤,清华学校毕业,赴美深造,与陈寅恪、吴宓并称“哈佛三杰”,博通中西哲学,于中国佛教史、魏晋玄学和印度哲学研索至勤,曾任北大哲学系教授、北大副校长。汤一介继嗣父业,专力于中国哲学研究,尤精于魏晋玄学。当年汤先生主持“中国文化书院”,延请梁漱溟、冯友兰、季羡林等耆儒硕学任导师,常年举办各种讲习班、研究班,借北大校舍上课,我亦前去旁听,故得以亲炙汤先生,深受教益。其学问广博,人亦恂恂儒雅,至今印象犹深。
哲学系教授洪谦,其曾外祖父王茂荫,道光进士,户部员外郎,清代货币理论家、财政学家,《资本论》所提及的唯一中国人。
1936 年,汤一介(前左)与父亲汤用彤(后右)及家人在北京中山公园
政、经、法系“学二代”
与文、史、哲各系相比,政、经、法等系的“学二代”略少。
经济学院教授陈岱孙,福建闽侯人。其曾祖父陈承裘,咸丰进士,生7 子,除一子早夭外,其余6 子皆一时俊彦。长子陈宝琛、二子陈宝瑨、三子陈宝璐先后并登进士,四子陈宝琦、六子陈宝瑄和七子陈宝璜取中举人,世称“父子四进士,兄弟六科甲”,可谓极盛矣。其祖父陈宝璐,官至刑部主事,博学通经。其父陈懋豫,光绪举人,京师法律学堂毕业,供职于海军学校。陈岱孙幼颖异力学,6 岁入塾,颇涉书史,又从师学英文、数学,中学西学造诣俱高,为研究经济学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上学的时候,每于燕南园遇见陈先生策杖散步径间,一身整洁的中山装,颀然而癯,犹见名士风度。
法律系教授王铁崖,出生于诗礼之家。其祖父王羹梅,道光举人,以知府官广东。其父王寿昌,自马尾船政学堂毕业后,赴法专习法律,博通中法文学,工诗善画,兼精书法,世称“诗书画三绝”,曾任福建省交涉司司长;曾与林纾合译《巴黎茶花女遗事》,由其口述,林纾用文言文记录,刊印后一时洛阳纸贵。王铁崖幼从塾师学,熟读“四书”“五经”;既而入教会学校,习洋文、西学,中英文根底甚深。其父亲的外交工作经历,引起他对国际法的兴趣。清华研究院毕业后,他即赴伦英伦留学,自此专以研究国际法为事。
陈岱孙的祖父陈宝璐
社会学系教授费孝通,出自吴江士族。其外祖父杨敦颐,道光举人,官江苏学政,不久辞去,改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参与《辞海》编纂工作。其父费璞安,东渡日本,主修教育学,曾任江苏省教育厅视学,专以办学为职志。其舅杨左匋、杨锡镠,皆留学美国,一个成为动画专家,一个成为建筑设计师。受思想开明的外祖父影响,费家兄妹4 人从小接受西式教育,皆成就非凡。费孝通在清华研究院毕业后,赴伦敦大学留学,受知于人类学大师马林诺夫斯基。
社会学系教授潘乃谷,得家学之传。其祖父潘鸿鼎,光绪进士,翰林院编修。父潘光旦,清华学校毕业,留美归国后,任教清华及西南联大社会学系,为“清华四哲人”之一。潘光旦于教育素有研究,曾译有《赫胥黎自由教育论》,书中提出了“教育不是训练”“宣传不是教育”“听话不是好孩子”等主张,他在教育4 个女儿时即循此宗旨。4 姐妹自由成长,学遂大进。
我念北大时,王缉思在国政系任副教授。其父王力是北大中文系教授、语言学大家。几个兄弟姐妹幼承父训,学有所成。大哥王缉志,北大数学系毕业,四通打字机发明人。大姐王缉惠,清华毕业,先后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四通公司任职。二姐王缉慈,北大地质地理系毕业,任北大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弟弟王缉宪,多伦多大学地理系博士,任香港大学地理系教授。
数学化学等系“学二代”
在理科院系中,数学系师资力量最强,而名家之后亦最多。
