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强县”战略下人力资源保障措施探究
——基于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的调研分析
2022-12-17陈耀宇
□邱 萍 陈耀宇
人才兴则桐庐兴,人才强则桐庐强。近年来,桐庐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然而,“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不能简单地直接画等号,两者之间需要通过产业来转化。桐庐先后发布了《桐庐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产业强县战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入实施“产业强县”战略的决定》,为桐庐的产业发展明确了方向。然而,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随着“产业强县”战略的实施,桐庐产业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面临新的挑战。目前,桐庐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的吸引、培养、留住和保障体制机制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重点产业的发展。因此,探索桐庐实施“产业强县”战略下的人才需求特点、人才队伍存在问题,从而提供桐庐产业发展所需人才的保障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桐庐县重点产业人才需求特点分析
(一)领军型人才严重紧缺
调查发现,桐庐县领军型人才骨干严重紧缺。截至2021 年年底,桐庐累计柔性引进院士37 人、“国千”“国万”人才36 人、“省千”人才6 人,但这些还远远满足不了大智造、大健康、大旅游产业的高端发展。除了缺院士、“国千”等人才,与桐庐县针织、制笔、硬管内窥镜等产业息息相关的领军型人才,如创意大师、设计大咖、销售大腕等都比较缺乏。
(二)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量极大,供不应求
调研发现,紧缺人才岗位需求主要以技术技能类岗位为主。随着桐庐大健康、大智造、大旅游产业企业的大量引进,现有的人力资源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人才供不应求。其中,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主要产业的共性需求,供给不足,人才补充难度较大。其中,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短缺是制约桐庐医疗器械等制造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技术技能人才结构失衡,与重点产业发展相应的技能人才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其一,初级技能人才多,中、高级技能人才少。其二,由于桐庐县年轻技术技能人才外流,本地企业面临技术技能人才断层问题。调查显示,多数企业现有技能人才集中在40 岁—50 岁,员工年龄结构偏大,青年员工由于薪酬、工作环境等原因流动性大,稳定性差。技术技能人才紧缺,不能满足桐庐县健康产业、高端制造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产业强县”战略下桐庐县人才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桐庐人才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率先成立杭州地区首个招才局,创新设立招才驿站,聘请全球招才大使,建立了以科技创新合作中心、浙江大学高温合金研究所等科创平台,招引集聚了一批“国千”“省千”等高端人才。但该县人才工作依然存在很多不足和严峻挑战。
(一)人才总量不足,影响产业做大做强
目前,桐庐县人才总量供给不足,未来供给存在隐患,人才结构体系还不够完备。桐庐县人口自然增长减缓,对从业人员供给贡献率不大,且桐庐本地青年人才外流现象严重。访谈发现,大多数重点产业企业都存在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的困境,尤其是那些掌握核心科学技术、具有较高科研创新能力、经验丰富、能够解决企业关键技术问题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匮乏,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存在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明显。人才队伍总量不足,包括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各个层面的人才都缺,人才结构体系还未成型,影响该县产业做大做强。
(二)现有人才质量不高,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在桐庐加快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背景下,人才面临更高的素质要求。随着大力发展大健康、大智造产业等,积极推动产业的升级和调整,更加剧了高精尖人才的需求。高层次人才的巨大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对企业转型和升级的推进具有重要影响。人才素质与使用要求不符,将直接导致企业、行业和产业的发展后劲不足,进而制约经济持续发展。调研发现,桐庐县大多数企业认为当前人才素质不完全符合企业需求,招聘进来的人才需要经过再培训才能适应企业发展。数据分析发现,企业普遍更愿意招聘有3 年以上工作经验、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骨干人才。
(三)企业工资薪酬待遇不高,影响产业协调发展
受限于桐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桐庐企业工资薪酬待遇普遍不高,影响了人才的稳定性和积极性。调研发现,69%的企业留不住人才的现象较为突出。数据分析发现,桐庐技能人才平均工资约为4000元。由于工资、薪酬福利条件等因素制约,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吸引力差,产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分析显示,企业招人难、稳定难,薪酬福利水平低是桐庐技术技能人才流失及引进困难的主要原因。
(四)人才聚集优势不足,人才政策亟待优化
由于桐庐地理位置不佳,天然优势不足,面对周边人才大战越战越酣,周边区县市人才政策不断加码,进入比拼发力期,对地理区位不优、财政实力较弱的桐庐带来较大冲击。且从全国各地政策来看,区域人才政策吸引力并不占优势。数据分析发现,桐庐人才购(租)房补贴和人才公寓政策与北上广深等地比较,“国千”“省千”人才补助和紧缺人才补助与杭州主城区相比,人才的资金、政策并不具备优势。人才政策还不够优化,人才政策的着力点不突出,对人才的激励效果欠佳。
(五)产业园区配套设施有待完善,人才保障乏力
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桐庐在教育医疗、产业平台、国际化配套设施等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存在人才因子女就学、住房保障等原因流失的现象。当前桐庐几大经济主平台各项配套相对存在滞后现象,偶有水、电、网等基础配套设施关键时刻掉链子现象,比如开发区有企业在视频会议中途突然断网导致会议中断。文体、餐饮等生活配套不足,特别是距城区较远的科技城、健康城等平台,面临外卖不愿送、快递收不到的窘境。产业上下游链条不够完善,限制了人才链、创新链和价值链的延伸发展。目前县内还没有非常成熟、高效的产业链,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效应刚刚显现,各项配套落后于产业发展需要,人才慕名前来、不请自来效应不明显。
