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旅”修学甘肃的风云际会

2022-12-17汪晓军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2年21期
关键词:修学新安兰州

□文│汪晓军

1935年10月,汪达之先生在淮安新安小学组织“新安旅行团”(以下简称“新旅”),修学旅行,实践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理念。他们从苏北淮安出发,经华东、华北、西北、华中、西南,再回到苏北盐城,历时17年,行程5万里。中共中央领导人两次给“新旅”和新安小学回信。一次是在“新旅”成立11年的1946年5月,毛泽东复信“新旅”:“祝你们努力工作,继续前进,争取民主中国的胜利。”另一次在2021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新安小学五(8)中队回信,肯定“新旅”的光荣历史,勉励少先队员“刻苦学习,树立理想,砥砺品格,增长本领,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时隔半个多世纪,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旅”作为党史一叶,又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信仰:新安旅行团1938》(读者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以下简称《信仰》)一书,主要记述了“新旅”在甘肃的经历。1937年12月初到1938年5月底,“新旅”在平凉3个月,又去兰州3个月。那是“新旅”成立两年不久,他们的修学旅行走过了南京、上海、北平、绥远、宁夏。他们走进平凉,来到兰州,放映电影、唱歌跳舞、演话剧、做演讲,6个月时间,既给平凉、兰州带来活泼空气和新鲜思想,也是“新旅”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信仰》生动地指出了“新旅”引人注目的原因及其重要性。平凉是国统区,与陕甘宁边区相邻,彼时恰是国共合作初期,两地相安无事,与抗战前线尚远,抗战讯息常有。“新旅”成员宣讲的抗日救亡道理,有趣精彩,牵动人心!兰州是抗战后方基地,也是苏联援华物资转运之所,又是另一种景象。“新旅”来到这里,电影、集会、歌舞、座谈,如鱼得水,涟漪层层,童声稚音汇入抗日救亡歌咏,风华正茂呼应时代风云。

《信仰》也指出了“新旅”标志性的成长记录,即1938年上半年与中共组织恢复了联系。当初“新旅”在淮安组建,得到了中共上海左翼教联支持和陶行知先生全力资助,在上海时受中共左翼教联党支部的领导。如今来到平凉,听说陕甘宁边区政府驻陇东办事处就在距离平凉约200公里的庆阳,大家一致决定派徐志贯秘密去庆阳,汇报“新旅”情况、学习宣传经验、请求成立党支部。中共陇东特委经过研究,决定在“新旅”中考察发展中共党员,特派八路军358旅共产党员牟永春和少共团员苏纯俊随徐志贯来到“新旅”,介绍宣传方法,考察团体,帮助建立党支部。自此“新旅”有了党的领导,为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努力,践行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生活、工作、学习有了新的意义和更高远的目标。在后来的经历中,这个教育团体也曾遭遇国民党企图收编的凶险,在周恩来等领导人的帮助下,大都成功规避,保持了正常运行。

本书作者在搜寻和挖掘史料的基础上,集中笔力聚焦“新旅”,注意充分述记彼时兰州的生活形态、社会状况、风土人情,以凸显“新旅”成员成长的氛围环境。记述谢觉哉见证“新旅”党支部的成立及新党员入党宣誓;记述晓庄师范毕业的庄浪人台和中和中共地下党员李友梅主持兰州女子工业学校及附小与“新旅”的合作;记述“甘肃妇女慰劳会”“青年抗战团”等中共地下党实际领导的兰州抗日团体给予“新旅”的支持和配合,等等。“新旅”成员还走访兰州“水客子”“筏子客”等底层劳动群众,体会其苦难,感受其痛苦。从中读者看得到“新旅”少年们的生动行迹,也看得见他们眼里的兰州社会历史形态。

作者以“事事皆真实、句句有来历”的记述,还原了彼时兰州的社会历史情状。这样的历史书写,让1938年春夏“新旅”在甘肃的这一段史实,丰富饱满,生动活泼。

猜你喜欢

修学新安兰州
新安滩
我的兰州梦
用歌曲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兰州琐记
张新安教授简介
新安滩
修学之旅愈行愈热(下)
日本的修学旅行:举社会之力打造安全行走中的“必修课”
韩国的修学旅行是什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