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在音乐课堂提升小学生音乐创作能力

2022-12-17曹天雅

新课程 2022年35期
关键词:感知力音乐创作创作

曹天雅

(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江苏 苏州)

音乐是小学的重要学科之一,教师需要认识到音乐课堂的重要性,并致力于培养小学生的创作能力。依托音乐课堂,设计一些趣味性的音乐活动,完善小学生的创作体验,有助于提升他们的音乐水平,培育他们的音乐创作能力。同时,重视和发展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训练他们的感知力等,也有益于提升音乐创作能力,促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音乐创作能力的重要性

音乐创作能力,是学生音乐创造力的表现。通过即兴创编,创作出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能够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想象力,这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可以发现小学阶段是学生心智发育的关键时期。在此时期培育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音乐创作能力,将有益于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而且,小学时期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如学生会思考“树木的形状是什么”“云朵的形状是什么”。而当学生产生固定性思维,则会思考一些闭环式的问题。如“蜈蚣有几条腿”“骆驼的驼峰有几个”等类似的问题。因而,教师可以好好利用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设计一些相关的课堂活动,提升他们的音乐创作能力,促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这样既能夯实小学生的音乐基础,也有益于培育他们的音乐创作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音乐课堂对音乐创作能力的提升

在小学阶段,学生往往存在情感体验较少的问题。由于学生的年龄和经历限制,他们通常无法形成完整的审美能力,缺乏对美的感受力与创造力。而借助音乐课堂传授一些基础性的音乐知识,锻炼学生的音乐表达技巧,将有助于学生的情感表达与宣泄,促使他们形成较高的音乐创作能力。教师需要重视和关注学生的发展状况,提高对音乐创作能力的关注,努力引导和发展学生的潜能,促使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创作能力得到提升。在传授基础性的乐理知识、教授一些简单儿歌的同时,教师也注重发展学生的情感内涵,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借助一些趣味性的课堂训练,能够显著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促使他们不断地获得提升与成长。

(一)训练学生的感知力,提升音乐创作能力

在音乐课堂中,感知力不仅仅是指小学生的感官认知能力,而且也包含以下三种含义:认知、感觉、感觉到认知的过渡。感觉是指小学生的嗅觉与听觉、触觉与视觉等,认知是指他们大脑对事物的处理能力。感觉到认知的过渡,则是他们产生感觉以后,通过大脑处理加工,融合个人的认知,形成最终的自我感受力。为了让小学生的创作能力进一步升华,教师需要坚持训练学生的感知力,为他们开拓通往音乐的道路。

例如,在苏教版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有一些歌曲教学就是为了锻炼他们的感知力。在创作音乐这一主线之下,全面融合了角色扮演、声音模仿等内容,以及乐器创编与填词、演唱等内容,还有音乐小品等内容。这种多方位的课程内容,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强化训练他们的感知力,进而夯实他们的创作基础。另外,借助人声、乐器等模仿大自然的声音,能够拓宽小学生的眼界,丰富他们的音乐认知,培养他们对大自然、人类的美好情感,树立积极探索的生活态度。当学生的综合素养逐渐增强,其创作能力也能够得到相应的提升。

(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音乐创作能力

当学生具备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提高创作质量、效率,完善创作能力。当学生在创作音乐作品时,需要内容、形式、情感的密切结合。只有学生充分地享受创作过程,实现心理上的共鸣与精神上的愉悦,才能切实地提高创作效果,优化创作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学生的喜怒哀乐情绪,与创作的环境联系密切。为小学生创造适宜的环境,有助于保护他们的自我安全感、保护他们的自信心与创作动力。另外,教师在评价音乐作品时,需要具备足够的包容性,避免使用统一的标准,以免限制他们的潜力与未来发展。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各异,感受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只有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保护他们的创作成果,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包容与安全。因而,作为音乐教师,需要给予小学生和作品适度的赞扬,接纳和肯定每一个创作成果,有助于激励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奥尔夫木琴调成“五声调式”,或者调成“无错音”的形式。这样能够降低创作的难度,减少一些不和谐的旋律音程。通过留取“do、re、mi、so、la”这5个音,可以给学生提供更轻松、和谐的创作环境。去掉“fa、si”这2个音,能够让基础较弱的学生更好地掌握,从而保持长效的学习动力与信心。当学生拥有一定水平的知识储备、达到较高的音乐水平时,则可以重新调整“fa、si”这2个音,以便于巩固和拓展他们的音乐基础,提升创作水平。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对音乐的思想情感。如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轻松,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快乐、激昂。让他们置身于意境中体会音乐情感,在实践锻炼中发散想象力。久而久之,小学生就可以体验到创作环境的安全,并且尽情地创作自己喜欢的、想要表达的旋律。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将形成更高的音乐欣赏能力,体会到更丰富的音乐感受,提升自身的音乐创作水平。