三、“产业强县”战略下桐庐县的人力资源保障措施
(一)统筹协调县域内产业规划,促进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相适应
要加大产业统筹协调,进一步明晰产业定位,优化县域内产业布局,不断完善产业生态,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建议在进行本地经济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时,应相应做出本地人才的需求计划和供给计划,同时上报县委县政府,以便从整体上对县域内的人才结构进行统筹规划,并对产业结构做出相应的建议,优化产业结构。主平台如富春江科技城、富春山健康城、迎春商务区,包括乡镇,打造各自的产业特色,而不是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时,积极探索该县人才队伍建设的多方协调配合机制,努力做到政府部门做规划、社会企业提需求、职业院校搞教育、鉴定机构主鉴定,多方密切配合,以更好地实现人才的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平衡。
(二)做大做强人才总量,满足人才需求
一是积极开发培育本土人才,加大人才供给力度。综合运用“培训、锻炼、服务、激励”等举措,大力加强本土人才培育,特别是要抓好青年人才“选苗、育苗、墩苗”式培育,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培育更多青年优秀人才。加强与县内外高等院校的对接,深化“校企合作”“院企合作”等模式以才育才,提高本土企业高层次人才的开发使用效率。依托杭州技师学院等高职院校,强化技能型人才培养,壮大本土工匠人才队伍。二是着力引进高端人才和团队,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充分利用招才驿站以及行业协会、商会等机构的人脉资源和影响力,招引集聚更多高精尖人才和创新团队。坚持以用为本、按需引才,重点围绕大智造、大健康、大旅游“三大主导产业”和文化创意、生产性服务、现代农业“三大培育产业”,大力引进与产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做好本地桐庐籍人才的回引及现有人才的培训工作。研究发现,工作地点离家近是人才就业考虑的重要因素。面对外地与杭州主城区对人才的争夺,桐庐必须打好“家乡牌”,为桐庐本地户籍的人才在家乡创业就业提供良好的条件,增大桐庐技术技能人才本地就业量。出台相关政策,为具有一定技能的返乡就业农民工提供相应的激励政策,全面减轻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不足的压力。
(三)引导企业建立人才激励制度,提升来桐人才稳定性
针对桐庐技术技能人才流失率较高、稳定性较差的问题,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引导,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促进企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改善用工管理方式,提高企业人才意识。一是引导企业提升管理人员管理素质和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全面实现人性化管理。二是出台相应的技术技能人才薪酬指导标准,引导企业根据技术技能人才的工作岗位、工作贡献和技术技能水平制定相应的薪酬体系,促进企业建立并完善各种薪酬补贴制度、住房补贴制度、医药卫生制度等劳动保障机制,吸引并激励技术技能人才安心在桐庐工作。三是引导企业关注员工发展,为各类人才成长搭建良好平台。四是引导企业主动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企业研发中心、研究院和院士专家工作站,增强企业自主育才用才的能力。五是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桐庐的各类人才赛事、技术路演、人才推介活动,鼓励企业开拓新方式引进和使用复合型、技术型、管理型人才。
(四)加大人才工作投入,优化人才政策
一是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实施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健全政府、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投入保障机制,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对各类人才的投入。二是实施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资助计划,可以借鉴国内外其他发达地区政策支持的做法,制定并完善《桐庐县紧缺人才专业目录》,在重点产业领域的非公企业引进的符合目录要求或“指定职业(工种)”的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允许并资助他们申请购房补贴、安家补贴、柔性人才薪酬补贴等人才资助。三是完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资助实施细则,优化大学生来桐创新创业政策,通过聚才激励、创业扶持等措施吸引更多优秀大学生来桐创新创业,实现大学生留桐融桐常态化;进一步优化“君山引凤·百名硕博进桐庐”机制,做好高层次大学生紧缺专业人才引进工作。
(五)营造良好环境,打造最优人才生态
人才的成长如同植物的生长一样,离不开完备的生存要素和完善的生态系统。一是用优美的生态环境引人留人。坚持生态为基,打好拆违治乱、治水剿劣、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组合拳,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最美县城创建,让乡愁绵延的特色村落与充满活力的潇洒之城交相辉映,让各类人才在桐庐安居乐业、创新创业、愉快兴业。二是用优越的人文环境引人留人。深化开展“君山引凤”科技人才周、服务人才大走访等活动,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构建崇德向善、开明开放、精致大气的人文环境,切实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和成就感。三是用优质的创新创业环境引人留人。进一步强化教育、医疗、商业等生活配套服务和基金、政策、金融等产业生产配套服务保障工作,努力营造优质的创新创业环境,让人才在桐庐“安营扎寨”、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四是用优良的服务环境引人留人。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进一步简化人才签证办理、项目申报等手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企业投资项目“一站式”服务中心等建设,打造更加优良的人才服务环境。
(六)优化产业园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区域人才吸引力
城市配套设施的完善有利于增强人才吸引力和聚集力。调查显示,桐庐产业园区配套功能设施的建设相比主城区还相对滞后,尤其是新生代人才对区县交通便利程度、文化娱乐等设施要求较高,不能满足人才的需要,降低了来桐工作意愿,也制约了产业园区的发展。因此,政府应进一步落实配套服务,不断加强科技城、健康城等产业主平台生产性和生活性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学校、医院、超市等,满足技术技能人才的生活和娱乐等精神需求,从而提升城市配套功能,增强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