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红色资源转化利用的难点与对策

2022-12-17李海伦

学习月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湖北红色

●李海伦

2022 年3 月22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提出,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用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这个精神殿堂,用好革命遗址遗迹、纪念馆、博物馆等红色资源,发挥革命英烈、时代楷模示范引领作用,以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丰富内涵和时代意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我国红色旅游产业在一系列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迅速发展,从2004 年到2019 年,每年参加红色旅游人次从1.4 亿增长到14.1 亿,许多红色景点成为中老年人重温激情岁月、感怀时代变迁的体验地,成为年轻人聆听红色故事、致敬英雄模范的“打卡地”。湖北是红色资源富集地区,转化利用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的条件优越,但在实际转化利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要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和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高度,加大全省红色资源转化利用力度,助推湖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湖北红色资源转化利用存在的难点

精神内涵挖掘不深。当前,红色资源利用存在泛化倾向,系统性保护开发不够,重视红色基地、展馆建筑等表象利用,轻视红色故事、革命人物和精神内涵的深度挖掘,专业人士较为缺乏,对老红军、老党员、老战士等红色人物挖掘力度不够,很多地方党员干部群众对自家门口的红色故事讲不好,一些年轻人对老一辈的革命精神不了解,红色资源感染力、传播力、影响力不强。

统筹谋划规划不力。在红色资源利用中缺乏区域联动性和整体统筹性,对整体规划重视不够。不同地区的同一红色资源要素缺乏整体布局,没有提级开发利用,没有连点串线复原线路,没有形成知名度高的经典红色品牌;同一地区内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其他风光、古色、通俗的民间文化资源普遍缺乏总体规划开发。同时,容易忽视对红色资源的产业规划,导致红色文化产品、纪念产品和农特产品开发力度不大,如红米饭、红草鞋、山野菜等具有红色文化特征的农产品没有被纳入总体规划。

各方资源整合不够。部分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主体不明确、责任分不清,资源开发时往往各自为政,容易出现“九龙治水水不治、多头管却谁也管不好”的问题,导致配套设施不全、服务水平不高、产业链条不长。同一红色资源由不同部门各自开发,如组织部门建设红色乡村、民政部门建烈士馆、旅游部门建红色旅游景点,形成条块分割,最终导致红色资源助推文化旅游、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益不高。

宣传展示手段不新。当前红色文化资源虽然能够借助多媒体等技术平台进行展示,但缺乏创意,展陈形式相对单调。大部分停留于“展馆+实物+照片+解说”的模式,不仅解说宣传不够生动,并且历史内涵挖掘不够,缺乏吸引力和影响力;更少见相关活动设计,难以满足群众沉浸式、互动式的深层次体验需求,导致红色资源宣传教育作用发挥不充分,红色文化品牌不够响亮。再加上新闻媒介偏向于商业广告宣传,对红色文化的公益宣传力度不大,导致红色文化宣传阵地难以扩大,湖北红色品牌关注度和影响力难以提升。

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红色景点、景区、场馆等大都是免费开放,直接经济效益并不明显,因此很少有市场主体参与红色资源开发建设。各级党委政府是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开发资金全部由财政拨款,而红色资源富集地区多属于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对红色资源开发投入有限。同时,红色资源的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资金投入很容易受地方领导变动和发展思路影响,稳定性和连续性不够。

二、湖北红色资源转化利用的模式分析

当前,国内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大致可以分为六类,包括创意策划包装的艺术开发模式如井冈山等实景演出,基于文化保护的文化展示模式如建立博物馆,文化主题公园型开发模式如深圳世界之窗、西安大唐芙蓉园等,高科技模拟创新模式如《又见敦煌》等,文化旅游房地产模式,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发模式。湖北红色资源转化利用不能单一参照某一种模式,而是应该依据湖北自然、历史、文化等因素综合考虑,充分结合现有资源,实现几种开发模式相融合。

创意策划包装的艺术开发模式。近几年,以大型实景演出为主创意策划包装的艺术开发模式成为我国旅游文化开发的主要模式,如井冈山在开发其红色旅游文化时,不局限于传统讲解、参观历史遗迹和纪念馆等,而是通过一系列实景演出提升参观者的满意度,通过制作情景歌舞剧《井冈山》让参观者在观看表演的同时又能体会到革命的艰苦,从而达到教育效果。湖北应结合自身红色文化,先选择红色旅游文化较为成熟的景区,通过先进手段来编导湖北红色历史实景演出,用实景演出将红色品牌“打出去”、把项目“引进来”、把游客“留下来”。

基于文化保护的文化展示模式和文化主题公园型开发模式相结合。文化主题公园型开发模式,主要是指围绕某一特定文化进行旅游开发而成的主题公园旅游产品,包括主题文化型、整合提升型、复原历史型开发三种。根据湖北红色资源实际情况,目前多宜采用文化展示型和复原历史型、主题文化型、整合提升型相结合的开发模式。通过红色旅游和其他形式旅游资源结合,形成以红色资源为主题、多业态跨界叠加的深度融合发展模式,实现红色资源与民俗风情、生态观光、休闲农业等有机结合,与教育培训、游学研学等业态紧密融合,通过学习、教育、传播、培训、展览、实践等一体化建设,延长红色旅游文化产业链。

