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两网”建设助推营商环境优化和城市治理高效
——以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为例
2022-12-17李云
●李 云
推进“两网”建设,是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优化营商环境和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具有重大意义。“两网”建设指的是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具体来讲,“一网统管”就是以“高效处置一件事”为抓手,聚焦城市运行管理中的重点、难点、热点和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力争在最低层级,以最早时间、用最小成本解决最突出问题、取得最佳综合效益,真正做到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不断提高城市治理科学化、精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一网通办”就是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打通不同部门间的信息系统,真正实现“一网、一窗、一次”,让群众找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便利。“一网统管”主要着眼于高效处置一件事,对象主要是政府,侧重管理和处置,它可以有效促进城市管理精细化、保障城市安全有序运行;“一网通办”主要着眼于高效办成一件事,对象主要是群众和企业,侧重服务和质量,它可以带动政务服务改进,进一步推动营商环境优化。这“两张网”互为表里、紧密联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系统性和延展性,核心要义都是数据汇集、系统集成、联勤联动、共享开放。
一、推进“两网”建设的重要意义
推进“两网”建设是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大举措。2020 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浙江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时指出,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推进“两网”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有力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 年考察上海时指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两网”建设立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数据资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突出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精心打造政策、服务、资金等直达基层、直达企业、直达民生的各类应用场景,可以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快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建设,坚持从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出发,把分散式信息系统整合起来,做到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
推进“两网”建设是治理“城市病”的必然选择。作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汉江流域中心城市,襄阳在人流、物流、信息流和各类要素流等方面都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高度:全市版图面积达1.97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26 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72 家,高速公路里程达到669 公里,每天公交、出租车客流量达35 万,过桥车辆通行量21 万,等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襄阳的城市规模将越来越大,城市运行管理的范围将越来越宽,各类城市运行的问题逐步显现,使得城市管理中很多问题“看不清楚、管不过来、处理不了”。通过“两网”建设,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设超级大脑,把城市全面“数字化”,能够从海量数据资源中及早预见潜在风险,为城市治理带来更加持久的推动力,也为尽早应对突发事件提供可靠的决策基础,实现城市管理更有序、更安全、更可控。特别是“一网统管”着眼于为防范化解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自然灾害等重大风险提供解决方案,能推动一般常见问题及时处理、重大疑难问题有效解决。
二、推进“两网”建设的主要做法
2021 年8 月,湖北省襄阳市“两网”建设启动后,襄城区坚决扛起“两网”建设攻坚之责,时刻紧盯“建设全省‘一网统管’示范区、打造全省‘两网’融合示范点”的目标,全力以赴推进全区“两网”建设。
持续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努力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一是聚焦“高效”,实现从“能办”向“好办”转变。通过“硬减”“免提交”等方式,减少材料共1151 件,“减材料”比例达到28.29%;通过对标先进“减时限”,对82%的事项承诺办理时限不高于深圳、杭州、广州等先进地区,区本级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压减比例达91.6%;通过开展“减流程”专项行动,实现231 项办理项在窗口即可现场办结,191 项办理项在窗口受理后经审批科室直接审批办结,101 项行政审批事项共减少305 个审批环节;通过邮政寄递助力“减跑动”,支持办事材料、办理结果免费邮寄,减少群众跑腿次数,截至目前全区403项业务实现“0 跑腿”。二是聚焦“办成”,实现从部门管理导向向用户体验导向转变。关闭部门单设服务大厅,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其中区级进驻率为100%、镇级进驻率达91.73%,基本实现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设置区、乡、村三级综合受理窗口254 个,配齐配强全区智能终端设备,大力推进线上“综合受理平台”和线下综合窗口建设,区级20 个部门的320 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通办”;强化网络保障,推进“多网合一”,实现区、乡、村三级电子政务外网全覆盖。开设“老年人服务专区”,为老年人提供一对一“一站式”服务,提升老年人的办事获得感。设置“办不成事”反映专窗,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全面受理企业和群众“想办却办不成的事”,让难事有人管、有人办、办得好、办得快;强力推进群众业务“就近办”服务,在城区共投放12 台自助机器,方便企业群众就近自助办。推进市级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下沉基层,人社、医保等122 项高频事项实现在城区三级政务大厅通办。