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探索

2022-12-17李海平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20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专业大学生

李海平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就业指导课程是高校为大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创新创业教育、求职技巧提升教育等内容的重要课程。高校就业教育贯穿学生大一到大四的全过程,时间跨度大、内容形式多样化,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应进行符合“00后”大学生群体身心特点的改革与创新。

1 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近些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渐增,2021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达到909万。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社会发展相结合,如何使毕业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合理就业,是亟待探索与解决的问题。要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便要发挥就业指导课程的作用[1]。提高就业指导课的质量,制定符合大学生发展的就业指导课程设计,有利于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2 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

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提出要认真落实“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要求[2]。“00后 ”大学生对职业的需求已不只是“薪酬”“地域”和“稳定”等显性方面,更加注重“幸福感”和“公平感”等隐性元素。目前部分高校的就业课程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对多元化市场的认识,加上部分授课教师对就业形势、企业所需人才的了解不充分,就业教育面临着新的考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2.1 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

教育部2007年发布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主要内容包括: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职业发展规划、提高就业能力、求职过程指导、职业适应与发展、创业教育。该要求对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具有指导意义。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性质为公共必修课,高校在设置就业指导课程时,虽然已尽量涵盖以上六项内容,但在大班课堂上,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课时不足,教师无法深入进行讲解,学生对课程知识一知半解,导致学生对课程缺乏兴趣,教学效果不佳。就业指导课程应是服务于社会发展、企业用人需求的教育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特性调整教学内容,把学生的专业特质与就业指导课程相融合。而且,部分高校基本是一个学校共用一份课件,教学内容无法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不利于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2.2 授课教师专业性有待加强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综合了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等多学科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因此,对授课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就业指导教师主要是招生与就业工作处教师、学院副书记或辅导员兼任。这部分教师处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线,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较了解,可以较好地进行理论基础教育。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结合了理论与实践的应用型课程,受高校教师聘用制度的影响,高校教师或辅导员多为毕业后直接留校的学生,缺乏社会职场经验[3],教师对市场的就业需求了解不足,缺乏就业指导教育的专业培训,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时,就业知识储备不充足,使得就业课程实践指导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加之辅导员岗位事务性工作繁杂,人员更换频繁,使得辅导员的作用发挥不足,不利于对学生进行详细的了解跟踪,给就业工作带来一定的不便。

2.3 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方式单一

当前,尽管学校的教学、授课方式在互联网的影响下由传统的板书教学转变成多媒体教学,极大地提高了教师授课的效率,也使得课本知识与相关的教学素材能更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课堂上,但传统“填鸭式”“灌输式”的单一教学方式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变,在大部分高校就业指导课的课堂上,学生仍然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无法提高,注意力不集中。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传统的上课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对实践的需求,教师应该在进行理论传授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学校的校外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把课堂“搬”进企业,让学生充分参与实践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

3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策略

3.1 完善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课时

就业指导课在传统教学内容基础上,教师备课时可根据国家就业政策的变化、企业用人的标准,在分析当下就业形势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及时添加或更新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就业指导内容。以往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方案具有同一性,学校所有专业统一使用,而文科类和理工科类的学生专业性质存在一定差异,就业方向不同。高校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完善教学内容,把学生的就业方向与专业内容相结合,制定不同层次、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及时认清自我,做好职业规划。同时,学校应合理增加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课时,使得授课教师能有足够的课时把课程讲深讲透,让学生能充分掌握就业技巧,做好求职准备。

3.2 提高授课教师专业水平

高校就业指导课要以企业用人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建设[4]。就业教育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作为教育主体,高校教师的技术水平与课程质量成正比关系。根据国家对就业指导教师的要求,高等学校专职就业指导教师人数与应届毕业生人数的比例不低于1:500[5]。高校教师的水平一定程度上与教师的数量有关,因此,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素质强的师资队伍势在必行。高校应扩大就业指导教师的来源,增加专业就业指导教师的比例,如聘用有企业招聘经验的优秀人员到校任教,指导学校就业课程。教育不只是简单的教学工作,还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就业指导教育也不例外,就业指导课教师要经常与其他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沟通交流,弥补不足之处。

“00后”大学生是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互联网已经渗入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要在课上课下与学生更好地沟通交流,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还要学会用互联网传播知识,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因此,高校要有针对性地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定期邀请专业人士开展就业指导的相关培训,并组织教师积极走出学校、走进企业,了解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进一步了解企业所需人才,让教师能更好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3.3 转变学生角色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新时代大学生个性化特点明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性,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课堂互动环节,使学生由传统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人”角色转变为与教师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制定的“主人”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结合与择业、就业有关的社会热点,在课堂上给学生分享真实案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学会思考的能力。在教学方案设计方面,要为学生做好规划设计,彰显价值引领,让学生结合自身所学的知识、方法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有主动转换角色的意识。同时,就业指导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信群、QQ群等信息交流平台,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思想层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引导学生做好转换职业生涯角色的思想准备,带领他们把专业特点、学科优势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并做出符合个人实际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选择。

3.4 创新就业指导课教学方式

在就业指导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课上的互动、课下的交流,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增加课程的实效性。在理论学习方面,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把学习任务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利用手中的资源查找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用情景模拟法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呈现出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团队协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思考问题。在实践部分,教师可以采用现场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到企业单位参观学习,可让学生在企业开展模拟求职者应聘的环节,感受职场氛围,把课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就业能力。同时,在互联网信息时代,教师应利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网络平台资源共享的优势,如学习强国、慕课等,结合多方资源,把创新创业观念、积极就业理念融入教学[6]。

4 结语

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做好学生就业前的课业指导,使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进一步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发展规律,加强就业指导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就业指导课教学方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了解目前的就业环境,对就业保持积极的心态,为今后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专业大学生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部分专业介绍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