高科技模拟创新模式。通过科技手段赋能,让红色历史文化更生动具象地呈现在游客面前。在上海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小福兴”机器人讲解员抬起手臂,转动身体,与参观者边互动边讲解革命历史,吸引了众多孩子关注。西柏坡纪念馆制作了“走进西柏坡”数字沙盘、“解放石家庄”幻影成像、“三大战役”半景音画和“难忘岁月”虚拟翻书等经典场景,以高科技手段再现解放战争史诗般宏伟画卷,极大增强了展览震撼力、感染力和吸引力。湖北可以尝试在各地纪念馆、体验馆将文物、文献、照片等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全息数据扫描,利用大数据、VR/AR、裸眼3D 等新技术将战争场面、历史故事生动再现,让展览“活起来”“动起来”,用充满现代科技感的形式带来更生动的沉浸式体验。

文化创意产业园模式。创新是红色旅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源泉。目前,我国不少地方推出了定制化产品,开发体验性、互动性强的红色旅游项目,丰富红色旅游产品形式。如在山西八路军游击战体验园,游客可身临其境地体验地道战、地雷战战斗场景;浙江嘉兴推出各式文创产品,将“红船”等元素融入文具、明信片、丝巾等日常用品中。湖北可以探索“互联网+红色旅游”新模式,在景区建设智能化旅游服务系统提高服务水平。这些创意可以使年轻人加入到红色旅游队伍中,使红色旅游呈现年轻化趋势。在创意设计和模式创新上,湖北各红色旅游景区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开发设计参与性、体验性、趣味性、时尚性强的旅游产品和活动,提升市场吸引力,促使红色旅游由传统“文物展览”向“文化旅游”转变。

三、助推湖北红色资源转化利用的建议

加大湖北红色资源转化利用力度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革命文物、用好红色资源、讲好党史故事、深化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的具体措施,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组建专业化队伍,深挖红色内涵。全省各地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重视对红色资源的挖掘利用,加强相关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通过院校教育培养一批专业人才、通过技能培训培养一批本土人才、通过各类保障留住一批人才,切实提高红色资源保护开发专业水平。大力挖掘一批红色人物如老党员、老红军、老战士以及重要革命事件、战役经历者等,注重培养红色基因传承人,建好红色阵地、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同时,组建专门机构落实好人员、编制、经费等保障措施,配套相应奖励措施,提高挖掘红色资源的积极性,切实为红色资源利用提供人才支撑。

强化统筹一盘棋,做好红色规划。坚持放眼全国、立足湖北,做好全局性系统性规划。借鉴产业链链长制模式,设立重点红色资源链长,在全省范围内进行统筹调度、全局谋划,明确红色资源规划主体。建立湖北省红色资源数据库,推出红色地图集、路线图,对重点线路、重点区域和重要事件等分层分类,按照交通路线型、革命史型或片区型等类别细化片区,制定湖北红色资源长期开发利用规划。同时,做好红色资源上下游产业链规划,大力开发配套文化、旅游和其他产品,实现红色资源规划底数清、思路清、目标明。要统筹相关行政主体力量,对同一红色资源开发利用要厘清相关主体单位,明确主管和责任部门,划定利用权限,建立定期协调议事机制,统一规划,统筹投入,打造湖北红色资源公用品牌。

宣传载体多元化,丰富红色文化。创新宣传推介形式,让大家愿意听、喜欢看、跟着干。要注重载体多元化,在原有实物的基础上加强多媒体信息化建设,大力创作相关红色影视作品,让红色资源展示形式丰富起来。要注重宣传多元化,坚持线上线下同步推进,开展“听、说、读、看、写”一体化实地游学观赏,找准共鸣点,增强红色文化的互动性、沉浸式的体验性;积极利用短视频、VR 体验和微信公众号等多媒体手段,在重要事件节点推出系列线上体验活动,增强适用率和传播力,让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入耳、入脑、入心、入行。要注重推介多元化,在大力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村组社区活动的基础上,加强红色资源网站建设,配套制作相关视频,发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书籍,植入影视作品,提升软推介实力,让红色文化真正活起来、火起来,着力提高湖北红色大省的知晓率、知名度。

整合资金大投入,发展红色经济。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加大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大力打造红色品牌,发展红色经济。政府部门要设立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培育红色经济优势,重点打造英雄的武汉、英雄的湖北等知名红色文化品牌。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创新红色文化的开发模式,形成红色文化产业多元共享机制。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招标采购、项目补贴、委托代理等方式向具有合法资质的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购买红色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也可以与上述组织和团体共同搭建公益性红色文化服务合作平台,近期十堰市开展的“历史名人活化工程”便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招商引资、税收优惠等政策,吸引国内外大型的文创公司和影视公司开展项目合作,电影《你好,李焕英》带火了襄阳“三线”工厂旧址便是很好的例证。同时,政府也要重视引导和培育本地企业、社会组织和团体等小微主体参与红色文化的开发,像微视频、微电影等小成本制作以及“网红博主”等个体产生的影响力都不容小觑。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湖北红色
The rise of China-Chic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红色是什么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驰援湖北
红色在哪里?
湖北武汉卷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