三是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实现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2021 年2 月,襄城区在全市创新开展“全区通办”“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32 项“全区通办”事项实现三级通办,12 项“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实现社区“就近办”,形成“全区通办”线上线下融合新模式,被市局复制推广;2021 年5 月,在全市率先开展“襄十随神”跨区通办,牵头4地27 个县(市区),实现71 项政务服务事项的异地办理,建立“四统一、三服务”跨区域通办新模式,荣获市级表扬;2021 年7 月,开展“15 分钟便民利企服务圈”创建工作,推动简单事项“马上办”、复杂事项“帮代办”、高频事项“就近办”、三级事项“自助办”等方式优化政务服务,获评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四是聚焦项目落地,实现从增量扩面向提质增效转变。深化区域性统一评价运用:已确定襄城经济开发区进行第三批次“项目化”区域性统一评价总用地面积为6824.41 亩,其中新增面积为548.68 亩;全区已有湖北航鹏、云业金属、三沃薄膜、龙蟠项目等企业落户该区域。全面压减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进一步精简整合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涉及的行政许可、技术审查、中介服务等事项办理流程,实现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间缩减至70 个工作日,社会一般投资项目缩减至50 个工作日,带方案出让土地的项目缩减至30 个工作日,小型工业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25 个工作日。
加快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努力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紧盯目标定位,多角度、全方位、大力度推进全区“一网统管”建设。一是聚焦最高标准,完成“一网统管”顶层设计。全面对标对表上海、浙江,瞄准最高标准、最高水平,着力打造全省“一网统管”示范样板。为确保“一网统管”规划设计建设一步到位,襄城区聘请国际一流水平的杭州Cityco 公司负责全区应用场景建设,聘请国内顶尖团队成都中匠民大设计公司负责区、乡镇办两级城运中心规划设计。同时,按照“布空间、立大屏、落场景、明职责、快处置、强保障”攻坚“六部曲”的建设思路,制作百日攻坚作战鱼骨图,实现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二是聚焦实用管用,全力推进指挥场所建设。为解决指挥场所建设选址问题,区委派专班先后深入檀溪金色营盘商业楼、原市图书馆、营盘社区进行多次实地踏勘。其中檀溪金色营盘商业楼位于城区主干道交界处,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可用建筑面积超过7500 平方米,建设升级空间充裕;资产权属归营盘社区所有,有利于盘活村级集体资产,壮大集体经济。为此,本着“科学规划、功能实用、适度超前”的原则,最终确定区城运中心办公地点为檀溪金色营盘商业楼。坚持一体化推进区、街道两级指挥场所建设,在指挥场所建设期间,克服工期短、任务重的困难,倒排工期,确保各项建设任务在既定工期内高质高效推进。三是聚焦“当好特长生”,开发特色应用场景。按照“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人民群众受用”的工作导向,完成“智慧园区”“智慧旅游”“智慧党建”“智慧菜场”四大场景1.0 版开发上线的同时,以檀溪街道、古城街道、庞公街道为试点,持续推进“关爱独居老人”“城市治理智能监管平台”“城市内涝”等“小而精”特色场景建设。其中,“关爱独居老人”应用场景被老河口、谷城县、樊城区等县(市)区借鉴;“智慧园区”和“城市治理智能监管平台”应用场景被市城运中心多次采用,并作为市级应用场景向上推介的主要品牌案例。四是聚焦“高效处置一件事”,推进事件处置流程再造。抢抓檀溪街道、欧庙镇作为全市街道和乡镇试点机遇,结合区、街道(乡镇)实际,分7 批次梳理公共安全、卫生健康、道路交通、矛盾纠纷等10 大类80 小类共计789 项城市运行事件,为全市城运事件标准的制定和事件处置平台事件上线提供了最基础最真实的数据。以乡镇办为处置大网格,划分联勤处置网格503个,整合处置力量1941 人,打造了一支线上线下同步、24 小时全天候的社会治理队伍,真正实现“社区吹哨、部门报到、联勤联动、快速处置”。依托“交互枢纽”事件处置平台,加快手机端政务微信使用推广,平台运行期间共接收市级交办、智能发现和基层社区、网格巡查上报工单12127 件,处置率、结案率均达100%。
三、“两网”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是优化了营商环境。推行“两网”建设,变“企业有事找政府”为“政府上门搞服务”,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比如,龙蟠科技是襄城引资的大型外商投资企业,初到襄城时人生地不熟,为此,襄城区主动上门承诺无偿代办一切手续,主动派人全程跟踪服务,与职能部门协调简化办事程序,在30 个工作日内办结了所有手续,得到客商的好评。
二是推进了城市治理。在“一网统管”工作中,坚持“高效处置一件事”的原则,进一步厘清部门职责边界,形成“自动识别、自动派单、现场处置、事后评价”全闭环工作流程,解决了过去职责边界不清、处置力量不明、联动机制不畅、办事质效不高等难题。针对传统城市管理中“看不清楚、管不过来、处理不了”等问题,襄城区开发了“襄城区城市治理智能监管”应用场景,通过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识别在建工地、违建、违停、烟火、拥堵、非法捕鱼等场景。
三是密切了干群关系。立足群众的所需所盼,从群众身边的小事抓起,从小问题解决起,让群众在安心和放心中感到暖心。以前,大量政务服务事项均为属地管理,大到户口迁移、小到开具证明,企业和群众动辄要回户籍地办理,办一件事往往要跑不少冤枉路。现在推行跨区通办后,群众不出辖区就可以很快办好事务,从而极大地方便了群众,赢得了群众的好评。
四、进一步推进“两网”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抓好“两网”建设是一项重大的改革任务,建议省委、省政府成立“两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常务副省长担任副组长,各市、州及省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筹协调具体推进工作。各市、州制定任务书,排出时间表,落实责任人,确保工作如期推进。坚持试点先行,通过办好襄阳试点探索经验,通过样板示范推动“两网”建设。
二是形成工作合力。“一网统管”建设是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需要全省上下各方面共解的一道重大集成创新改革课题。建议省“两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整合全省视频、物联、地图、行业等公共数据资源,推动构建省市县三级城市运营管理体系。省委编办组建工作专班,厘清各级各部门事权,细化职责边界,为再造业务流程、制定标准规范提供支持。同时,启动省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机构设置工作,研究拟定机构设置方案。省委政法委牵头组建工作专班,启动基层处置力量整合和处置流程优化工作,优化事件处置网格划分,完成网格员、公安、司法、城管、消防、市政、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等力量在街镇一级整合。省财政厅将“两网”建设资金列入年度专项预算,按计划分批落实。各市州迅速行动、认真组织,做好市、区(县)和街镇三级指挥场所选址、资金配套、网格力量配置、市直相关部门系统数据资源梳理和归集整合、应用场景建设等工作,确保省市县乡各层级一体推进、步调一致。
三是建立激励奖惩机制。建议湖北省委督查室、省政府政务督查室把“两网”建设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加强检查督办,协调解决问题,确保各项建设任务按时序推进。省纪委监委加强监督,对消极应付、配合不力、落实不到位、工作进展缓慢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责问责。省委组织部把“两网”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评范围,同时在“两网”建设中培养干部、发现干部,通过树立鲜明的导向,确保把“两网”建设的各项重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两网”建设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