数学系教授许宝禄,出生于世胄之家。其祖父许佑身,同治举人,官任扬州知府。其父许引之,曾任两浙盐运使、京奉铁路总办,善填词,谙昆曲。其大哥许宝驹,北大国文系毕业,民联创始人之一;二哥许宝骙,燕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民革发起者之一。许宝禄自清华学校毕业后赴英伦深造,获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兄弟3 人皆有俊名,世称“许氏三杰”。姐夫俞平伯为俞樾曾孙,是散文家、红学家。
数学系教授程民德,为书香之后。其父程瞻庐毕业于苏州高等学校,在江苏省高等学堂等校担任教职,是名噪一时的章回小说作家,其中《唐祝文周四杰传》《小器国》《滑头国》等作品一度风靡苏沪,周瘦鹃尝称之为“今之淳于髡、东方朔”。
程民德弟子、数学系教授张恭庆,出自缙绅之家。张姓为丰润大族,三世仕宦。其祖父张志潜,光绪举人,官至内阁中书。其外祖父陈宝琛,溥仪之师,工书善画。其父张子美,香港大学经济系毕业,精通中英文学,历史、经济之学根柢甚深,藏书亦极富,且多善本。堂姑张爱玲是作家,表哥陈岱孙是北大经济学院教授。
张恭庆的祖父张志潜
姜伯驹的父亲姜立夫
数学系教授姜伯驹,出身学术世家。其父姜立夫,哈佛博士,先后创设南开大学、岭南大学数学系,陈省身即出其门下,曾任中研院数学所所长。大舅胡敦复,入美国康奈尔大学主修数学,清华学堂第一任教务长,创办大同大学,为首任校长。二舅胡明复,先后在康乃尔、哈佛攻读数学,为中国第一位现代数学博士。三舅胡刚复,入哈佛学习物理,在交通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姜伯驹性聪颖而劬劳于学,阅读课外书至废寝食。中学毕业后,他在父亲建议下投考北大数学力学系,遂以数学为平生志业。
1930 年,钱三强与父母在家中
化学系教授钱民协,是湖州钱氏之后。其族近世以来,名流代出,至今犹盛。其祖父钱玄同,新文化运动骁将,一度在北大国文系任教授、系主任。其父钱三强是核物理学家,两弹元勋,清华毕业后留法,师从居里夫人之女。其母何泽慧是核物理学家,清华毕业后留德,有“中国的居里夫人”之誉。大姨何怡贞是物理学家,小姨何泽瑛是植物学家。姊妹三人少负才名,人称“何氏三姐妹”。钱民协幼承家教,北大化学系毕业后出国留学,初赴德,继赴法,返国后在母校任教。弟弟钱思进,清华化工系毕业,曾留学哈佛,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工作20 余年,后应北大物理学院之聘回国执教。
地理系教授吴荔明,为名门闺秀。其祖父吴鼎新,毕业于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历任广西教育厅厅长、国民大学校长,一生致力于兴学。其外祖父梁启超,光绪举人,戊戌变法领袖之一。其父吴鲁强是化学家,清华学校毕业,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年方26 岁时即受聘为北大化学系教授。母亲梁思庄是图书馆学家,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北大图书馆副馆长。
生物系教授张宗炳,是哲学家、政治活动家张东荪的长子。张家兄妹4 人,张宗炳为长子,康奈尔大学博士,是昆虫毒理学家。二弟张宗燧,剑桥博士,一度任教北大物理系,是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妹妹张宗烨,北大物理系毕业,中科院高能所研究员,是核理论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三弟张宗颎,初在西南联大社会学系受业,后乃升入燕京大学研究院,成为费孝通的得意门生。1952 年院系调整,原任燕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的张东荪,转往北大哲学系执教。父子、父女4 人先后与北大结缘,为一时佳话,亦学术薪火相传之写照。
张东荪夫妇和儿孙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