(三)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音乐创作能力

在音乐课堂中,逻辑思维也是相当关键的思维方式。小学生在创作音乐时,可以利用自身的逻辑能力,来影响创作作品的结果。一些著名的音乐家往往具有较强的逻辑能力,并在他们的音乐作品中得以展现。例如,在肖邦的作品中,《三段体式小狗圆舞曲》就体现出了逻辑思维的作用。该作品中讲述了一只小狗在嬉戏追逐的故事,并且利用不同的乐段表现出了个性化的特征。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故事情节”来发散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完善课堂创作任务,提升小学生的创作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类型的乐器设计和表现一个声音故事。比如,利用班级中的投影仪设备,为学生展示5张图片:鲨鱼逃脱、翻滚的海浪、狂风大作、跳动的海藻、鲨鱼与鲸鱼的海底大战。学生需要把这些图片连接成故事,然后借助不同的乐器表现相关的声音。学生在编排故事的过程中,也是一个逻辑思维形成的过程。在这样的锻炼中,学生将能够形成更多的创作经验,形成更强的乐感与创作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安排与设计课堂活动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分别设计不同难度的课堂任务,以便于满足更多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例如,教师可以在基础性的简单任务之上,继续设计一些富有难度的任务。如让学生自己设计6张图片,并自主编排声音故事的开端、过程、结尾,从而创作出更有层次感的音乐作品。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科学地分组,把小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合作探究任务,既能够锻炼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也能够让学生互相交流,实现思想的碰撞,迸发更多的音乐创作灵感。由于每个小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存在差异性,在小组合作的任务探究中,学生能够接触更多的不同思想,实现自我成长与能力提升。

(四)设计趣味性的课堂活动,丰富学生的创作体验

教师可以实施乐器创编教学,设计一些发散思维的课堂活动,以锻炼小学生的创作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使用乐器模拟“下雨”的声音,区分“小雨”“暴雨”的声音,还有行驶的大货车的“轰隆隆”声音,以及“魔法电梯的上升与下降”的声音。利用这些趣味性的课堂活动,能够提高音乐教学的创意性,也能够很好地发散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形成更强的创作能力。不同类型的乐器,可以在配合下形成各种美妙的音色,形成非常丰富的音乐动态。结合班级的教学设施,为学生准备低音木琴、高音木琴,以及一些其他种类的奥尔夫音高乐器,能够进一步优化课堂创作效果。在这种课堂教育活动中,学生可以建立有效的知识体系,形成全面的音乐基础知识认知。这对于开启学生的创造意识、培育学生的创作激情而言,能够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

除此以外,教师还需要增加小学生的音乐储备,引导学生积极观看音乐节目、收听经典歌曲与流行歌曲等。特别是一些经过时代检验的歌曲,它们往往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受到良好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增长自己的能力。还有一些背景音乐、音乐插曲等,这些带有故事情节的音乐内容,可以强化他们的理解能力,升华他们的创作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小学音乐教师,需要重视培养小学生的创作能力,提升他们的音乐水平,促使他们得到更全面的成长。借助音乐课堂,设计趣味性的课堂活动,丰富学生的创作体验,有助于培育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训练学生的感知力等,也能够提高他们的音乐创作能力。

猜你喜欢

感知力音乐创作创作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吕其明音乐创作及其启示
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研讨会
西藏当代音乐创作研究
《一墙之隔》创作谈
美术活动中幼儿色彩感知力和表现力的培养
关于小学美术教学感知力的提升策略
奏响音乐教学的和谐之音
创作随笔
鉴赏形象,语文教学中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